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安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康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表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迭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曲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精神,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摘编自李长空《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中国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 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却忽略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C. 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地位越来越低,有了自闭倾向。 D. 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B. 中国新诗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C. 中国新诗在商品经济时代内容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D. 质量上乘的中国新诗越来越少,大多数中国新诗的内容较为平庸。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 白话新诗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诗人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怎么写。 C.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发展江河日下。 D. 中国新诗只要与时代结合,继承发扬传统诗歌艺术,就一定能改变“尴尬”处境。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D项,“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并不是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文本中很明显地提到三种原因。最后一种是“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而“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 A项,“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相关内容出现在第三段,前面有这样的话“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可见,后面列举这些内容都属于诗歌的形式,所以,不属于题材内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说“只要……就……”说法绝对化。最后一段说“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精神,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可见,让新诗摆脱尴尬境地,需要很多条件才有可能实现,“与时代结合,继承发扬传统诗歌艺术”只是其中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2004~2019中美AI产业企业增量走势及预测图 (《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实际增量数据截至2016年)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 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 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 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我到裳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荚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 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B. 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 C. 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D. 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 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人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 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人,缓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 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6.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答案】4. B 5. C 6. 企业角度: ①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②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积极投入原创技术研究。个人角度:①积极理解、跟踪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②学习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理解有误。中国 AI 企业增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是新增AI企业数量为166家而不是AI企业总量。故答案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故答案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概括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考生通过把握题干,从“企业角度”和“个人角度”结合原文可以提出如下建议: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荚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 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忍 潘向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和那个叫作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 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 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 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还有一个渔夫。 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手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向他求救。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于是“歌而呼之”。 “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吃完渔夫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不受。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渔父不答。”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父诺。” “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 曾经很不明白,即使救了伍子胥,看到竟是这样不知好歹的人,而且一再侮辱自己,渔父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不怒斥,不径自离去? 现在我开始明白了,或者说自以为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脸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 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不屑一顾,这样的深哀大痛。我相信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渔父,而是一个隐士,他坚守着自己的清洁,也坚守着无边的寂寞。当他看到伍子胥,这个被追杀的人——那时伍子胥的神情一定很仓皇吧?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也许就是这恻隐使他的心打开了门,处于没有防备的境地。他还以为这是上天送来一个可以彼此明白的人,好给他寒冷的生涯带来一星温暖,但是他错了。 对不同境界的人,任何解释都只能带来误解,而且需要这样的人来理解是何等无聊,所以他什么都不说了。只用最后的行动还击了对清洁精神的污蔑. 江水滔滔,天地无言。 失去性命是可以的,但是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还是同一个简单的价值现。 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价值观,让我在生死相隔、苍苍茫茫的两千余年之后,冰炭置肠,悲从中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易水边的风声和侠士的歌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荆轲刺秦王和渔父自沉的行为设了悬念。 B. 伍子胥因为疑心渔父会泄露自己的行踪而反复叮嘱其保密.“渔父诺”是因为他能够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 C. 作者认为渔父之所以没有怒斥侮辱自己的伍子胥,也没有径自离去,是因他对神情仓皇的伍子胥动了恻隐之心。 D. “江水滔滔,天地无言”,作者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写江水有声和天地的沉默,凸显了隐士自沉带给自己的情感激荡。 8. 作者认为伍子胥的“穷”“更具深刻意味”,这“意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9. 有学者认为本文在“寻找人间含金的细节”,请在渔夫和伍子胥的故事中找出两处“含金的细节”并加以分析。 【答案】7. D 8. ①将情义商品化。他吃完渔夫拿来的饭菜后,直接“解百金之剑以赠”。②将情义官位化。见渔夫不接受他的赠剑,他直言等他日自己得了天下,给渔夫弄个官当当。③疑心太重。见渔夫不接受好处,他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9. ①“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观察细致,为人善良,刻画出了渔夫热心助人的形象。②“歌而呼之”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是一个有爱心、懂情感的人,他没有以施舍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这个陌生的人,而是“歌而呼之”,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样的硬伤即可。 A项,“为下文写荆轲刺秦王和渔父自沉的行为设了悬念。”说是“悬念”错误。悬念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此处看不出这样的作用,其作用应是引出下文。 B项,“渔父诺”是因为他能够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强加因果,原文说“现在我开始明白了,或者说自以为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脸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原因应该是渔父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 C项,“是因他对神情仓皇的伍子胥动了恻隐之心”,强加因果。原文说“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脸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原因应是他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文中,渔父认为伍子胥“岂非穷士乎”的“穷”是困厄的意思,作者从伍子胥赠剑,认为渔父想要官的行为中,而且见渔夫不接受好处,他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可见其对渔父的不信任。因此,其“穷”,除了“走投无路”之外,更有对情义的理解错误,疑心太重,对渔父的不信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抓住相邻句,挖掘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题干要求在渔夫和伍子胥的故事中找出两处“含金的细节”并加以分析。 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含金”,联系本文“人性”的主题,含金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指“人性的光辉”。 先按照要求找到体现人性光辉的细节,然后分析此细节怎么体现人性光辉的即可。 如渔父给他拿吃的,救他,都能体现渔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这是人性的光辉,是“含金”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变?”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B.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C.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D.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候、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但汉代封爵仅有王和侯两级。 B. “再拜”文中指“第二次拜托”,而《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指”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两者意思不同。 C.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文中“秦伯说”中“说”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中“说”都通“悦”。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赡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而司马迁的《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其都有继承和发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 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支持,他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了秦晋之好,为他后来成功回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的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就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咎犯的担心。 D.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就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2)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晋国听说秦国军队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 (2)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曾经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是为了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然拘泥小的礼节,而忘记大的羞耻! 句中,“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这是句式“其……,况其……”因而在“况”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结秦亲”意思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子”(您)是下句的主语,其前面应与上句断开,其后面与下句相连。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项,文中的“再拜”理解错误,且两处“再拜”意思相同,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主动请求联姻”错,联姻并非重耳主动,而是秦缪公要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耳一开始还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劝说下才答应的。原文“重耳不欲受……遂受”。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含义: (1)“拒”,抵拒;“然”,但是;“阴”,暗中。 (2)“厚”,增强;“得”,收获;“利”,好处。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这是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从献公做太子时,重耳就已是成人了。献公即位时,重耳二十一岁。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派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于是就逃到狄国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 重耳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才离开。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耳不想接受。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曾经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是为了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然拘泥小的礼节,而忘记大的羞耻!”重耳于是就接受了。秦缪公十分高兴,和重耳宴饮。秦缪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晋惠公死亡。晋国大夫听说重耳在秦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返回晋国。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君听说秦军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 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阅读答案。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过错也太多了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您呢?我请求从这时离去吧。”重耳说:“如果回到晋国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明誓。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因为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写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表面上写热闹.实际上却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B. 前两句写时令特色、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 C. 诗人第三句才点明了诗题“约客”.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 D. 全诗通过渲染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5. 请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14. B 15. 示例一: “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从侧面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分析错误。“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可见只有第二句能折射出焦躁,第一句并没有。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为“炼句”题。这种题一般从“炼字”、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本题,尾联的意思是: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从炼字的角度,一般炼的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数词等。本题可以赏析“闲”和“敲”。“闲”并不是悠闲,而是闲极无聊。“敲”,细节描写,体现诗人焦急等待的心情。炼字要说出所炼字的意思,并解释句意,然后解释表达效果。如“敲”字,敲是敲打的意思,这是细节描写,诗人因为朋友没来,而无聊地用棋子敲着桌面,生动地刻画出其焦急的心理。 还可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主要抓住“敲”这个细节描写或者动作描写。从这个角度作答的时候,要先答出具体使用了哪种手法,(这里是细节描写或者动作描写)然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最后说出这种手法的效果(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秦晋郑原因。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了“易水送别”时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3)《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答案】 (1). 以其无礼于晋 (2). 且贰于楚也 (3). 士皆瞋目 (4). 发尽上指冠 (5). 大行不顾细谨 (6). 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贰、瞋、谨。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武夷山,我尝到了制茶大师亲手烹制的保存了50年的若茶;在厦门繁华的街头,______的新鲜事物甚至让我和队伍屡屡走散……( )。”摄影家露西恩娜·斯皮特里告诉记者,“土楼______,南音婉丽妩媚,提线木偶风趣幽默,南少林武学博大精深……是我第一次去中国,真是如梦境一般的一段人生感悟。” 斯皮特里从上千张照片中精挑细选,把拍摄的视频剪辑成短片《福建一览》,惊艳全场。她还_______地以福建茶叶汁水为颜料,将图片作品再次呈现在画布上,展现别样风情。 在斯皮特里看来,以茶叶汁水作画,作品更有中国韵味。“中国的茶文化______,这几幅作品的颜色和刚创作时相比,更浓烈厚重,画作仿佛有了生命力,变得活了起来。”活动现场,她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点点滴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不暇接 巧夺天工 别出心裁 源远流长 B. 见所未见 钟灵毓秀 独树一帜 积厚流光 C. 见所未见 巧夺天工 别出心裁 积厚流光 D. 目不暇接 钟灵毓秀 独树一帜 源远流长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文化相比,福建的自然风光则不值一提 B. 福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文化更是如此 C. 福建除了自然风光丰富多样,文化也颇为了得 D. 福建是文化大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我第一次去中国,真是如梦境一般的一段人生体验。 B. 是我第一次去中国,真是一段如梦境一般的人生感悟。 C. 这是我第一次去中国,真是如梦境一般的一段人生感悟。 D. 这是我第一次去中国,真是一段如梦境一般的人生体验。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前者侧重事物多,后者侧重事物稀罕。语境中侧重新鲜事物的多。应选“目不暇接”。 第二空:“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前者用于形容人工制作的事物,后者用于天然形成的山水等。语境中的土楼,是人工制造的,应选“巧夺天工”。 第三空:“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语境中,“用茶叶汁水为颜料”这一想法与众不同,应选“别出心裁”。 第四空:“源远流长”意思是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积厚流光”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语境中是用来陈述茶文化的,不是陈述某个人,应选“源远流长”。 分析可知,A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语段中主要是介绍福建的文化,由自然风格的介绍,过渡到介绍文化。福建的文化特点应是丰富多样。这一句应是过渡句。 A项,“福建的自然风光则不值一提”观点错误,于文无据。 C项,“文化也颇为了得”说法过于笼统,应是“丰富多样”。 D项,“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说法不全面,应是“丰富多样”。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缺少主语,开头应加上主语“这”,排除AB两项。划线句子语序不当,“一段”应在“如梦般”前面。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①______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②__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③____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答案】 (1). 要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或:要准确判断药物的寒热药性) (2). 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或:但实际并非 如此) (3). 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或: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根据前文“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那么在服用前就应该先分清药物的寒热药性,第一空比较简单。第二空根据后文的“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可知,后面应该说仔细看后就会发现和以为的不一样,所以应该填入“但实际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第三空根据 “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中“然” 指的是“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那么“不然”就是“有些中成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 21.请你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9月26日清晨,从北京西站始发的C2701次列车出发前往大兴机场,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正式开通运营,旅客可体验坐火车转飞机的便捷出行。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新建高速铁路线,向南途经北京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至雄安新区,设北京大兴、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5座车站,新建线路92.03公里,分李营至大兴机场、大兴机场至雄安两段建设,大兴机场至雄安段计划2020年底开通运营。 【答案】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通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需要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提炼关键词。找关键词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新闻标题主要是概括出“行为主体、事件”。本则新闻是通报一段(即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铁路通车,行为主体不是需要突出的,事件本身才是需要突出的。即: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通车。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会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去当练习生……等我火了,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2018年11月,宿迁市两名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当明星,决定离家出走。在出发前,其中一名女孩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封信。不过,由于她们年纪小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离家出走失败。 (2)据媒体调查,有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当调查员随机询问他们为什么想当网红时,很多人给了的答案是:“因为网红赚钱容易”“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实力+心态=成功 ①近日,在政协大会上,著名演员宋丹丹对当今青少年妄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表示担忧,认为他们实力欠佳,只想一夜出名的心态不太成熟。她对他们未来的前景深表忧虑。当今社会出名的人很多,有的人认为颜值+粉丝至上;也有的靠裸露吸引眼球;还有的认为光靠脸吃饭没实力不行。我认为:宋委员的忧虑不无道理,靠实力吃饭是永恒的真理。 ②对于那些颜值+粉丝至上的人,我只能说,这绝非长久之计。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不就是先例吗?年少时“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她,美若天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谓风光无比,颜值当当,可人老珠黄,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此,靠脸吃青春饭,只是权宜之计,走得不会太远。更有人靠裸露吸引眼球,误入歧途。毫无节操的无能之辈才选此下策,博得猎奇的眼球和点击量,却玷污了灵魂,失去尊严,而非为艺术献身,让人嗤之以鼻。靠颜值和裸露者的未来没有出路。 ③那么,靠实力吃饭该怎办呢?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三国的庞统奇丑无比,可当刘备了解到他的才干,还不是倒履相迎?法国拿破仑身材矮小,曾被人耻笑,可他却纵横欧洲;马云其貌不扬,遇到机遇努力拼搏,凭实力和前瞻的智慧,终成电商领路人。靠实力吃饭,也许暂时困难多扰,但坚定自信和百折不挠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努力,总有出头之日。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靠实力发展,远胜颜值、裸露和卖弄的短命。 ④有人总妄想一夜成名,而不多关注自身实力。我认为,这是被浮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想成名,这没错,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青年人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充盈的时代,人们对金钱、权力和声名的渴望日渐加剧。有人为到目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奋斗过程。不吃今天苦,哪来明日甜?这是不劳而获,近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作怪,必定吃尽苦头。宋委员的担忧,道出艺术家们的心声。毛泽东说:“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继承发展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正道,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 ⑤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引领青年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呢?我认为,首先要对被扭曲的思想加以纠正,改变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其次是要让他们多接触成功人士,脚踏实地,沉稳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消除拜金思想和浮躁风气,才能践行泰戈尔“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名言。 ⑥只要有足够的努力打造实力,稳健心态,脚踏实地地拼搏,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或者针对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是文字类,还是图片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要分析每则材料的意思,再分析几则材料的结合点,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审题】这是一道关于社会现象类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先看第一则材料,两名女孩为了实现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虽然敢于去追求梦想是好事,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为了圆自己的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这就不应该了。这反映出明星效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明星的一夜暴富、灯红酒绿、前呼后拥的生活方式,像魔咒一样吸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再看第二则材料,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这说明很多年轻人做着明星梦,他们渴望名和利,渴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看,可得出受明星效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和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单一,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写作时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立意角度: (1)树立崇高理想,拒绝名利诱惑。只有树立了崇高理想,摆脱名利的诱惑,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学校和家长有责任与青少年和青年人多沟通,及时、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正确对待梦想和追求。 (3 )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就应该大胆追求,努力奋斗,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身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理想,更不要随波逐流,看别人往哪个方向走就不假思索地紧跟而上。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实力+心态=成功》,用公式的形式明确观点,直观形象。其次借助宋丹丹的担忧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正文主体部分先批驳靠脸吃饭和演艺界靠裸露吸引眼球这两种行为,接着转换角度,从正面立论“靠实力吃饭”,设问提出问题,引用名言和古今中外事例论证观点,最后重回论题,挖掘错误价值观产生的根源,揭示因果关系,指出危害,并用设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办法。结尾部分紧扣论点,重申论题,展示美好未来。 素材: 3月6日政协文艺小组讨论中,委员宋丹丹为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担忧。她回忆自己这辈演员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如何做人在一入行就被打在脑子里,“让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许多小孩一夜之间成为明星,长得帅可不会演戏,会演一点但还不够成熟。这么小就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动辄就有几千万粉丝,其实他们有许多事情不懂”,在拍戏中,有的年轻演员一定要后到现场,只为显得“腕大”,“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露怯”。 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颜值+粉丝才等于身价;有人说,跟不上时代不怪你,还在裸露就是你不对了;还有人说,别以为刷颜值的时代可靠脸过日子,没真本事可别闹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有一类人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两岁女孩突然从十楼高空坠落,身为路人的她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徒手抱接,孩子得救,她的手臂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 事后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天就有超过十万的点击量。在考验面前不踌躇,这样的凡人善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的专家,他在讲座上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李小文身着朴素外套,脚蹬一双布鞋,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的背后,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布衣院士”李小文令亿万国人感动。 我们激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首先因为他们向社会展现了美好的人性和真善美,我们需要并相信这种美好。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样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有思想,不庸俗;有积极价值,而无现实钻营。 必须提及的是,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等“网红”,不是制造出来的,不是靠“碰瓷”碰出来的,也不是靠炒作营销包装出来的,他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们成为“网红”极其偶然,唯其偶然,才更真实;唯其不刻意,才见人格高度。 因此,与一般汲汲于名气“变现”的“网红”不同,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默默运行的道德底盘,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卓君1992年出生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府城镇大墩屯,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18岁时开始喜欢并学习跳舞,通过电视和网络学习舞蹈。2011年7月10日,东方卫视第二季中国达人秀《梦想之夜》年度盛典,获得“2011年度中国达人”大奖。并被网民赞誉为“草根舞王”“街舞达人”。 来自安徽农村的菜花甜妈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在劳苦中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从一个进城打工的打工妹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传奇艺人,让亿万观众陶醉不已,感慨万千。她演唱的《送你葱》表达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更是一代人不灭的梦想。她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就能实现梦想。 农村长大、进城打工、生活在社会底层,汪峰的《春天里》等尽显沧桑的歌曲,在旭日阳刚的演绎下多了份朴实与激情,他们的激情演唱,尤其是强壮的体格,沙哑沧桑的迷人歌喉,得到了众网友的一致赞赏。人们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任月丽少年时便承受了很多生活的艰难。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她却因为家境的窘迫,加之亲人的疾病,16岁便独身闯荡北京,追寻自己的梦,同时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在北京西单的地下通道一唱便是四年,风雨无阻。 网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从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上的陌生脸孔,变成学姐、学长、邻居、朋友,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推搡着进入网红时代,我们有顺从,有挣扎,但无从决定自己的去向。 我们说竹简写字太麻烦,于是就有了纸;我们说信件传递消息太慢;于是就有了网络;我们说烛火在夜里效用甚微,于是就有了灯。我们所能创造的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因为我们需要了,缺少了,才会有新的,适应需求之物诞生。网红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人感情和精神上的贫瘠。我们从有趣的视频直播里得到快乐的情感,从整蛊里得到嘲笑他人的,扭曲的欢愉,甚至在虚拟的恋爱状态里沉沦。我们清楚这有多不理智,却又在无数次告诫自己之后,再度扎进网红的浪潮。我们不能自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一切,都在网络设下的金钱诱惑里得到了满足。 而又是什么使我们的精神贫瘠,依赖着虚拟的一切不肯松手呢? 于此便要谈及物欲。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需要将存在托与精神。一种是释迦牟尼一样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脱离物质,甚至失去一切物质保障。这时能支持他们活在这世上的,便只有精神。另一种是满清顺治皇帝一样的人:他们的物欲不断被填满,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空洞。现代人对物质的拥有越来越趋向顺治帝的那一侧,精神上在所难免的匮乏。古人填补精神空洞的办法是信仰,而如今有了比避世苦行更便捷舒服的对策,我们奔向了网红的“怀抱”。 我们用过剩的物质从网红手中换来所需的精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可网红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是针对所有观众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有独立情感的个体,我们与一个群体一起得到了相同的情感满足。观看同一个网红视频的人,可以有几千个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或者更多。我们的情感被量化,针对情感需求的网红便开始了他们的量产。不得不说,把我们推向麻木的这一切,听上去就是理所应当。 物欲的满足,使我们用过剩的物质换网红能给我们的精神慰寄。我们也正迷失在这个时代里,忘记了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