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45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 )‎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2.毛泽东在某次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是指( )‎ A.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 B.1954年二届政协会议 C.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 D.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 ‎3.“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战略 ‎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5.中国近代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开天津为商埠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6.鉴于上海市总商会不肯下通知统一罢市,学联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临时决定采取组织小分队分头动员商店罢市。6月5日那天,学生再分头劝说动员,得到了店员工人们的同情和支持……形成了“三罢”(罢课、罢工、罢市)的强大声势。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斗争 B.五四运动在上海取得了胜利 C.孙中山成为五四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D.孙中山指导了上海学生的斗争 ‎7.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8.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于1940年发表社论,“军民合作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华北广大土地,简直无分前线与后方。”该社论评论的是( )‎ A.百团大战 B.远征缅甸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9.《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10.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11.有一学者指出,“‎ 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 ‎ B. 洋务运动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甲午中日战争 ‎1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13.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15.列宁在1916年的《社会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不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在提到中国、波斯等半殖民地国家时指出,“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 )‎ A. 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 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中华民族整体自决 D. 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II卷(非选择题 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历史》‎ ‎(1)材料一中的“封建”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7.(15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 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节选)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 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D 12.D 13.A 14.A 15.C ‎16.(1)封建:实行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诸侯独立性很强,中央难以控制。‎ ‎(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7.(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3)①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②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8.(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行省制。‎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均可)。‎ ‎19.(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2)职责:封驳、审议。‎ 积极意义:在讨论军政要务时,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可以集思广益,能有效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 ‎(3)中央机构的调整,专制皇权的强化;封建统治阶级失去了上升时期的开放心态、进取精神,日益保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