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03)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对于隐居的态度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推销自己的社会理想,这使得孔子和隐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并因此遭到当时隐士(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等)的嘲弄。他强调社会伦理关系,尤其强调君臣大义,这种思想和彻底回避社会的隐士思想大异其趣。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隐居不是孔子的选择。“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孔子正是为了“行其义”才积极入世的。‎ 但面对黑暗、混乱的社会政治,孔子认识到一味地进取对于个人非常危险,而且很可能会损害大义。所以,他提出了一整套的隐居理论作为自己进取思想的一个补充环节。‎ 避祸是孔子隐居理论的最低层次,“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都是讲在乱世之中远离政治旋涡,明哲保身。孔子如此强调“邦有道”“邦无道”,并不仅仅是从消极避祸的角度立论,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孔子的出仕是为了“行义”,如果不能行道,则要停止出仕,否则就会损害道德。孔子主张的隐居并不仅仅是避祸,而是为了坚守道义志向,这样的隐居是对高尚道德的坚守。在孔子看来,是否坚守道义是检验品质的试金石,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也被孔子视为评价古代隐士高下的标准。‎ 如果没有隐居,孔子“守死善道”的主张就可能遭到政治阻挠而不能一以贯之。这样看来,隐居实在是孔子思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出仕相辅相成。由此,孔子把人的一生中出仕和隐居两种基本状态都包括进来,从而把他的道德人生原则一以贯之。他的学生原宪深明老师这一思想,后来就隐居了。原宪很穷困,但是他认为自己是学道而能行之的人,并批评子贡。‎ 但是,孔子主张的隐居是有限度的,只回避无道的政治,不回避人类社会。这和后来庄子的隐居理论很不一样。当长沮、桀溺嘲笑他是避人之士,不是避世之士时,孔子告诉学生们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两层含义:第一,如果天下有道,就不出来做事。这和“有道则见”似乎有矛盾。但是,从隐居能够考验士人的道德节操来看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它。天下完全清平,就无需士人再出来从政,士人应该隐居求志,磨炼自己。但是,“天下有道则见”中的“有道”还没有达到完全清平,所以还要出仕。故此,两者不矛盾。第二,意味着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才出来改革社会的意思。这似乎和“无道则隐”矛盾,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孔子是坚决入世的,而他的“无道则隐”则仅仅指出仕为官层面。不做官,依然要参与社会改造。尽管孔子对于在无道时代的隐居作了肯定,但是对于完全逃避社会的隐居则是不赞同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一生积极推销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和隐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B.孔子认为“死守善道”、一味地进取队个人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很可能会损害大义。‎ C.孔子讲“邦无道,免于刑戮”,这说明他的隐居在最低层次上表现为一种消极避祸的选择。‎ D.孔子的隐居理论为他的进取思想做了重要的补充,从而让他的道德人生原则能够一以贯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将是否坚守道义是为评价古代隐士高下的标准,因此对坚守高尚品质的隐士,孔子还是有一定认同的。‎ B.孔子提出的一整套的隐居理论,看似与出仕行义的主张相悖,实则是对“义”的坚守,故而是一种补充。‎ C.顾宪看到了隐居和出仕是矛盾的,明白了孔子主张隐居的原因,所以才选择了隐居,并批评了子贡。 ‎ D.隐居能考验世人的道德操守,故孔子主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与“邦有道,则仕的说法并不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因为孔子主张隐居要有限度,所以,他只回避无道的政治,而不回避人类社会,这个庄子很不一样。‎ B.“避人之士”写作 “避世之士”在隐居上表现出的差异实质是对社会参与、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 C.因天下无道才出来改革社会,强调的是对社会的参与、对社会的责任,并不是对“无道则隐”的否定。‎ D.彻底回避社会的隐士也坚守道义,但这种“义”与孔子的“义”相比,在社会性上显然有所不及。‎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辈皆共推伏 推:推崇 B.迟明,迥方觉 迟明:黎明 C.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 望:希望 D.上欢然曰:“公爱我者。” 爱:关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总角、豆蔻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为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国子博士就是在国子监里工作的高级教员。六国时就有博士,后世多因之。‎ D.受禅又称“禅让制”,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尚希精通学业。就读太学时专心精研,获同学佩服;讲论《孝经》,词旨可观,得太祖赏识。‎ B.杨尚希对政治敏感,行事果断。为宣帝发丧期间,发现尉迥异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杨尚希能洞察时弊,积极进言。他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有冗费冗员现象,应当仿效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D.杨尚希有足疾,蒲州美酒利于养病,皇帝将他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可见皇帝对他关爱有加。‎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 ‎(2)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经历“泾原兵变”。‎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黄榆叶落在被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气氛。‎ B.颔联写穷边惨淡之气。“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并暗示了时间。‎ 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征人看见牛羊下山,写出了战前的悠闲安适。‎ D.尾联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写征人正伤心垂泪,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的残酷。‎ E.古诗一般先景后情,而本诗最后依然写景,且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9.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观刈麦》写了割麦者和拾麦者的辛酸劳碌,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 , ” ,在对比中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愧疚。‎ ‎(2)《诗经.氓》中男主人公占卜结果显示“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 , ” 来完成婚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旦角 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他是有名有姓的人,但是人们都不叫,刚出道的时候,大伙儿都叫他“小白妮儿”,年岁大了,大伙儿又叫他“沙锅片子”。‎ 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怪名儿呢?‎ 原来,他好抽口大烟,后来解放了,铲除了黄赌毒,他只好从中药店买点大烟壳,用砂锅煮水喝。只有喝了这水,他才有劲儿将一副媚相足足地演到一出戏终了。无论走到哪里,他任啥不带,就提着一只砂锅,到了地儿,他任啥不干,就熬他的大烟壳。每每在戏开锣半个时辰前后,就能在戏台附近闻到一缕缕淡淡的特殊的香气。那准是砂锅片子的大烟壳熬出了好滋味。‎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他再也不用自己提沙锅、熬大烟壳了,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 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多半年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 婆母娘你息怒站在路口,‎ 听儿把内情事细说从头,‎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眷,‎ 也算是门当户对配佳偶......‎ 媳妇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偶尔他也比划比划,让亲家母直感叹,到底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忧伤还是高兴。但他每回都拼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 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 儿子笑了笑。‎ 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整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 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 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此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憋出一场病来。病好了,他脱了层皮似的瘦了下来。‎ 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比赛那天,他唱了两段《西厢记》红娘唱腔,一段是:‎ 他二人进房去先把门上,‎ 门儿外战兢兢站立我红娘,‎ 都只为老夫人把良心昧丧,‎ 报不平我才陪你来到书房......‎ 另一段是,‎ 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 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 恨死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 从今后再不说你治家有方......‎ 唱过了,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 注:旦角指的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第一段从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出色的唱功。‎ B.小说主人公虽是出色的旦角,但依然免不了沾染当时社会的恶习,写其抽大烟突出了人物的多面性。‎ C.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非常着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 D.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不笑”“叹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 E.小说的语言散发出那种独特而清新的乡土味道,如“小白妮儿”“恁啥不带”“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 ‎12.小说中,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戏文或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  ‎ 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周恩来与梁思礼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中可以看出,梁思礼在外貌基础上与父亲梁启超神似。不仅如此,他在爱国精神上也一脉相承。‎ B.“饮冰室”中的“冰”字,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说明感情如冰一般晶莹透明、清澈无瑕,真挚无比。‎ C.自 “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到梁思礼开创出意义重大的“可靠性工程学”‎ ‎,其间经历了多次试验失败,这恰好印证了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 D.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业绩,尽己所能。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薪火相传,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讲述梁思礼在美国深造时忍饥挨饿,回国后住简陋的单元房、拿微薄的工资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B.为了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最初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学术局限,尽管两手空空,打破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C.文章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严密紧凑。语言平实自然,融入了比喻,引用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1960年,在中苏关系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梁思礼与400多名科研工作人员,撑起了中国航天的稚嫩脊梁,最终成功自主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 E.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后,梁思礼又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进行工作,并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16.梁思礼被称为“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第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 B.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 C.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 D.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为基础,描述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并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计算方式。‎ B.陶瓷大师晋佩章不仅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传统艺术大师,而且他的儿子晋晓童也是难能可贵的制陶人才。‎ C.卡皮奥称,在菲律宾处于中国军事弱势的情况下,菲总统最起码应该像越南一样,向中国表示强烈抗议。‎ D.许多“草根英雄”在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各大媒体电视台纷纷邀请他们参加节目,把他们打造成国民偶像。‎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 。 。 。 。 。 。‎ ‎①玄学家崇尚老庄哲学,贬斥注释儒家经典的繁琐经学。名士们高谈老庄,辩言析理,称为玄谈或清谈。‎ ‎②主方首先提出论题,阐述见解。客方随即进行驳难,于是双方展开辩论。‎ ‎③清谈的方式犹如现代的辩论比赛,分主客两方。‎ ‎④在清谈时名士们必定手持尘尾,挥动尘尾,可助谈兴。相习成俗,尘尾就成为了名士的雅器。‎ ‎⑤清谈的内容从讥评时事、臧否人物到抽象的哲理。‎ ‎⑥玄学是关于玄远哲理的学问,老庄毅并称三玄。‎ A.①⑤③②⑥④B.⑥①③②⑤④C.①⑤⑥③②④D.⑥①⑤③②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奇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 。‎ ‎21.下面是某中学“汉服成人礼”中“及笄礼”准备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阅读能促进个人的成长,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国民阅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需求时代。有人倾向于新兴电子媒介,有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还有人认为媒介并非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种倾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A】‎ ‎4.C ‎5.A ‎6.C ‎7.(1) 蜀公哭泣不悲伤而且眼神不安定,将会有别的图谋。我不离开,将遭受灾难。‎ ‎(2)我看当今郡县数量,比古时成倍增多,有的地方不满百里地,(却)几个县并列(同时)设置;有的地方户数不到一千,(却)由两个郡分开管辖。‎ ‎8.CD ‎9.(1)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感伤(2)孤城吹角、声音悲怆,戍边生活凄凉(3)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4)战争残酷。‎ ‎10.(1)吏禄三百担,岁晏有余粮(2)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来t59元,源:】‎ ‎11.AE ‎12.①儿媳的不满与“旦角”的媳妇、亲家母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儿媳对“旦角”的不理解,对传统戏曲的不理解,暗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人的隔阂。‎ ‎②儿媳的不满与后文“旦角”梨园擂台夺魁后流露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出了“旦角”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为戏迷而死的形象特征。‎ ‎14.D ‎15.BE ‎16.主要表现在梁思礼人格魅力,以及他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上。‎ 人格魅力上:思想坚定,热诚报国;不畏苦难,百折不挠。‎ 巨大贡献上:研制中国第一枚导弹;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创立了“可靠工程学”;致力于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并最终获得极大成功。‎ ‎17.BD   ‎ ‎18.A ‎19.D ‎20.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 ‎②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③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21.及笄礼准备工作首先需要落实参加礼仪的人员,包括主人,笄者、正宾以及若干观礼者。并另设一名赞者协助正宾。人员确定后,要选好场地。随后准备好及笄所需要的服饰、礼器以及相应的音乐曲目。‎ ‎【参考译文】‎ 杨尚希是弘农人。父名承宾,历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童年丧父。十一岁时,辞别母亲请求到长安就学。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让他进入太学就读,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周太祖宇文泰曾亲自到太学奠祭先圣先师,杨尚希当时十八岁,令他讲论《论语》,言语意义都可观。太祖视为奇才,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任国子博士。任官于明帝、武帝之朝,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派杨尚希安抚慰问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跟相州总管尉迥在官署发布丧讯准备祭仪。杨尚希出来对随从人员说:“蜀公哭泣不哀伤而且眼神不安定,将会有别的图谋。我不离开,将遭受灾难。”就连夜从小道逃跑。天大亮后,尉迥才发觉,派几十人骑马从官道追赶,未能追上,杨尚希于是就回到京城。隋高祖杨坚因为杨尚希是宗室素有声望,又能背弃尉迥返回京城,于是待他很优厚。等到尉迥在武陟屯驻兵马时,高祖就派杨尚希督率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不久任命他为司会中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禅位登基后,授任杨尚希为度支尚书,升爵位为公。杨尚希当时看到天下设置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从秦统一天下,废除诸侯设置郡守,由汉代、魏朝到晋代,国家郡邑设置多次更改。我看当今郡县数量,比古时成倍增多,有的地方不满百里地,(却)几个县并列(同时)设置;有的地方户数不到一千,(却)由两个郡分开管辖。备员充数的僚佐太多,资财耗费一天天增多,下吏走卒人数倍增,租税调赋逐年减少。清廉能干的优秀人才,百中无一,动辄需要数万,到何处寻觅?正是所说的民众少官员多,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正是所谓琴可以改弦更张,瑟不应胶柱而鼓的道理。现在要保存重要的郡县去除虚设的郡县,合并小郡成为大州,国家就不用虚耗仓粮官帛,推选举荐就容易得到贤能的人才,斗胆陈述一孔之见,恭听圣断裁处。”皇帝看了奏表赞美嘉奖他,于是就废除了天下诸郡原有的设置。‎ 杨尚希心性宽宏敦厚,加之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望,被朝廷重视。皇上当时每天清晨临朝,到日过中天也不倦怠,杨尚希进谏说:“周文王因为忧国勤政而折损寿命,武王因为安闲快乐而延年益寿。希望陛下条举朝政大纲,责求宰相去完成。繁杂琐碎的事务,不是君主所应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您真是关爱我的人啊。”杨尚希向来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足以养病,委屈您轻松治理蒲州。”‎ 于是杨尚希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兼任本州宗团骠骑。杨尚希在蒲州,有很多惠民的政事,又引来瀵水,修立堤坝防洪,开垦稻田几千顷,百姓依靠这些得到好处。开皇十年杨尚希在任上去世,谥号平。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