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0题,计60分) 1.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B.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C.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D.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都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属于个人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ABD三项均排除。 2. 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钽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孟子目的在于劝官府爱惜民力,鼓励农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就是主张君主要爱惜民力,①项正确。遵循农时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封建社会就是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成产力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②项正确。该主张的目的在于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反映的正是人民对安居乐业生活的渴望,③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出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排除④项。 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A. 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 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C. 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D. 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答案】B 【解析】“以养天下之士”说明太学的设立主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故B正确;太学符合古代私学向官学转变的趋势,故A错误;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标志,故C错误;D中彻底改变说法绝对。 4. 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天能感应人,对皇帝的不好的德行进行警示,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主张。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朝时期的儒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5. 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朱熹的特点。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6.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 宇宙便是吾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题干中甲徒认为是因为吹风幡才动,而乙徒认为是心动使幡动的,表明乙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意思是:我所看到、所听到、所触摸到的或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这个宇宙的全部,是主观唯心论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主要属于程朱理学家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题干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修养论(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心即理”,“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共 同 点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内容 ①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7.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 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 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 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D. 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D 【解析】韩非子处于封建社会初期,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因为二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故D正确;二人都代表地主阶级立场,故A错误;B与题意主旨不符;韩非子时代儒家思想不是主流思想,故C错误。 8. 某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 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 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 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 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游谈无根” 是指没有根据信口胡说,高谈阔论,不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反映了明末清初由于受理学的束缚,读书人思维僵化,一味空谈义理心性,故答案为C。“游谈无根”是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并非政局变动,排除A;“游谈无根”只能反映没有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并非无所适从,排除B;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不能反映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 9. 某古希腊先哲非常尊重他的老师,但对老师的观点又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他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B.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创立了逻辑学 D. 哲学思想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是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错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故B项错误;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符合要求;D项中哲学思想体现人文精神的现象从智者运动时期的普罗塔哥拉时期就已经开始,所以也不是他的贡献。所以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亚里士多德 10.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 B. 拯救人类心灵 C. “认识你自己” D. 追求生命价值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的是认识你自己,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提及品德的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生命价值和拯救心灵的内容,所以排除B、D选项。 11. 15世纪学者费麒罗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学科如诗歌、绘画、音乐都已经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 希腊罗马文化得到传承 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 宗教改革思想传播 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促进人的思想的解放,并不是真正地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是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故A项错误。诗歌、绘画、建筑等都发扬了人的个性,一反中世纪以来的教条主义,追求以人为中心,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在16至17世纪,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发生在17至18世纪,强调人的理性,与题干所表述的文艺复兴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1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含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 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 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 在不同领域打破了旧的精神枷锁 D. 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主要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进行反对封建,宗教改革从宗教领域打击封建主义,故C正确;二者都没有改变西方宗教信仰,故A错误;宗教改革是弱化了教会的世俗权威,故B错误;D是启蒙运动的意义。 点睛: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腐朽、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的只是天主教会的盘剥和教皇的特权地位,二者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但都未否定宗教信仰。 13.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认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轮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B. 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D.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展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先驱们敬畏真实,尊重科学,崇尚“理性”,运用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轮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说明C项错误;D项是指文艺复兴,不符合题意。 点睛: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14.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 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 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B 【解析】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专制是必不可少的,要防止专职出现必须实行权力的制衡,故B正确;共和政体不是防止专制有效措施,故A错误;材料 说明要实现社会平等,故C错误;材料是反对专制,不是取消国家机构,故D错误。 15.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D.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民主制度申辩”说明是从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思想阐述,故D正确;A是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等级制度和贫富分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和C错误。 16.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普罗泰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D 【解析】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A;B中的主张是莎士比亚的,而不是薄伽丘的,排除B;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主张是卢梭的,而不是伏尔泰的,排除C;只有D的主张与人物一致,所以选择D。 17. 伏尔泰赞赏古代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时指出:“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材料表明 A. 伏尔泰推崇中国专制统治模式 B. 科举取仕利于提升政府效率 C. 伏尔泰认可中国政府运作方式 D. 古代中国政府机构等级森严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伏尔泰对中国政体的描述来看,“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府是认可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只谈了一方面,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18.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A 19. 《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白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造纸术的发明 B. 指南针的应用 C. 印刷术的进步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印刷数量增多,效率极高,显然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导致,故C正确;造纸术主要是纸张有关,故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航海,故B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20.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A. 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 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 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 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答案】A 【解析】“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说明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丝的成分,故A项正确;中国最早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纸张的价格和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的是纸张制作,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故D项错误。 21.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知,王国维强调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特色,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王国维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排除A。C项是题干表象,无法体现题干是内涵,排除。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2. 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 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 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A。 23.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 《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 B.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C.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可知《诗经》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C项正确。 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与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无关,排除A。《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但与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不符,排除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但与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4.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的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A. 场景虚拟化 B. 动作程式化 C. 人物脸谱化 D. 语言音乐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25.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时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在诗中反映了他所追求的艺术风格是 A. 醉心于山水之间,忘情于林泉之际 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催动艺术商业化 C. 工笔描绘细腻的人生 D. 追求高雅,展现个性,以神韵意趣为毕生向往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文人画,该画最大特点是突出个性,反映神韵意趣,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故D正确;A是山水画特点;B属于风俗画特点;C属于工笔画特点。 点睛:本题注意各种画派产生背景: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26. 有人对下图《泰山刻石》邮票中的字体主要特色作一评价,最准确是 A.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篆书,其特点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故B项正确;“状如龙蛇,钩连不断”属于草书的特点,故A项错误;“结体扁平,方劲古拙”属于隶书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属于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B。 27.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但它的理论计算位置与实际观测始终不符。根据科学家的大量计算,l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然而,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足以解释天王星轨道所受扰动的程度。于是人们又很自然的推断,还存在另一个行星。1930年,冥王星也被发现了。这种推算的理论依据是 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学说 B. 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C.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D.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根据科学家的大量计算,l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1930 年,冥王星也被发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新的天体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学说不够科学,不是新的天体的发现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与新的天体的发现无关,故C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属于微观世界的研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28. “新的假定必须解释旧的假定所成功解释的一切事物;必须至少避免旧的假定的一些错误;在可能之处,它应当解释旧的假定不能解释或预言的事物。”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地心说与日心说 B. 神创论与进化论 C.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 量子论与相对论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与力学体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在可能之处,它应当解释旧的假定不能解释或预言的事物”即新理论能够对旧理论进行继承发展,而相对论就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发展,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中都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D项不符合题意。 29. 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 文艺复兴冲击了基督教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答案】A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是从生物学角度摧毁上帝造人说,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促使人思想解放,故A正确;B属于社会条件;C属于经济原因;D属于学科知识。 30.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 A. 迎合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B. 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 C. 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D. 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故A项正确;达尔文主义属于思想理论,不会增强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故B项错误;“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迎合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故C项错误;“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A。 二、材料题(共两大题,计40分) 31.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1)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一、二论证这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马丁·路德哪一思想主张?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答案】(1)论点: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和反封建的实质 发展:核心: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指人自己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发展了人文主义; 矛头:文艺复兴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构建:启蒙思想家要求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法治社会 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实力的壮大;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二者继承和发展角度回答。 点睛:启蒙运动如何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32.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材料二:作者在写窦娥之死时,让雪溅白续,六月落雪,三年大旱,其父巡视,魂魄告状,最后昭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属于何种文体?有何特点?并说明《离骚》产生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1)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国家分裂,战乱不断) (2)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为元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元曲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屈原《离骚》可知是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楚辞文学特点回答;第三小问原因结合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变化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元曲中描述可知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第二小问结合元曲产生背景从政治、经济以及阶级矛盾的角度思考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