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018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1.《荀子·偶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 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 ‎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 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3.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 )‎ 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 )‎ 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5.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观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6.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真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 中国的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B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治国方案 C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作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盛行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中 蒸汽时代结束,蒸汽机被内燃机彻底取代 ‎8.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 为的公正的社会是( )‎ A.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 C.各守其职 D.礼制文明 ‎9.“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罗马的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岁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10.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依法治国原则 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 D.反抗暴政观念 ‎11.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示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下列属于该流派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母亲》 D.《等待戈多》‎ ‎12.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13.《人民画报》是以“大国脸谱,人民记忆”为宗旨的国家级摄影画报刊物。下图为《人民画报》1983 年十月刊的封面人物,身着红色上衣的北大女生带着耳机正在聚精会神的进行外语听音练习。这一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①恢复高考后学生的学习生活 ②服装逐渐改变灰蓝色调为主 ‎③互联技术应用于英语学习 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外语人才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 )‎ A.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洋务运动的破产 ‎15.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16.19世纪末有一位维新息想家在《仁学自叙》中说: “吾将哀号流涕,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罗。冲决利禄之罗,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罗,冲央全球群学群教之罗,冲决君主之罗,冲决伦常之罗”,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B.用孔教名义宣扬维新变法 C.号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17.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18.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2013年发表声明说,它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对宇宙中有一颗中子星及其伴星的观测,发现双星相互绕转会发出引力波,导致能量损耗,使双星之间距离缩小,轨道周期缩短,双星轨道周期变化值为每年8微秒。这一发现可以验证的理论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19.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20.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 A.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社会矛盾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21.《黄帝魂》中记录的某人的言论写道:“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贻(遗留)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辨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可见该文提出的断发易服有助于( )‎ A.推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 B.向西方学习与欧美同俗 C.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D.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 ‎22.“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以上言论应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23.毛泽东曾说: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 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4.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5.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 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第II卷(材料题,共52分)‎ 二、材料阅读(25题18分,26题12分,27题22分,计52分)‎ ‎26.人文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的重要节日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 四月五日左右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入月十五 ‎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8.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入 ‎1.元且节: 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 每年2 月14 日 ‎3.复活节: 约在‎3月7日左右 ‎4.愚人节: 每年4月1日 ‎5.母亲节: 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 ‎6.父亲节: 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 ‎7.劳动节: 每年9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万圣节: 每年10月31日 ‎9.万灵节: 每年11月2 日 ‎10.感恩节: 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11.圣诞节: 舟年12月25 日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 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 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 年《费舍教育法》规定; 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6分)‎ ‎1-10:ABDAC BACAB 11-20:DCABC CDDAA 21-25:DCCDD ‎26.(1)差异: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平等,突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否认绝对权威。③义利观不同。早期儒者重义轻利,注重道德修养;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6分)‎ ‎(2)原因: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程朱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明确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方案,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每点2分,任意答对3点得6分)‎ ‎(3)原因: 列强对华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分)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入,有识之士不断探索;(2分)十月革命的影响。(2分)‎ ‎27.示例:‎ 论题: 中西方传统节日是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2分)‎ 阐述: 中国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同时受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地域风俗、民间信仰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西方传统节日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10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特点: 中国: 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4分)(一点2分,答够2点得4 分)‎ 西方: 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4分)(一点2分,2点4 分)‎ 原因: 中国: 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4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西方: 国家政府的重视;第二次快来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任2点4分)‎ ‎(2)影响: 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任答2点,4分)‎ 认识: 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