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2017-11)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1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50每题1.5分)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抗体 B.乙酰胆碱 C.RNA聚合酶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 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4.右图表示人体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中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细胞发挥作用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 C.激素、糖原和氨基酸都属于A的组成成分 D.当A液渗透压小于C液渗透压时,易导致组织水肿 5.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会出现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6.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反射活动中兴奋可以在④处双向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7.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E即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没有发生K+ 内流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9.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10.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 A.Q1=Q1′<Q2=Q2′ B.Q1=Q1′<Q2,Q2>Q2′ C.Q1>Q1′,Q2>Q2′ D.Q1<Q1′,Q2>Q2′ 11.如图为神经调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当神经元a兴奋时可使神经元b产生兴奋,但在神经元a兴奋之前,先使神经元c兴奋,则神经元b又不易产生兴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和2个突触结构 B.a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b产生动作电位 C.c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抑制b的兴奋 D.c兴奋可能会对a的神经递质释放产生抑制 12.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13.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如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D.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14.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 ②天气转冷 ③患糖尿病 ④静脉点滴0.25 L 生理盐水⑤高温下劳动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如图是某种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该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B.若该激素为雌性激素,它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后作用于核内DNA 16.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K+通透性增大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③是突触后膜,其膜内外均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17.经研究发现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正常的自身免疫功能引起的 B.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该病 C.该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D.可以通过按时口服胰岛素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 18.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D.采用方法2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19.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 B.激素、酶、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一样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C.激素和酶一样能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 D.题中发挥完作用后迅速失活的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20.下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C.②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1.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22.如图①表示一盆植物放在一个有孔的盒子里,盆子不动,盒子一直在匀速缓慢转动;图② 表示整个装置一起转动,且两个装置都处在单侧光的照射中,一段时间后,①和②所代表的植物生长情况是 A.弯向光源 弯向孔 B.弯向光源 弯向光源 C.弯向孔 弯向孔 D.弯向孔 弯向光源 23.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 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 a、b 两点生长素浓度都小于 10-8mol·L-1 C.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D.丙图中如果在右侧给予光照,则 A 段产生生长素先向 B 段极性运输,再横向运输至背光侧 24.池塘中,鲢鱼在上层,乌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A.种群特征 B.种群密度 C.群落结构 D.群落的物种组成 25.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26.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其类型分别属于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稳定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增长型和衰退型 27.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共生关系 B.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一定稳定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28.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 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29.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次野外捕鼠记录:第— 天捕获60只,做标记并及时放回,被标记的鼠下次可能更难捕获;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6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5只。你认为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 30.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 C.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盖玻片 3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B.若抑制性递质开启了突触后膜的阴离子通道,动作电位较小 C.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调节机制相同 D.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是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 32.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33.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能分化出细胞①的只有B细胞 B.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人体自身 D.细胞②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3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④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⑤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④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35.下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6.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37.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人在寒冷条件下,可通过①③⑤途径使汗液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血糖升高时,可通过①④⑥⑤途径使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合成速率加快 38.在没有损伤的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膜上及神经元之间放置相应的电极和电流计,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a中电流计两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内外,在静息状态下指针不发生偏转 B.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外,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内,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c中电流计两电极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如图所示刺激神经纤维后,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 39.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③的分泌既体现了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甲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 C.丙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丙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丁细胞活性下降使白细胞介素—2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40.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41.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若在c点处将神经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为人体体液的四种成分相互关系,体内细胞只有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植物而言,若B点为茎背光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是茎向光侧对应的浓度 D.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42.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43.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44.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D.“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4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所在的生态系统正走向崩溃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4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47.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自身合成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属于激素不敏感型 D.实验表明,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可提高该突变体茎的长度 48.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49.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的错误是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50.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 曲线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曲线,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若1和2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交点处种群密度最大 B.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曲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下图为人体不同部位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不同的液体,①②③④⑤表示不同生理过程,“●”表示淀粉分子,“·”为葡萄糖分子,据图分析: (1)图a、b、c、d、e中属于体液的有 ,属于内环境的有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其中的 , b中的水分子可来源于 。(均填字母)。 (2)在b中,维持b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 ,如果溶质微粒的数目越多,则渗透压越大,b的正常的渗透压相当于质量分数 NaCl溶液的渗透压; b和d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分子从肠腔内到被图示的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至少要穿过 层生物膜。 52.回答有关植物激素调节问题。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左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该幼苗各器官的生长效应,右图示水平放置且顶芽优先生长的幼苗,各器官或部位用编号指代。 (1)左图中,在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幼苗的_______生长起促进作用。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 mol/L。 (2)右图中①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左图中的_______点,②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左图中的______点。 (3)若右图中③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的浓度在左图中的______点左右。为了促进④的生长,可采取的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 (4)除生长素外,对植物生长、细胞伸长、分裂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有___(多选)。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5)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涂在没有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获得_____。 53.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大豆、杂草和田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茎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大豆、杂草、田鼠及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一场大火将该农田烧毁,一段时间后该农田中又出现了杂草、田鼠等生物,这种现象称______________。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_____。 (3)杂草和大豆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图1为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图2表示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络,其中淋巴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据图回答: (1)由图1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________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________升高。 (2)图2中的信号分子有激素、________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控制,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_。 (3)图2中某人长期精神忧郁,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位于________。 (4)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最终抑制了________,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5)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为反馈调节,应注射__________,然后测定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1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1-5 CBCCB 6-10 CDADA 11-15CDACD 16-20CBCDB 21-25DAACB 26-30DDDAD 31-35ACAAC 36-40CDACC 41-45CBCBC 46-50DCBCC 51. (11) (1)bcde bde bd ade(或acde也可给分) (2)无机盐和蛋白质(2分) 0.9% b中蛋白质含量比d高(2分) (3)7 (2分) 52. (9分) (1)茎 10-10~10-6 (或小于10-6) (2)E F (3)D 去除顶芽 (4)BD(2分) (5)无籽番茄 53. (7分) (1) 生物群落 次生演替 (2)标志重捕 45 (作)标志(标记) (3)竞争和寄生(2分) 54. (13) (1)浆 血糖 (2)淋巴因子、神经递质(2分) 分级调节 (3)精神忧郁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分) 下丘脑 (4)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2分) (5)糖皮质激素 CRH、ACTH(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