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1)‎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一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 ,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 28 - / 28‎ ‎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广记》卷二二)‎ 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 - 28 - / 28‎ 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这充分说明唐代中秋的赏月活动不再是个人行为,已经群体化,形成了节俗。同时,唐咏月诗中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这种前所未见的现象,是唐代月神话影响力扩大的直接反映,它已经渗入了文学创作,并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最值得关注的是,唐咏月诗不但吸收了月神话的元素,在主题表现上,也超越了朴素的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 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有“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宣言,实际上,无论中西,对拥有深厚积淀的灿烂文明古国,考镜源流、追溯历史,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9月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秋节向上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由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过程。‎ B.从唐代月宫镜来看,人们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在当时已经成熟,不脱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C. 千秋节与中秋节在民俗记忆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D.唐代咏月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集体赏月行为的描写以及月宫意象群的开始出现,主题上也超越了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 ‎2.下列对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认为,根据现有资料,中秋节成为一种民俗节日,是唐代的事。唐代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 28 - / 28‎ A. 文中《太平广记》中的一则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暗示了唐玄宗死后,千秋节转为中秋节,同时还暗示了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B. 唐代的咏月诗表明,月神话已渗入文学领域,神话中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已逐渐被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超越。‎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从器物、乐舞、文学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中秋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华文明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广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这其中带有明显的月神话的元素。‎ B. 作为中国诗歌中的古老意象之一,“月”大量出现在唐代的诗篇中,其中有不少诗篇记录了中秋赏月的节俗,有助于后人探寻中秋文化。‎ C. 中秋节俗中对明月的玩赏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表明了人们已经艺术地审视月宫这一神话世界了。‎ D. 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之所以追溯中秋文化,只是为了找寻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并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你送我的雨 - 28 - / 28‎ ‎ 纳兰妙珠 下雨,如老友来访。‎ 云晓得天,不了解地。河行遍了地,没见识过天。雨上天入地,见闻最广。亿万只晶莹的触手,从高广的云深处伸出来,抚触大地。雨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妙。汪曾祺说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作画,雨负责的就是把世界涂成个黑底子,什么情绪都显得鲜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前面的凄风苦雨,后面喜的味道就没那么甜了。‎ 于我,平常的日子大多记不清,最终记得的都是雨天。‎ 下雨的时候,你总兴致高昂地说,走,走,出去看雨。‎ 为什么喜欢雨?‎ 你答,因为雨有趣啊。不下雨,多么枯燥乏味!‎ ‎ 趣自何来?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想。下雨了,像一出节目开演:最开始,雨点先是试探着落,噼,啪,噼,啪,像主持人调试话筒,喂,喂喂。接着,平时矜默的老天就压低声音开腔了,一开腔就容易收不住,遂潇潇簌簌淅淅沥沥,继而哗啦啦啦啦……‎ - 28 - / 28‎ 伞则是玩耍用的道具,让人跟雨捉迷藏。雨扑到伞顶,什么也没抓住,从伞边溜下来时,这才看到人,一边往下掉一边抓紧说,嘿,原来你在这儿。隔岸观火,隔伞观雨,居安思危,人在雨中又不在雨中,世界都湿答答的,伞下自成一个干燥空间。雨像一种温存的、并不伤人的危险,站在险境边缘。‎ ‎ 两人同行久了,单人伞嫌挤,就买了一把巨大的双人伞。伞柄粗壮如老芹菜杆,撑起来有一个大圆桌桌面那么大,走在雨里像移动的小凉亭,又像无形的城堡,敌军万箭齐发,都不能近身。‎ ‎ 雨天,在窗口等你回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是在等,专心看雨。看得正呆,见一人持伞刺穿雨幕而来,模糊里有个轮廓,像从雾烟里走出,珠箔飘灯,遥遥一笑。一瞬间暗叹,这人笑得真温柔,真好看……这才认出是你,心头猛地一惊。雨幕被刺破的瞬间,又自己缝补起来。‎ 每个城,每个季节,雨的体嗅都不同。‎ ‎ 或有春雨忽然飞起,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雨轻得像马上要融化在空气里。没带伞,头发也并不湿,只是渐渐潮黏,头皮上感到凉意。小雨里的树,草,花,都特别好看,枝叶低垂,像在做梦,时而微颤,如婴儿闭目吮乳时唇角抿动。‎ 深秋的雨已有了雪气,投在一个小城的客栈,早早并肩在雨声里躺下。忽听到几声梆子,叫卖声:米酒,米酒嘞……商量犹豫要不要披衣买酒的当儿,叫卖声已远了。‎ 在巴黎拉雪兹公墓,遇雨,两人仅有一片巴掌大的“铅笔伞”‎ - 28 - / 28‎ ‎。很多墓上都盖起一座微缩教堂似的小建筑,尖顶彩窗,里面供奉耶稣十字架,有门,都虚掩着。一对洋青年钻进去搂抱着避雨。我说,咱们也找一间,避一会儿。你坚持不去,宁愿淋着。说,那下面有棺椁的呀,踩在别人头上,多不敬……‎ 最后还是听你的,尊重亡者,淋雨离开。‎ 我本来怕雨。因为小时住平房,盛夏,雨持续两小时以上,屋里就要浸水了;又怕冷,又怕弄湿鞋,而无论怎么像偷珠宝的女盗一样小心地左跳右闪,躲开大小水坑的机关陷阱,最后球鞋仍要神奇地湿掉,双足浸水,遂整日不悦。但是,你欢喜雨。所以我也慢慢敢于打开门,让雨水飞进来,跑进来,手拉着手,踮着它们伶俐的、光滑的脚尖。‎ ‎ 春雨微腥,是各种植物奋力萌发的腥,近似荷尔蒙旺盛的少年体嗅。夏雨像酒,淋雨犹如痛饮,不久辄醺然。秋雨生寒,像某高傲人儿冰冷的手指,与他把臂同行,款款倾谈,方知他内里别有深情。‎ 这些雨,都是你引荐给我的,是你送我的,是你的雨,因此我愿承认它们美不胜收。‎ 雨本是你的友人,你不在,它们时或前来,陪我絮语,倚熟卖熟地,把心思一一说破。‎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题目吸人眼球,“你送我的雨”,不是自然界的原生态的雨,而是“老友来访”‎ - 28 - / 28‎ 时下的雨。接着是对雨的描写,细致生动,有个性,有思考。B.为什么喜欢雨?一句提问,破空而来,引入深思。面对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原因是“席卷从你的角度想”。‎ C.主体部分写“雨中与你同行”,在雨幕中行走的过程中,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清新的感觉,而且给“我”带来了美好的记忆,这个部分时空转换,写得妙趣横生。‎ D.文章后半部分插叙自己小时候怕雨、怕冷的经历,为的是对前面的情节做一个补充说明,也许是爱屋及乌,让“我”对雨的态度由“不悦”转向“欢喜”。‎ E.结尾点题,点得巧妙,点得灵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构思又有子新境界,雨既然是你送给我的,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朋友,即使你不在身边,“我”依然自得其乐。‎ ‎5.小说写雨中与你同行,一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概括。(4分)‎ ‎6.结合画线句子,赏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28 - / 28‎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 28 - / 28‎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 - 28 - / 28‎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二项是(4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 28 - / 28‎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28 - / 28‎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28 - / 28‎ C.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 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C. 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 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 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 28 - / 28‎ C. 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 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 - 28 - / 28‎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署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莫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 28 - / 28‎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第二卷 (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②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尽可能多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不是一件难事。”‎ ‎④本周五国际股市风云际会,受埃及政局动荡影响,欧美股市双双大幅下跌,而国际油价却大幅反弹,这给假期前的A股市场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⑤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 28 - / 28‎ ‎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他是国内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担任校长仅仅5年,就让一所普通的小学跻身于杭州新兴名校,而他自己也凭才华和能力成为大学教授。‎ B.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要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以青春的汗水,收获事业的花朵,以奉献的力量,浇灌人生的幸福。‎ C.周末对河南博物院的参观让他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造型各异、工艺繁复的几千年前的青铜器。‎ D.通过了解屠呦呦等人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方面的经历,我们知道了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潜力无限。‎ ‎19、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言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 28 - / 28‎ B、高中三年中,你始终坚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为人处世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家风,也会多一些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遵循法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21、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6个字。(5分)‎ ‎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 - 28 - / 28‎ 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五、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 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8 - / 28‎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解析】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5段可知,唐代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并非只是“开始出现”。‎ ‎2.B【解析】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4段说的是“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3.D【解析】D项,以偏概全,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4.CD ‎5.本文写雨中与你同行,一共写了三个场景:(1分)一是伞下漫步,大伞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世界;(1分)二是窗口等人,一穿,一笑,情趣顿生;(1分)三是墓地小伞躲雨,后为尊重亡者,双双淋雨离开。(1分)‎ ‎6.①引经据曲,妙语连珠:画线句子化用《诗经》中的典故,引发了“我”对雨天的高昂兴致,让恼人的雨变得空灵知性,神妙有趣。(3分)‎ - 28 - / 28‎ ‎②通透明澈,讲情浓郁:雨既然是你送给“我”的,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朋友。你不在她陪我聊天解闷理所当然。凡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东西,在作者眼里是那样通透明澈,诗情浓郁。(3分)‎ ‎7. A(B“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确,扩大范围;C“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三反映了发展趋势。)‎ ‎8.C、E(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9.(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点得5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答案】10. D 11. A 12. B ‎ ‎13.‎ - 28 - / 28‎ ‎ (1)(东宫原来的属臣)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或:不畏重刑),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2)(王子师)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 ‎【解析】‎ ‎10. 试题分析: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 试题分析:应是“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以族类划分,而不是以地域划分。‎ ‎12. 试题分析:文中没有说江统被收在哪里。另外,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也不对,太子是被贬到了许昌。‎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项事件错误。‎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路次”“辟”“乃”“彰”“释”“下车”“堪”“应”和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 28 - / 28‎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但皇帝没能采用。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 - 28 - / 28‎ 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军。司马冏骄奢荒淫,(在讨伐他的战争中)将要失败,江统恳切劝谏,文章大多没有记载。调任廷尉正,每每遇到州郡里有疑点的案件,都从轻判断处理。成都王司马颖请江统担任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的官职),江统对司马颖多有劝谏。上疏评论陆云兄弟,语言很切要精到。因为母亲病故,他去职奔丧。服丧期满后任司徒左长史。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长官,让江统担任别驾,把兖州的事务交付给江统,给江统的信说:“过去王子师到豫州当官,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江统推荐高平的郗鉴为贤良,陈留的阮修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当时的人认为江统有知人之能。不久他被提升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永嘉四年(310)避乱逃到成皋,不久病逝。‎ (一) 古诗文阅读 ‎14.CD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5分)(C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 “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 “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 “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15.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动;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答案必须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否则扣一半分,意思对即可,每点两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28 - / 28‎ ‎(2)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 A ‎18、答案 D ‎19、答案 A ‎20、答案 ①自会多一份艰苦奋斗的主动 ②如果家风是爱慕虚荣、放纵骄横 ③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21、‎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 二、 写作(60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分析】承继了全国卷以故事性(或叙述性)的材料为主的命题特点。故事性材料的审题难度比观点性材料的难度要大,陷阱更多。一般而言,可以从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切入,有几个有效人物就有几个切入的角度。从材料看,人物主要有作者罗琳、出版商、媒体等,立意就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切入。‎ - 28 - / 28‎ 还需要注意题目中“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提示和要求,这就是一般性的要求,与以前的作文要求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本人不赞成眼下流行的“任务驱动性写作”的说法,考生也不要受新名词干扰,老师也不必跟风。可以说,语文教学下的写作,尤其是测试性的写作,都属于任务驱动性质的。“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一直为语文教学所运用。多研究命题材料的类型和审题立意的方法,多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和讲习,可能更有效果。‎ 审题立意提示:‎ ‎(1)作者角度 材料中“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作为一个闻名世界的作家,往往会被光环所笼罩,往往也很难听到对自己作品的真实批评。但罗琳却有着清醒的意识,改名字就是想听到对自己作品的“真实评论”,并从中感受到快乐,这种气度和胸怀很值得当下的所谓“名人”们学习。‎ 参考立意:①做人,尤其是一个名人,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更为诚实而宽阔的胸怀(气度);②事业(文学创作)上的创新比名声更重要;等等。‎ ‎(2)出版商角度 - 28 - / 28‎ 材料中相关的叙述是:“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这既反映了出版商对作者署名权的尊重,也不排除这本身就是出版商的一个策划,并借机炒作。‎ 参考立意:①尊重注作者的权利;②不提倡借机炒作,甚至弄虚作假的作法;等等。‎ (3) 媒体角度 ‎“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媒体的这种行为应该辩证地看待。‎ 参考立意:①追求事实真相的职业精神,值得赞扬;②笔名也属于个人隐私,不应随便曝光;等等 写作要求是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要注意信的基本格式,还要注意因选择不同的对象,信的内容和写信的语气的有所不同。虽然如此,“信”只是形式的要求,文章必须要符合一般性要求。‎ - 28 - / 2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