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 B. 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生活不需要依赖活细胞 D. 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A错误; 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其生活离不开活细胞,C错误; 植物生命系统中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2. 关于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 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酵母菌既可在DNA水平也可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C. 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D. 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因此其既可在DNA水平也可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B正确;颤藻(是蓝藻的一种)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C正确;颤藻细胞内有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 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 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A项错误;‎ B、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与染色体,但是它属于真核细胞,B项错误;‎ C、原核细胞有的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项错误;‎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活细胞的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 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布鲁氏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 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是有的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菌,A错误; 布鲁氏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而基因重组出现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 ‎ ‎【名师点睛】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5.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 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 四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RNA,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D.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膜、细胞核,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图中①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属于植物细胞;②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等细胞器,属于动物细胞;③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并且具有鞭毛,为原核生物中的细菌;④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有光合片层结构,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 ‎【详解】A、①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③是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B正确;‎ C、四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真核生物有多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C错误;‎ D、①②是真核生物,都有细胞核,体现了真核细胞的统一性,③④是原核生物,都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也体现了原核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6.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7.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 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解析】‎ 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有脂肪,苏丹Ⅲ可将其染成橘黄色,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新鲜黑藻小叶中含有很多个叶绿体,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叶绿体形态,由于细胞是立体的,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多,会有重叠和掩盖,计数很困难,D错误。‎ ‎【考点定位】显微镜使用,质壁分离,脂肪的鉴定,叶绿体观察。‎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要求学生理解显微镜使用的步骤,理解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 ‎8.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中:放大倍数的关系:①<②,③>④,⑤>⑥;‎ 乙图是低倍镜观察的图像,丙图是高倍镜观察的图像。‎ ‎【详解】A、丙是在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像,应该选择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C错误;‎ D、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哪偏哪移哪,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9.下面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 A. 紫色、苏丹Ⅳ染液、蔗糖 B. 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 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 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③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蔗糖是非还原糖。‎ 综上,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还原糖鉴定中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无色,加热后变砖红色 B. 脂肪鉴定中加入苏丹Ⅳ染液可以用显微镜在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观察到红色小颗粒 C. 脂肪鉴定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 D. 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 g/m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A、还原糖鉴定中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加热后变砖红色,A错误;‎ B、苏丹Ⅳ染液可将脂肪染成红色,因此脂肪鉴定中加入苏丹Ⅳ染液可以用显微镜在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观察到红色小颗粒,B正确;‎ C、脂肪鉴定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正确;‎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 g/m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D正确.‎ 故选A.‎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11. 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如果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那么甲、乙离子的浓度应相同,所以选②④,故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 ‎12.植物在冬季来临时,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来临,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 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C.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中的含水量上升 D. 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横坐标分析,9~12月温度降低,而细胞中含水量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加上温度降低,使新陈代谢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植物的抗逆性增强。但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 ‎【详解】A、由分析可知,冬季来临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A错误; B、结合水比值升高时,植物抗寒性增强。随冬季来临,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上升,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B错误; C、温度降低,植物的代谢速率随之降低,产生的各种化合物减少,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而使细胞吸收的水分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C错误; D、随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多,结合水含量越少。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越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考点定位】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要求考生掌握课本实验,掌握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双缩脲试剂的作用、细胞分裂图像的观察和还原糖鉴定过程。对于课本实验应进行分类总结,如观察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及颜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等。‎ ‎14.某蛋白质分子含有N条肽链,已知它共有M个氨基酸组成,则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与氮原子数共有(  )‎ A. (M+N)个 B. (2M-N)个 C. (2N+M)个 D. (2M+N)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已知某蛋白质分子含有N条肽链,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共形成M-N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的末端含有一个羧基(两个氧原子),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2N=M+N个氧原子;每个肽键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的起始端含有一个氨基,所以蛋白质至少含有M-N+N=M个氮原子,因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与氮原子数共有的个数为M+N+M=2M+N,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原子守恒定律进行计算,注意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且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15.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6.HSP是机体细胞受高温刺激后合成出的一类热休克蛋白。该蛋白质可发挥如图所示的作用,以保护机体细胞不受破坏。图示HSP所起的作用是 ( )‎ A. 促进肽键的形成 B. 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 C. 促使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D. 维持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HSP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类似于酶的生理作用,并且反应前物质为多肽链,反应为多肽链变成了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反应前物质为多肽链,反应为多肽链变成了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此可见,HSP能够促使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 ‎17.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总结,合理的是 (  )‎ A. 组成元素均是C、H、O B. 均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C. 均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中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A、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A错误;‎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B正确;‎ C、只有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错误;‎ D、脂质中的脂肪的碳、氢比例比糖类高,其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 B.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 DNA、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 D.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答案】B ‎【解析】‎ 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A项正确;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B项错误;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核糖,故它们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参与,C项正确;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故它们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性激素为固醇类,属于脂质,具有调节功能,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19.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甲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B. 若乙代表的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与其合成、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等 C. a、b、c、d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促性腺激素 D. b→乙的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且有水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图中b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c是脱氧核苷酸、丙是DNA;淀粉是植物体储能的大分子物质,所以a是葡萄糖、A是淀粉;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所以d是性激素。‎ ‎【详解】A、物质甲是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在动物体内与物质甲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A正确;‎ B、物质乙是蛋白质,若乙代表的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乙为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正确;‎ C、a、b、c、d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性激素,C错误;‎ D、b→乙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其场所在核糖体,且有水的产生,D正确。‎ 故选C。‎ ‎20.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 (  )‎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得到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 ‎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 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不是因为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A错误;‎ B. 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都容易吸水涨破,不是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的原因,B错误;‎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其他膜结构,提取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因此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C正确;‎ D.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不是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方法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制备细胞膜时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提取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 ‎21.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 B.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C. 人工脂双层膜能让0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错误;O2通过人工脂双层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选择透过性无关,C错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D正确。‎ ‎2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B. ③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C.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mRNA、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 D. ⑤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生物膜,上面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有关RNA的形成有关,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载体是染色质,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 ‎【详解】①是染色质、②是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均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A正确;③是核膜,核膜是双层生物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B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属于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不能通过细胞核,C错误;⑤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些RNA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D错误。‎ 故选A。‎ ‎2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2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B.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 与肌肉细胞相比,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 在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含有色素的植物细胞器有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含有核酸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详解】A、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液泡不含叶绿素,A错误;‎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发生碱基配对,B错误;‎ C、吞噬细胞含有的溶酶体比较多,水解一些衰老的细胞器等物质,C正确;‎ D、线粒体中不能发生葡萄糖分解成 丙酮酸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25.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 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涉及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属于胞吞,两者都体现了膜性结构的相互转移,A项正确;酵母菌在合成并分泌蛋白涉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膜性结构的联系和转移,大肠杆菌内无膜性结构,故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项错误;膜流的方向可以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也可以反过来,C项错误;因为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故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D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甲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0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D. 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最后由细胞膜释放出去,因此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分泌蛋白的物质X为氨基酸,最多有20种,b为肽链,只有形成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才有功能,B正确;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有相互转换,C错误;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形成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 ‎27. 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 B. 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C. 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 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保持细胞的活性,B正确;‎ C、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正确.‎ 故选A.‎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28.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 ‎29.下列关于生物膜、膜结构和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物质不全都是蛋白质 B. 细胞内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C.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D. 将动物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几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以胞吐形式出细胞的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3、等渗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 ‎【详解】细胞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物质不全都是蛋白质,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A正确;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如细胞膜,B正确;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正确;将动物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既有水分子进入细胞,也有水分子从细胞出来,只不过进出的水分子数目相等,D错误。‎ 故选D。‎ ‎【点睛】胞吐、胞吞依靠囊泡运输,故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或细胞膜。‎ ‎30.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 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核仁不是一种细胞器,B错误;有氧呼吸中消耗水在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水在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31.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 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 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 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亚显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详解】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扩散速度慢,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大的液泡,可用低倍镜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B错误;‎ C、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C正确;‎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D正确。‎ 故选B。‎ ‎32.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33.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蓝藻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 C、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错误;‎ D、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即三种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34.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考点定位】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要求考生掌握课本实验,掌握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双缩脲试剂的作用、细胞分裂图像的观察和还原糖鉴定过程。对于课本实验应进行分类总结,如观察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及颜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等。‎ ‎36.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环境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中还原性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等。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故多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详解】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明确高中阶段所学的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同时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等。‎ ‎37.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故选D。‎ ‎38. 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 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 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 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成熟香蕉中含有还原糖,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几乎没有淀粉,不能做碘液检测淀粉的材料,B符合题意;‎ 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甲基绿能使DNA 呈绿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 D、生子叶中含有,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9.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需蛋白酶催化,蛋白酶属于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0.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 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 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还原糖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DNA鉴定试剂是二苯胺试剂,A错误;‎ B、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正确;‎ D、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警示: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中,所对应的颜色以及实验现象。‎ 二、非选择题 ‎41.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_____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胃蛋白酶 (3).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4). 空间 (5). 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6). 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胃蛋白酶;有的是胞内蛋白,如逆转录酶、酪氨酸酶等。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对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2‎ ‎)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从而使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 ‎(3)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所以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基因突变的特征,熟记知识点结合题意回答问题。‎ ‎42.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和_______溶液。‎ ‎(2)用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双缩脲试剂 (2). )稀蛋清 (3). 淀粉酶 (4). 葡萄糖 (5). 淀粉 (6). 斐林 (7). 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 ‎(2)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不能,所以可用斐林试剂将淀粉与葡萄糖分开;‎ ‎(3)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形成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稀蛋清无这一特性,所以可以用淀粉将稀蛋清和淀粉酶区分开。即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3.下图1为小肠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膜蛋白的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可执行多种功能,在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过程中,有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从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通过膜蛋白A以__________方式吸收Na+等,该过程要消耗由图1中的__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ATP,如果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结构,可使用__________染液染色观察。‎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功能。‎ ‎(4)图1中的膜蛋白C属于图2中的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结构不同) (2). 主动运输 (3). 线粒体 (4). 健那绿 (5). 生物催化(或催化) (6). 受体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1)细胞膜功能的多样性是由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多样性决定的,载体蛋白等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是由该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的。 (2)膜蛋白A是载体蛋白,细胞膜运输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供能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膜蛋白D使二糖水解,体现了膜蛋白的催化功能。 (4)由题图1可知,膜蛋白C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应该是图2中的受体蛋白。‎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4.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_____.‎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_____.‎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_____.‎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 ‎【答案】核糖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线粒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2)内质网有运输作用,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细胞膜.‎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5.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 W (2). 乙 (3).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4). 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5). 缓冲液 (6). 缓冲液不能降解W (7).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解析】‎ ‎【分析】‎ 筛选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地区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目标菌种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详解】(1)该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而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故可作筛选培养基中的氮源。‎ ‎(2)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培养基中乙菌落的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落能够降解物质W,故乙菌落为该小组的目标细菌。‎ ‎(3)目标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故选用的筛选培养基不添加氮源,能够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便是目的细菌,故实验操作为: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①C处作为空白对照,要排除作为溶剂的缓冲液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故需要在C 处滴加缓冲液,且保持滴加量相同;②培养基中的透明圈表示物质W被降解的情况,若C处不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物质W;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物质W被降解的程度相近,即酶E与天然酶降解物质W的能力相近。‎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培养基的配置和使用,针对不同要求的目标菌种,选择不同物质配制不同筛选作用的培养基。并且要求学生理解识别目标菌种筛选的现象,判断筛选结果。‎ ‎4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类物质 ‎(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__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 ‎【答案】 (1). 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2). 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 (3). 矿质元素 (4). 糖 (5). 茎尖 (6). 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小植株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实现种苗的快速大量繁殖。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其中的如果胚乳可为“种子”的萌发提所需的供营养物质。以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优质的无病毒植株。‎ ‎【详解】(1) 植物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 (2) 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在进行细胞呼吸时,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O2,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人工胚乳的作用是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糖等物质。‎ ‎(3) 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为一个完整的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基本程序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