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 历史(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 历史(Word版)

高 2018 级高二上期 11 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 ‎ ‎ 一、单选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 1. ‎“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 A. 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 2.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 A.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儒道“三教合流 ”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 3. 明代某思想家指出:“身也者,天下万物之本”,认为“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提出“尊身”、“爱身如宝”等主张,这一主张 ‎ A. 有利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B.开启了古代人文精神先河 ‎ ‎ C.彻底批判了理学纲常思想 D.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 ‎ 4.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 ‎ 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 5.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推测为宋仁宗年间(1141~1195 年)印本。“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字,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据此 可 知 ( ) ‎ A. 雕版印刷已走向衰落 B.西夏印刷技术落后C.宋代有了活字印刷品 D.印刷术已普遍应用 ‎ 6. 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 ‎ ‎ ‎ ‎ ‎ ‎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壮大 ‎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 ‎ ‎ ‎ ‎ ‎ ‎ D.东方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 7.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 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 ‎ 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 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 ‎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 9. 近代有人写道:“中国之人震「惊」于格致(自然科学)之难,共推为泰西(欧美)绝学,而政事之书,则以吾中国所固有,无待于外求者。不知中国之患,患在政事之不立,而泰西所以治平者不专在格致也。” 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 认为中国政治制度非常完善 B.学习西方科技困难重重C.指出“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D.揭露了西方制度的缺陷 ‎ ‎10.1919 年 8 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 ‎ A.文学革命有利于文化转型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 ‎11. 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这一理论形成于( ) ‎ A. 中 共 创 立 时 期 B. 国 共 对 峙 时 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2.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 ‎ A. 决定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B.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C.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D.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 13. ‎1954 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 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 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水平 B.世界潮流 C.对外政策 D.科技实力 ‎ ‎14.1956 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这一言论体现了( ) ‎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D.“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 15. 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 ‎ ‎ ‎ ‎ ‎ ‎ ‎ ‎ B.人文精神出现 ‎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 ‎ ‎ ‎ ‎ ‎ ‎ ‎ D.智者能言善辩 ‎ 16.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 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 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 17.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 ‎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 18. 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B.建立民族教会 ‎ ‎ C.使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D.清除神学束缚19.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 项目 ‎ 时间 ‎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 国总人口的比例(%) ‎ 法国妇女的 识字率(%) ‎ 欧洲年均出版 新书(单位:部) ‎ 普通人藏书 量(单位:本) ‎ ‎17 世纪中叶 ‎ ‎29 ‎ ‎14 ‎ 约 1000 ‎ ‎1~20 ‎ ‎18 世纪中叶 ‎ ‎47 ‎ ‎27 ‎ 约 4000 ‎ ‎20~100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 ‎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 ‎ ‎ 20. 有学者描述说:18 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此描述旨在强调 ‎ A.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B.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 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 21. ‎“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达尔文主义似乎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这是因为“达尔文主义” ‎ A.彻底否定了上帝造人理论 ‎ ‎ ‎ ‎ ‎ ‎ ‎ ‎ ‎ B.最早提出了生物的进化学说 ‎ C.继承了哥白尼反神学精神 ‎ ‎ ‎ ‎ ‎ ‎ ‎ ‎ ‎ D.指明了人类与动物的同源性 ‎ ‎2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持续到 21 世纪。这表明美国大学 ‎ A.开始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 ‎ ‎ ‎ ‎ ‎ ‎ ‎ ‎ B.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取向 ‎ C.比其他国家的大学更具优势 ‎ ‎ ‎ ‎ ‎ ‎ ‎ ‎ ‎ D.引导企业走向技术垄断 ‎ 23. 下图是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印度在不同时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 ,美国所对应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有学者为课题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其论题最有可能是 ‎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一强独霸”‎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日“诸强并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 第四次科技革命——争夺制天权、制网权……‎ ‎ ‎ ‎ ‎ ‎ ‎ ‎ ‎ ‎ ‎ A.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B.殖民争霸与国际格局C.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D.科学技术与大国崛起 ‎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分) ‎ ‎⑴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源观点的形成原因。(13 分) ‎ ‎ ‎ ‎ ‎ ‎⑵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加以评析。(12 分) ‎ ‎ ‎ ‎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 ‎ ‎ 《 群 神 宴 》 《 群 神 宴 》 中 的 中 国 瓷 器 ‎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上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 材料 1926 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1951 年,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国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原有专业,转向核理论研究。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于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1959 年暑假,于敏与北大杨立铭教授合作,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 年,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将要取得丰硕成果时,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于敏又一次调整了专业方向,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在其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窃其所长,夺其所侍”,他又强调 ‎“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呑活剥地毫无批 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指挥下,我国的中子弹试验也于 1988 年获得成功,我国核武器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摘编自侯新杰《于敏:献身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 (1) 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6 分) ‎ ‎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敏第二次转变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9 分) ‎ ‎ ‎ ‎ ‎ 高 2018 级高二上期 11 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界观,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利于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群神宴》可谓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近代化的一个缩影。(9 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C ‎ D ‎ A ‎ B ‎ C ‎ B ‎ A ‎ A ‎ C ‎ A ‎ B ‎ D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C ‎ B ‎ A ‎ A ‎ D ‎ C ‎ B ‎ D ‎ D ‎ B ‎ B ‎ D ‎ 其它主题例举: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等等。 ‎ ‎ ‎ ‎27.(1)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培养了核科学研究人才;在核武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贡献。(6 分) ‎ ‎(2)两极对峙,世界局势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以原子能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中国 ‎25.⑴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3 分) ‎ 形成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爆发;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华夷观(或天朝上国心态)根深蒂固;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10 分) ‎ ‎⑵观点辨析:观点 1 分,表态 1 分,阐述 9 分,小结 1 分。 ‎ 示例一: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应对外国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我赞成这一观点。 ‎ ‎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启动了中国的工业化。19 世纪末,维新派尝试通过政治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是政治民主化的宝贵尝试。20 世纪初,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辛亥革命使民主化进程实现重大进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中特理论指引下,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 ‎ 综上所述,选择性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 ‎ 示例二:材料主张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赞成这一观点。 ‎ ‎ 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仁政”,强调礼仪规范,有利于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汉代儒学强调“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但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助长了君主专制和封建迷信。宋明理学强调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积极影响,但“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明清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倡导变革,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 ‎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兼具,应加以区分对待。 ‎ ‎ ‎ ‎26.(12 分) ‎ 评分原则:主题提炼 3 分、作品介绍 2 分、背景意义 6 分、逻辑 1 分 ‎ 档次 ‎ 分值 ‎ 要求 ‎ 第一档 ‎ ‎10—12 分 ‎ 主题提炼恰当,作品介绍紧扣主题,有两个正确的史实支撑,逻辑严密 ‎ 第二档 ‎ ‎7—9 分 ‎ 主题提炼较恰当,作品介绍围绕主题,有较清晰的史实支撑,逻辑合理 ‎ 第三档 ‎ ‎4—6 分 ‎ 主题提炼基本符合题意,作品介绍无关主题,有史实支撑,有逻辑顺序 ‎ 第四档 ‎ ‎0—3 分 ‎ 主题提炼不恰当,作品介绍无关主题,没有史实支撑,逻辑不清晰 ‎ 答案示例: ‎ 主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3 分) ‎ 解说:《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画中众神以常人的面貌出现,姿态、行为均与常人无异,充分体现了作者崇尚人的地位与价值,以人为本的创作主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倡导世俗化、反对禁欲和蒙昧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并借助古典文化表达并传播开来。反映在美术领域,即涌现了大量依然采用宗教题材、但着力表现人类形体美和精神世界的人文主义作品,杰出代表如拉斐尔的圣母像。人文主义的盛行冲击了当时教会所宣扬的神学世 ‎国防科技水平落后;新中国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9 分)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