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两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类,共35题,每题1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 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回忆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故答案选择D项。A项表述不全面,B、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评:中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至今仍是农业大国。针对本考点,高考一般从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改进等角度命题。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耕作制度和小农经济,且生活气息浓郁,是一道结合现实生活的好题。 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提花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结合所学得出指的是唐朝的筒车,用于灌溉高处的农田。故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 3.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两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可以说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也就是说,初税亩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税 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天府之国可以看出,这是指都江堰,故选A项;白渠是在关中地区,而不是在四川,排除B项;大运河不涉及到四川地区,排除C项;赵州桥是在河北排除D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都江堰,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都江堰的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即可。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故选D。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或者说是私营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规模较小,只是在明朝中后期才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 【名师点睛】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6.《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从中得出的信息最确切的是 A.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C. 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 D. 江南经济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通晓不绝……”反映当时的夜市和晓市繁荣,说明打破了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城市布局的变化;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属于无关项。故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 7.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青铜器是夏商之后出现的,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年间的货币,珐琅瓷瓶是清代才出现,青瓷是宋代出现。综合各个时代我们可知,这艘货船最可能是清代的货船,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8.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稀疏而微弱 B. 发展非常缓慢 C.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 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了清朝仍然是缓慢发展,但是主导中国经济的仍然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利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是因为中国已经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的生产已经取决于世界市场需要而造成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附庸、是处于劣势的而不是逐渐取得优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不掌握茶、丝市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茶、丝出口在本质上是对中国的掠夺,价格低廉,不会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③代表性企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福州船政局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①;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②正确;轮船招商局和福州船政局是前期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③;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11.“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成立于1892年由爱国侨领张弼士投资兴办的张裕葡萄酒厂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当初他选择在19世纪末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 为了抵制外商企业 D. 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原因应该从内因考虑,排除B;C是目的,排除;结合所学,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符合题意,排除D。故应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2.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 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B. 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9% C. 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 D. 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并且公有制占绝大部分,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 13.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2003年已达到11.67万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B. 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到2003年经济取得迅速发展,D符合题意。故应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成就 14.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上马车夫”——荷兰 B. “日不落帝国”——英国 C. 珍妮机的问世——阿克莱特 D.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时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能力,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结合所学知识,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织布机。故应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珍妮机 15.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A. 报童叫卖《申报》创刊号 B. 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 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答案】A 【解析】 【详解】《申报》创刊号创立于1875年,此时不是创刊号,A错误,符合题意;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民国时期出现,B正确;轮船1872年来到中国,C正确;西餐是鸦片战争之后来到中国,D正确。 16.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 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C. 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起着自行车去上班 D. 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穿着草绿色的军装”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自行车”符合“文革”时期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故C项正确。A项,该项描述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时装表演”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文革”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B项,该项描述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安居工程”和“宽敞舒适的住房”体现了社会保障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故排除。 D项,“移动电话”等通讯技术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故排除。 17. 粮票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仅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之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票证是我国进行计划经济的表现,票证失去原本作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生活物资的丰富,所以ABC项是导致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票证失去原本作用说明国家不再对相关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故D项不是导致变化的原因,故选D。 18.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据材料“16世纪……对东方的探险……而黄金提供动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材料反映了当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追求黄金,故B正确;寻找黄金的目的不是传播宗教,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黄金是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而且“唯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D项错在“输出黄金”,应该是掠夺黄金,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等相关知识,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黄金提供动机”,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9.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展品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机器 B. 英国展品占了绝大部分 C. 美国在世博会上展示了令人吃惊的实力 D. 日本的也有不少世界先进的展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851年日本正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衰退,所以在世界博览会上日本的也有不少世界先进的展品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展品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且英国展品占了绝大部分符合史实正确,则排除AB两项;19世纪5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已经结束国家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世博会上展示了令人吃惊的实力符合史实,排除C项。 20.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四家公司的共性是网络通信公司,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产权制度改革,不是管理体制改革,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改革所有制形式,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分配方面改革,故C错误。 21.2010年世博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与举办年份的数字巧妙组合,三个人形,既代下表口之家,也代表“你”、“我”、“他”及全人类,表达了中国人民把这届世博会办成具人文思想、属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据此判断,下列哪一图片最有可能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是由三个人组成三口之家,是一个世字,下面的是数字2010正好是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时间,下面是中国上海,故D项正确。EXPO 2010是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但A项缺少“三个人形”,排除。B项是1975年日本冲绳海洋世博会,排除。C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女娲”图,排除。 2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 当时苏联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 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 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 D. 义务制劳动是保障苏联经历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笞此题关键是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值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经济困难,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不合材料的含义,故选C项;当时苏联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义务制劳动是保障苏联经历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都与材料表述相符合,故排除ABD三项。 2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农民、1922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以前的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所以说“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本题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2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开创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5.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后,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 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 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 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 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说明罗斯福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C正确; 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三项。 26.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 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 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 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答案】C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故选C;A、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B不符合史实,错误。 2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恢复工业生产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实行以工代赈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即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整顿财政金融、恢复工业生产、调整农业政策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排除ABC三项。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为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提高就业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等知识点的掌握。 28.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 发展乡镇企业 D. 进城打工 【答案】C 【解析】 分田单干指的是A项,进城打工指的是D项,B项是政治体制改革,所以只有乡镇企业才实现了农民不离开家乡而从事非农产业的目的,故答案为C。 29.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土地法令》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表明列宁此时反对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A、D都注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与题干不符;C是关于土地分配问题,也不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通过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否认商品贸易,因此选B。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名师点睛】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战争结束后,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动荡,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30.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包括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B. 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i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B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这一体系包括金融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A表述不完整,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紧急组织 31.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 实现“怀特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D.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标中"word bank ”可以明显看出,该组织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最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世界银行是”怀特计划”的一部分,但目的不是为了实现"怀特计划”,故A错误;世界银行最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目的,故D错误。 32.20世纪90年代,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欧盟的成立 B. 世界银行的成立和运作 C. 世贸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和运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故C正确;欧盟是区域经济集团,与世界贸易体系无关,故A错误;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不符合题目时间要求,故B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不符合题目时间要求,故D错误。 33.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罗马条约》签署 ③欧盟成立 ④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②《罗马条约》签署于1957年③欧盟成立于1993年;④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所以,选项D项;④②①③正确,则排除ABC三项。 34.下列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成立的 B. 是地跨最广的区域组织 C. 是中国倡导建立的 D. 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不是创始会员国,我国于1991年加入该组织。故应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5.对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使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B. 打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D. 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B 【解析】 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区域经济组织会进一步加快全球化进程,B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表述,排除。 点睛: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因为:一万面,每个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同其他经济集团的联系,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每一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这就为集团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区域集团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梯,但二者在相当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注:(选择题,第二部分,以下五题为高考题,每题4分,请慎重选择) 36.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 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3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38.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对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 39.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4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答案】(1)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2)冶炼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丝织业:明清时期花楼机能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陶瓷业:元朝景德镇的青花瓷。(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史实均给分) 【解析】 【详解】(1)从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中可以看出,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从材料“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中可以看出,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冶炼业的成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丝织业的成就是明清时期花楼机能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陶瓷业的成就是元朝景德镇的青花瓷。 42.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答案】(1)丝织业最发达;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从业人数多;有一定分工;技术水平高;出现雇佣关系;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2)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二:“匠有赏主,计日受值”。这里的机户(主)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匠)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二“多以丝织为生”归纳出丝织业最发达;依据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存在雇佣关系;依据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归纳出人数多,以及材料二“织丈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归纳出分工和技术高,依据材料二“若机房工作减”归纳出劳动力市场市场形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最大特点是具备雇佣关系,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以及材料二“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回答。结合所学从早期资本家和早期雇佣工人以及存在雇佣关系思考回答。 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列宁、罗斯福、邓小平。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那些成功的改革?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局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答案】(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认识: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解析】 【详解】(1)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 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通过市场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认识可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等方面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