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无答案)

‎2018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专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当天,官网发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投票:你是否认为新年计划总是难以落实?72%的人选择了“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塞勒教授研究揭示,人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总是屈服于短期诱惑,让长期计划落空。这说明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具有两面性 ②难以实现的新年计划缺乏目的性和客观性 ③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力弘扬企业家、劳模、工匠精神是由于 ①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认识源于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④量变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 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电动机,但当时没意识到这一成果可以引领电气列车等领域的发展。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使得分子运动具有可控制性,只要加入能量,就能执行任务。尽管其实际应用还没有达到期待的水平,但其发展前途谁也无法估量。这表明 ①科学探索常常有无法预知的惊喜,事先的预设没有意义 ②人们对科研成果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在推广应用中才能逐渐发现真面貌 ③认识了事物运动的规律,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该事物的运动造福人类 ④技术的创新使人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让分子运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7.下面漫画反映了 ‎ A.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8.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年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这一过程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9.2017年10月3日,习近平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说: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这是因为教育规律 ①存在于世界各个领域之中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②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③是对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的正确反映 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教育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经过反复比较、科学研究、专家论证后,党中央确定了雄安新区的选址。雄安新区的选址过程遵循了 ①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握事物的规律的原则 ②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统一的准则 ③在永恒运动的过程中理解事物存在的法则 ④促使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解体和重建的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欧洲航天局借助“盖亚”空间探测器,对银河系超过10亿颗恒星进行高精准度“扫描”,将“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恒星数据与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依巴谷星表”和“第谷2星表”相结合,对它们共同显示的200万颗恒星进行深入分析,测绘完成了迄今人类绘制的最精确银河系地图。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 ①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认识对象的具体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科学探索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进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年5月23日,新 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④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t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①认识工具是实践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②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用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 ④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7我国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低于2016年6.7%的目标增速。事实上我国在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后,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表明 ①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永恒的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③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只是暂时的 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发展,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习近平强调“四个意识”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际。此次圆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这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9.2017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面对新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D.意识是把主观和客观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20.青霉素的发现和提纯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有专家指出,正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这启示我们( )‎ A.办事情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正确的价值选择应遵循客观规律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我国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我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花丝镶嵌、景泰蓝、象牙雕刻、刺绣……这些传统工艺中的“绝活”‎ ‎,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属地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来实现。 传统工艺能否振兴,关键在于人才。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时代,如何利用3D打印等高新技术,以改进产品的形式,是传统工艺人迈不过的槛。对此,国家要求,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和具有较好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切实加强成果转化。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探究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的振兴。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振兴我国传统工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选择,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任何伟大事业的胜利,都是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我们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真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远征”。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3)青年是标志时代的灵魂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就青年如何超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提两条建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夸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阐述着修身治国的社会思想。道家思想崇尚“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道家思想倡导“为而不争”,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自然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侧重“无为而治”,认为清静为天下正;道家思想强调“虚其心”,认为放下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道家思想坚持“正言若反”,认为应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世界。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和谐发展看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更是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写入大会主题,这一思想与道家的和谐主题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勤俭治国,共容发展”、“大道合乎自然”等道家的社会思想对于解决当今我国社会问题有着不可否认的深远意义。虽然时隔两手多年,道家的社会思想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在这片崭新的华夏大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道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2)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传承道家思想的过程中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从文化传播角度为道家思想继续“闪烁耀眼的光芒”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4.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阐述了中方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建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甜瓜包苦蒂,美枣生荆棘。”‎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主动作为、湿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1)结合材料,分析中方关于应对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建议蕴含着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习主席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这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新道路;“独行快,众行远”“ 一棵树挡不住寒风”, 这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吹灭别人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这是“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局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是“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几点建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