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黄山市屯溪一中2019年高二语文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本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最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自然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的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好形体之“形”。《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史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脸炙人口的诗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逸涂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唐代王昌龄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些为我们熟知又为许多人淡忘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重要的内核:意境说.这种美学理想,表现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交相融洽,高度统一,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而其反应和表现的人类理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 作为中华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诗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出更美更加富于艺术魅力的诗篇,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昌耀创作的大量诗篇,表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展示了高原大自然的天地精神和在这种精神熏陶下的人性魅力.昌耀在《答记者张晓颖问》一文中写道:“青海的大自然,青海壮美的山河.也给我的诗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这对我的诗的风格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青藏高原养育了昌耀这位诗人,诗人昌耀又用笔创造了一座新的高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理论支柱。 B. “意境说”这一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重要理论直到晚清王国维才最后完成。 C. 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 D. 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与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为依据,论证诗歌的创作要坚持以自然为法的精神。 B. 关于如何创作与享受诗歌,文章先引出话题,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列举进行印证。 C. 文章从思想源头入手把创作实绩和理论举要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华诗歌的传统。 D. 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可能不会出现山水、边塞和田园等诗派。 B. 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 C. 是青藏高原神奇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 D. 人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 A项, “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错误,选项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是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C项,“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只说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三大流派。 D项,“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是“道法自然”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庄子的“天人合一”只是诗人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错误,论证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信息,第三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人的情趣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四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注重对“意”与“境”关系的总结和提炼。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D项,“人与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错误,选项的推理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是“天人合一”和“意境合一”,这种理论经过历代的创作实践和总结提炼一旦形成,就会对后代的诗歌创作起指导作用,而不会“失去其作用”。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25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5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台媒称,这标志大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清单之外针对市场准入环节的审批事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准入条件,不得采取额外的准入管制措施。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摘编自全国工商联《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材料三: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必然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说,在2018年年底前集中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强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及时纠正有悖于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规章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也透露,税务部门今年年底前再取消20项资料证明事项,将办税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缩10%,探索推行纳税人办税“容缺”制、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和公布统一的企业注销操作指南,破解企业注销难题。 (摘编自宫超《壮大民营力量》,《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四: 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创新发展势在必行。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在综合、房地产业、批发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领域,而这些行业也大部分恰恰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大型民营企业尚且如此,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无论是从当前的成本增加角度,还是从资源环境压力角度,加快转型升级都是不二选择。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端产业布局和转型,这是当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民企的融资来源除了正规金融系统如商业银行以外,还有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越来越多新兴的融资方式不断涌现,比如众筹等等。民营企业关键要做好自己的产业和项目,在此基础上开拓融资思路。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在当前技术进步加速、技术更新周期缩短的情况下,不可能依赖模仿和复制等传统手段维持企业领先地位,只有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跨越发展。 (摘编自张培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经济参考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民营企业500强及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均创近年新高,分别达到156.84亿元、74.65亿元。 B. 图1显示,2011-2017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保持持续增长,民营企业500强整体规模稳步增长。 C. 图2显示,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2017年的入围门槛增长率为近年来最高。 D. 图2显示,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2011年实现了25.49%的年度增长率,2012年继续保持增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B. 集中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这体现司法部改善营商环境的主动作为。 C.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方可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D. 新兴的融资方式不断涌现,表明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日益多元,正规金融系统在民企融资方面的作用已淡化。 6. 现阶段该如何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D 6. ①优化民企外部营商环境:市场准入一视同仁;提供平等法治保障;税务部门优化服务。②民企自身也须创新发展:顺应产业升级规律;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错。从图二“2011-2017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分析可知,2015年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较上一年稍降。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民企来自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的作用已经淡化”错。原文为“民企的融资来源除了正规金融系统如商业银行以外,还有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很多其他渠道。越来越多新兴的融资创新不断涌现,比如众筹等等”,不能得出“民企来自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的作用已经淡化”的结论。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的是“现阶段该如何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主要从民营企业的外因和内因方面分析。结合“这标志大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准入条件,不得采取额外的准入管制措施”“在2018年年底前集中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强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及时纠正有悖于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规章规定”“税务部门今年年底前再取消20项资料证明事项,将办税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缩10%,探索推行纳税人办税‘容缺’制、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和公布统一的企业注销操作指南,破解企业注销难题”等分析可知,优化民企外部营商环境,如市场准入一视同仁,提供平等法治保障,税务部门优化服务等。结合“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端产业布局和转型”“民企的融资来源除了正规金融系统如商业银行以外,还有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越来越多新兴的融资方式不断涌现,比如众筹等等。民营企业关键要做好自己的产业和项目,在此基础上开拓融资思路”“只有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跨越发展”等分析可知,民企自身也须创新发展,如顺应产业升级规律,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他穿上了衣服。而后,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 屋门上轻轻的敲了两下。瑞宣问:“谁?” “你是祁瑞宣?”门外轻轻的问。“谁?” “是!”瑞宣的手颤着,提上了鞋;而后,扯开屋门的闩。 几条黑影围住了他,几个枪口都贴在他身上。一个手电筒忽然照在他的脸上,使他闭了一会儿眼。枪口戳了戳他的肋骨,紧跟着一声:“别出声,走!” 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 韵梅七下子八下子的就穿上了衣服。便慌忙的走出来,想马上找富善先生去。 两支枪阻住她的去路:“干什么?不准出去!” 她往后退了退。她的嘴干不过手枪。退了两步,她忽然的转过身来,小跑着奔了南屋去。她本想不惊动婆母,可是没了别的办法;她既出不去街门,就必须和婆母要个主意了。 正在这个时候,祁老人起来了,拿着扫帚去打扫街门口。 老人一拐过影壁就看到了那两个人, “那个叫瑞宣的是你的儿子还是孙子?” “长孙!”老人有点得意的说。 “他已经教日本人抓了走!我们俩奉命令在这儿把守,不准你们出去!听明白了没有?” “这是我的家,我要出去就出去!你敢把我怎样呢?开枪!我决不躲一躲!拿去我的孙子,凭什么?”在老人的心里,他的确要央求那两个人,可是他的怒气已经使他的嘴不再受心的指挥。他的话随便的,无伦次的,跑出来。话这样说了,他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露出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 天佑太太首先来到。韵梅,也跑了过来。两个妇人连扯带央告地把老人拉回屋中。 太阳出来了,天上有点薄云,而遮不住太阳的光。婆媳都往天上看了看。看到那片片的明霞,她们觉得似乎像是在做梦。 天佑太太想起来一个好主意。她开足了速度往南屋走。在她的陪嫁箱子里,有五六十块现大洋,都是“人头”的。她只拿出二十块来。二十块,每人十块,就够收买他们的了。 立了许久,她打不定主意。为救儿子,她需冒险;可是白白冒了险,而再招出更多的麻烦,就不上算。正在左右为难,她听到很响的一声铃——老二瑞丰来了!天佑太太很快的向前走了两步。她必须教二儿子施展他的本领。韵梅也听到了铃声,急忙跑过来。 瑞丰他特别得意,因为他是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两个特使。 接见的时间是在早九点。瑞丰后半夜就没能睡好,五点多便起了床。他仔细地梳头洗脸,而后穿上中山装。天还早,他要到家中显露自己的中山装,同时也教一家老小知道他是去见特使——这就等于皇上召见了啊,诸位! 家门开了。 “进来!”矮子命令着。 瑞丰没敢动. 瑞丰近来交结了不少特务,认识高个子。“哟,怎么回事?老孟!” “抓人!”老孟板着脸说。 “抓谁?”瑞丰的脸白了一些。 “大概是你的哥哥吧!” 瑞丰往外退了一步,舐了舐嘴唇,勉强的笑着说:“呕!我们哥儿俩分居另过,谁也不管谁的事!我是来看看老祖父!” “进去!”矮子向院子里指。 瑞丰转了转眼珠。“我想,我不进去了吧!” 矮子抓住瑞丰的腕子:“进来的都不准再出去,有命令!”是的,老孟与矮子的责任便是把守着大门,进来一个捉一个。 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六只眼都象看变戏法似的瞪住了那雪白发亮的,久已没看见过的银块子。矮子老郭的下巴垂了下来;他厉害,所以见了钱也特别的贪婪。“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 矮子放开瑞丰,极快的拾起钱来。老孟吸了口气,向老太太笑了一下,也去拣钱。矮子挑选了一块,对它吹了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了听。他也笑了一下:“多年不见了,好东西!”瑞丰张了张嘴,极快的跑了出去。 老太太拿着空手帕,往回走。拐过了影壁,她和儿媳打了对脸。韵梅的眼中含着泪,泪可是没能掩盖住怒火。到祁家这么多年了,她没和婆母闹过气。今天,她不能再忍。她的伶俐的嘴已不会说话,而只怒视着老太太。 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可也是我的儿子!” 瑞丰跑出来,想赶紧上车逃走。小崔的车,和往日一样,还是放在西边的那棵槐树下。坐上车,小崔问:“先生,刚才你怎么到了家.可不进去?” “瑞宣教他们抓下去了!” “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 “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 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下来!” 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 “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祁老人得知长孙被日本人抓走后所说的话,表现了真正的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绝不屈服的骨气,让人听到后既佩服又解气。 B. 祁老人的长孙瑞宣对要被日本人抓走这件事,已有心里准备,所以他在被抓走之前,就嘱咐了爱人韵梅,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 C. 祁老人的二孙瑞丰,以伪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特使,竟要先到家中显摆显摆,说明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D. 本文在人物对话中多使用短句,不仅如此,还从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人手,不失时机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表现力强。 8. 文中写了哪几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简要赏析文中天佑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7. B 8. ①瑞宣和祁老人面对日本人都无畏惧,而瑞丰则以做汉奸为荣;②瑞宣被抓,瑞丰作为弟弟无动于衷,而且心生埋怨,小崔作为车夫,义愤填膺,拒载瑞丰。③通过对比,鞭挞了瑞丰的叛国附逆,歌颂了一身正气的瑞宣、祁老人和车夫小崔。 9. (1)老派市民的精明干练:送钱给两个汉奸救走二儿子;(2)明是非,知爱国:骂儿子“不是东西”;(3)爱子本能:二儿子做汉奸,但在他危险时,果断救护;(4)细心沉稳:“咽唾沫”,低声对韵梅说明救护瑞丰的原因。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本题中,A项考查的是内容。B项考查的是分析内容,C项考查的是内容,D项考查的是艺术特色。读懂全文,仔细分析各个备选选项是否表述正确。B项,无中生有,错在“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小说中没有说瑞宣让韵梅去送情报,瑞宣只是告诉韵梅假如自己被抓走,就让韵梅去找富善先生。原文,“瑞宣……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表现极其作用。阅读小说,首先找到运用对比的地方,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他(祁老人)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露出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综上,对比手法表现在这些方面:在面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不同,瑞宣、祁老人无所畏惧,而瑞丰以做汉奸为荣。阅读以下段落:小崔说:“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下来!”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所以,在瑞宣被抓这件事上,小崔和瑞丰的看法截然不同:瑞丰作为亲弟弟,不仅无动于衷,还心生埋怨。而小崔作为一名车夫,都要积极营救瑞宣,因生气而拒载瑞丰。通过这些对比,歌颂了一身正气的瑞宣、祁老人和车夫小崔,同时有力地刻画了作为汉奸的瑞丰一副叛国附逆的丑恶嘴脸,让读者爱憎分明。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精明干练”、“明是非,知爱国”、“细心沉稳”、“爱子本能”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 “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天佑太太送钱给两个汉奸救走二儿子,这体现了她作为一个老派市民的精明干练。二儿子做汉奸,但在他危险时,作为母亲,她果断救护瑞丰,这是她爱子的本能反应。通过“咽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和天佑太太低声对韵梅说明救护瑞丰的原因的做法,也体现了她细心、沉稳的性格特点。“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可也是我的儿子!’”这里运用语言描写,天佑太太骂儿子“不是东西”,表现了她是一个明是非的人。本题从四个方面,分点回答。每一个答案点,要先回答人物的形象特点,再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这一特点的表现。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尚宇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翼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后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末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干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 [注] 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昵,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他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 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 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 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西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不再被收回。 D. 临幸,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 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 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立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 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2)文帝闻而恚至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孙权虽然自称藩国,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 (2)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意思是“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刘备别军在上庸”是结构完整的一句话,应从其后断开,可排除BC;“出其不意”是成语,之前断开,排除AC项。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错误,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改变对象、改变原因条件等方式设置错误。此类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题文对照”,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认真比对,从而发现错误,确认答案。本题B项,“妙用计策,攻下江陵”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可见夏侯尚奉命率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并没有攻下江陵。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 (1)中“益”,更加;“修”,修缮;“贰心”,不忠诚。(2)中“恚”,发怒;“轻薄”,轻视鄙薄;“良”,实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文帝曹丕与他亲近交好。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任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后任五官将文学。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夏侯尚)升任黄门侍郎。代郡匈奴叛乱,(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征讨他们,让夏侯尚参与曹彰的军队事务,平定代郡,回归。太祖在洛阳去世,夏侯尚手持符节,护送太祖的灵柩回邺都。一起记录夏侯尚前后的功绩,封他为平陵亭侯,官任散骑常侍,升任军领军。 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他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夏侯尚上书说:“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于是他带领各军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围的三郡九县,(这一仗后,)他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然自称藩国,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孙权派诸葛瑾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到了江中小洲,并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中。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带领一万多水、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江陵城尚未攻下,适逢瘟疫蔓延,(皇帝)诏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回师。又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授予他斧钺,升官为荆州牧。荆州荒凉残败,外部与少数民族临近,又和东吴依靠汉水作为边境,(荆州)以前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夏侯尚从攻占上庸后,开通道路,向西行军七百多里,山里的百姓和少数民族有很多顺从他们的,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投降并归附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夏侯尚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小妾,得到的宠爱几乎夺去了正室应有的权利;(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的女儿,所以文帝派人绞杀了(夏侯尚的)爱妾。夏侯尚悲痛感伤,生了一场大病,神情恍惚,小妾已经下葬了,他还不能经得住思念她、想要见她(的欲望),又挖开(小妾的)墓穴看她。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然而因为(夏侯尚)是老臣,恩惠和宠爱没有减少。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她的手留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谥号悼侯。儿子夏侯玄继承他的爵位。(文帝)又赐给夏侯尚家三百户封邑,赐给夏侯尚弟弟的儿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 【注】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 诗人所写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14. B 15. 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通读诗歌,结合题目、作者、注释,全面理解诗歌每一个句子,整体把握诗歌情感,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交代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通过学习、反省来提升自我的两句是:“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____,____”,写景优美,富含哲理。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潮平两岸阔 (6).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谀”“参省”“己”“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 ,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 ,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词,创新表达 ,但剪裁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产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贲任更无从谈起。用各种招式引诱受众眼球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蠃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B. 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 C. 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虽然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很重要。 D. 由于受众受到各种招式吸引,使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真正赢得了读者的信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谓“跪求”“哭晕”等词语却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已经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 B. 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体标题、正文中频繁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所谓“跪求”“哭晕”在网络媒体标题、正文中频繁出现,已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 D. 所谓“跪求”“哭晕”等词语却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已经令不少读者感到非常不适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无可厚非 长此以往 B. 络绎不绝 夸夸其谈 无可厚非 长年累月 C. 层出不穷 夸夸其谈 合情合理 长年累月 D. 络绎不绝 夸大其词 合情合理 长此以往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用各种招式引诱受众眼球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蠃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引诱受众眼球”搭配不当。A项,“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语序不当,这段话处于语段的最后,是对上文的小结,从与上文呼应的角度来看,应为“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C项,“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虽然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很重要”语序不当,语段强调的应是“真正赢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应放在后面,且“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语序也不当。D项,“由于……使……”成分残缺,“由于”和动词“使”,掩盖了句子的主语。故选B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C两项与下文““跪求’‘哭晕’本是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语义重复,故应排除A、C两项;根据语段后文关键语句“‘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可知,前文对“跪求体”“哭晕体”应有所提及,而且补写的句子中应该体现“跪求体”“哭晕体”的文风特点,B项符合要求,故选B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络绎不绝”,〔人、车、马、船)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语段中的对象是“表达得体”,故使用“络绎不绝”则使用对象不当。“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明“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接连不断的出现,故应用“层出不穷”。第二处,“夸大其词”,说话、写文章时用词夸张,或把情况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符合语境。“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语段中没有不切实际或滔滔不绝的意思,使用“夸夸其谈”不合语境。第三处,“合情合理”,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的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由语段“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词,创新表达”及后文的转折关系可知,“修饰文词,创新表达”是有缺点的,但也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的,故应选“无可厚非”。第四处,“长此以往”,长期地这样下去〔多久不好的情况而言)。“长年累月”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由下文“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等内容可知,选用“长此以往”更合适。故选A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植物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地方。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感情,高度敏感。很多时候,它们的智商和情商不低于人类,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有一种叫苜蓿的植物,在欧洲能正常生长;被移植到非洲后,它会额外分泌一种激素,使得羊不愿意去吃,达到保护自身种群的目的。 ①以便______ ②只是______ ③甚至______ ④但______ ⑤而且______ 【答案】 (1). ①(以便)达到 (2). ②(只是)人类尚未【区别于另两处“人类”】 (3). ③(甚至)不低于 (4). ④(但) 被(或:被移植) (5). ⑤(而且)高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解答。本题①“以便”指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根据语境“苜蓿”“被移植到非洲后,它会额外分泌一种激素,使得羊不愿意去吃它,达到保护它们自身种群的目的。”中的“达到……目的”,便知“达到”的前面应该加上“以便”;②“只是”,意思是仅仅是;不过是。就是。一直;一味。表示轻微的转折。根据“很多时候,它们的智商和情商不低于人类,……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中的“不低于人类”“尚未”,便知“人类尚未”前应该加上“只是”;③“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根据“它们的智商和情商不低于人类,只是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中的“不低于”和内容,便知“不低于人类”的前面应该加上“甚至”;④“ 有一种植物叫苜蓿,在欧洲生长得很好,移植到非洲”后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转折,所以“被移植”前要加上“但”;⑤“而且”的第一种意思表示递进,也是最常用的表示递进含义的词语。第二种意思表示强调,多与其他的连接词共同使用,加强要强调的内容。根据“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感情,高度敏感”中的“也”和后面的内容,所以要在“高度敏感”前加上“而且”。 21.下面是出自滕王阁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只填序号。 ①珠帘卷雨 ②铁柱凌霄 ③湖山无恙,擅楚尾吴头之胜 ④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 ⑤凭栏四顾,况更睹金绳摩汉 ⑥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上联⑥④① (2). 下联③⑤②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话题的承接,上联从“文章”的角度写,下联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描述。 点睛: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军队制定了分配面包的规则: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要分配的面包后,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 材料二:孔融四岁时,父亲让他把一袋梨分给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父母,把其他的给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自律自主,自强不息 自律,换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它是与监督相对立,更强调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一一种意识。自律,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孔融能够在四岁让梨,就是能够自我约束自己,把大的梨给爷爷奶奶父母弟弟妹妹。“罗马规则”之下更需要自律。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律。 要想做到自律,首先要理解监督和自律的关系。监督意指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规责和看管。而自律则是主观的,能动的适应。它们均能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自然都是必要的。但想较之下,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和积极。就作用而言,监督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自律。 要真正做到自律,并不容易,它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和承诺。还需要做到很多。 先之,要从自身严格要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真得很复杂。有无数的新奇和诱惑,如何正确的对待关系到我们的一生。来自网络的纷繁复杂的虚拟,来自现实无花八门的骗人把戏,我们的确很难应对。所以,自律就非常的重要。保正不做第一次就是一种拒绝,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再之,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德过哲学家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一个人的愚笨不在他的无知,而在他不知自己的无知。一个学会审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砸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我们要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没有妨碍到别人,而不是只为了自身。 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也不免会犯错误,而勇于改正会让他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人不羞于承认自己犯了过错,说明他变得更加豁达。中国自古就有谚语: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气度!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律,学会做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尊自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立自强!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两则材料,第一则是“罗马规则”。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类似班长这样的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可以设想,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这样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第二则材料是我们熟悉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社会需要公平也需要自律,在公平的制度之下还要自我约束。 【立意】公平与规则;公平与道德自律;公平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在强调依靠制度保障公平的同时,也要发挥好道德自律在保证公平中的作用;东西方对公平的不同做法及其折射出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自律自主,自强不息》,文章第一段简洁地概括作文材料的内容,引出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律”。中心内容分三段论述怎么做到自律,“先之,要从自身严格要求”“再之,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最后联系自己 强调自律作用。“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尊自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立自强”。 【素材】1.古罗马军队发展起的分面包规则其实一开始是“相互执行”,其基础是契约的双方必须有对等的实力,发现对方不遵守契约时有实力进行惩罚。于是导致了两个结果:首先,这是一种在强者之间执行的规则,因为弱者没有实力加入这种游戏。也正因此,罗马式民主仅仅是贵族的民主,且这种民主在对待弱者上残酷异常:比如,贵族通过投票决定修建了古罗马斗兽场,将奴隶、犯人与战俘投入其中与猛兽搏斗,死亡者高达27万多!这是典型的“狐狸联合起来决定分散的鸡的命运”!直到“鸡联合起来成为斗鸡”, 民主才逐渐蔓延至全社会,这也恰是马克思倡导“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法”的原因!其次,即使是强者之间,尤其是利益分配并非如分面包那么简单的情况时,有时还会有毁约情况发生,于是,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裁决,于是,衍生出一套纷繁而巨大的国家官僚系统,消耗巨大的资源! 2. 相比较而言,中国靠伦理道德约束的公平分配是一种“自我执行”:发乎“仁”的规则使得“抑强扶弱”成为一种社会自觉;同时交易成本最低,不需要外在监督。当然,这种伦理道德约束有时会出现问题,但它有一套纠正系统:比如改朝换代。但即使是改朝换代,替代者也往往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我是要恢复“道”!也正因此,总体上,这套保证公平的体系持续了几千年不倒。 3.中国几千年的“道”面临全面丧失始于近代以来西方船坚利炮下现代化的输入,李鸿章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狐狸面前,中国不甘心做小鸡,于是也学习做狐狸。“国已不古,人心自然不古。”再以在强势的“罗马规则”面前自渐形秽了的“孔融让梨”来保证社会公平,不仅可笑,而且不可行。因为“道德”在竞技场中沦落为强者压迫弱者的面纱与工具:在战场上,有优良火器的入侵者把赤手空拳靠信念抵抗的中国农民说成是“没有道德、不讲规则”的“匪类”;在市场上,依靠“政治经济学”赚得钵满盆溢、打扮得衣冠楚楚有仁有义的富人,把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民斥之为“堕落与没有教养”。在这种背景下,谁还相信道德的力量能保证公平呢?庶几保证公平的也只有“罗马规则”了。此时回想起孔子几千年前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就有一种宿命的味道:当古老中国“道”彻底失落时,要维护这个社会基本秩序的只有引进西方的逻辑——每个人都是魔鬼,只能靠他律实现自律!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