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2第2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练习含解析
第2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考点一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典例1】 (201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俯视图,带荧光屏的显微镜可沿图中圆形轨道转动,对图中P、Q、M三处位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M、Q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B.在P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C.在Q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M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解析】选B。根据实验的现象,大多数α粒子射到金箔上时运动方向基本不变,仍沿直线运动,只有少数粒子方向发生改变,有的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则放在P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放到Q位置和M位置看到闪光次数很少,且放到Q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到M位置时观察到的闪光次数多,B正确,A、C、D错误。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典例2】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7 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解析】选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选项B错误;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仍沿原方向前进,选项D错误。 1.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 ①绝大多数α粒子沿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②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反映了原子内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③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反映了个别α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加固训练】 1.人类研究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有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以下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汤姆孙使用气体放电管进行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卢瑟福以自己的核式结构模型为依据,利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观点和量子理论知识,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C.玻尔受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的概念启发, 7 他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D.玻尔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弗兰克-赫兹实验又证实了玻尔理论是正确的,玻尔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解析】选A。A项说法符合客观实际,A符合题意。卢瑟福以自己的核式结构模型为依据,利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玻尔受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的概念启发,他发展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C不符合题意。玻尔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弗兰克-赫兹实验又证实了玻尔理论是正确的,玻尔理论仍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完全揭示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D不符合题意。 2.(多选)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的速度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大小相同 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 【解析】选C、D。根据α粒子的运动轨迹曲线,可判定α粒子受到的是斥力,由A到B库仑力做负功,速度减小;由B到C库仑力做正功,速度增大,故选项A、B错误,D正确;由于A、C两点位于同一等势面上,从A到C电场力做功为零,所以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大小相同,选项C正确。 考点二 氢原子能级图及原子跃迁 氢原子能量问题 【典例3】(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约为1.62 eV~3.11 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7 A.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一定能够发生电离 D.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向n=4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解析】选A、B、C。根据=6知,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 eV~3.11 eV,满足此范围的有:从n=4能级到n=2能级,从n=3能级到n=2能级,所以可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A正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小于1.51 eV,产生的光的频率小于可见光,有可能是红外线,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故B正确。紫外线的能量大于3.11 eV,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紫外线后,能量大于0,所以氢原子发生电离,C正确;氢原子的电子由n=2能级向n=4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增大,原子能量增大,吸收光子。根据k=m,化简后可得Ek=mv2=·,所以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可知电子的动能减小,D错误。 跃迁与能量问题 【典例4】(2019·全国卷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1 eV 7 【解析】选A。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至少被激发到n=3能级后,跃迁才可能产生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可见光,则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ΔE=-1.51 eV-(-13.60) eV=12.09 eV,故选项A正确。 谱线条数问题 【典例5】(2020·南开区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大量处于n=4能级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放出4种频率的光子 C.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电子的电势能增大 D.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可以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选A。由图可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能量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小,所以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A正确;根据玻尔理论,大量处于n=4能级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B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辐射出光子,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则电子的电势能减小,C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32=E3-E2=-1.51 eV-(-3.4 eV)=1.89 eV<2.5 eV,可知不能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 1.对氢原子能级图的理解: (1)能级图如图所示。 7 (2)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 相关量 意义 能级图中的横线 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 横线左端的数字“1,2,3…” 表示量子数 横线右端的数字“-13.6,-3.4…”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 相邻横线间的距离 表示相邻的能量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量差越小,距离越小 带箭头的竖线 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的条件为hν=Em-En 2.两类能级跃迁: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光子的频率ν==。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①光照(吸收光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ν=ΔE。 ②碰撞、加热等:可以吸收实物粒子的部分能量,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外≥ΔE。 ③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 3.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7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