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热身(6月)历史(Word版)
2018 年 6 月 9 日 2017-2018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热身(6月)历史 编题人:梁子华 审题人:付婷婷 第Ⅰ卷,选择题(2×24=48 分) 1. 周公“制礼作乐”的理念就是不要把人的命运寄托在鬼神身上,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培养自己的德行,符合礼的规范;顾炎武说“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具”。这反映二者都主张 A.实行民本主义 B.血缘关系为纽带 C.自觉遵守礼制 D.用礼制教化民众 2. 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 A.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 B.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 C.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 D.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3.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荀子主张尚贤使能;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 B.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 D.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4. 学者许焯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5. 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 82 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控制乡里基层政权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普遍分离 C.百姓受统治阶层的层层盘剥 D.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1. 读右图 1,能准确、直接反映图中所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特点的是 A.一州监察区内,郡、国交错设置 B.郡国间相互监视,维护中央集权 C.汲取秦灭亡的教训,册封诸侯国 D.国小于郡,便于中央政府的控制 2. 唐宋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以科举改变命运,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社会意识,这表明科举 A.入仕,受到政府重视、世人追捧 B.为寒素普通百姓提供改变命运的可能 C.打破汉魏以来士族垄断高官局面 D.选拔各阶层精英,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3.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 46《百官志》) 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对此说明 A.三省六部长官未必都是宰相,统理国政 B.宰相名实分离,权力分散直至消亡 C.相权更为分散,三省长官不一定是宰相 D.三省长官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 4. 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劳役地租成为农业税收主要形式 C.荒年募兵政策消除流民影响 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10.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占据中国古代书籍印刷的主流,而更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宋元时期出现、发展,但并不占据古代中国印刷的主流地位。这反映了 A.农耕文明对文化教育需求有限 B.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压抑了文化发展与进步 C.社会发展迟滞使科技进步缓慢 D.重农抑商政策使经济对文化发展无拉动作用 11.宋代工商业发展巨大,“官退民进”趋势明显, “四民皆本”逐步成为基本的社会的观念。“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据此可以推断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市”的设置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 C.外贸使商业税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D.商业革命的出现,金融币制革新 12.元代科举考试,出题范围,限制在程朱注疏的四书中,明代的科举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考生答题的语气句式要仿照古人,对八股文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熹相同。元明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做法, A.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承袭了宋代大儒的理论 B.确定了程朱理学为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C.引导了民间向学风气,强化了儒学思想正统 D.反映了古代王朝推行了宗教专制的政策 13.《南台备要》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1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明代的内阁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5.《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篇章。这一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A.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1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17.读右图,宋明时期,古代中国的货币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组合是①货币发展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②北宋纸币出现是中国自身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推动了宋朝商业革命的出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宋明时期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变革的中心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③④全部正确 18.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 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图 2 北宋纸币 图 3、图 4 宋明银两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1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20.柏拉图说,“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民主制度已经长久的不能选出智慧和贤明的领导者”。这反映了柏拉图 A.否定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 B.不赞同民主方式的司法审判 C.反对没有法制边界的自由 D.看到西方民主制试验的弊端 20.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为实现“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雅典进行的制度建设是 A.完善公民大会制度 B.将四百人会议改制为五百人会议 C.设置公民陪审法庭 D.按财产等级确定公民的政治地位 22.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23.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了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却在道德上受鄙视。前者是已经不能再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这里“彻底革命”的含义是 A.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 B.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 C.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 D.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4.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B.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C.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D.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 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 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 12 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 7 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摘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5 分)。 材料二 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 36 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 10 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 27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6 分)?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4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 居 民 区 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汉代长安城,宫殿区占比非常高,居民区占比很小。城墙四周长25.7千米,居住人口24万余。 唐代长安城,宫城为皇帝生活居住办公区;皇城为中央政府办公区;居民区占比很高。城墙四周全长约36.7千米,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 图 5 西汉都城长安 图 6 唐朝都城长安 清北京城的1.4倍,居住人口百万以上。 外城 内 城 北宋东京城分三重。外城,周长29.1 千米;内城(里城、旧城),四墙总长11.5 千米;皇城(宫城、大内和禁中),皇帝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四墙总长2500米左右明清北京城三重,核心为宫城,皇帝居住、办公之地;中间皇城,皇家休闲游玩之地;中央官署在皇城外,大城南端。 古代中国城市建设及城市布局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图 7 北宋都城东京 图 8 明清都城北京 材料包含了古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都城情况的丰富信息。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都城发展(或变化)的信息,予以论证解说。(要求:信息提取准确、符合史实,论证说明充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12 分) 27.选修-改革:李悝变法 15% 公元前 403 年,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新兴国家,国土位于中原腹地,东临齐国,西面秦国,南与楚国为邻,北面为赵国,地缘居于劣势。李悝曾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多次率军与秦交战,经历了数年地方军政磨砺,提出变法的思想,切中魏国时弊,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全面推行变法。废除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招募贤才,据能力选拔官吏;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实行“尽地利之教”,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实行法治,汇集各国刑典,颁行《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改革军事制度,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编排,建立“武卒”制,魏军拥有强大战斗力。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当时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成功的历史原因(8 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 分) 参考答案 1~5.CBCDD 6~10.ABCDA 11~15.ABBDA 16~20.DBDAC 21~24.AAAB 25.(25 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5 分)。 变化:将先秦地方分权的国家管理模式革新为中央集权模式 2 分 世袭的贵族政治被皇帝任免的不可世袭官僚政治取代 2 分 先秦血缘宗法核心的国家管理变为地域基础的国家管理 2 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旧的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2 分 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2 分 诸子思想、百家争鸣,为新制度的建立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 分 (任意 2 点,给 4 分) 战国变法探索出新的国家管理制度;秦的统一将其推向全国 3 分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6 分)?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4 分)? 特点:朝廷的派出机构,代朝廷掌管地方 2 分 无自辟僚属的权力,中央选派属吏 2 分 由中央牵制监督,统领地方军国重事 2 分 行政管辖区域辽阔,地理文化单位破碎 2 分 (任意 3 点,给 6 分) 意义:改变了秦以来郡县制垂直管辖、互不相属的弊端 2 分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2 分 26.材料包含了古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都城情况的丰富信息。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都城发展(或变化)的信息,予以论证解说。(要求:信息提取准确、符合史实,论证说明充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12 分) 示例 1:信息,汉、唐长安城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的发展变化说明:汉长安建筑面积、居住人口不到唐长安城的一半,民居占比与唐相比,十分微小 西汉为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初步发展时期,唐朝则是发展、繁荣时期 西汉经济呈北强南弱局面、重心在北方;唐朝经济南北均衡发展,国力更强 唐文化辐射,唐长安居住着来自亚洲各国的商旅使节,为当时著名国际城市结论:汉、唐长安城的变化,能够见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初步发展到繁荣的变迁 示例 2:信息,唐都长安、宋都东京城商业布局的不同,体现了唐宋经济的巨大变化说明:唐都长安,坊市分立,百万人口的城市仅有东西两市,严禁居民区商业活动 唐朝较严格沿用封建社会前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严格管控城市工商业 宋都东京,坊市分立瓦解,打破商业时空限制,城西汴河两岸出现专业鱼市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对松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 结论:唐宋都城商业布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由中古向近古社会的发展 南山中学·期末热身·历史答案·第1页 第2页 示例 3:信息,唐、明都城布局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说明:唐代宫城及皇城(中央政府官署)在城北中部,坐北朝南为尊 唐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时期,士族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变 明代宫城皇城雄踞城中成为皇家独占区域,低矮官署匍匐皇城脚下 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君尊臣卑的关系更为显著 结论:唐明宫城、皇城布局功用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27.(15 分)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成功的历史原因(8 分) 顺应战国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出现,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 2 分 魏处四战之地,需要以改革壮大实力,以攻为守,维护国家安全 2 分 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基础上,魏国进一步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2 分 李悝治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得到魏文侯的赏识、支持 2 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 分) 对魏国:政治经济上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使魏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2 分 对战国:引发了战国时期全国性的变法运动,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分 对中国: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3 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