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B.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C.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D. 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B.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C.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C.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D.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错误。从原文第四段“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是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C项,“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D项,“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法绝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逐层深入地论述”错误。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说“逐层深入”。‎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曲解文意。原文说:“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可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表述错误,列举的内容“天行健……”并非行为方式,而是价值体系,内心深处的思想、认知。‎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解答时要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城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estimated的缩写);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4.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 ‎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 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D.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B. 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D.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6.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A ‎ ‎6. ①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攻关与突破;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③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④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⑤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D项,以偏概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只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之一。‎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的表述绝对化,只能说“亟待完善”。‎ 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求回答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的看法,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高阔答案要点。结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可概括要点: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结合“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概括要点为:要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结合“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可概括答题要点: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结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可概括答题要点: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结合“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可概括答题要点: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攻关与突破。本题据此分析。‎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手归向天地间 聂鑫森 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 小黑是一匹马。‎ 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他的家里,画室客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 可如今他已近灯干油尽了,这一年来肝癌突然找上了他。他对老伴和儿女说:“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 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讲了多少遍,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 ‎“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啊,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 ‎“怎么没考呢?”老伴问。‎ ‎“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啦啦都进了军营。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我说想当骑兵。”‎ ‎“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 ‎“对。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有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 ‎“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告诉我的。”‎ ‎“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 ‎“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 ‎“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 ‎“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 ‎“你有时也画它吧?”‎ ‎“当然画。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只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这些东西哪里去找?”‎ ‎“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 ‎“那还能假。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啖啖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 老伴开心地笑了,然后说:“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 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忙用手帕替他指去。‎ ‎“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那时暮色四合。”‎ ‎“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地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老伴说。‎ ‎“一个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是土匪!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啊。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 ‎“好在子弹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我的眉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 ‎“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 ‎“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 ‎“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小黑’‘马前卒’。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 ‎“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 在马千里去世的前一日,他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抢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前面: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标题是“牵手同归天地间”。‎ 待铃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小黑只是一匹战马,但马千里视小黑为亲密战友,病情加重后,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足见其情谊之深。‎ B. “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说明小黑已经视马千里为知己,为后文用身体掩护马千里作了逻辑上的铺垫。‎ C. 尽管马千里一辈子向老伴讲了很多遍他和小黑之间的故事,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 D. 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如用“何憾之有”“暮色四合”等文言和书面语表现了马千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身份特征。‎ ‎8. 请简要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 ‎9. 小说结构独具匠心,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7. C 8. ①重感情,珍视战友情谊;②有理想,有抱负;③有才气;④勇敢坚强;⑤有责任心;⑥不追名逐利。 ‎ ‎9. ①将时间跨度很大的事件凝练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叙述;②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③便于抒发人物的情感;④让读者感到马千里这个人物真实自然、鲜活可敬。‎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C项考核文章的内容,B项考核语句的作用,D项考核语言风格。‎ C项,错在“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其实,“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表现了老伴的善解人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题干要求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概括。此题从“重感情,珍视战友情谊”“有理想,有抱负”“勇敢坚强”“有责任心”“不追名逐利”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等情节可以明显体现出马千里的形象特征。。‎ ‎【9题详解】‎ 本题考核小说的材料安排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的好处,实际上就是分析对话描写的好处,答题时注意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情节看,对话的内容主要是对过去的回忆,将时间跨度很大的事件凝练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叙述;从内容和情感看,通过对话便于表达情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在对话中塑造了马千里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马千里这个任务真实可敬。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要回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日:“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①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②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③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氏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电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祐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柘及道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日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注]①破六汗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州人李祐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柘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 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祐/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 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石/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 州人李柘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祐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践阼,封建帝王登东阶以主持祭祀,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C. 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D.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一样当博士。‎ B. 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干户,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 C. 宇文贵箭术神妙。他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D. 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 ‎(2)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心才逐渐安定,宇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要断开或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李石是自己聚众谋反,不是反张遁,所以在“反”和“张遁”中间要断开,由此排除B项和D项;因为李石和张遁都是谋反的人,所以宇文贵命令攻打的应是李祐和张遁,“祐”和“及遁”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C项。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放”为“京官调任地方官”。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被朝廷赐封邑干户,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缒”:“用绳子拴住吊下城”;“莫”:“没有谁”;“当”:“抵挡”;“实繁”:“太多”。第二句关键点:“人情”:“人心”;“稍”:“逐渐”;“表”:“上表,上奏章”;“屯田”:“垦荒种地”。‎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父亲莫豆干,由于宇文贵的显著功勋,被朝廷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宇文贵少年时跟从老师求学,曾经放下书本叹气说:“男子汉应该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公侯,哪能像先生一样当博士呢?”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环城固守,任命宇文贵为统军。前后几十战,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猛。后来送源子雍回军,贼军主帅薛崇礼等人处处聚集人马,出兵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奋勇出击,总是打败敌军。朝廷授任他为武骑常侍。宇文贵又跟从源子雍征讨葛荣,大军战败,逃奔邺地,被葛荣包围。敌军多次前来攻打,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宇文贵就从地道偷偷地出去,往北求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力的情势,尔朱荣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从尔朱荣在滏口生擒葛荣,朝廷加任宇文贵为别将。宇文贵率领地方武装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奋力作战立下战功。朝廷加任他为征虏将军,封爵革融县侯,封邑一千户。后来授任郢州刺史。宇文贵大军回师。魏文帝在天游园,把金酒杯放在箭靶上,发布命令说,各位官员如能射中的,就把金杯赐给他。宇文贵一箭就射中。魏文帝笑着说:“养由基射术的神妙,正和你相当罢了。”晋升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任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心才逐渐安定,宇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废帝三年,皇上下诏令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跟他的党羽等人围攻隆州。隆州人李祐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祐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降,宇文贵拘捕李拓、张遁押送京师。朝廷任命他统领益、潼等八州诸军事,做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衔。在此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宇文责就召集能见义勇为、才能出众,身强力壮的人,布置为游军二十四部,命令他们督促缉捕,从此以后大为安定。孝闵帝即位,提升宇文贵的官位为柱国,拜授御正中大夫。武成初年,宇文贵和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大军回师以后,提升爵位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宇文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流连忘返不知疲倦。然而乐善好施,爱惜士人,因此当时人们都很称颂他。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回到张掖,在那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 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C.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 D.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力量。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15. 诗题为“感愤”,与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陆游的《书愤》在抒法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相同点:两首诗歌同样写“愤”,国家处境同样艰难,诗人同样不得重用,都有壮志难酬之慨;‎ 不同点:情感的侧重点不同。①陆诗侧重自己半生经历,有空怀报国之志却无能为力的悲慨,略显消极;②本诗侧重写个人态度情致,虽不得重用,却仍心有希望,自信“不信吾无万古名”,情感较积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错在“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本诗抒情手法为直抒胸臆,用语劲直。‎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分析情感题,回答时,要先答出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相同点,然后答出两者的不同点。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情感。分析《感愤》的内容和情感,标题中就有情感词“愤”。首联,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颈联,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分析《书愤》,标题中也有情感词“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颔联,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词人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颈联,诗人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揽镜自照,衰鬓先斑。作者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满怀悲怆、郁愤。尾联,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字字句句都是“愤”。综上,两首诗比较,先回答情感抒发的相同点:标题都有“愤”,内容都写“愤”,国家处境相同,诗人不得重用相同,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然后从以下角度回答其不同点:①是情感的侧重点不同。陆诗略显消极,侧重抒发空怀报国的悲慨;本诗情感较积极,相信自己,心中仍然希望,这从本诗的尾句“不信吾无万古名”可以看出。‎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而修建的。‎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殇认为“________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 ‎【答案】 (1). 骊山北构而西折 (2). 佛狸祠下 (3). 一片神鸦社鼓 (4). 抢榆枋而止 (5). 翱翔蓬蒿之间 (6). 黑云压城城欲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骊”“构”“佛狸”“社鼓”“抢”“榆枋”“翱翔”“蓬蒿”“摧”“压城”,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 ;而南宋 ,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 ,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 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C. 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D. 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B.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C. 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D.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答案】17. B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本题,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第三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原文介绍“写”和“意”两方面,两者不是对立的,所以应该选用“相辅相成”。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从后面的“玩形式游戏”来看,这里应是“让人迷惑”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用“故弄玄虚”。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错误:①缺少主语,从后半句“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可知,主语应该是“中国画创作者”。②“问题”缺少相应的谓语,应在“高度”后加上“来看待”。③“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语序不当,应改为“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A、B、C这三项每一项都存在以上各种错误,只有D项没有以上三种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 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括号后的内容是对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举例,两者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分析括号后面的内容可知,“写”应该指“笔墨法度”,“意”应该指“特定审美意蕴”,“既包含……,也包含……”表示两者兼而有之,对应“不是独立存在”。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十月二十日上午,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不慎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包内东西有身份证、信用卡、钱包等。另有一本小说《围城》,多方寻找未果。如有人见到或代为收起来,请给本人打电话,手机号13612345678,本人必会重谢。‎ ‎【答案】答案示例:‎ ‎①“吃饭”改为“用餐”;‎ ‎②“丢掉了”改为“丢失”;‎ ‎③“东西”改为“物品”;‎ ‎④“收起来”改为“保存”;‎ ‎⑤“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找出并修改“寻物启事初稿中的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的地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因题干要求“书面语体”,这就要求考生圈出语言表达过于口语化的地方,然后进行修改。 “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中“吃饭”是口语,可以改为“用餐”;“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中“丢掉了”是口语,可以改为“丢失”;“包内东西有”中“东西”是口语,可以改为“物品”;“代为收起来”中“收起来”是口语,可以改为“保存”;“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经济模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形转换和下定义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分析框架图中“组织机构或个人”“报酬为主要目”“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等各要素,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然后要明确下定义的对象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应写出的句子模式是:“共享经济是……的一种经济模式”,把“临近的属概念”放入上述模式的恰当位置即可得到答案。注意关键词要完整,定语排列要符合逻辑。‎ ‎【点睛】下定义时,语言必须符合“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范围的上一级概念)的格式要求。根据这个格式,在试题指定的材料当中,分析并选取这三项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定义即可。解题步骤:第一步:①确定主干,找到属概念。属概念(宾语)是活动。主干: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第二步:②筛选信息,分析种差,作为定语。查找特点。认真阅读材料,将事物特点依文字顺序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并用序号标明,尽可能找全,不要遗漏。第三步:③整合信息,按序组成一个单句。整理特点。分析找到的若干特点,如果不属于事物的内涵则要删掉,如果有重复则要合并。要根据若干特点的内在关系,适当调整彼此之间的顺序,使语句连贯,顺序合理。以单句形式呈现的定义,除“主干句”外,其余能体现本质属性的材料都要改造成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而这些修饰成分的排列,常常不是随意的,语序要尽量合理,符合习惯或事理。多个定语的排列,一般遵循下列顺序:表领属的短语——表数量的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或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循序。最后,整体斟酌修改。根据答题要求和所给材料,全面检查对照,加以修改。‎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习近平)‎ ‎②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张泉灵)‎ ‎③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宋史》)‎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琼瑶说:“人有两种,一种随波逐流,平平稳稳地活下去就足够了,于是他正常地生活,正常地衰老,正常地死亡;另一种是命运的挑战者,永远和自己的命运作对,追求灵魂深处的真与美,于是在常人眼里他一切反常,成了与众不同的人。”我并不认为前一种人是可悲的,正是有了他们的平凡,才使我们更加敬佩后一种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时代的弄潮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被称为弄潮儿的人很多。治水的大禹,助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抗金保国的岳飞,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威武不屈的文天祥,慷慨赴死的谭嗣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中敢于在浪尖上拼搏,与自己的命运挑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篇章,为后人开辟了新的道路。‎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有弄潮儿的气魄和胆量,接受时代的挑战。这样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 中国乡镇企业协作会副会长周作亮,一个昔日两脚皆残的乡村小裁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开拓创新,用残废的双脚从田埂走出来,闯入世界市场竞争,成为拥有几千万元固定资产的大企业家。如今,在湖北有他的外贸生产大楼,在深圳有他的制衣公司、房地产公司,在香港有他的“幸福集团”……巨大的能量从他虚弱的身子里释放出来,他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还通过企业吸纳了更多就业者,成为造福社会的时代精英。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纵观古今,我们不难看出,时代的弄潮儿的确不愧为时代的英雄。“流星的灿烂在于过程,生命中有过辉煌的人是不计算结果的,你燃烧过,这便是生的尊严!”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就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说明,还是描写、论述;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材料就属于论述类作文,材料给出三则,两则出自名人之口,一则来自《宋史》。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这三则材料之间关联点,即共同的指向,抓住这关联点进行立意应是最佳的立意角度。体裁是议论文。‎ 具体过程:认真审读每一则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涉及人与时代的关系,考生宜综合三则材料,辩证地谈人与时代的关系。除了满足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要求外,考生如果能很好地联系当下的时代特点,谈出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则不失为考场的上乘之作。‎ 抓住材料关键词:人、时代 ‎【立意】立意可以围绕以下内容思考:‎ 把握时代潮流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塑造自我;‎ ‎②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洞察未来的发展发现,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要抓住时代给予的际遇和机缘。‎ 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立意也应当酌情考虑。‎ ‎【素材】1.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丁志忠,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他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来到了北京。丁志忠一头扎进一个鞋子大卖场——大康鞋城,在那里租了一个柜台,600双鞋很快就卖光了。但这个细心的年轻人并没有急于回家进货,而是开始统计什么样的人喜欢购买什么样的鞋。闲暇时,他跑到北京大商场的运动鞋柜台,去观察国际名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心里暗自做着统计。5年后,丁志忠回到家乡,与父兄共同创立了“安踏”品牌。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如今安踏在整个体育用品的份额上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运动服占第一。‎ ‎2.詹姆斯·卡梅隆,一个除了专注坚持之外,绝无任何异常能力的普通电影人。“没有谁比卡梅隆更懂得坚守信念。说他超越自我,不如说是坚持自我。”凭借神作《泰坦尼克号》被大众认知的导演,观众对他的作品会多一些挑剔,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隐藏在虚妄表象之下的深邃灵魂。《阿凡达》的故事雏形,早在《泰坦尼克号》之前便深植导演心中,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十几年后技术攻关完成,他把剧本从陈旧的记忆中翻出,犹如海底的沉船残骸,因为承载着太多期待,几经时光的磨砺,惊艳现世。做世界之王,做电影史上的票房之王,做创造梦幻和神话之王。《阿凡达》让全球为之震撼,让同期问世的众多影片沦为炮灰,让全球电影技术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3.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墨客不正是捉住了机遇,把握了时机,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吗?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地起义不断,战争如天空星晨般繁多,人们的生活也由此走上了贫苦。在县城的刘备卖草鞋为生,后因感概国家的动乱,人民生活的困苦,毅然放弃卖草鞋,号召县城百姓起义,为国而战,正是因为刘备果断的放弃了卖草鞋,而主动捉住机会,把握机遇,才有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有后来强大的蜀。如果当初刘备没有投身于战争中,可能他依旧在城中卖草鞋,也就没有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等事了,更不用说刘备的名字被刻于历史,永载于历册上。‎ ‎4.“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的确,际遇和机缘总是存在的,对于广大对机遇的需求如饥似渴的青年来说,好的际遇能够助有为者发挥出他的才能与智慧,不再经受一如月明星稀的落寞之感。所以大学生要多加学习善于学习,机遇不是想来就来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何谓“有准备”?李克强总理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好好学习”并不是挂在嘴边的随性的说说与发誓,更重要的是展开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会相关的知识,为知识的学习而去奋斗与拼搏,将所学所悟的知识储备应用到日后的事业大到国家的发展。奋斗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5.‎ ‎ 孟浩然40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de]显示自己才华[de]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6. 日本三洋电机创始人是井植岁男,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井植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井植点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 2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合作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40元。”井植又说:“好!以一平方米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平方米大约种2万棵,树苗的成本不到10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大约3000元。”“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可以每棵获利3000元,共2万棵,应为6000万元!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利润。”听到这里,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最后,他还是在井植家中栽种树苗,按月拿取工资,白白失去了致富的良机。‎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青年人要抓住时代赋予自己的机遇,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这一中心论点,接着阐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机遇的内涵即机遇的重要性,然后举例论证青年人抓住时代的机遇,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的表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