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山西省平遥县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2017-04)
平遥县2017年4月高三质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武思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氏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或希望子孙读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传周王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计谋。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 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三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40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 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5.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爱国志士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1896年,丘逢甲回到广东蕉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春愁》,其拳拳爱国心也成为今日两岸同胞共同的纪念。 丘逢甲出生那年恰逢甲子年,其父认为是吉兆,故而命名为逢甲。丘逢甲自幼就志向高远,十分崇拜郑成功,以郑成功凛然的民族大义自许。郑成功也是甲子年生,更使他从小就刻意向先贤学习,言行之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丘逢甲生性聪颖,十四岁时以《西江月》词牌填词一首:“兴起八叉手健,吟成七步才雄。更兼经史满怀中,只觉大才适用。欲布知时甘雨,愿乘破浪长风。他年位若至三公,定有甘棠雅颂。”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因不愿做官告假离职返台,开始从事教学,培育民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并动员亲属入伍。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但清廷回电称“台抗京危”,不予理睬。在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失败。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 回到大陆后,丘逢甲仍想着收复台湾,他写诗自勉到:“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丘逢甲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内渡回大陆后,他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1901年春,在汕头正式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为广东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1904年夏,丘逢甲在蕉岭县城桂岭书院创办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04年冬,在蕉岭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各一所。他通过自办、鼓励别人办、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地活动等形式,在嘉应、兴宁、长乐、平远、福建上杭和武平、江西寻乌等地办学,“劝办学校以百数”。 丘逢甲大力推行新学,主张“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智育方面引进西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聘请一些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主张开放式教学,崇尚学术争鸣。鼓励学生自学、多思、善问,要有“与众有异的主张”,勤读报刊,关心国事。 丘逢甲盛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粤籍巨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10 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举为赴南京筹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的广东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摘编自《梅州日报》) 相关链接: ①丘逢甲平日最厌恶迷信、鸦片和赌博,在早年的诗词中一再提及,指为中国人的三大积弊,明白指出鸦片对国民的残害。而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时尚,好此道者大有人在,尤其一些达官贵人将其视为时尚,而他独具慧眼视为毒害,这在当时可说是见解独到。(《台湾周刊》) ②在其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才至多。广东革命志士多半出其门下。后来的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广东军政府总参议朱执信、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均受教于丘逢甲创办的学校,皆成为后来革命的中坚力量。(搜狐军事频道)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丘逢甲自幼就对同是生在甲子年的郑成功十分推崇,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十四岁时,更是以一首《西江月》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 B.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因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无暇顾及台湾,因此,清朝政府拒绝了丘逢甲等人的“废约抗战、保卫国土”的要求。 C.丘逢甲深切体会到了“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回大陆后,他先后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等百所学校。 D.丘逢甲号召粤商资助革命、保护革命党人、参与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爱国颂歌。 8.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保卫台湾,丘逢甲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作为著名的爱国志士,时至今日,丘逢甲仍为人称道,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博学,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见听。景龙二年,时天子暗柔不君,韦后烝乱,外戚盛。平一重斥语,即自请抑母党,上言:“《诗》曰:‘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陛下天性孝爱,戚属外家,恩洽泽濡。臣一宗,阶三等,家数侯,朱轮华毂,过许、史、梁、邓远甚。愿思抑损之宜、长远之策,推远时权,以全亲亲。”帝慰勉,不许。迁考功员外郎。 于时,太平、安乐公主各立党相拫毁,亲贵离阋,帝患之,欲令敦和,以访平一。因上书曰:“刑政乖舛,四支疾也;亲权猜间,心腹患也。《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是知亲族以辑睦为义也。怨结姻娅,疑生骨肉;邀荣之徒,诡献忠款;膏唇之伍,苟输谗计。故过从绝,猜嫌构,亲爱乖,党与生。积霜成冰,祸不可既。愿悉召近亲贵人,会宴内殿,告以辑睦,申以恩勤,斥奸人,塞谗路。若犹未已,则舍近图远,抑慈示严,惟陛下之命。”帝美其忠切,卒不用。 初,崔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诸侯官族。它日,学士大集,日用折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经,则败绩矣。”时崔湜、张说素知平一该习,劝令酬诘,平一乃请所疑。日用曰:“鲁三桓,郑七穆,奈何?”答曰:“庆父、叔牙、季友,桓三子也……”一坐惊服。平一问日用曰:“ 公言齐桓公、楚庄王时,诸侯属齐若楚凡几?晋六卿,齐、楚执政几何人?”日用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日用曰:“吾请北面。”阖坐大笑。 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酒酣,胡人袜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因倨肆,欲夺司农少卿宋廷瑜赐鱼。平一上书谏曰:“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昔齐衰,有《行伴侣》,陈灭,有《玉树后庭花》,趋数惊僻,皆亡国之音。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不纳。 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开元末,卒。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B.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C.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D.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 B.员外郎、光禄少卿、司农少卿都是古代官职名称,其中司农少卿主管农业,“迁考功员外郎”中的“考”是对官员的考核,而“迁”一般指官职的改任。 C.文中的“景龙二年”为年号纪年,古人除了用年号纪年外,还用干支纪年法等纪年,比如“岁在癸丑”中的“癸丑”就是干支纪年法。 D.《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在古诗文里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意象,比如“隔江犹唱后庭花”所用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平一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害怕招来祸害而避居嵩山,中宗复位后,武平一的母亲去世,服丧期间被迫出仕,被任命为起居舍人。 B.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结党斗争的时候,皇帝非常担忧,向武平一问策,武平一认为这已是心腹之患,指出了其危害性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C.崔日用在集会时想要折辱武平一,但是不但没有难倒武平一,自己却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出言威胁要找皇帝评理,引来大家的哄笑。 D.何懿等在宴会上唱“合生”,已经有演员和扮演的角色。因所表演的是亡国之音,武平一对此上书直言进谏,但没有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悉召近亲贵人,会宴内殿,告以辑睦,申以恩勤,斥奸人,塞谗路。(5分) (2)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时为游赏胜地。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4.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颔联两句不但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艺术成就。 E.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写了荒凉破败之景,都是以小见大,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15.尾联中的 “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作者“细推”的有哪些物理?“物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漂泊异乡、体衰多病的惆怅之情。 (2) 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 , ”。 (3)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像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入冬后的北京,雾霾如影随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普通人没有办法在“要命的空气”中独善其身。 ②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媒体人纷纷出走,各家刊物也在不停地改组并购,纸媒行业似乎大事去矣,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渐行渐远。 ③目前,蔡英文与民进党的策略很清楚,在台湾内部没有形成集体意志前必须与大陆虚与委蛇,目的是争取战略时间来完成民进党所谓的“台独”。 ④曾经支撑起春晚半壁江山的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江河日下,整个春晚有时候连一两个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不来。 ⑤在对某个消费群体及竞争对手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每个试图创业的年轻人都能敏锐地发现“问题”,而且在分析“问题”时深中肯綮要害。 ⑥店铺虽然很小,就开在老校区的居民楼,但这里拥有着绝世美味,每张桌子前都围坐着大快朵颐的邻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 ① 因为它的自然高度, ② 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 ③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 ④ 是语焉不详的传说, ⑤ 相互矛盾的故事, ⑥ 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是 也 最后 或者 或者 仅 B 不仅 更 但 不管 还是 都 C 既 又 无论 或者 只 D 不是 就是 然而 不是 也不是 而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 ① :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 ② ,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 ③ 。 答: 21.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都结出了果子,人们摘下了果子,却把树叶弄得七零八落。梨树看着自己浑身的伤疤,伤心地想:明年说什么我也不结果子了。 第二年秋天,人们像往年一样采摘果子,依旧把树叶弄得七零八落。由于梨树一个果子也没结,身上的叶子完好无损,他得意地对苹果树说:“怎么样,看我的叶子长得多茂盛,像你那样多难看呀!”这样连续过了五年,梨树终于被人们砍掉,变成了一堆柴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平遥县2017年4月高三质检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一)1. A(混淆概念。“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开始出现”表述错误,这里混淆了“书信”和“家书”的概念) 2. B(张冠李戴。原文中是“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3. D(无中生有。“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的表述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4.C (A项,“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B项,“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D项,“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5. ①从情节上看,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它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③从主题上看,这一标题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④从表达效果看,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1点2分,2点4分,3点5分;大意正确即可) 6.珊德拉。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 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6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店员。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6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 7. D(A项,《西江月》主要表现了丘逢甲的才能卓越、志向高远,而非表达其爱国热忱。B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说清朝政府拒绝的原因是“清廷因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无暇顾及台湾”,只是说清政府以“台抗京危” 为借口,不予理睬。C项,以偏概全,“他先后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等百所学校”错,原文说他通过自办、鼓励别人办、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地活动等形式,“劝办学校以百数”) 8. ①联合台湾乡绅电奏清政府,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②力倡建立“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③倾尽家资,组织并率领义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答1点2分,2点3分,3点4分;大意正确即可) 9. ①牺牲个人利益,赤心报国,献身抗倭事业,浴血杀敌;②思想先进,崇尚新学,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教育救国;③支持革命,富有远见,在危急时刻帮助革命,古道热肠;④心系故土,至死不渝,身在大陆,谋求统一。(答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点5分;大意正确即可) 二、(一)10.(3分)D 11.(3分)A(《春秋》不是《左氏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人) 12.(3分)C( “只好出言威胁要找皇帝评理”错。原文“北面”不是找皇帝评理,而是表示臣服认输) 13.(10分) (1)希望(您)召集全部的皇族权贵,在内殿集中宴请他们,告诉他们要和睦相处,把感君恩勤政事的道理反复说给他们听,斥退奸佞小人,堵塞进谗言的渠道。(悉:全部;申:反复说明;斥:斥退。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2)如果是在处理政事的闲暇,姑且想让眼睛耳朵等感官得到享受,应在后宫演奏就可以了。(暇:空暇;玩:使动用法,使……享受;奏之后廷:省略“于”。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武平一,名甄,世人只称呼他的字。学识广博,精通《春秋》,擅长文辞。武后的时候,害怕招惹灾祸,不敢参与政事,隐居在嵩山修习佛家经典,多次被征召都没有去上任。中宗复位时,武平一正在为母亲守丧,被迫召入任起居舍人,他请求朝廷允许他服满三年之丧,不被准许。景龙二年,当时天子昏暗柔弱不实行君主事,韦皇后淫乱,外戚权势盛大。武平一看重非议,便主动请求抑制母党,上书说:“《诗经》说:‘只有文王,小心翼翼,勤勉侍奉上帝,笃念多福。’陛下天性仁慈孝爱,内外亲属,恩泽融洽。臣的宗族,官阶居于三等,家中有好几个侯爵,车马华丽,远远超过许、史、梁、邓几家。希望您从长远考虑抑损的策略,辞让远离时权,来保全亲族。”皇帝安慰劝勉他,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武平一升任考功员外郎。 在这时,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各自结党,互相排挤诋毁,皇族权贵之间离间不和,皇帝担心这件事,想让他们敦厚和睦,就来探访武平一。武平一趁机上书说:“刑法政令不够一致,是四肢的疾病啊;亲属权贵间互相猜疑离间,是心腹大患啊。《尚书》说:‘能显明出众的才能,以和睦九族,九族和睦,协调百官。’ 这是了解亲族把和睦当作大义啊。姻亲之间结怨,骨肉亲族生疑。邀功贪荣的人,奸猾地献上所谓忠诚;花言巧语的人,随便地进上谗言诡计。因此,往来断绝,猜忌嫌疑造成了,亲情关爱不和谐了,结党营私产生了。霜积累多了就会结成冰,祸患就不能免除了。希望(您)召集全部的皇族权贵,在内殿集中宴请他们,告诉他们要”和睦相处,把感君恩勤政事的道理反复说给他们听,斥退奸佞小人,堵塞进谗言的渠道。若还不能停止这种状况,就舍弃眼前,图谋远虑,减少恩慈,彰显威严,只服从您的命令。”皇帝赞扬了他的忠贞恳切,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起初,崔日用自称通晓《左氏春秋》的诸侯官族。一天,学士们集会,崔日用折辱武平一说:“你的文章固然耐得住推敲,如果谈论经义的话,你就败下阵来了。”当时崔湜、张说向来就知道武平一博学,劝他应对诘问,武平一于是请崔日用提出问题。崔日用说:“鲁国三桓,郑国七穆,指的是什么?”武平一回答说:“庆父、叔牙、季友,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说完之后,)满座的人都惊讶叹服。武平一又问崔日用:“你说齐桓公、楚庄王的时候,诸侯归属齐及楚的总共有几个?晋国的六卿,在齐楚执政的有几人?”崔日用推辞说:“我不知道,你知道吗?”武平一一条一条地列举出了始末,没有停顿。崔日用说:“我甘拜下风。”满座的人大笑起来。 后来在两仪殿设宴,皇帝命皇后的兄长光禄少卿婴监酒。酒酣耳热之时,胡人袜子、何懿等人唱“合生”,歌词浅显污秽,于是傲慢放肆,竟然想要夺取司农少卿宋廷瑜被皇帝授予的鱼符。武平一上书进谏说:“乐,是天的谐和;礼,是地的次序。礼配于地,乐顺应天。所以音从心中产生,声随物而具形,有动于心而产生哀乐,有感于物而相应变化。从王公开始,渐渐传及乡间里巷,妖伎胡人、街市童子,有的议论嫔妃的性情与容貌,有的列举王公的外表与品性,唱歌舞蹈,号称‘合生’。以前南齐衰落,有《行伴侣》;陈朝灭亡,有《玉树后庭花》。急速傲邪,都是亡国之音。不容许乐伎不庄重污秽了国家正典。如果是在处理政事的闲暇,姑且想让眼睛耳朵等感官得到享受,应在后宫演奏就可以了。”他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玄宗即位,贬武平一为苏州参军,迁为金坛令。开元末年,去世。 (二)14.C、E(C项中“且看”中的“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诗人没有“只管看”的率性无忌。E项刘诗不是“荒凉破败之景”)(5分,答C得2分,答E得3分) 15.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荣枯,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2分) 尾联表面上是写作者的感想:世间万物盛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行其乐。而实际上,旷达之语的背后潜藏的还是诗人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哀。(4分) 鉴赏: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这首诗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大家可以去参考“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去理解诗中行乐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三)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驾一叶之扁舟 三、17.D ①“独善其身”愿意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保持个人节操。现指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哲学。此句误解为“保全”,断章取义。②“大事去矣”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根据语境应为“大势已去”(指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形容局势已无可挽回)。③“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符合语境。④“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符合语境。⑤“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语义重复,删去“要害”。⑥“大快朵颐”指吃喝方面,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顿。符合语境。 18.A (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逻辑混乱,“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承前省略主语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语,故在句末加“的情况”) 19.B 20. 示例:①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 ②吃喝不受约束(只要指出合理条件即可) ③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21.流程(环节)依次为: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确立劳务关系;(2分)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2分)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劳务使用关系。(2分) 四、写作 22.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寓意型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在梨树与苹果树的对照中揭示哲理,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 一、 梨树的角度。可以用由果溯因法立意。梨树“被砍”是结果,它为什么被砍呢?因为它“说什么也不结果子”了,并且还为自己“叶子的完好无损”而自得,甚至瞧不起苹果树的丑陋(像你那样子多难看)。 由此可以看出,梨树被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太看重自我的外表美而不注重内涵,不愿意奉献; 2.太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得与失,看似“小得”,实为“大失”; 3.只顾眼前的枝繁叶茂而不计长远,他没有想到一棵不结果实的树的下场是什么。 所以由此提炼出三个立意: 1外表与内涵:不必过于追求外在,而应在付出中、奉献中(有益于他人、国家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只追求华丽的表象,自身的价值就会荡然无存。说到底,有奉献,才有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 2.小得与大失:有得必有失,有了伤疤,得到了果实,失去了枝繁叶茂,却得到了生存。只计较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只看到自己那点小伤疤的人,只愿孤芳自赏的人,心中只有“小我”的人,必会有“大失”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3.眼前与长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如果仅看到眼前的不公正待遇,而看不到长远被砍的命运,那就是一种短视。如能放眼长远,就会明白“利他实为利己”。 二、苹果树的角度。很显然材料对苹果树持赞颂的态度。面对着难看的伤疤,面对梨树的嘲讽,“苹果树依然结出了许多红彤彤的苹果”。苹果树象征了“不计个人得失,不重外表,能坚守自我、奉献社会”的人。 由此可以立意为: 1.我心有主,坚守自我,任劳任怨,奉献社会; 2.承受着伤痛甚至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奉献是一种大境界。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卷·2017届山西省平遥县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2017-04)
- 2020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及特征同步练习1
- 2020年高一期末复习学习计划范文
-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学考)
- 2020年廉政谈心谈话材料和三个以案四增四联警示教育交流发言材料两份汇编
- 二手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文
- 2019-2020学年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 专题3-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讲)-2018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 国旗下讲话稿之面对压力,张弛有道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腾飞卷)物理试题(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