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新疆班)
邗江中学新疆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南朝吴均《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 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 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 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说的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圣儒家思想的意思,和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BCD三项均错。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去病的故事。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 考点:儒学的发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3.“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事物”,故B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D。 4.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 B. 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 C. 理学对人性的摧残 D. 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明朝时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材料反映了理学的消极影响,体现了其摧残人性的一面,C正确;AB两项不是材料信息无关反映的本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5.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 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D. 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可知,体现了皇帝和官僚要遵从民众的“公论”,选项中“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也体现了要遵从民众“公论”的意思,能够支撑该学者的结论,故D选项正确;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的民不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董仲舒的“以人随君,以君随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选项错误;顾炎武的“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主要体现了主张以宗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 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逻辑推理 D. 重实验 【答案】A 【解析】 由“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可看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重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CD 项不符合中国科技的特点,是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 点睛:材料“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曲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所以B选项是错误,答案选B。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8. 右图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 该画属于“文人画” B. 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 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真 D. 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该画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属于文人画,正确;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追求的是意境美,C错误,D正确;它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和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B正确;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绘画 9.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诨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生(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 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 C. 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D.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于是出现了以此为生的专门的说书人,故D项正确。唐代已经出现“说话”艺术,排除A。B项说法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而是强调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发展,排除C。 10.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C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D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严复的思想。故本题选B项 考点:中体西用 点评:对于中体西用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其含义①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②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其次要认识到,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思想,翻译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人是逐渐加深。 11.《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将孔子作为改革办法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部分原来支持变法的清朝官员为维护孔子的地位而抨击变法,这说明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故A选项追求;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C选项“普遍反对”一词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使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2.孙宝瑄1898年12月的《望山庐日记》中说:“昨读《天演论·导言四》,严又陵案语有云:岛国僻地,物竞较狭,暂为最宜外种闯入,心竞更起。往往岁月之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余为之掩卷动色曰: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种、红种其危哉!”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作者受进化论的影响反思民族危机 ②主张民主、科学挽救危机 ③材料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天演论》乃梁启超代表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岛国僻地,物竞较狭,暂为最宜外种闯入,心竞更起”、“往往岁月之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种、红种其危”等信息可以得出A符合题意,故选A;题干所述材料是1898年,民主和科学的说法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才被提出来的,故排除②;根据所学《天演论》是严复的作品,故④不符合史实。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如果能够判断出②④不符合题意或者史实,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13.《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 借助天演论宣传革命思想 B. 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 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 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新青年》宣传革命思想,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青年》弘扬科学的精神,没有体现民主和自由的相关内容,故C错误。《新青年》宣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旨在破除人们心中愚昧落后的迷信思想,用科学的理念去消除迷信和封建的思想,帮助人们争取认识世界,因此《新青年》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故D正确。 14.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流行话题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成了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的变化为,平民、劳工、劳动和阶级等,D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的流行话题与传统文化无关,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中国没有完成反封任务;C与史实不符。 15.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 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 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错误;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好朋友”的关系,结合1924年国共合作可以知道,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故B正确;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题干时间是1924年,故C错误;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到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1924年不符,故D错误。 1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指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结合所学,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故选A;B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D是井冈山时期,排除。 考点: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7.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属于空间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不是“第一个”里程碑,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错在不是“第一个”里程碑,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8.“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他只想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材料中“他” A.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是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 C. 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解析】 由“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故本题答案选C项;AB项对应的是毛泽东;D项对应的是江泽民。 点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学生结合邓小平的相关史实做出选择。 19.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因此选项D正确;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的时间是1965年,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②错误,选项A、B、C排除。 20.“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普罗泰戈拉 D. 康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为善至乐’的乐”“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凸显道德和善,联系所学知识,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善,A正确;柏拉图强调理性主义,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强调理性,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善至乐’的乐”“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的思想分析解答。 21.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 22.伏尔泰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由此可知伏尔泰 A. 偏离了理性思考的轨道 B.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 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等信息可知,伏尔泰认为宗教有助于维护统治,为政治服务,这说明伏尔泰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思想武器,他并未偏离理性思考的轨道;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他并未背离启蒙运动的宗旨;C选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3.“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B.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C. 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人们发现自然界“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也就是说,人们从此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故D正确;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创立,1859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1900年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1900年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ABC时间都在牛顿经典力学创立以后,而人们材料中的认识早在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后已经产生,排除ABC。 2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主要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即“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实验室,科技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即“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①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前者。故①项错误;②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后者。故②项正确。③项,骡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纱机的一项重要成就,属于前者。故③项错误。④项,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后者。故④项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答案为C。 25.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剧情虚妄,台词荒唐”“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D项彼得拉克《歌集》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美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现代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5分,满分50分。 26.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篇》 材料二 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孟子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1)治国之道:仁政(2分) 社会现实:礼崩乐坏或诸侯混战民不聊生(2分) (2)观点:工商皆本(2分) 目的:利国惠民,实现仁政(2分) (3)理解:全体国民安享幸福(2分) 方式: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 (4)主要途径:以民(人)为本;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国民平等(合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中“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后一问联系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回答即可,分裂割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 第(2)问,从材料中“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说明了发展商业重要性,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观点。材料中“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说明商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利国利民,体现仁政。 第(3)问,“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可知,孙中山要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回答即可,从材料中“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 孙中山要通过提倡实业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 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综合思想材料,说明实现的总体途径。协调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健全民主法治,稳定政局;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政策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27.文学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材料三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这种文学形式”指是什么?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答案】(1)形式:宋词。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2)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印刷技术提高。 (3)评价: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 (4)认识:文学艺术的发展反映了时代政治经济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解析】 【详解】(1)形式:根据“(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结合所学得出是宋词。 原因:根据“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得出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根据“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得出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根据“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得出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2)特点:根据“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得出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根据“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得出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结合所学,可从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印刷技术提高等角度分析解答。 (3)评价:根据“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得出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根据“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得出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 (4)认识:综合材料,可从文学艺术的发展是时代政治经济变迁的反映和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等角度总结回答。 28.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答案】(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2)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解析】 【详解】第(1)问,“重大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性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第(3)问,“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三信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得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实践成果”,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促使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等。 第(4)问,“认识”,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要与时俱进、理论要联系实践等角度分析。 29.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答案】(1)观点:君臣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或君臣是师友关系) 历史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但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控制人民思想 (2)观点: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 影响: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 (3)态度: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伦理道德);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4)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解析】 【详解】(1)第一问:据材料“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间应是合作的关系。第二问: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作答。 (2)据材料“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等信息结合教材宗教改革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该观点是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结合教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相关所学内容从推动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权威等角度分析作答其产生的影响。 (3)第一问:据材料三“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信息解读可知伏尔泰对儒学的态度;分析材料三“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信息可知孟德斯鸠等人对儒学的态度。第二问,结合设问要求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相似之处,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是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因此他们共同的目的是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4)第一问:据材料“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知两者差异;第二问:结合中国明清时期和18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所学内容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