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峨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临洮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 B. 驾驭 熨贴 卖官鬻爵 瑕不掩瑜 C. 庇佑 孤僻 精辟 筚路蓝缕 D. 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加点字都读 yù;A项, “临洮”“洮”读táo;“宫绦”“韬略”“叨陪鲤对”,“绦”“韬”“叨”统读tāo。C项,“庇佑”“筚路蓝缕”,“庇”“筚”都读bì;“孤僻”“精辟”, “僻”“辟”都读pì。D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分别为:矫qiǎo首、角jué逐、皎jiǎo洁、咬文嚼jiáo字。 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 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 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 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良辰美景 C.迟钝 兼听则明 D.鞭笞 日薄西山 唇枪舌剑。依据词义巧记汉字:“良辰美景”中“辰”的意思是“时光;日子”。“迟钝”中“钝”的意思是“笨拙;不灵活”。 “兼听则明”中“明”的意思是“通达,明理,能了解并把握全局”。 “鞭笞”中“笞”的意思是“用鞭杖或竹板打”。 “日薄西山”中“西”的意思是“西边”。 “唇枪舌剑”的意思是“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言词锋利,像枪剑一样”。有些字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记忆,如:“唉声叹气”,因为叹气要用口,所以“唉”应是口字旁。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⑥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使用正确。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使用正确。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使用正确。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C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结构混乱。 B项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 点睛:A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项,“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C项,“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D。 点睛:解答病句辨析题可以抓住病句中明显的标志性词语考虑,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性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5.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 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 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 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 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重阳有登高的习俗。②“夜放花千树”指元宵节放烟花。③“新桃换旧符”指贴春联。④“鹊桥”是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的故事。⑤“棕香”是端午吃棕子的习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靖节先生”不是陶渊明自号,“靖节”是其死后友人给予他的“私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7. 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 “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 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D. 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8.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 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 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 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B. 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C. 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 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答案】7. D 8. D 9. A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则简称”不当。本题的三个错误选项的设置是社科类阅读中常见的设错方式,A项涉及的内容是文章第一和第二节开头部分,两处内容没有因果关系;B项涉及内容为文章第四节部分语句,其中只提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没有地理位置;D项原文为“它仍叫“江南””,而不是判断中的“简称”。三个错误分别为: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三个设错的选项也是从细节处着眼,A项,故意混淆“江左”与“江东”两个概念;B项,张冠李戴,把发现的对象偷换成了唐朝人;C项,杜甫的诗歌只是为了阐述“南方之间有一个落差”这个观点,而非阐述南北的差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原文中有“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可见,唐人只是把扬州看成是淮南的一个好地方,而不是江南。主要考查学生上下文理解推断的能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回 B. 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 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 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 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D.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归去来兮辞》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关键词:有事。关键句:壮语后置) (2)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D项,“帝乡不可期”的意思是“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帝乡”的意思是“天帝之乡,指仙境”。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11. 试题分析:A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却。B项,前一个“以”相当“而”,表承接;后一个“以”,介词,用。C项,前一个“之”,动词,到;后一个“之”,代词,这。D项,前一个“为”,介词,表被动;后一个“为”,动词,叫做。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12. 试题分析:C项,“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不当,文章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这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然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而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带有过来人正反两面的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到西边去耕耘田亩。(2)“生孩”,指自己生下来;“见背”,背弃我,指死去;“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夺”,强行改变。(3)“为”,动词,治理;“以”,用;“北辰”,北极星;“所”,处所,方位;“拱”,围绕。 参考译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第Ⅱ卷 四、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4. 词的第一阙开头两句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15. 词的下阙“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15.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解析】 15. 试题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鉴赏诗歌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就是诗歌中能体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16. 文言文默写 (1)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 (2)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响穷彭蠡之滨 (3). 声断衡阳之浦 (4). 谁悲失路之人 (5). 尽是他乡之客 (6). 宁移白首之心 (7). 不坠青云之志 (8).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霞、鹜、彭蠡、滨、衡、浦、移、坠、沮、辩、境。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近与远 佚名 (1)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2)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3)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4)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5)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6)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7)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8)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9)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10)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11)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12)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13)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14)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7. 文章第(2)节画线句子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和题目“近、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 18. 文章第(7)节中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0. 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或下面示例,结合自已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示例: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荷塘月色》时,闻到了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看到了田田的荷叶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我似乎沉醉在一个“笼着轻纱般的梦”。 【答案】17. 不同。文章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外部)距离接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 与大师 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 18. 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滋润的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燥、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19.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 20. 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愉悦感”给2分,举例解析给4分。比如: 示例一: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 【解析】 17. 阅读全文内容发现不同。第二节的这句话可从第一段中分析得出答案 。题目的含义要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然后加以分点归纳陈述。 18. 第一问:第七段为环境描写:“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关键词是:静谧,舒适,从容等;第二问有三个要点:结构作用2分(和《瓦尔登湖》映衬1分,和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内容作用2分。 19. 文字是什么,这是一个比喻句,是古典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清泉,清新,而且是柏油路上的,更为清新难得。所以文字的作用不但可以使心灵得到享受,使灵魂得以升华,还让人感觉舒适。 20. 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愉悦感”给2分,举例解析给4分。 六、语言表达 21. 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钱学森时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00字。 林冲 别里科夫 陶渊明 王勃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向权贵低头,他隐居于乱世,只为保持自己的气节;“草盛豆苗稀”他躬耕于南亩,自食其力,他是一代文人的表率,他就是靖节先生——陶渊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七、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 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自强不息,勇于进取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如饮甘泉,得到无限启迪。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我却总是铭记着一句让我心生无限敬意的话。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自强不息”等话语。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为了清华校规。这无疑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一句感叹,让世人对孙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年少亡父,随兄长颠沛流离,年仅十八,就接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年少万兜鍪,他以他的自强精神与老谋深算的劲敌相抗衡,使得江东政治清明,人民乐业,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强自立,为江东打下坚实基础。这,难道不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人生中是非成败,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赋,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人手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平凡但勤奋、自强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恳、自立的人。拥有天赋而不会自强和自立人的成功只是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心中有信念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必定由自强铸造,轻而易举的成功和对别人的依赖都是令人轻视的。我们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还要有奋发向上的性格。 自强,不仅是在逆境中的奋斗;自强,也是一个人时刻的需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人也不应该停下脚步。一个人无论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自强不息,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超越自己。成绩只能证明过去,决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只有自强,才有进步。我们应该把自强不息当作我们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奋斗不息。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含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含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如以①⑥为基础,可写“自强、自信”;以②③为基础,可写“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乡土情结”;以④⑤⑥为基础,可写“志存高远”“胸怀祖国”“责任感”“使命感”等。 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以古鉴今。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文体上看,本题没有限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