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 ‎ ‎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存在平衡H2CO3 H2O+CO2,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平衡向右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逸出二氧化碳,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B、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故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选;C、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进行,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烧瓶内的气体存在平衡:2NO2(g)(红棕色) N2O4(g)(无色)△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符合平衡移动的原理。特别注意:①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工业合成时的条件选择,往往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如工业合成氨和硫酸工业的条件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用氮化硅(Si3N4‎ ‎)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的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 ΔH<0‎ 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措施能增大正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  )‎ A. 分离出少量氮化硅 B. 降低温度 C. 充入氮气 D. 充入氦气 ‎【答案】C ‎【解析】A.因为氮化硅为固体,所以分离出少量氮化硅,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B错误;C.体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则正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D.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 ‎3. 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 ΔH<0。若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下列不同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一项是(  )‎ A. v(NH3)=0.2 mol·L-1·min-1 B. v(NO2)=0.2mol·L-1·min-1‎ C. v(H2O)=0.005 mol·L-1·s-1 D. v(N2)=0.005 mol·L-1·s-1‎ ‎【答案】B ‎【解析】A.=0.1mol•L-1•min-1;B.=0.2mol•L-1•min-1;C.v(H2O)=0.005mol•L-1•s-1 =0.3mol•L-1•min-1,=0.1mol•L-1•min-1;D.v(N2)=0.005mol•L-1•s-1=0.3mol•L-1•min-1,=0.15mol•L-1•min-1,故反应速率v(NO2)>v(N2)>v(NH3)=v(H2O)。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方法有两种:1、归一法,即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比较;2、比值法,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比值越大,速率越快。比较时,注意保持单位一致,这是本题的易错点,1mol•L-1•s-1=60mol•L-1•min-1。‎ ‎4. 肼和氧气在相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下生成的产物如图所示。已知在800 ℃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②:‎ N2H4(g)+O2(g)N2(g)+2H2O(g) ① ‎ ‎ N2H4(g)+2O2(g)2NO(g)+2H2O(g) ②‎ 下列描述可说明两反应均达到平衡的是(  )‎ A. v(N2)=v(NO)‎ B. 反应①的焓变ΔH保持恒定 C. 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v(N2)=v(N2H4),未体现正逆反应的关系,故A错误;B.只要化学方程式不变,其△H保持恒定,与平衡状态无关,故B错误;C.容器体积不变,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始终不变,说明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已达平衡,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5. 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SO3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A容器更短 B. 达到平衡时:B容器中SO3的转化率更大 C. 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更多 D. 达到平衡后,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增大,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三氧化硫分解的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A、是恒压条件,B是恒容条件,所以A中随反应进行,气体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所以达到平衡的时间长,错误;B、达到平衡时B的压强增大,而A保持不变,若使B达到与A相同的状态,则应减小压强,而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硫的方向移动,三氧化硫转化率增大,所以A中三氧化硫的转化率大于B,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A容器中三氧化硫的转化率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硫多,所以A中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多,正确;D、达到平衡后,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A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三氧化硫分解的方向移动,所以SO3的体积分数减小,B容器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一定,所以B中SO3的体积分数不变,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不同条件的化学平衡的分析,平衡移动的判断 ‎6.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 + 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减少 1 mol D. 均增加 1 mo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均减半,则各物质的浓度未变,耦合不移动,错误;B、均加倍与均减半一样,平衡不移动,错误;C、原平衡中,A、B和C的物质的量比是2:1:2,若按2:1:2减少,平衡不移动,均减少1mol,相当于B减少的多,是以平衡逆向移动,错误;D、若按2:1:2增加,平衡不移动,均增加1mol,相当于B增加的多,平衡正向移动,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7.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 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700 ℃到900 ℃,平衡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变大 B.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不再变化,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出气体的质量减小,ρ=,容积固定,ρ减小,错误;B、Fe、FeO是固体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错误;C、绝热容器中,当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正确;D、K=‎ ‎,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增加,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等相关知识。‎ ‎8. 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2(g)+N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D. 570 K时及时抽走CO2、N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最佳 ‎【答案】A ‎【解析】 “该反应速率极慢”,故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A说法正确;升高温度的措施在处理尾气时难以实现,故B错;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C错;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D错。‎ ‎9. 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 B. 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减小了活化能,故反应速率增大 C.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D. 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 ‎【答案】D ‎【解析】A、增大压强,体积减小,活化分子总数不变,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B、温度升高,更多分子吸收能量成为活化分子,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能不变,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使更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比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酸和碱反应不需要其他外界条件就能发生,说明它们已经处于活化状态,因此活化能接近0;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活化能是活化分子最低能量与反应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对于同一分子活化能是定值,升高温度活化能不改变,但分子的动能增加,使部分原来不是活化分子的分子变成了活化分子,即活化分子百分比增大。‎ ‎10.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0,当达到平衡后,t1时刻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容器内气体的颜色变深,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I2(g)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D. 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D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放热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但要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只能是通过升高温度完成,所以t1时刻升高温度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而且是逆向移动,逆向移动的结果会使I2(g)转化率变小。但由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且容器的容积不可变,所以气体的密度不发生改变。‎ ‎11. 含Cd2+的废水可通过如下反应将Cd2+转化为CdS,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Cd2+(aq)+H2S(g) CdS(s)+2H+(aq) ΔH<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图像错误;B、H2S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2+的转化率增大,图像正确;C、H+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d2+的浓度增大,图像错误;D、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d2+的转化率减小,图像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像的分析。‎ ‎12. 高温下,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WO3(s) + 3H2(g)W(s) + 3H2O(g)。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WO3固体和一定量H2(g)发生该反应,V(H2O)/V(H2)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 维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W(s),平衡逆向移动 C. 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若水蒸气与H2的体积比为3∶2,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D. 维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又充入一定量H2,达新平衡时,H2转化率减小 ‎【答案】C ‎...............‎ ‎13. 关于反应2HI(g)⇌H2(g)+I2(g)ΔH=+1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 1mol I2(g)中通入1mol H2(g),反应放热11kJ C. 等物质的量时,I2(g)具有的能量低于I2(l)‎ D. 平衡时分离出HI(g),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A错误;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 I2(g)中通入1mol H2(g),反应放热小于11kJ,故B错误;C.等物质的量时,I2(g)转化为I2(l)放热,说明I2(g)具有的能量高于I2‎ ‎(l),故C错误;D.平衡时分离出HI(g),平衡逆向进行,碘化氢浓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但比原来速率小,故D正确;故选D。‎ ‎14. 在一定条件下,已知下列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 △H=-393.5kJ·mol-1‎ ‎2H2(g)+O2(g)=2H2O(l) △H=-572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1。‎ 在此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s)+2H2(g)=CH4(g) △H=+75.5kJ·mol-1‎ B. CH4(g)+O2(g)=C(s)+2H2O(g) △H=-1283.5kJ.mol-1‎ C. 1molH2(g)和3molCH4(g)燃烧共放热2956kJ.mol-1‎ D. 相同质量的H2和CH4充分燃烧时,H2放出的热量约等于CH4放出的热量的2.57倍 ‎【答案】D ‎【解析】A. ①C(s)+O2(g)=CO2(g) △H=-393.5kJ·mol-1,②2H2(g)+O2(g)=2H2O(l) △H=-572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得:C(s)+2H2(g)=CH4(g) △H=(-393.5kJ·mol-1)+(-572kJ·mol-1)-(-890kJ·mol-1)=-75.5kJ·mol-1,故A错误;B. 根据盖斯定律,将③-①得:CH4(g)+O2(g)=C(s)+2H2O(g) △H=(-890kJ·mol-1)-(-393.5kJ·mol-1)=-496.5kJ·mol-1,故B错误;C. 1molH2(g)和3molCH4(g)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为+ 890kJ×3= 2956kJ,故C错误;D.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4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572kJ热量,4gCH4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22.5kJ,H2放出的热量约等于CH4放出的热量的=2.57倍,故D正确;故选D。‎ ‎15. 在一定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n(起始)/mol ‎2‎ l ‎0‎ n(平衡)/mol l ‎0.5‎ ‎1.5‎ A.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 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w,达到平衡时,n(x)=2mol ‎【答案】D ‎【解析】A.根据表中数据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小,w的物质的量增大,则x和y是反应物,w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n(x)=(2-1)mol=1mol,△n(y)=(1-0.5)mol=0.5mol,△n(w)=(1.5-0)mol=1.5mol,所以x、y、w的计量数之比=1mol:0.5mol:1.5mol=2:1:3,该反应方程式为2x(g)+y(g)⇌3w(g),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故A错误;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0,故B错误;C.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则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w,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达到平衡时等效于加入4molx、2moly,则达到平衡时,n(x)=2mol,故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所示,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3B(g) 2C(g) ΔH=-192 kJ·mol-1。向M、N中,都通入x mol A和y mol 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若平衡时A气体在两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相等,则x一定等于y B. 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A>B C. 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 kJ时,A的转化率为90%‎ D. 若x=1.2,y=1,N中达到平衡时体积为2 L,含有C 0.4 mol,再通入0.36 mol A时,v正>v逆 ‎【答案】A ‎【解析】A项, A(g) + 3B(g)2C(g)‎ 起始/mol x y 0‎ M平衡/mol x-a y-3a 2a N平衡/mol x-b y-3b 2b 若=,则x=y,正确。‎ B项,M中转化率:‎ α(A)=×100%‎ α(B)=×100%‎ 若x∶y=1∶2则 α(A)=×100% α(B)=×100%‎ α(A)<α(B),错误。‎ C项,A(g)+3B(g)2C(g)   Q ‎1 mol 192 kJ m 172.8 kJ m==0.9 mol 由于x的值不确定,所以A的转化率不确定,错误。‎ D项,   A(g) + 3B(g)2C(g)‎ 起始/mol 1.2 1 0‎ 平衡/mol 1.0 0.4 0.4‎ K==10‎ Qc==‎ K>Qc,所以v正>v逆,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 五氯化磷(PCl5)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以由三氯化磷(PCl3)氯化得到:‎ PCl3(g)+Cl2(g)PCl5(g) ΔH=-93.0 kJ·mol-1。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1.0 mol Cl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5)/mol ‎0‎ ‎0.24‎ ‎0.36‎ ‎0.40‎ ‎0.40‎ ‎(1)0~15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l3)=________mol·L-1·s-1。‎ ‎(2)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可用分数表示)。 ‎ ‎(3)反应至250 s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4)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 a.无论是否达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b.300 s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c.350 s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相同条件下,若起始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3和0.2 mol Cl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n(PCl5)<0.20 mol ‎(5)温度T1时,混合气体中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如上。其他条件相同,请在上图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 ‎【答案】 (1). 1.2×10-3或0.001 2 (2). 0.83或5/6 (3). 37.2 (4). abd (5). ‎ ‎【解析】(1)0~1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l5)====1.2×10-3mol·L-1•s-1,该段时间内v(PCl3)=v(PCl5)=1.2×10-3mol·L-1•s-1,故答案为:1.2×10-3;‎ ‎(2)开始时c(PCl3)==1.0mol/L、c(Cl2)==0.5mol/L,平衡时c(PCl5)==0.2mol/L,‎ ‎               PCl3(g)+Cl2(g) PCl5(g)‎ 开始(mol/L) 1.0      0.5           0‎ 反应(mol/L) 0.2       0.2          0.2‎ 平衡(mol/L) 0.8        0.3           0.2‎ 化学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3)生成1mol五氯化磷放出93.0kJ热量,250s时生成n(PCl5)=0.40mol放出热量=0.40mol×93.0kJ/mol=37.2kJ,故答案为:37.2;‎ ‎(5)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达到平衡时间缩短,但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五氯化磷体积分数降低,所以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故答案为:。‎ 点睛:要注意“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灵活运用,本题的易错点为(4)中c选项充入氮气不影响平衡移动,难点是图像的绘制,要注意平衡时五氯化磷体积分数的变化和建立平衡的时间变化。‎ ‎18.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下面是某同学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 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1)除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 ‎ ‎(2)圆底烧瓶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若在2 min时收集到224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该2 min内H+的反应速率,而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利用该化学反应,试简述测定反应速率的其他方法: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 Ⅱ.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 Na2S2O3=== Na2S4O6+2 Na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序号 体积V/mL 时间/s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碘水 水 ‎①‎ ‎10.0‎ ‎2.0‎ ‎4.0‎ ‎0.0‎ T1‎ ‎②‎ ‎8.0‎ ‎2.0‎ ‎4.0‎ ‎2.0‎ T2‎ ‎③‎ ‎6.0‎ ‎2.0‎ ‎4.0‎ Vx ‎ T3‎ ‎(5)表中Vx=__________mL,T1、T2、T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秒表 (2). S2O+2H+===H2O+S↓+SO2↑ (3). SO2会部分溶于水 (4). 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硫沉淀的质量(或实时测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5). 4 (6). T1 0,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 (2). 1.0 (3). 不变 (4). ‎ ‎【解析】Fe(s)+CO2(g)FeO(s)+CO(g)ΔH>0,△S>0,根据△G=△H-T•△S,高温条件下可以使△G<0,即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根据方程式知,平衡时CO的浓度为1.0mol/L,则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1.0mol/L,平衡常数K===1.0;再通入CO,由于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则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t1‎ 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升温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t2时达到平衡,逆反应速率图为,故答案为:△S>0,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1.0;不变;。‎ ‎20.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惨痛的天津爆炸触目惊心,火灾之后依然火势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是易燃物中含有电石。工业上常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杂质为CaS 等)与水反应生产乙炔气。‎ ‎(1)工业上合成CaC2主要采用氧热法。‎ 已知:CaO(s)+3C(s)=CaC2(s)+CO(g) △H=+464.1kJ·mol-1‎ C(s)+l/2 O2(g)=CO(g) △H=-110.5kJ.mol-1‎ 若不考虑热量耗散,物料转化率均为100%,最终炉中出来的气体只有CO,为维持热平衡,每生产l molCaC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已知2000℃时,合成碳化钙的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如下反应 CaO(s)+C(s)=Ca(g)+CO(g) K1 △H1=a KJ·mol-1‎ Ca(g)+2C(s)=CaC2(s) K2 △H2=b KJ·mol-1‎ ‎2CaO(s)+CaC2(s)=3Ca(g)+2CO(g) K3 △H3=c KJ·mol-1‎ 则K1=_______ (用含K2、K3的代数式表示);c=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利用电石产生乙炔气的过程中产生的H2S气体制取H2,既廉价又环保。‎ 利用硫化氢的热不稳定性制取氢气。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H2S起始物质的量为2mol,达到平衡后H2S的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变化如图所示。据图计算T1℃时平衡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_____。由图知压强P1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______。‎ ‎【答案】 (1). 10.4mol (2). (3). 2a-b (4). 28.6% (5). 小于 (6). 相同温度下,压强增大,H2S分解反应逆向进行,所以P1小于P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第一个反应没生成1mol碳化钙需要吸收热量为464.1kJ’,需要第二个反应提供,第一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mol。第二个反应中消耗的C的物质的量为:464.1/110.5=4.2mol,转移电子为8.4mol,总的转移10.4mol电子。‎ ‎(2)将第一个反应乘以2减去第二个反应可得2CaO(s)+CaC2(s) ⇌ 3Ca(g)+2CO(g)△H3="2*" △H1-△H2,K3= K12/K2,即K1=;C=2a-b;(3)根据图中T1时,硫化氢气体的转化率为40%,根据三行式可直接得出平衡时,硫化氢为1.2mol,硫及氢气为0.8mol,则氢气的体积分数为:28.6%。根据同一个温度下压强P1时候硫化氢转化率大,可知压强小。电解池中的离子方程式为:惰性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考点: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问题,电化学 ‎21. 某温度下,将1.5molA和1.5molB充入3 L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B(g)2C(g),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此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求 ‎(1)达到平衡时A和B的转化率分别为多少?‎ ‎(2)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为多少?‎ ‎(3)相同温度下, 在容积恒定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0.75mol A 、0.2mol B、0.75mol C,判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为平衡状态,将正向还是逆向建立新的平衡?‎ ‎【答案】(1)66.7﹪ 33.3﹪‎ ‎(2)10‎ ‎(3)平衡状态 ‎【解析】(1)设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2x,‎ ‎2A(g)+ B(g) 2C(g)‎ 起始(mol) 1.5 1.5 0‎ 反应(mol) 2x x 2x 平衡(mol) 1.5-2x 1.5-x 2x ‎ 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即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 ‎×100%=40%,解得x=0.5mol,则A的转化率=×100%=66.7﹪,B的转化率=×100%=33.3﹪,答:达到平衡时A和B的转化率分别为66.7﹪、33.3﹪;‎ ‎(2)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是气体的体积=×3L=2.5L,平衡常数K==10,答: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为10;‎ ‎(3)Qc==10=K,是平衡状态,故答案为:平衡状态。‎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要注意反应的条件为恒温恒压,随着反应的减小,容器的体积在不断发生变化,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不是3L。‎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