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 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因而经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因此造就国人不同于两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体现在——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追求事物各种关联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渗透和整合,这种思维方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以阴阳相对、五行相生相克等的基本理论,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思维定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天人合一”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周易》的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易》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中医就是这一思维模式最经典的代表。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施治的出发点不仅是把人体看作是由各部分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且把人看作大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关联体。中医认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 29 - 中国的学术是由经学孕育而衍生的,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研究中国学问的人都知道“文史不分家”这句名言。在中国学者的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把它们人为地分割开来,就不可能取得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上文提到的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经学研究本身则更能说明问题。在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在西方学术中有着严格分野的学科是整合在一起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浑沌的模糊,但是,恰恰是这种浑沌给了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感悟,恰恰是这种模糊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西学东渐,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带给我们的是明快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它使研究的方法趋于简洁和便于运用,因而很快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欢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被遗弃,甚至敢当作落后的思想方法而受到批评。更严重的是,由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又从学理上加速了经学的衰亡。 其实,思维方式是无所谓优劣之分的。我们并不否认西学学科分类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也是有弊病的。而它的弊病恰恰可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加以弥补。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把自己的长处丢掉。 (摘编自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重整体、讲关联的思维方法是受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的经学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思维形式。 B. 在研究中国学问的人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因而要求我们从学科融合与贯通的角度去研究它们,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C. 西学东渐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方法被遗弃,被批评就是因为其缺少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并进而导致经学的衰亡。 D. 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学科是整合在起的,给人模糊的感觉。恰恰是这种模糊才使我们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先提出轻学的思维方式影响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由此造就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立论清晰。 B. 第二段以《周易》为例着重分析其宇宙观及思维方式对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并以中医为例整体而深入地分析这种思维模式量整体的特点。 C. 文章整体呈总、分、总结构,中间两段呈并列式,分别论证受经学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经学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客观对比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并进而分析受经学整体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学术思维的特点与西方学术思难的不同,曾在传承并发展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 受经学思维方式影响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讲联系,明显要比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更科学。 B. 根据中医理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由此可见,西医治病只是治标,无法治本。 C. 西学东渐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进行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导致了经学的衰亡。 - 29 - D. 经学思维模式与西方学科分类思维模式相比,各具特点。我们应该丢弃民族自卑情绪与民族虚无主义。传承并发展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B项,“在研究中国学问的人眼中”范围扩大。原文是“在中国学者的眼中”,“中国学者”的范围比“研究中国学问的人”范围要小。 C项,“……因为其缺少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并进而导致经学的衰亡”,以偏概全。原文说“更严重的是,由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又从学理上加速了经学的衰亡”,加速经学衰亡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 D项,“恰恰是这种模糊才使我们进入事物的本源”把或然说成必然。原文说“恰恰是这种模糊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事物的本源”,原文有“可能”,选项中没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分别论证受经学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经学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张冠李戴。第二段“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论证的是经学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第三段“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论证的是论证受经学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特点。 故选C。 【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明显要比西方……思维方式更科学”主观臆测。原文说“其实,思维方式是无所谓优劣之分的。我们并不否认西学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可见,在科学性方面,西方的思维方式有一定优势,但二者总体上无优劣之分。 B项,“西医治病只是治标,无法治本”推断错误。由前述理由得不出这个结论。 C项,“导致了经学的衰亡”夸大其词。原文是“加速了经学的衰亡”,说的是“加速”,并非“导致”。 故选D。 【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 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 - 29 - .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知不觉间,“网红”一词的外延已从网络红人扩展到热门的景点、餐厅、书店……只要在互联网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话题度,似乎都可以被称为“网红”。而去网红地打卡,成了一些年轻人热衷的社交休闲方式,一张“打卡照”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让很多人甘愿排队数小时。随之而来的网红经济,更让商家尝到了流量变现的红利。 于是,经历了严寒考验的实体书店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蹿红。有的通过售卖创意产品以塑造品牌形象,有的通过提供住宿服务以拓展业务范围,还有的打造新鲜概念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尤其是传统老牌书店的转型试水,更让人大呼“圈粉”成功。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邀请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一改往日传统的红白风格;北京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积极探索24小时营业,为喜欢夜读的人提供安静……这些以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到店内设计、功能拓展的创新和改变,顺应文化消费升级趋势,让实体书店过了一把网红瘾。 - 29 - 在图书行业,这种新业态被称为“书店+”。“书店+文化活动”“书店+咖啡”“书店+零售”等模式最早始于几家独具特色的民营书店,如西西弗、言几又、方所等。这些书店不再局限于卖书,而是致力于打造复合型书店,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据报道,2016年,上海钟书阁泰晤士店采用“书店+文化活动”的模式,共举办了458场文化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摘自2018年人民日报评论《网红书店,不应仅仅是摆拍胜地》) 材料二: 2010-2019年大众图书市场规模增速预测(注:2019E为预计数据) (资料开卷信息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全民热衷打卡的时代,网红书店带动的是阅读吗?想象中的画面是,在书架上和读书清单里的书欣喜相逢,纸质书本里的字总比屏幕里的更有温度。拿起一本摊开的样书度过一个下午,好像又重拾学生时代在图书馆消磨的时光。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这样的休闲时光越来越“心向往之”。 现实是,涌动人潮令环境变得喧闹,人们在这里消费的不仅仅是书籍。据说在香港诚品书店,珍珠奶茶的营业额,是畅销书的70倍。有读者告诉记者,“小时候最爱去新华书店,一呆就是大半天,捧一本书席地而坐就能津津有味读完。但当下热衷于去这些风格各异的网红书店打卡,可能是去遛娃,也可能是去听名人分享,或者就是和好友闺蜜一起喝茶聊天,倒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真正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确实,文化消费和休闲的意味,大于读书本身。 遗憾的是,近年来消息不断传出,身边“结业”的网红书店不是一家两家。最近,“台北文化地标”诚品敦南24小时书店进入“熄灯倒数”,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时书店能顺利“接力开启”。很有意思的是,熟悉的书店要拆,就算平时根本不买书的人也会认为:城市没有这样的书店,绝对是损失。 (摘自扬子晚报11月22日《网红书店,到底“毁掉”了多少人?》) 材料四: - 29 - 书店的核心是图书。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要引领大众回归阅读本身,书店的精致化装修不是为了打造摆拍圣地,而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用精致的环境吸引人流,用文化情怀和良好体验留住读者。全世界最古老的亨利萨瑟兰旧书店、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的玛格马书店、十七世纪贵族宅邸的罗伯蒂书店、充满奇幻色彩的漫画专营布鲁泽尔书店,都体现着令人动容的文化坚守。这些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即便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实体书店仍然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空间。 有人认为,书店可以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环境打造得更吸引人,但这些考量应依附于“书”和“看书”的主题而存在。这是书店之所以为书店,而不是公园、景点和酒店的根本区分。 留住读者,不能光靠“颜值”,更要靠内涵。书籍和阅读,是书店的灵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时代不断变化,过度依靠文创产品、餐饮供给、营销策划的套路,只追求成为一时的“网红”注定难逃过气命运:下苦功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才能从简单的叠加法则,走向深度的融合拓展。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更多优质服务供给、铸牢书店的文化之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化融入生活,网红书店才能红得长久。 (摘自团结报2019年3月4日《网红书店要有书店灵魂》) 4. 下列关于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为网红打卡地、咖啡馆、艺术馆等,网红书店探寻新的模式盈利,不仅提高书店的“造血”功能,还拓展了书店文化的发展空间。 B. 据材料二数据显示,网上书店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尽管这些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继续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反观实体书店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呈现明显的负增长,实体书店转型势在必行。 C. 书店里最美的风景不是精致的装修设计,而是有价值的书和认真读书的人。“颜值高”,的确可以吸引眼球、引起话题,但引人关注以后需要有真材实料,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修养和内涵,使人有所收获。 D. “高颜值”让网红书店脱颖而出,也让众多忙于生计的职场人士、喜欢求新求变的年轻人,将书店当成自己周末放松娱乐、与朋友聚会甚至是给自己充电的场所。 5. 下列对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体书店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空间设计得更有吸引力,但无论如何选择和设计,都必须突出“书”和“读书"这个主题,这是书店得以生存的核心。 B. - 29 - 材料三从记者的视角,通过语言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书店+”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C. 对一家有意打造阅读文化空间和阅读文化活动品牌的实体书店而言,高水准的文化活动能为其带来流量,也能让读者获得消费体验的高附加值。 D.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亨利萨瑟兰旧书店等特色实体书店依然能够留住读者,主要是因为这些书店精准的品牌定位、专业的图书选择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6. 请结合材料四,概括说明网红书店应如何红得长久? 【答案】4. C 5. B 6. (1)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用精致的环境吸引人流,用文化情怀和良好体验留住读者。 (2)阅读,是书店的灵魂,实体书店应以“书”为本,引领大众回归阅读本身。 (3)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 (4)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更多优质服务供给、铸牢书店的文化之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化融入生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但引人关注以后……”分析错误。原文说“书店可以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环境打造得更吸引人,但这些考量应依附于‘书’和‘看书’的主题而存在”,“颜值高”和有真材实料应该是同时存在,没有先后之分,而后者更为重要。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 29 - 项,“从记者的视角”分析错误。“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人们在这里消费的不仅仅是书籍”“很多市民表示不舍”,“都市人”“人们”“市民”这是从读者的角度,而非记者的角度。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四,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自己概括答题。 第一段中“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用精致的环境吸引人流,用文化情怀和良好体验留住读者”,这样可以网红书店红得更长久。这本身就是概括性的语言,可以直接作为答案。 第二段中“书店可以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环境打造得更吸引人,但这些考量应依附于‘书’和‘看书’的主题而存在”以及第三段中“书籍和阅读,是书店的灵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可以概括为:阅读,是书店的灵魂,实体书店应以“书”为本,引领大众回归阅读本身。 第三段中“下苦功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才能从简单的叠加法则,走向深度的融合拓展”,可以概括为: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 第三段中“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更多优质服务供给、铸牢书店的文化之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化融入生活,网红书店才能红得长久”,本身就是概括性的语句,可以直接作为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找 赵国洲 侯乡长赶到受灾较重的杨家桥村,刚一下车,年轻支书小伍就迎上来汇报灾情。侯乡长一摆手说:“杨老头儿呢?他在哪儿?让他来说!”小伍赶忙给村主任杨再德打电话,这时才想起杨家桥已经停电三天了,他的手机也关机了。侯乡长有些急,打开自己的手机,拨打了三次,还是和在路上拨打时一样无人接听。侯乡长一拍桌子说:“好你个杨老头儿,洪水刚退,就敢喝二两睡了!走,跟我上他的门去找!”说着抓起桌上的一顶旧草帽戴在头上就冲到外边。 - 29 - 雨,下下停停,小多了;风,刮刮停停,也小多了。从村口到老碾坊的这条砖渣路,侯乡长很熟。五年了,他不知走过多少次,每走一次总要说:“老杨呀,就你家门口这破路,还硬把我领回去一个劲儿地‘陪你喝二两’,自己倒会装醉,我还能把车骑出来吗?”杨再德说:“乡长您放心,在杨家桥我肯定不是好人,但决不在私利上让人戳脊梁!杨家桥村要通水泥路,我家门前一定是最后一截,做不到,我就是孙子的孙子!”如今,杨家桥百分之八十的村道都铺上了水泥路,这条路还是原先的烂砖渣,由于地势低洼,人只能在没膝深的浊水里走走停停…… 高丽一看到侯乡长头上的草帽就骂:“还算有良心回来给我收尸,可我没砸死,自己爬出来了……她一看不对,见是侯乡长,便哇的一声哭起来。侯乡长和小伍一下子全愣住了:老婆是在埋怨,分明杨再德不在家。再打他的手机,还是无人接听!老杨出了事了!找!找!快找! 可能的不测,让侯乡长顿时想起了一个人的许多好处:在干部年轻化的趋势下,沂阳村级干部平均年龄38岁,一个杨再德就占去一个半人的年龄!侯乡长初到沂阳时,在主席台上看到坐在下面一排一排年轻人中间的那个老头儿,总不怎么顺眼,且那老头儿要么不说,发言就是“难题”,让人回答不了,不回答又是问题。班子里的人告诉他说:“你别小看那个老头儿,我们的前任可没看错人。杨家桥那鬼地方,不是哪条狗都敢尿尿、哪头驴都敢放屁的地方!全村五百户有近四百户都姓杨,外姓没人敢竖旗子。领导的高招:羊管羊。这还不算高,更高的是:杨再德年龄不小,辈分却低,做得好,骂骂咧咧的没人理;做不正,三岁娃娃都能站出来教训‘孙子’,他敢不做好?”侯乡长笑了:“怪不得他说他家门前先铺路他就是孙子的孙子,他本来就是‘孙子’,这‘小’东西,还跟我玩绕口令!” 他们首先找到小学,校长说风起时他在这儿……校长也跟上大家- -起找。他们找到了“返乡创业园区”,;几个小老板说他昨天上午雨下得最大那阵儿就离开了……小老板们也跟上大家一起找。他们找到了老闸口,管闸的老董说昨天下午灌河刚开始落潮,他绞上闸板就走了……他们找到了卫生室,室长贾胖子说他昨天夜里把寡妇毛三娘家的痴孙子“大白眼”背到这儿就走了。侯乡长赶忙找到“大白眼”,问了半天,那孩子除了翻着白眼把手里的一卷纸当手抓饼,连点头摇头都不知道。他们迅速赶到毛三娘家,毛三娘听罢一拍大腿,领着人就上了老围子。 老围子也就是老庄子,现在只有少数老人、穷人住在那儿。人们这才想起了“假瞎子”刘婆婆。刘婆婆丈夫死于车祸,拿了一扫抚恤金不去用,光捧在手里哭,终于把眼睛哭瞎了。毛三娘说:“他一定在那儿,他从小是孤儿,年轻的刘婶没少给他吃鸡蛋饼,也没少数落过他没人管教的坏习惯!”大家赶到老围子,呆了,转而又看到倒塌的房子这边,有一老婆婆拥一老小子躺在那儿,手机还在响…… - 29 - 侯乡长说:“好你个老小子,不是背后还叫我‘猴子’?你起来叫呀!”他流着泪急令送到卫生室。贾胖子看了半天,笑了,说:“真没事,让他睡足就醒了。” (选白《百花园》2019年第12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乡长几次三番打不通杨老头电话及“洪水刚退,就敢喝二两睡觉”来开篇,制造悬念,欲扬先抑,引起读者兴趣。 B. 小说语言风格沉稳庄重,结局让人动容,但其中的对话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如“羊管羊”、“好你个老小子”等,自然质朴。 C. “他们首先找到小学,校长说起风时他在这儿……说明杨再德是从灾害天气开始就冲到了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线。 D. 结尾“真没事,让他睡足就醒了”,与开头的“就敢喝工两睡了”相照应,但却令人有一美的种恍然大悟,了然于心的感动。 8.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杨老头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 《找》作为小说的题目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有原则,有智慧、有担当的农村干部。能够对乡长斩钉截铁的表态,自己绝不借干部身份贪图私利。用幽默的语言和方式让乡长放心,能挨骂、能做事让百姓信服。 ②置个人及家人安危于不顾,舍生忘死,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在灾情最重、最危急的时候把百姓的安危放心头,自己家的房子倒塌、差点压死老婆都没有空去照顾管理,从风起时就时开始工作,一直到警情缓解,才在孤寡老人的家里倒头睡下足以见其可贵品质。 ③耿直心细,知恩图报。有问题直接提问,不惧怕;小时候受过别人的恩惠,铭记一生,从毛三娘说,一定在老围子可以看出他惦记着村里的穷苦人,也感恩别人给予他的帮助和教育。 9. ①情节结构方面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开始找人、到最后找到人将故事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有序。 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侯乡长寻找的过程和家人以及群众的描述,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穿针引线地勾勒了主人公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人物形象。 ③揭示主旨,从开头侯乡长需要杨老头来汇报工作到最后流着泪希望他醒过来,到乌龙一场,原是累得睡着了的结局,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一切均与找人环环相扣,可以看到作者对这样不计名利得失、全身心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的礼赞之情。 - 29 -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小说不以结果为题,而以“找”为题,为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小说语言风格沉稳庄重”概括错误。根据“杨老头儿呢?他在哪儿?让他来说!”乡长称呼村主任为“杨老头”,以及“老杨呀,就你家门口这破路,还硬把我领回去一个劲儿地‘陪你喝二两’,自己倒会装醉,我还能把车骑出来吗”“乡长您放心,在杨家桥我肯定不是好人,但决不在私利上让人戳脊梁!杨家桥村要通水泥路,我家门前一定是最后一截,做不到,我就是孙子的孙子”“杨再德年龄不小,辈分却低,做得好,骂骂咧咧的没人理;做不正,三岁娃娃都能站出来教训‘孙子’,他敢不做好”等可以看出,语言风格应该幽默风趣。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乡长您放心,在杨家桥我肯定不是好人,但决不在私利上让人戳脊梁!杨家桥村要通水泥路,我家门前一定是最后一截,做不到,我就是孙子的孙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杨再德不贪图私利,先人后己的精神,有原则,有担当。用幽默的方式达到让乡长放心的目的,可见其有智慧。 修路先修别人家门前的,自己家房子倒塌不管先管别人,都能体现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精神。险情出现一直忙到警情缓解,可见其任劳任怨。最后因为疲劳过度在孤寡老人倒塌的房子边睡着,可见其舍生忘死的精神。 “那老头儿要么不说,发言就是‘难题’,让人回答不了,不回答又是问题”,能发现问题,又敢于提出问题,可见其细心耿直的特点。小时候受过刘婶的恩,始终不忘,可见其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 - 29 -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作用题通常联系小说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和联系读者的阅读感受作答。 本题,从情节角度:本文从找杨再德开始,到找到杨再德结束,一直围绕着“找”展开,可见“找”是文章的线索。 从人物形象角度:找的过程发现杨再德一直在做让百姓得到安全,让百姓受益的事情,这样不断丰富主人公的形象,突出其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等精神品质。 从主旨角度:通过“找”的过程,体现主人公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等精神品质,“找”这一过程体现了作者对优秀基层干部的赞美,这样以“找”为标题起到了突出主旨的作用。 从读者的角度:以“找”为题目容易引人联想,找谁?为什么找?找到了吗?这样就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激发阅读兴趣。 【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鄚人也,娃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 - 29 - 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朗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鹤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史记扁鹏仓公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B.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C.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D.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穰,是指举办祈祷求神的活动,其中“穰”,通“禳”,去除邪恶的祭祀。 B. 鸡鸣,是十二时辰丑时,相当凌晨一至三时,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 C. 中阙,阙,皇宫大门对称的门楼,中间有路可通行,这里指的是皇宫的中门。 D. 厉针砥石,厉,通“利”,锋利;砥石,即磨刀石,用磨刀石将针磨锋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扁鹊待人恭敬。深得奇人赏识,得到其秘方后,完全能够看见人的五脏疾病位置所在。 B. 扁鹊胆大心细。自告奋勇要救活虢太子,亲自进入宫廷诊视,发现太子果真体温尚有。 C. 扁鹊医术高明。采用针灸、熨帖、服药等治疗方法,很快就使太子能够起身坐起来了。 D. 扁鹊实事求是。认为太子本身就有活过来的生机,自己只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 29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2)“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路过,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 (2)(扁鹊说)“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欺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这段话意为: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才能知道病症在哪。我可以由表知里,由里知表;闻阴知阳,闻阳知阴。 “越人之为方也”,“也”在此为句末语气词,应缀于“方”后,不可位于下句的句首,排除AD。切脉、望色、听声、写形为扁鹊诊病的四个步骤,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另,“论”在这里的意思是“诊断,断定”,做“其阴”“其阳”的谓语。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厉,通利,锋利”解释错误。厉,通“砺”,“磨砺,研磨”之意。 故选D。 【12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亲自进入宫廷诊视,发现太子果真体温尚有”,将未然当成已然。原文“当尚温也”是扁鹊未进入宫廷之时对太子的猜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谨:恭谨。遇:对待。常人:普通人。 (2)生:使动用法,使……活,救活。得无:恐怕,该不会。诞:欺诈。之:代词,我。何以:凭什么。 【点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扁鹊”,品质是“医术高超”和“自知谦虚”,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 参考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鄚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地对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他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又接着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 29 -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虢国。刚好碰到虢国太子病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怎么全国上下都在拜祭祈祷,把别的事情都搁置下了呢?”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运行,阴阳错乱,而且不能通泄,突然爆发于体外,就使内脏受了伤害。他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病邪,邪气积聚在体内而且不能发散,因而阳脉弛缓而阴脉拘急,所以突然昏厥死去。”扁鹊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后还不到半天时间呢。”“请禀报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扁鹊仰面朝天叹息说:“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才能知道病症在哪。我可以由表知里,由里知表;闻阴知阳,闻阳知阴。一个人的内脏中有什么疾病都必然会有相应的外部症状,据此可以推断千里远的病人的吉凶。决断的方法极多,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请进去试着诊视太子,会听到他的耳朵有鸣响声而且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腿抚摸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有体温呢。” 中庶子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来到宫廷的中门口接见扁鹊,说:“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先生行医到了我们这个小国,幸运地救助我,我们偏远之国、寡小之臣,真是太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太子其实并没有死。”扁鹊于是叫弟子子阳磨针和砭石,从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人起死回生,这是他本身有活过来的生机,我不过促使他恢复起来(或活过来)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②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③,因风想玉珂④。 明朝有封事⑤,数问夜如何? 【注】:①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社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延诤,小事上封事。②披垣:门下省(左掖)和中书省(右掖)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③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④玉珂;马勒上的装饰品。⑤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地,因此得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9 - 首联,从值宿所见所闻写起,由近及远,描写自然真切。两句字字点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和“栖鸟”点明“宿”。 B. 颌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C. 颈联,描写夜中值宿情形,实写听到开宫门的锁钥声与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两句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 D. 全诗八句,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表现了他居官勤勉,一心为国的精神。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什么样人物形象? 【答案】14. C 15.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诗人忠勤形象寓于言表。刻画了一个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人物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实写”错误。这是诗人夜中无眠,放佛听到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是都是诗人的想象,都是虚写。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和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句子含义应当结合关键字词和诗歌主旨进行分析。 本题一共有两问。 第一问,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翻译尾联即可,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 - 29 - 第二问,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什么样人物形象?“从中”即是从尾联中,这是答题范围。“人物形象”是作答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判断。“数问”,屡次问,多次问,写出了诗人等待天亮的焦灼不安的心情。他为什么如此呢?前句揭示了原因。“明朝有封事”,原来是第二天需要上奏封事。诗人为了国事而焦灼不安,体现了他的勤勉、尽职和一心为国。根据以上概括分析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斗折蛇行 (6). 明灭可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参、省、己、知、覆、隔。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 29 -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______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因为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以伦比,具有重要地位,所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样式。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______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______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______都是创造新的服饰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亮的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合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化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蕴涵 呈现 尽管 但 B. 反映 呈现 即使 也 C. 反映 焕发 尽管 但 D. 蕴涵 焕发 即使 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服饰。 B.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体现在这个国家、民族的服饰上。 C.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融合了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 D.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以无比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样式,具有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以伦比的重要地位。 B.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以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C.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比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地位。 D.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样式,具有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以伦比的重要地位。 - 29 -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①蕴涵:蕴藏,包含。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前面“深沉地”与“蕴”字相照应,故选“蕴涵”。 ②呈现:显露出。焕发:光彩四射,振作。前文说“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经历了……过程,吸收了……特点”,这里强调一种结果,所以应该表达的是显露出一种魅力,选择“呈现”最好。 ③尽管…但:转折关系。即使……也:假设关系。“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是一种事实,不是假设关系,故应选“尽管……但”。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后文“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这里的“它”应是前句的主语。根据文意,能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的应是“服饰”。因此排除AB。“服饰融合了符号”搭配不当,应是“服饰融合了文化”,排除C。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29 - ”,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项,语序不当。“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是状语成分,应位于谓语“具有”之前。 C项,搭配不当。本句主语是“历史、文化”,但后文状语是“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明显搭配不当,与后文搭配的是只能是“文化”,本句应是“中华服饰文化”,应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后加“具有”。 D项,语序不当。“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是状语成分,应位于谓语“具有”之前。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中国的古老历法“二十四节气”2016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下面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②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③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④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答案】①惊蛰②春分③白露④秋分⑤清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文化常识考查的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 ①惊蛰:在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冬眠动物将四出活动。渐有春雷。根据诗句中的“蛰虫惊动”可以判断。 - 29 - ②春分: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春色正中分”嵌字“春”“分”。 ③白露:在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白露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空庭得秋”可见是秋日的节气,“寒露”点出“白露”,“愁衣单”揭示天气寒冷,综合判断为:寒露。 ④秋分: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暑退秋澄”点名是秋日的节气,“日光夜色两均长”白昼和黑夜一样长,而且又是秋日,当然是秋分。 ⑤清明: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这时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气温平均在10℃以上,民间习俗在这时举行扫墓活动。“寒食”在清明前一天,据此判断应是“清明”节气。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1.请参照例句,对下面两句话提出不同的见解,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表达简洁,流畅;每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例句: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同见解:生命有限,知识无穷,莫让学海变苦海:不如乘着乐趣的小船让求知的航程走得更远。 (1)知足常乐 不同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同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知足常乐”换一种说法就是“不思进取”。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的不满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2). (2)荷花“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近墨与否是外部环境的表面现象,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 29 - 首先审题,要求提出不同见解,一定要有见解,也就是与所给的话不同的观点,这个观点一定要鲜明地亮出来。“言之成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陈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另外注意要简洁,流畅和字数要求。 (1)知足常乐。依照例句,应该表达的观点是“不知足才能常乐”。观点确定之后,以“不知足”为起点,论述如何才能常乐即可。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依照例句,应该表达的观点是“近朱者也可能黑,近墨者也可能赤”,论述的时候注意“朱”和“墨”都是外在条件、客观原因,重点还在内在条件、主观原因。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采取点名批评、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停学,限期转学甚至勒令退学的纪律处分。该征求意见稿一经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争议不断,既有对教育惩戒的担忧与不解,亦不乏对管束纠正的肯定和赞同。 作为中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让这个规则更加的合理与规范。请你以“一名在校中学生”的身份向“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白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关于教育惩戒的建议书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形,做了不同程度的惩戒规定。 首先,作为一名在校中学生,我对此规则的制定表示赞同。因为适当的惩戒会让老师们更好地参与管理,增强教育的效果。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有了限制,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受到惩戒而改变自身错误,对该德与行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此说来,善莫大焉。 但是,规则具有约束效力,一旦制定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不得不慎重。我建议:规则一定要细化。 - 29 - 规则一定要细化,细化才能有很好的操作性。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正是因为细才有了操作性,才能有的放矢,把事情做好。制定规则更是如此。如果不细,教师如何操作?如果只说“轻则如何,重则如何”,那么对于学生的同一种错误,一位老师认为可以惩戒要轻,另一认为惩戒要重,都是依据的规则。同一种错误,为什么在不同老师眼里会有轻重之分呢?那是因为个体对“轻”与“重”的看法不同。如果老师们按照自己认为的轻重程度施以惩戒,可能大的错误被处罚过轻,小的错误又被处罚过重。 那么,细化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规定迟到的惩戒方式,迟到五分钟和迟到两小时都是迟到,但显然程度不同。如果只规定迟到如何惩戒,对于只迟到五分钟的学生显然不公平。那就要细化来解决问题,规定迟到多少时间如何惩戒,迟到时间更长的又是如何惩戒。这样,老师们在实施惩戒的时候有规则可依,学生也能被公平对待。只有这样,也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符合制定规则的初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师惩戒权的回归,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是一件大事、好事。把大事办成大好事,需要从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制定规则上,一定要细化,让规则真正成为约束学生行为,促其健康成长的法则。 为了使规则更加合理规范,请考虑我的建议。 祝工作顺利! 建议人:一名在校中学生 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干由材料、任务和要求组成。 先看材料,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采取各种不同的惩戒方式。该意见稿引起网上争议,由担忧不解,也有肯定赞同。这是我们写作依据的内容,要根据任务回看材料,从材料提炼出中心论点,组织成文,才能写出好文章。 - 29 - 再看任务,“作为中学生”强调从中学生的角度,写作要符合中学生的口吻。“有什么好的建议让这个规则更加的合理与规范”,注意,是“建议”而不是“意见”,不要否定整个规则。而是使其“更加合理与规范”。“合理”是合乎道理,符合一般规律。“规范”强调严谨,可操作性高。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有什么样的建议可以让规则更加合理与规范,以此作为中心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另外,注意建议书的格式要求。建议对象是“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自己的署名是“一名在校中学生”。 [立意] 1、规则一定要细化 2、规则一定要严谨 3、制定规则要征求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不要忽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素材] 1、曾几何时,惩戒权几成敏感话题,教师该不该有惩戒权?惩戒权与变相体罚有何区别?诸如此类问题,时常引发舆论的争议。随着赏识教育理念的勃兴,以及人们权益意识的提高,许多老师都陷入“不愿管,不敢管”的困境。尤其是当老师的严格管教动辄引发与家长的矛盾冲突,面对一些孩子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公然破坏课堂秩序,老师们深感束手无策。 2、这种惩戒手段的消失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因此,恢复惩戒权其实也是回归常理常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事实上,完全摒弃对孩子的惩戒既不可行,也令不少家庭深陷迷茫甚而教训沉痛。 3、过去许多家长一听惩戒权就神经紧张,这是对惩戒权的误解,以为惩戒便是体罚。固然,惩戒中难免会有体罚内涵,但那只是其中很小部分。从国外的实践看,惩戒包含诸多手段,如令其离开课堂、罚做某件事、早到校晚离校、停课几日或勒令转学等。 4、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因此,在制订惩戒权细则时,明确惩戒权使用范围特别重要;或者说,要特别强调:明文规定的惩戒权使用范围之外不能使用惩戒权;明文规定的惩戒方法之外,教师不能自行发明、使用惩戒方法。要考虑出现这种越界惩戒如何处置,如何挽回过度惩戒、滥用惩戒造成的后果。 5 - 29 - 、惩戒权一旦形成文字,就具有了统一性,统一性即刚性。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气质或心理特点又是各不相同的,家庭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对惩戒的反应会不同,对惩戒的承受力也不一致。有的学生“心太大”,对惩戒可能无感;对另一个学生可能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另外,家长对惩戒的理解和反应也会不同;家长的反应很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惩戒的反应。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还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惩罚也是教)呢?这些既是教育伦理问题,也是具体操作问题;在实施惩戒权之前,对这些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预见。 [结构] 文章先是引述材料内容,明确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对制定这个规则的肯定和赞同。 接着,笔锋一转,强调规则一旦制定,就会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提出自己的建议:规则一定要细化。这样才能更合理和规范。 然后论述规则细化的原因,细化才能有实操性,避免出现宽严失当的问题。 最后,提出希望,希望自己的建议被采纳。 【点睛】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 1、标题 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大一些。 2、顶格 称呼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如:尊敬的校长:)下一行可加您好;再加感叹号。 3、空两格 正文 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这个问题是什么,再写提出建议的理由,最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 4,可写一句“希望X X能采纳我/我们的全部建议。” 5,结尾 写祝福语 6、 空行 署名 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7、日期 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 29 -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