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单元第26讲免疫调节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单元第26讲免疫调节学案

第26讲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深化拓展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免疫的类型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有关免疫系统与功能的判断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2.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 ‎(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2)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 ‎(3)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5)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哪种细胞?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是否因为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提示 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何种细胞?该细胞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 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命题点一 辨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 D 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A正确;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致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两者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C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记忆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 B.T细胞与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C.T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D.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 A 解析 记忆细胞、B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项错误;T细胞与B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是T细胞通过产生淋巴因子把信息传递给B细胞,而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B项正确;T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分别是淋巴因子和抗体,C项正确;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是通过胞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项正确。‎ 生命观念 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易错点 ‎(1)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命题点二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性免疫的判定 ‎3.(2017·天津,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 C 解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质,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黏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使人发病时,T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会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免疫能力越强,D正确。‎ ‎4.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答案 D 解析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科学思维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3个“根据”‎ 考点二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1)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2)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5)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 )‎ ‎(6)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 )‎ ‎(7)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 )‎ ‎(8)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9)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 )‎ 据图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提示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提示 细胞b、c、d、e、g。‎ ‎(3)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1)区别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联系 ‎2.二次免疫中抗体浓度与患病程度的变化曲线 命题点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 ‎1.B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 C 解析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项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项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项错误;丙(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项正确。‎ ‎2.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 C.如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如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A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项错误、B项正确; 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能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D项正确。‎ 科学思维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命题点二 二次免疫的特点和应用分析 ‎3.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上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答案 B 解析 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项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项正确。‎ ‎4.(2018·齐齐哈尔三模)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 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答案 B 解析 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项错误;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较多的抗蛇毒素,B项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项错误;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项错误。‎ 命题点三 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分析 ‎5.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处理制成疫苗 B.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 C.c表示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 D.c和d不属于对照实验 答案 D 解析 c表示接种过疫苗的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d表示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病毒,故c和d属于对照实验。‎ ‎6.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的同时注射了T细胞或血清 B.图中Ⅰ、Ⅲ、Ⅳ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C.注射入Ⅰ、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不同 D.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免疫生成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 答案 C 解析 从实验结果图可知,Ⅰ~Ⅳ组小鼠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是在感染细菌X后的第1天,A项错误;Ⅰ组小鼠注射了免疫小鼠的T细胞,感染小鼠的细菌X没有增加,不呈“S”型增长,B项错误;注射入Ⅰ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具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注射入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没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C项正确;细胞免疫不能生成抗体,D项错误。‎ 科学思维 特异性免疫有关实验的常用研究方法 ‎(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选取各方面(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 ‎④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3)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 ‎1.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连线)‎ ‎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3)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4)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3.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 )‎ ‎(2)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 )‎ ‎(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 )‎ ‎(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5)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 )‎ ‎(6)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 ‎(7)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 据图分析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 ‎(1)HIV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2)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三道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这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命题点一 免疫异常的实例分析 ‎1.(2018·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神经—肌肉突触前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神经—肌肉突触前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②错误;受体蛋白存在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不可以通过注射的方法增加受体数量,③错误。‎ ‎2.(2018·安阳一中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答案 B 解析 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其不能识别抗原,A项错误;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B项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C项错误;图示免疫失调病为自身免疫病,与青霉素过敏反应致病机理不同,D项错误。‎ 科学思维 免疫异常的判断方法 命题点二 关注艾滋病 ‎3.(2016·江苏,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 D 解析 HIV感染人群的机体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并未暴露HIV 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4.(2019·西安模拟)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感染HIV后,更易患白血病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 B.捐献者感染HIV后,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HIV无法进入 C.患者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异常 D.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答案 C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与T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者更易患白血病,A项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捐献者的CCR5基因异常,其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导致HIV无法识别,因此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B项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项错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D项正确。‎ 社会责任 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几个误区 ‎(1)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 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得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3)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很顽强:HIV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活,因此只能通过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4)感染了HIV不能立即检测和发病:感染了HIV后有一段空窗期,这个时候病毒还没有引起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供检测,会出现假阴性反应。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后多年才会发病。‎ ‎(5)艾滋病不是导致感染者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是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引起其他病原体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命题点三  免疫学的应用实例分析 ‎5.(2018·烟台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D.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答案 D 解析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A错误;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B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不可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C项错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D项正确。‎ ‎6.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 A.注射胸腺激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答案 B 解析 抗体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项错误;注射卡介苗属于免疫预防,输入抗体属于免疫治疗,B项正确;球蛋白不能口服,C项错误;移植胸腺属于免疫治疗,D项错误。‎ 科学思维 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淋巴因子、血清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关于免疫系统的3点说明 ‎(1)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2)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的,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骨髓遭破坏时,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所有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如果输入造血干细胞,则细胞免疫可以恢复。若胸腺同时也遭破坏,则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也不会恢复。‎ ‎2.关于特异性免疫的3点提醒 ‎(1)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2)淋巴因子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有加强作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3)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体本身不能清除抗原,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过敏原与抗原的主要区别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有个体差异,不同的人过敏原不同。‎ ‎1.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2.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释放,进而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抗体产生的更多,患病程度轻或者不患病。‎ ‎4.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实验结果:当小鼠感染病毒后,主要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所以通过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将51Cr释放出来。‎ ‎(2)该实验可说明效应T细胞的作用。‎ ‎5.免疫预防接种可以预防疾病的原因是注射某种病原体的相应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以长期存在,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病原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原体。‎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 (2018·江苏,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 B 解析 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是T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A错误;受到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完成二次免疫应答,B正确;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可移植给肿瘤患者,以提高患者免疫力,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C错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经免疫的单一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D错误。‎ ‎2.(2018·浙江4月选考,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 B 解析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B正确。‎ ‎3.(2017·全国Ⅰ,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 C 解析 给正常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型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的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4.(2015·全国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解析 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Rous 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5.(2016·全国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细胞破裂、T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 解析 (1)B细胞和T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细胞破裂和T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一、选择题 ‎1. (2018·石家庄高三5月冲刺模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处理和呈递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吞噬消化,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少数抗原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错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 ‎2.免疫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的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被清除 C.机体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可能转变为抗原 D.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中的染色质不进行复制 答案 A 解析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被清除的,B项正确;机体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可能转变为抗原,如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A项错误、C项正确;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再发生分裂过程,所以二者细胞中的染色质不进行复制,D项正确。‎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Ⅰ表示吞噬细胞,其在吞噬病原体后能依靠吞噬泡中特有的水解酶杀灭病原体 B.④过程表示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杀灭病原体 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 D.细胞Ⅶ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细胞Ⅰ表示吞噬细胞,其在吞噬病原体后能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A错误;④过程表示浆细胞释放抗体杀灭病原体,B错误;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Ⅲ(记忆T细胞)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Ⅱ(效应T细胞),C错误;Ⅶ是浆细胞,其细胞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4.甲、乙、丙三组小鼠的不同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小鼠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小鼠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 解析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转移到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因此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是产生造血干细胞和B细胞的场所,因此骨髓被破坏或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仅骨髓被破坏的乙组,淋巴干细胞可以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而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的丙组,因缺乏形成B细胞、T细胞的场所,免疫功能难以恢复。‎ ‎5.(2019·高考核心密卷)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答案 C 解析 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项错误;受试者若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项错误;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C项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将少量该抗原注射到人体,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下次注射则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项错误。‎ ‎6.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 A 解析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7.(2018·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答案 B 解析 注射的抗体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异物”,可能成为“过敏原”,导致被注射抗体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A项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项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初始阶段,大多数病原体都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即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项正确;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D项正确。‎ ‎8.(2019·惠州质检) 以下对器官移植的表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都面临着供体严重短缺问题 B.身体受之父母,我们要珍惜,所以不建议捐献器官 C.器官移植除医学技术问题外还涉及到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 D.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器官移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 B 解析 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是全世界器官移植面临的重要问题,A项正确;捐献器官可以帮助他人,有益于社会,应该提倡,B项错误;器官移植涉及到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C项正确;器官移植中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 ‎9.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 B.溶血素其实是由浆细胞合成的特异性抗体 C.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 答案 C 解析 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为异体物质,相当于抗原,A项正确;溶血素即为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B项正确;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项错误;据柱形图可知,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D项正确。‎ ‎10.(2018·河南重点高中质检)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相同的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D正确。‎ ‎11.(2018·泉州模拟)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 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 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 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 答案 A 解析 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18·柳州模拟)某次大地震后,某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__细胞,②表示_________的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B 呈递抗原 淋巴因子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b 胸腺 解析 (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2)图中c是B细胞;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摄取和处理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3)e为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b),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13.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____________。细胞二和细胞三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等过程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答案  (1)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 自身免疫病 反应强烈、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抗体量多 (2)T 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HIV,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 解析 (1)分析图1,细胞一是B细胞,细胞二是记忆T细胞,细胞三是记忆B细胞,细胞四是浆细胞,①是淋巴因子,②是抗体。所以物质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细胞二和细胞三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是在二次免疫时发挥作用,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反应强烈、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抗体量多。(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T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即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 HIV,效应 T 细胞使 HIV 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而发挥免疫作用。‎ ‎14.(2018·福州高三5月质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和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两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移植过程通常让受体动物吸入一定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异氟烷,异氟烷通过________运输与神经元烟碱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该受体功能,痛觉消失。痛觉信号在神经元间依赖________结构进行传递。‎ ‎(2)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作为________会诱导受体动物产生效应T细胞,大量裂解供体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排斥反应”或“体液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死亡。为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期,给受体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可以使________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3)免疫排斥反应体现受体动物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体液 突触 (2)抗原 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T细胞 (3)防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