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山东省滨州市(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山东省滨州市(解析)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9•滨州)“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3分)(2019•滨州)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 B.生石灰 CaO 化合物 补钙剂 ‎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 D.酒精 CH3CH2OH 有机物 燃料 ‎3.(3分)(2019•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 C. D.‎ ‎4.(3分)(2019•滨州)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5.(3分)(2019•滨州)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6.(3分)(2019•滨州)某纯净物中只含有R和氧两种元素,且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纯净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7.(3分)(2019•滨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8.(3分)(2019•滨州)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 ‎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 ‎9.(3分)(2019•滨州)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0.(3分)(2019•滨州)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11.(3分)(2019•滨州)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12.(3分)(2019•滨州)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CO(NH4)2 C.Ca2(PO4)3 D.K2SO4‎ ‎13.(3分)(2019•滨州)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甲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乙、丙均产生气泡,但丙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丙>甲>乙 D.甲>乙>丙 ‎14.(3分)(2019•滨州)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5.(3分)(2019•滨州)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 Na+ NO3﹣ Cl﹣ ‎ B.K+ Na+OH﹣ SO42﹣ ‎ C.H+ K+ SO42﹣ OH﹣ ‎ D.Ba2+ NO3﹣ CO32﹣ Cl﹣‎ ‎16.(3分)(2019•滨州)下列除杂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O2‎ H2O 浓硫酸 B CO2‎ CO 灼热铜粉 C HCl H2SO4‎ BaCl2溶液 D CaCO3‎ CaCl2‎ 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然6小题)‎ ‎17.(4分)(2019•滨州)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3个亚铁离子   ‎ ‎(3)4个甲烷分子   ;‎ ‎(4)氢氧化铜   。‎ ‎18.(5分)(2019•滨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品工业上,   (填序号)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A.食醋 B.小苏打 C.菜子油 D.食盐 ‎(2)厨房中铁铜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某水果蛋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鸡蛋、面粉、白砂糖、牛奶、橄榄油、猕猴桃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4)某钙片部分标签如图所示,其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则此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 维生素D等 含钙量:每片含钙0.36g 每片1g 每瓶50片 ‎(5)下列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填序号)‎ A.不锈钢 B.玻璃 C.塑料 D.棉花 ‎19.(6分)(2019•滨州)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剂②的名称为   ;‎ ‎(2)写出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0.(4分)(2019•滨州)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 A.Na2CO3 B.CO2 C.FeCl2 D.Ba(NO3)2‎ ‎21.(5分)(2019•滨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g ‎(3)将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g,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22.(6分)(2019•滨州)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   (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   (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4分)(2019•滨州)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   (填序号)。‎ ‎(4)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放止破损 ‎24.(8分)(2019•滨州)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氯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I: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II: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10分)(2019•滨州)将1.17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1.7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   。‎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9•滨州)“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332: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9•滨州)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 B.生石灰 CaO 化合物 补钙剂 ‎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 D.酒精 CH3CH2OH 有机物 燃料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纯碱的化学式、分类和用途进行分析;‎ B.根据生石灰的化学式、分类和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食盐的化学式、分类和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酒精的化学式、分类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类物质,可用于制玻璃,故A错误;‎ B.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属于化合物,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故B错误;‎ C.食盐的化学式为NaCl,属于盐,可用作调味品,不能用于除铁锈,故C错误;‎ D.酒精的化学式为 CH3CH2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3分)(2019•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 C. D.‎ ‎【考点】HH: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题目要求(与保护水资源有关)来进行回答本题。‎ ‎【解答】解:A、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A错误;‎ B、图为禁止鸣笛标志,故B错误;‎ C、图为回收循环利用标志,故C错误;‎ D、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这类题时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3分)(2019•滨州)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①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20g×10%=2g,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20g﹣2g=18g(合18mL),应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2019•滨州)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5:防范爆炸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213: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故A错误;‎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故B正确;‎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 ‎6.(3分)(2019•滨州)某纯净物中只含有R和氧两种元素,且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纯净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R元素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利用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可计算该物质中R与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氧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由于R元素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物质中R、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2,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 氧元素显﹣2价,设氧化物中R元素化合价为x,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x+(﹣2)×2=0,解得x=+4。‎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化学式的推断与化合价的计算相结合的综合题,由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化学式的推断是计算化合价的基础和关键。‎ ‎7.(3分)(2019•滨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考点】42:测量容器﹣量筒;44:加热器皿﹣酒精灯;49:液体药品的取用;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7:实验操作型;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3分)(2019•滨州)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 ‎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这是因为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书写出氧化钠的化学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9.(3分)(2019•滨州)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考点】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丙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0.(3分)(2019•滨州)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考点】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能浸入待测液、不能用水润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2019•滨州)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考点】9S: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526: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此题有两个条件,一是发生化学变化,二是质量增加。‎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质量增加,故正确。‎ D、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3分)(2019•滨州)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CO(NH4)2 C.Ca2(PO4)3 D.K2SO4‎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7: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H2PO4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磷元素和氮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CO(NH4)2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所以属于氮肥。故B错误;‎ C、Ca2(PO4)3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磷元素,所以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2SO4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钾元素,所以属于钾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13.(3分)(2019•滨州)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甲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乙、丙均产生气泡,但丙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丙>甲>乙 D.甲>乙>丙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甲没有明显现象,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乙、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乙、丙>铜>甲;再将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乙、丙均产生气泡,但丙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乙,则丙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2019•滨州)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6:物质的分类;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且必须含多种元素。‎ B、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C、根据单质和同素异形体的关系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A、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在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中,仍满足只有一种元素,但该物质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故此选项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错误。‎ 故选:A。‎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5.(3分)(2019•滨州)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 Na+ NO3﹣ Cl﹣ ‎ B.K+ Na+OH﹣ SO42﹣ ‎ C.H+ K+ SO42﹣ OH﹣ ‎ D.Ba2+ NO3﹣ CO32﹣ Cl﹣‎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CO32﹣ 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6.(3分)(2019•滨州)下列除杂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O2‎ H2O 浓硫酸 B CO2‎ CO 灼热铜粉 C HCl H2SO4‎ BaCl2溶液 D CaCO3‎ CaCl2‎ 水 A.A B.B C.C D.D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3:酸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B、灼热铜粉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C、H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然6小题)‎ ‎17.(4分)(2019•滨州)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2N ;‎ ‎(2)3个亚铁离子 3Fe2+ ‎ ‎(3)4个甲烷分子 4CH4 ;‎ ‎(4)氢氧化铜 Cu(OH)2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2个氮原子表示为2N,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4个甲烷分子表示为4CH4,氢氧化铜表示为Cu(OH)2。‎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答案为:2N;‎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故答案为:3Fe2+;‎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4个甲烷分子表示为4CH4,故答案为:4CH4;‎ ‎(4)氢氧化铜表示为Cu(OH)2,故答案为:Cu(OH)2;‎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5分)(2019•滨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品工业上, B (填序号)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A.食醋 B.小苏打 C.菜子油 D.食盐 ‎(2)厨房中铁铜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 水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某水果蛋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鸡蛋、面粉、白砂糖、牛奶、橄榄油、猕猴桃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猕猴桃 。‎ ‎(4)某钙片部分标签如图所示,其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则此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90% ;‎ 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 维生素D等 含钙量:每片含钙0.36g 每片1g 每瓶50片 ‎(5)下列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D (填序号)‎ A.不锈钢 B.玻璃 C.塑料 D.棉花 ‎【考点】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9G:常用盐的用途;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I9: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4)根据相关的数据及化学式进行计算;‎ ‎(5)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于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能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在食品工业上,常用作发酵粉;‎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鸡蛋、牛奶富含蛋白质;面粉、白砂糖富含糖类;橄榄油富含油脂;猕猴桃富含维生素;‎ ‎(4)每片中含碳酸钙质量=0.36g÷=0.9g 此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90%‎ ‎(5)A.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棉花属于有机天然材料;‎ 故答案为:‎ ‎(1)B;‎ ‎(2)水;‎ ‎(3)猕猴桃;‎ ‎(4)90%;‎ ‎(5)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作、金属生锈的条件、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同学们在平时我积累。‎ ‎19.(6分)(2019•滨州)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 ,试剂②的名称为 稀盐酸 ;‎ ‎(2)写出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MgCl2Mg+Cl2↑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 ‎【考点】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HD: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6: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图中氯化镁变成氢氧化镁需加入碱液氢氧化钠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将氢氧化镁变为氯化镁的方法分析;‎ ‎(2)根据无水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以提供氢氧根,此处选择氢氧化钠进行反应,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结合流程图分析,由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故填:MgCl2+Ca(OH)2=Mg(OH)2↓+CaCl2;稀盐酸;‎ ‎(2)由题中可知反应产物,再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方程式:MgCl2Mg+Cl2↑;该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MgCl2Mg+Cl2↑;分解反应。‎ ‎【点评】此题是对海水中物质的提纯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了酸碱盐之间的相关反应,解决物质的相关转化,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具体应用。‎ ‎20.(4分)(2019•滨州)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 红色 ;‎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C (填序号)。‎ A.Na2CO3 B.CO2 C.FeCl2 D.Ba(NO3)2‎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6: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 故填:红色。‎ ‎(2)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3)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硝酸钡反应,二氧化碳不是盐,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氯化亚铁。‎ 故填: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5分)(2019•滨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乙>甲=丙 ;‎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80 g ‎(3)将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5 ‎ g,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4)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 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丙>甲=乙 。‎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乙>甲=丙;‎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80g;‎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所以将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25=55g,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4)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丙>甲=乙。‎ 故答案为:(1)乙>甲=丙;‎ ‎(2)80;‎ ‎(3)55,20%;‎ ‎(4)丙>甲=乙。‎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6分)(2019•滨州)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 CO (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 H2O ‎ ‎(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H2O22H2O+O2↑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5: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或氧气,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气,A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或氧气,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为CO,实验室制取C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气,A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为H2O,由A生成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CO,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H2O22H2O+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4分)(2019•滨州)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漏斗 (填名称)。‎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 ⑥ (填序号)。‎ ‎(4)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B 。‎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放止破损 ‎【考点】4I:蒸发与蒸馏操作;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7: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蒸发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漏斗。‎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玻璃棒,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漏斗;‎ ‎(3)⑥;‎ ‎(4)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8分)(2019•滨州)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氯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H2+2H2O=Ca(OH)2+2H2↑ 。‎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Na2CO3 ;‎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I: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II: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盐酸 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 三 成立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7: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2)根据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反应后滤液中的溶质;‎ ‎[实验过程]‎ 步骤I: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步骤II: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 根据还要考虑未反应的反应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化钙(CaH2)在常温下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2)【猜想与假设】‎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①Na2CO3和Ca(OH)2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 ‎②当Na2CO3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③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和NaOH;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实验过程]‎ 步骤I:因为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II:因为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根据现象可知滤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答案为:(1)CaH2+2H2O=Ca(OH)2+2H2↑;‎ ‎(2)【提出问题】‎ Na2CO3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实验过程]‎ 步骤I:无明显现象;‎ 步骤II:盐酸 三;‎ ‎【拓展延伸】‎ 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10分)(2019•滨州)将1.17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1.7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 3.4g 。‎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加入50g硝酸银溶液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以及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和所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进而求算B点的硝酸银的质量以及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x,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为y,所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为z NaCl+AgNO3=NaNO3+AgCl↓‎ ‎58.5 170 85 143.5‎ ‎1.17g z y x ‎===‎ x=2.87g y=1.7g z=3.4g 由于到B点,实际有加入了50g 硝酸银溶液,所以硝酸银的质量为3.4g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 故答案为:‎ ‎(1)3.4g;‎ ‎(2)1.7%。‎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考点卡片 ‎1.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2.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将物质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而进行的探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该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需要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物质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而常用的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方法,一般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现将其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1.物理方法有(1)过滤法(除去可溶性固体中的不溶性固体),(2)降温结晶法(除去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3)蒸馏法(根据沸点的不同将杂质除去),(4)吸附法(除去液体、气体中的有色、有臭味、有毒的物质),(5)溶解法(将杂质溶解于水中而除去). ‎ ‎2.化学方法有(1)加热法(将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加热而除去),(2)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物质而除去),(3)气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气体除去),(4)沉淀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沉淀而除去)(5)溶解法(将杂质溶解于酸或碱溶液中而除去).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借用物质中混有杂质这一学生最熟悉的问题情景,来考查甘心受屈的杂质和光彩照人的所需物质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混合物分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由于物质的除杂、提纯、分离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多面广,所以它也是中考和各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考试的重点是通过设置这类题目,来考查学生除杂、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探究实验能力. ‎ ‎【解题方法点拨】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产物,以方便于同所需的物质进行分离.因此,在物质除杂或净化时,应该遵守下列基本原则:“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物质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物质要容易分离. ‎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哪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所需物质的方法,即“化敌为友”、“一举两得”. ‎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 ‎4.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所需物质的原有状态.‎ ‎3.测量容器-量筒 ‎【知识点的认识】量筒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一种测量仪器,精确度为0.1ml.其使用注意事项有:‎ ‎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 ‎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考查量筒的选取、读数、精确度和用途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量筒的选取、读数及误差分析.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首先要知道量筒的选取原则、读数方式及其误差和精确度等等.然后,根据“一次,就近”的原则选取量筒,即选取时要注意:一次量完,所量液体体积与量程越近越好;根据“俯大,仰小,平正好”的规律,进行读数及误差分析,即读数时俯视;根据精确度0.1ml,来判断读数是否正确.‎ ‎4.加热器皿-酒精灯 ‎【知识点的认识】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最常用的加热工具,其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如图所示:‎ 其使用注意事项有:‎ ‎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少于(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6.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来考查酒精灯的灯焰及其检测、酒精灯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酒精灯的三层灯焰及其检测方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技能和常见的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等等.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一定要记住其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检测时如图所示:‎ 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灯焰中,约1~2s后取出,观察,处于外焰层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内焰次之,焰心几乎不变;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并且,还要熟悉上面的六条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 ‎5.液体药品的取用 ‎【知识点的认识】液体药品的取用,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粗略的取用,此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1.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 ‎ ‎2.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 ‎3.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 ‎4.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 另一种是准确的量取,此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配合量取.也就是,一开始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需要注意的是:‎ ‎1.选择的量筒与所量液体的体积越接近越好. ‎ ‎2.倾倒液体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 ‎ ‎3.倾倒至快接近刻度时,一定要换用胶头滴管来滴加. ‎ ‎4.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读数,读数比真实值偏大,仰视则相反. 液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四条:‎ ‎1.“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1ml~2ml)取用液体.‎ ‎3.“三不一要”‎ 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倒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4.安全原则,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清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镜.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学生取用液体药品的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注意事项和取用原则等等.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熟记液体药品取用的工具、原则、操作要领及方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6.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知识点的认识】浓硫酸的性质主要是指无色、黏稠、油状液体,不挥发,但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或强氧化性),它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于水放热等等.‎ ‎ 而浓硫酸的稀释从理论上来说,是指将浓硫酸加水变成稀硫酸的过程,但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性及其放热和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命题方式是:有时以实验图的形式出现,有时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还有时图文并茂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及用途(干燥气体)、溶解时放热和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浓硫酸的性质,特别是其特性和稀释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但要注意如果要表达填空时,切记要准确、简练、无错别字.‎ ‎7.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 ‎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 ‎ ‎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 ‎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 ‎ ‎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8.蒸发与蒸馏操作 ‎【知识点的认识】蒸发如图所示:,它是为了得到溶于水中的可溶性固体而进行的基本使用操作.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 ‎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 ‎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 蒸馏如图所示:,它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操作.所需仪器有蒸馏瓶(蒸馏烧瓶)、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橡皮塞、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等.其操作注意事项也有以下五条:‎ ‎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以用其它热浴加热),使之均匀受热. ‎ ‎2.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3. ‎ ‎3.配置附件(如温度计等)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 ‎ ‎4.蒸馏时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 ‎ ‎5.蒸馏完毕必须先关闭活塞后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蒸发和蒸馏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蒸发的实验操作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等等.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蒸发和蒸馏的操作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9.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包含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其二,是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而所谓的常见气体,主要是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具体说来,它们的检验与吸收的方法如下表:‎ 至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就是指为了将常见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的科学方法. ‎ 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 ‎ 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 常用的气体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后,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而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 ‎ 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为CO2.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后,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推断、选择或填写出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推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10.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就是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就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直接询问出题),来考查学生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误差分析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pH试纸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其应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测定结果(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断pH试纸的名称、pH值的大小或错误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等等.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两点:‎ ‎1.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溶液被稀释了,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不准确了.此时,如果待测的是酸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大;如果待测的是碱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小.所以,在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时,一定要保证测定用品都是干燥的才可.否则,就会产生误差. ‎ ‎2.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应该个整数值,而不可能是小数.当然,如果使用pH测量计来测定的话,才有可能会是小数.并且,要注意每次测定过后要用蒸馏水浸洗,晾干备用.由于pH测量计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很少,所以在此就不再深讲了.‎ ‎11.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 ‎【知识点的认识】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 ‎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 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有关催化剂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命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有关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2.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 ‎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1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 ‎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3.变形公式有:‎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 ‎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 ‎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 ‎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 ‎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 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②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15.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具体如图所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 ‎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 ‎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 ‎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6.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锈蚀的条件是金属要与水、空气中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接触.初中阶段主要是指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即铁锈蚀的防护)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铁制品后及时擦洗干净,置于干燥的环境,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例如,机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电器、自行车车架、钢窗等表面刷漆,等等.‎ ‎3.在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煮黑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例如,锯条、链条等.‎ ‎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例如,自行车车把、钢圈以及门把手和水龙头等表面上,经常镀锌、锡或铬等.‎ ‎5.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空气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食品包装内的保鲜剂(又称双吸剂,即吸收食品袋内残留氧气和水,以防食品腐烂变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合金及其性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以及将其迁移到铜的锈蚀条件(即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对于铜生锈的探究,除了联系比较熟悉的铁的生锈条件之外,还可以根据铜锈(又名铜绿或孔雀石等)的化学式Cu2(OH)2CO3,结合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探究,就不难反推出铜生锈的条件了.‎ ‎17.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8.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19.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 ‎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20.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21.常用盐的用途 常用盐的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常用盐的用途主要是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这四种盐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1.氯化钠(俗称食盐)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2.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4.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用盐的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盐的性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建筑业的有关知识、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配制、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用盐的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碳酸钠用作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用于生产干粉灭火器)、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的考查,以及对常用盐的用途所涉及的有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盐的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想更好地来理解和识记常用盐的用途,就要弄清“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效果会好的多.‎ ‎2.常用盐的名称、化学式和俗称一定要熟记,切不可弄混了.‎ ‎3.常用盐的用途中所能涉及到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好.‎ ‎22.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23.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氮、磷、钾三种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常见化肥和铵态氮肥的特性的考查,以及对复合肥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1)它是纯净物,(2)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24.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银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常用的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常用的、特殊的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联系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的条件与实质来思考推断它们是否共存.‎ ‎2.当考虑离子或物质之间是否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时,可以联想着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导记口诀来分析探究之.‎ ‎3.一般的技巧是:当组成物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时,这样的物质是能够共存的(因为将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时,还是原来的组合,并不会产生新的特殊物质).‎ ‎25.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主要是指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和粗盐等在空气中时,所发生的特殊变化及其相关问题等.具体详情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和粗盐等在空气中的变化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时,虽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变小,但是变小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2.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溶液在空气中的变化,都与二氧化碳有关(即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3.关于物质的贮存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分析推断.‎ ‎26.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 ‎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7.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鉴别、推断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顺藤摸瓜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 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 ‎1.反应式型;例如,‎ ‎2.描述型;例如,‎ ‎3.网络型;例如,‎ ‎4.表格型;例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典型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推断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物质进行鉴别、推断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2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辨别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 ‎29.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 一、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是:‎ ‎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拿第13个单元格来说吧,如图所示:,该单元格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的“13”是原子序数,“Al”是元素符号,“铝”是元素名称,“26.98”是相对原子质量。‎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居左边,非金属元素一般位居右边(只有氢位居左上角),稀有气体元素位居表的最后一列。‎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 ‎1.可以根据其中的单元格的任意一部分信息(如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查找出其余的各个信息或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反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某些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位置去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概言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4.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通常用来制造农药的元素,如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里占有一定的区域。对这个区域里的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又如,可以在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性质和类别辨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及其类别辨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可循了。‎ ‎2.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一定要牢记在心。‎ ‎3.关于元素周期表,在初中阶段主要了解和识记前三行(即第一至第三周期)即可。其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30.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 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 ‎;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31.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3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是指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先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结合化合物的质量来求解其中某元素的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计算.计算公式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结合该化合物的质量来计算其中该元素的质量;或者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答这类综合性的计算题时,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它乘以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 ‎2.在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时,也是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该化合物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33.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例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等等.(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SO4表示一个硫酸根中含有四个氧原子;等等.(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H+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等等.(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例如,H2O﹣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NaOH﹣‎ ‎1表示在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离子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根据化学符号表述它及其周围四种数字的意义、根据相关的意义来书写其相应的化学符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多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跟化学符号中所有元素符号和数字都有关系.并且,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了.但是,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跟其前面的数字是无关的.例如,在2H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它与右下角的2是有关系的,当没有这个2时,它就表示2个氢原子了);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它与前面的2是无关的).‎ ‎2.在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来书写相应的化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准确,不可丢三落四.‎ ‎3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35.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3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37.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8.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39.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 ‎;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 ‎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4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 ‎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 ‎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41.防范爆炸的措施 防范爆炸的措施 ‎【知识点的认识】防范爆炸的措施,主要分为有以下四种情况:‎ ‎1.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措施: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在点燃或加热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反应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2.防止加热时爆炸的措施:(1)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2)给试管等玻璃仪器加热前,必需将其外壁擦干;加热的时候,应先给试管等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的外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这些情况都可能炸裂试管.(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固体试剂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防止燃烧产物引起爆炸的措施:在集气瓶中燃烧细铁丝、铝丝或铝片等金属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如果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可能会造成集气瓶炸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因此,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在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等.‎ ‎4.防止倒吸引起爆裂或炸裂的措施:在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实验时,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防范爆炸的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和爆炸及其实验现象、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酒精灯的使用及给物质加热、细铁丝等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加热制备气体并将验证该气体的某些性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防范爆炸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防止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燃烧、酒精灯的使用及给物质加热、细铁丝等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加热制备气体并将验证该气体的某些性质等实验时发生爆炸的措施及现象、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防范爆炸的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42.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知识点的认识】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就是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我国采取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依托海洋资源推进可协调发展.过去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海洋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自燃灾害增加,自然资源被破坏,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所以,对待海洋资源应该既科学开发,又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共同推进.从而从长远上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造海洋捕捞业、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增养殖业、油气业、旅游业和医药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这里主要介绍其中与初中化学有关的经常考查到四个例子,大致地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1.海水淡化: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2.53%是淡水,而其中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还不到总水量的1%.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已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20多种,其中普遍采用的是蒸馏法中的“多级闪急蒸馏法”,70%的淡化海水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所谓“多级闪急蒸馏法”就是设计了一套压强一个比一个低的蒸发室,将它们连通在一起.当高温海水从从压强较高的蒸发室流入压强较低的蒸发室后,就会发生瞬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经冷凝成为淡水.这种蒸发室越多,海水瞬间蒸发的次数就越多,总的蒸发效率也就越高.‎ ‎2.海水晒盐: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如图所示:‎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如图所示:.用海水晒盐,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通过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晶体来.‎ ‎3.海水“制碱”:海水中蕴含着大量的氯化钠,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就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也就是,先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纯碱.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4.人类提取海水中的各种元素,来大量制备对我们有用的物质.例如,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就是利用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即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生产流程及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图所示:‎ ‎.‎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海底发现了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含有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的甲烷水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和锰结核﹣﹣多金属结核(由铁锰氧化物组成的黑色团块,是一种含有多金属的矿物);如图所示:.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海洋中的资源、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海水晒盐、海水‘制碱’、海水制取镁、可燃冰、锰结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海水‘制碱’、海水制取镁、可燃冰、锰结核”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43.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知识点的认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是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常用的化学品标志,以及节水、节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等等.具体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加油站、各种矿坑和公共场所等防范爆炸的措施,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燃烧和爆炸实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爆鸣实验,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的验纯,节水、节能和可不可回收”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加油站、各种矿坑和公共场所等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燃烧和爆炸实验,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其验纯,节水、节能和可不可回收”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命题的时候,经常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混在一起.因此,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一些相关的图标类信息,以便考试时能够顺利地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区分开来.‎ ‎44.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是按照它的来源来划分,具体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两种.前者主要指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后者主要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按其受热后的性能表现又可划分为热塑性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和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 ‎1.热塑性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形成很长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它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受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它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2.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先形成的链状,再由链状结成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它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它具有热固性.‎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鉴别,方法是抓住它们的分类依据,根据相应的特点来鉴别之.一般的只要理解和识记住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典型的例子即可.具体如下:‎ ‎1.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具有热固性.此时,可以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联系(即结构性质),来相互推断鉴别.‎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机物的分类、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使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及其鉴别、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联系、新材料的经费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方法、常见常用的各类典型的代表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机高分子材料就是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2.热塑性塑料的特点是受热软化,冷却变硬,加工过程中一般只有物理变化而保持其化学本性.该类塑料的树脂多为加聚而成.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硝酸纤维塑料、醋酸纤维塑料、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等.如,我们常见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 ‎3.热固性塑料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或加入固化剂后就固化成型.固化后的塑料,质地坚硬,而且不溶于任何溶剂,也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再次软化.加热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有:胶木、电玉、装饰板及不饱和聚酯塑料等.‎ ‎45.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营养素.富含它们的具体物质分别如下:‎ ‎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 ‎2.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3.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4.维生素富含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名称不能用错别字.它们的富含物质,尤其是常见常用的一定要记住.‎ ‎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方法,就是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富含物质来分析、判别的.‎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22 9:17:10;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mflshbhx@xyh.com;学号:2762852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