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填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计50分) 1.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 A. 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 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C. 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D.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答案】C 【解析】“不得封侯”指的是秦不再实行分封制度,即不再裂土封侯的意思,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秦王的地位也是足以封侯的,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尚未被废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制度创新,造就出的时代风貌是: ①兼容并蓄;②博大开放;③昂扬进取;④全面辉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唐太宗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文化发展,体现出时代风貌的是兼容并蓄、博大开放以及昂扬进取,全面辉煌说法绝对,排除④,选A项正确。 3.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 A. 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 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C. 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答案】C 【解析】题目要求从我们今天的角度对康熙帝的肯定性评价,也就是从对国家、民族的最主要贡献这一角度进行评价,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多民族的团结,故选C;ABD均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来对其评价,故排除。 4.“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 B.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 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考查“根本原因”的题目属于程度式选择题,要注意分析选项间的关系,可以采用排除法解题。A项,统治者良好的个人素质属于“原因”, 但属于主观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B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CD项,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属于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即C项属于D项,这种选项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情况,根据题意,要排除C项,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 5.下图是秦朝的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下列有关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 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 ④铜权可用来研究秦朝的冶铸业(金属冶炼)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可知,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当时的商品经济远未达到繁荣阶段,故排除③,①②④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D。 6.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BCD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所以答案选A。 7.“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哪一学说 A. 政治学说 B. 教育学说 C. 伦理学说 D. 逻辑学说 【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表明了亚里士多德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推理而得出结论,前两句话是前提而后面的一句是结论。这是亚里士多德经典的三段论,这是他逻辑学的经典贡献,故答案选择D项。他的政治观点是反对直接民主的,材料内容中并没有体现。教育学说也是无关项。 8.下列关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其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其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和“中庸”之道,其所创立的儒学后来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曾创办吕克昂学园,创立了逻辑学等,对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属于唯物主义范畴。故应选D。 9.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 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 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化 C. 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 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可推出东亚发展兼采中西,故选B项。A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C中必须说法绝对,西方发展模式只是借鉴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正说明儒家思想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故D项错误。 10.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B.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C. “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D. “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与孔子观点一致的是D选项。A选项强调的是对真理的尊重;B选项强调的是保护隐私;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只强调了一部分,不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 11.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 社会和谐 B. 依法治国 C. 制度创新 D. 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是法家思想,不是孔子思想;C项D项与孔子思想无关。 12.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 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 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 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答案】D 【解析】华盛顿最大历史功绩是领导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并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之后,颁布1787年宪法并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一些列内外政策。故D项正确;美国首都命名是为了纪念华盛顿,故A项错误;华盛顿受到尊重并不是因为第一任总统,故B项错误;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是杰斐逊,故C项错误。 13. 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A. 建立执政府 B. 打退反法同盟 C. 颁布《民法典》 D.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欧洲的封建主反对拿破仑将革命的火种传到整个欧洲大陆,结合所学可知,有助于传播革命思想的是《民法典》,故C正确。 14.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修正案是说:合众国以外的权力,除了被禁止的,各州都可以行使,这就扩大了地方和人民权力的权力。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是对立的,所以也同时限制了联邦政府权力。因此①②正确,故选C。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各自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并未说明是否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排除③④,故排除ABD。 15.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A 【解析】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 16.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 A. 发展印度经济 B. 实现印度自由独立 C. 改善人民生活 D. 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答案】B 【解析】甘地主张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斗争,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自由独立,因此实现印度自由独立是“最终目标”,故答案为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发展印度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关系不大,排除A、C项;D项不符合题干中“最终目标”的要求,排除。 17.公元1912年1月2日 ,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 C. 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 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答案】A 【解析】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不是孙中山改用阳历的深层动因,B错误;辛亥革命的民族诉求表现为推翻满族的统治,C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不是恢复大明王朝,D错误。 18.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 “敢有垄断以置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D.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答案】A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说明孙中山看到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制度民主、经济发展,但对一般百姓来说并没有享受到制度带来的利益,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主张解决民生问题,提出包括“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故答案为A项。B、D项属于民权主义,C项属于民族主义,均排除。 19.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正确;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排除A项;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单纯依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排除D项。 20.孙中山、甘地、凯末尔革命思想的共同点是 A. 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 B. 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 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 都主张向苏维埃俄国学习 【答案】C 【解析】孙中山、凯末尔、甘地三人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三人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争取民族的独立自主,故C项符合题意;BD两项容易确定不是三人的共同点,A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为了争取印度的自治、独立,一战后,甘地还没有把建立独立共和国作为目标,故A项不适合甘地,排除。 21.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意。 2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比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23.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 全部上缴国家 B. 必须限量交易 C. 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D. 只能政府收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完税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粮食。故选C,排除ABD。 24.1852年,马克思对法国发生的股票投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了探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I卷,涉及1865年英国工人工资状况问题、1866年爱尔兰农业平均产量问题、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这说明马克思经济学 A.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 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实践 C. 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D. 直面资本生义现实问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对不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和关注,说明马克思经济学直面资本主义现实问题,故选D。由材料中1867年《资本论》涉及“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等”,说明马克思经济学也关注到了资本主义缓和社会矛盾的自我调整,这并非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仅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象的关注,不能体现马克思经济学是工人生产实践的结果,故B项错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应该是《共产党宣言》,而不是马克思经济学,故C项错误。 25. 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 时空观念 B. 唯物史观 C. 历史解释 D. 家国情怀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知,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B。时空观点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A;史料史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与材料不符,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颜回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信息归纳得出颜回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根据材料中的“尊师崇道”以及儒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从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克伦威尔“激进”和“保守”的表现。 (2)材料二体现出了孙中山哪些精神品质? (3)史学界对克伦威尔评价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多为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 【答案】(1)激进: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保守:担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2)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 (3)克伦威尔对历史作出过贡献,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孙中山终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斗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是考查克伦威尔的矛盾性,由“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结合所学知识从克伦威尔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和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两个方面来回答他的“激进”。由“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结合所学知识从担任护国主和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两个角度来回答他的“保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不屈不挠精神;由“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时注意对克伦威尔从既有巨大贡献,又有很大局限两方面作答;对于孙中山主要从其贡献巨大、品德高尚方面回答。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8.【历史选修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将不是一点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在人类谋福利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1)贡献: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巴黎公社建立 (2)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进行政治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的贡献要从马克思的活动进行分析,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同时领导工人运动,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国际歌》的歌词可以看出当时的工人运动已经走向了国际联合,主要是进行无产阶级的暴力斗争,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