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共100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面偷了东西,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答案】A - 26 - / 26‎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性本恶,以礼法加以改造,故A项正确;孟子主张性本善,不是荀子,故B项错误;荀子没有主张一味的严刑酷法,故C项错误;荀子也没有择善而居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 ‎2.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B.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不同的文学形式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同的文学形式各有特点,不能说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 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言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 26 - / 26‎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即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A正确;B、D是黄宗羲思想的特点,不是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造成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己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5. 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26 - / 26‎ C.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 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答案】C ‎【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派别,不可能完全对立;B选项说法错误,两者的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两者并没有达到交融的情况。‎ ‎6.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甲骨文 B. 大篆 C. 小篆 D. 隶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书面语指的是商代的官方文字。商代的官方文字是甲骨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出现于西周;C项出现于战国,秦朝成为统一文字;D项出现于汉末。‎ ‎7.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提到“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释传导思想的工具,下列说法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B. 元区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C.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 26 - / 26‎ D. 《神曲》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仁爱与友谊的歌颂 ‎【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提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故A正确;元曲和改革思想无关,排除B;《诗经》《神曲》与文学改革无关,排除CD。‎ ‎【名师点睛】‎ 由关键信息“改革思想”“牵涉到文学上”,联想到新文化运动的提倡新文学。‎ ‎8. 史学家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种时代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打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干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以下对中西启蒙思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二者郤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统,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思想解放精神 B. 经济基础的强弱不同是二者形成不同历史范畴的根本原因 C. 是否从根本上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是对二者历史影响评价不同的主要原因 D. 不能脱离中西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苛求思想启蒙 ‎【答案】A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欧洲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表述客观,均符合史实,正确。A项“完整的理论系统”,不符合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概况及特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相关思想主张及其特征 ‎【名师点睛】关于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比较和认识。第一,前者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后者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第二,前者在根本上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后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9.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A. 德拉克洛扎:“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 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 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 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答案】B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A项体现的是印象主义原则;C、D 项体现浪漫主义特点;B 项体现了现实主义特点,关注的是现实。‎ 考点:19世纪来世界文学艺术·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流派 ‎10.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 民为贵,社稷次之,石为轻。‎ B. 虽孔夫子亦席众人类也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 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答案】B ‎【解析】A不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C不对,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为顾炎武的主张;D不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朱熹的主张; B符合题意,表明反对盲从孔子,因此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点睛:首先要明确李贽的思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11. “其(黄宗莪)政治观的闪光点王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于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①有对专制帝制的总体性批判 ‎②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 26 - / 26‎ ‎③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④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黄宗羲的思想是古代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中有代表性的思想,但是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愿望,因为从总体上来说,当时还只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故排除掉④,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12.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文指出: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黄金时代”提出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答案】B - 26 - / 26‎ ‎【解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即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在延安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人民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阅读以下当时的人对某—著述的评论。评论一:“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二:“欲制夷患,必第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的书主张了解西方,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该书应该为魏源的《海国图志》,所以选A;其他与题干中思想均不符合。‎ ‎14.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萧伯纳的《苹果车》‎ D.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 26 - / 2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风格,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作品的风格 ‎15.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笫三个饤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 中国己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己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航天技术属于当代科技发展的尖端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还不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个国家的兴衰不是单纯的航天技术而决定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的某些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才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6.‎ - 26 - / 26‎ ‎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实施“2ll工程”计划 C. 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 D. 提出“双百”方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所以答案选B。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排除A;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排除C;“双百”方针针对的是科学艺术,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211工程”‎ ‎17.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样”‎ - 26 - / 26‎ 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五彩瓷,“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故A项正确,排除。宋代的风俗画是以写实为主的,反映世俗的审美情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故C项正确,排除。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书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相关知识。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18.‎ - 26 - / 26‎ ‎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新式学校指的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属于洋务派的思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而A属于维新派,B属于顽固派的主张,D与资产阶级激进派相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洋务思想下的课程理念 ‎19. 1919年,魯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味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违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26 - / 26‎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1919”“愚昧”“革命者”“悲哀”等关键词可知,群众对革命毫无认识,思想非常愚昧,所以中国人必须进行思想解放运动。而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进行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封建统治的愚昧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也没说实现真正的民主,故B项排除;C选项包含在D选项中。所以答案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鲁迅 ‎【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 ‎(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 26 - / 26‎ ‎(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0.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 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是对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内容的分析,不是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材料中注重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不是其政治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故D项错误。‎ ‎21.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 26 - / 26‎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 ‎【答案】C ‎【解析】从“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当时主要问题在于思想上,所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对象就是封建思想文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更注重的是伦理革命;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22.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⑤‎ ‎【答案】D - 26 - / 26‎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我们要对“市民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根据这一概念来进行分析,逐一进行排除。我们可以得出汉赋、程朱理学均属于官方文化,由此可以排除。‎ ‎23. 1642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耳在真空容器中发现铅弹和羽毛从相同高度同时坠落容器底部。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同时松开了左手的锤子和右手的羽毛,锤子和羽毛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他们本质上追随伽里略所开创的 A. 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 B. 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C. 严密的数学演绎的方法 D. 以实验和事实来验证观点和理论的科学思想 ‎【答案】D ‎...........................‎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伽利略 ‎24.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 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 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 “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答案】B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儒家思想“以德治民”是其精华,在今天应加以吸收,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道德准则是一致”;D项错误,法治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百家争鸣的特征:‎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25. 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强烈地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即乘专机前往地这灾区指导救灾。该现象主要体观了中国共产党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增强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抗震救灾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而不是发展生产,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这没有涉及到文化的内容;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 ‎26.‎ - 26 - / 26‎ ‎ 比科幻电视连续剧《魔幻手机》中,科学家将穿梭多维空间的新功能植入一款名叫“傻妞”的手机中,“傻妞”穿梭时空回到唐朝,帮助孙悟空制服了黄眉大王。“穿越时空”可以找到的理论依据是 A. 量子论 B. 相对论 C. 牛顿力学 D. 细胞学说 ‎【答案】B ‎【解析】A选项主要关注的是微观世界,与穿越没有关系,故排除;B选项论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可为穿越提供理论依据;C选项属于经典理论范畴,不能为“穿越时空”提供参考;D选项主要是生物学领域的内容,故排除。‎ ‎27.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推毁性的冲击 B. 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 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 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D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启蒙运动角度思考17-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比之萌芽时期有了进一步增长,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等等政治构想。故答案为B。A是文艺复兴;C中理想主义错误;D中不是主要特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特点 ‎28.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夫,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故答案为B。A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与材料不符;CD项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发展中出现的现象。‎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29. 20世纪初“北京大举发行条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材料中的“过激伪说”应是 A. 民权、平等思想 B. 民主、科学思想 C. 社会主义学说 - 26 - / 26‎ D. 共产主义学说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前,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发表讴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所谓的“过激伪说”即是社会主义学说。A、B两项与题意不符;李大钊等人宣传十月革命等思想,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并非共产主义学说,可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30. 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二:莎士比亚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薄伽丘说:“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请回答: ‎ - 26 - / 26‎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分别从哪些方面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答案】(1)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2)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肯定人生而平等,否定等级制度。‎ ‎【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535年,以及材料中出现的《巨人传》,我们可以得出材料中介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主要指的是中世纪的黑暗历史。‎ ‎(2)从材料出发,莎士比亚主要从人的价值和尊严出发,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彼特拉克认为人的本性很重要,强调追求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薄伽丘肯定人生而平等,否定等级制度。‎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 26 - / 26‎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 ‎【答案】(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 ‎【解析】(1)依材料一中“我书意造本无法”“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以看出书法的特点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依材料二中“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可以看出绘画的特征是: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依据材料和上述所答可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依据课本所学进行归纳可知北宋书法和绘画之所以表现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上重视文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同时也和宋代理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 ‎32.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智,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 26 - / 26‎ 材料一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詹子庆《先秦史》‎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公家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大变革;“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的兴起;自然科学水平较发达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 26 - / 26‎ ‎【解析】(1)从“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可以得出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得出社会大变革;从“‘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得出“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从“‘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得出私学的兴起;自然科学水平较发达。‎ ‎(2)“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主要指的是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经历了100年左右才最终确立了民主政体。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来分析即可。‎ ‎33.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 26 - / 26‎ 材料二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产生“中国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答案】(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2)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精读材料。关键词“天下为公”“皆有所养”“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外户而不闭”等,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不自私自利、有食同吃等。答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政治、经济、文化几大方面。‎ ‎(2)此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核心观点,找关键词很重要。“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即反对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即国家自由了个人才可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举。‎ - 26 - / 2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