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沙市中学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高二上第三次考试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选最佳答案,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B. 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C.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 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现象。A: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属于政治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属于文化现象,B符合题意。 C: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属于经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 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这属于政治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社会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与进步;③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和旅游部指出,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③弘扬传统文化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因为,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项符合题意;不同性质的文化都能满足人的不同精神需要,②项说法错误;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弘扬传统文化,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近年米,文创产品成为景区盈利点。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由此延伸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灵感,突破对文化表层的简单复制,启发人们发现产品背后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基因,把景区特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文创产品 ①作为文化载体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物 ②让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形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③为景区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④把商业开发作为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灵感,突破对文化表层的简单复制,启发人们发现产品背后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基因,把景区特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物,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形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创产品”不能为景区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③错误;不能把商业开发作为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电影《红海行动》中“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红海行动》中的一些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故①④正确;材料没体现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也没体现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今年国庆档超过48亿元的票房佳绩,主要由三部国产主旋律大片共同创造。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和我的祖国》票房达21.51亿元,《中国机长》为18.76亿元,《攀登者》为7.92亿元。在这些影片的票房拉动下,截至10月3日,2019年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500亿元,仅用时276天,创造年票房最快破500亿元纪录。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向上的文化 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化经济化加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发展文化事业。①③:三部国产主旋律大片共同创造国庆档电影票房,说明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向上的文化,也表明文化经济化加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③符合题意。 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丰富的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丰富的所有精神文化需求,②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4.发展文化事业:(如何)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③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局面。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6.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符合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生活道理,①排首位。CD未将①排首位,排除。 ②: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符合该文化生活道理,②排尾位。 ③: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会吸引企业涌入文化行业,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①后。A未将③排①后,排除。 ④:由于文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导致文化产业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③后,C未将④排③后,排除。 因此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B传导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7.诗人席慕蓉曾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材料引文蕴含道理不一致的是 ( ) 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神通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以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②④。 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指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不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①入选。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神通”意思指写秃的笔头即使堆积如山也不值得珍惜,只有读破万卷书才能实现通神的创作境界,不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③入选。 故本题选B。 8.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而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 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②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 ④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等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以影像资料等形式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①②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③排除;题干没有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排除。本题选A。 9.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蕴含的文化( ) ①影响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表达了民族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结蕴含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③入选;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8年的主题是“保持语言多样性并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 ②③符合题意,2018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保持语言多样性并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故选:D。 【点睛】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11.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市发展要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关键是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材料中的“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启示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故①③符合题意;“包容一切”“坚守传统”说法错误,故排除②④。故选C。 12.“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①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③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社会心理因其稳定性一经形成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 ①:对传统习俗要具体分析,优秀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①说法错误。 ④:社会心理不一定是先进的,先进的社会心理因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13.截至2019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历史建筑247万处。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守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这是因为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发生变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守护意味着需要原汁原味保护;在继承中发展,更要融入现代生活,需要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故①③正确。 ②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而不是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发生变化;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而不是传统建筑。故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4.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这种潮流的出现表明 ①古诗词成为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复古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传统诗词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这种潮流的出现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错误。 ②:本题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是文化复古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5.友善的“友”,古代指志趣相同、彼此交好的人,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④传统文化的作用需要辩证地看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古代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而在今天就是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而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不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感,指向的都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文化自信的表现为 ①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的共性,而不是特指中国文化,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阐释的文化自信特指对中国而言,而不是对所有国家和民族而言,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这是特指中国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强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位作用)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形成)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 如何彰显文化自信?(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怎么办)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17.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②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装传统文化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 ④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故①符合题意;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表明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故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该承装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应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不是文化趋同。故本题答案为B。 18.针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学者提出,要注重诗词格律等专业知识的传播。但诗词教育不等于文字教育,诗词真正的定位还得回到传统文化上去,回到修身养性上去,回到全民族的诗心、诗性上去,从诗词中提炼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文化,要以诗育人。这说明 ①要发挥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要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本题使用排除法。材料强调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没有体现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也没有体现文化创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选B。 19.微型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从马克思一生中精选出19个小故事,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微型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从马克思一生中精选出19个小故事,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 ①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②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③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④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故能成为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并蕴含着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④正确;这一浩然正气体现不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没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注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B。 21.2019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③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 ④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2019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让我们感受到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②④正确;①中的“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说法绝对化,排除。故本题选C。 22.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这表明(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这表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③④适合题意;难以逾越说法错误,排除①;本题考查的是汉字,不是文学典籍,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3.希腊左联党国际书记布尔诺斯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主张,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积极愿望,蕴含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②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③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 ④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说明文化基因源远流长。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自强不息的内容。③不合题意,材料中问的是文化基因。④符合题意,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使得我们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愿望。故选B。 24.砖雕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砖雕有多个流派,苏派砖雕精细典雅,天津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临夏砖雕技艺繁复多样、风格独特。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区域性。①: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能从时间上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我国的砖雕有多个流派,苏派砖雕精细典雅,天津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临夏砖雕技艺繁复多样、风格独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也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5.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下列对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没有体现民族精神与五四精神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表述错误。 ③④: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6.55年前的1964年6月,毛主席公开揭露帝国主义“力图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复辟”。他进一步指出:“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如今 “香港乱局”就是帝国主义针对中国的一场“颜色革命”。这启示我们 ①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不放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文化交流中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取长补短,互鉴互融 ③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公民的爱国情怀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坚决与文化侵略作斗争,维护文化安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①④:“香港乱局”就是帝国主义针对中国的一场“颜色革命”,这启示我们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不放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坚决与文化侵略作斗争,维护文化安全,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阐释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反映西方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②不符合题意。 ③: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2)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3)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7.时下网络文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力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已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时下网络文学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力量,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肩负时代使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①③符合题意。 ②:网络文化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落后腐朽的,应注意识别而不是一味抵制,②说法错误。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方向,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8.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起着决定作用 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④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而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①③正确;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并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9.一段时间霸屏的宫斗剧因其随意篡改历史,将人性的黑暗无限放大扭曲,会让观众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遭到国内各大卫视的停播,卫视此举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这说明 A. 文艺作品应该高度写实不能虚构 B. 大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 C. 文化事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D. 文化产业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错误,选项文艺作品应该高度写实不能虚构说法错误。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乱象,而大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不是多元化。C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D正确,一段时间霸屏的宫斗剧因其随意篡改历史,将人性的黑暗无限放大扭曲,会让观众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遭到国内各大卫视的停播,卫视此举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这说明文化产业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故答案为D。 30.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不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④符合题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故选:D。 二、主观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我国的人口政策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不断地调整。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人口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8年刚刚过去,全年新生儿数量跌破1500万几无悬念,而这已是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三年。面对新生儿数量不升反降的现象,有专家建议2019年应全面开放生育政策。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 【答案】(1)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二孩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心存犹豫。(2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使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的看法和选择。(4)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内涵却因时而变。家庭成员中存在着“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和“优生优育”两种观念的冲突,也导致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人口政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和试题情境确定知识角度: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二孩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心存犹豫。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使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的看法和选择。 ④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内涵却因时而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家庭成员中存在着“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和“优生优育”两种观念的冲突,也导致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联合国第25个“国际家庭日”之际,首届世界家风大会于2018年5月15日上午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以“从家出发,拥抱世界”为主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美美与共,天下一家”为愿景,以“修身齐家平天下”为核心价值观,用新理念、新方式,促进构建新家风。大会坚持“尊重多元、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求同存异”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全球朋友的到来。届时,中外嘉宾将以“家风”为主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为“天下一家,人类大同”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世界家风大会的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人下一家”理念,弘扬优良传统家风,推动世界家风建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添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办好世界家风大会,搞好家风建设,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添正能量。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举办世界家风大会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化交流。②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搞好家风建设归根到底还要立足我国实际,辩证取舍,择善而从。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办好世界家风大会,搞好家风建设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家风,又要把握时代脉搏,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正能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家国观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首届世界家风大会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办好世界家风大会,搞好家风建设,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添正能量。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范围限定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学生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大会坚持“尊重多元、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求同存异’的精神”可知举办世界家风大会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根据材料“,弘扬优良传统家风,推动世界家风建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添正能量”可知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办好世界家风大会,搞好家风建设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家风,又要把握时代脉搏,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正能量。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33.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国家之统,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民族认同,国家统一,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脊梁,也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牢固纽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促进两岸统一大业。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共同创造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②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促进两岸统一大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促进两岸统一大业。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促进两岸统一大业,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共同创造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②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能够促进两岸统一大业。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的具体要求应该有? 【答案】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受仪式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的具体要求应该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的具体要求,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文化素养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点睛】本题考查改造主观世界的要求,解题的关键是知识角度的确定,考生可结合教材知识与试题情境确定,根据试题设问,可以确定的一个角度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要求,结合试题情境,可以确定的角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新人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