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19年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符瑞文化产生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符瑞文化产生后,经历了先秦滥觞、秦汉繁荣、魏晋嬗变、六朝整合、唐宋复兴和元明清衰落几个主要阶段,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与政治。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如汉武帝因获白麟、得宝鼎改元元狩、宝鼎;或立祠设祭,以合瑞应,如秦献公因栎阳雨金以为得金瑞,而祀白帝;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如汉宣帝时,每有符瑞显现,就遍赐群臣、大赦天下。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与宗教。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对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弘扬神道设教的伦理思想,既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尤其是随着谶纬神学的盛行,符瑞文化中德行因素得到凸显和泛化,不仅是统治者的为政之德,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也都与符瑞相关涉。‎ - 23 -‎ 符瑞文化与礼制。礼作为“天地之序”,在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是必须躬身践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而符瑞是天降吉兆,是天人感应的体现。天降瑞兆,人君必须恭领天命,践行一定的礼仪规范来作为答谢。因此,“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是历代统治者倡导王权天授及符瑞思想的基本逻辑。出于这种目的,每当有奇异兆征显现并被判定为符瑞时,各种形式不一、规模有别的祭祀礼仪便随之举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既定的礼仪制度。‎ 符瑞文化与文学。符瑞文化有助于文学创作,是不争的事实。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用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用瑞”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援引符瑞或直接以符瑞为述写对象。“用瑞”是文学与符瑞文化关联的重要形式。文学创作“用瑞”含有颂美时政、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文学创作“用瑞”的普遍性,既表征符瑞文化在此时期的流行,又表明文学文本、颂美主题与符瑞所具备的颂美功能相契合。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旦文学创作较多地关注政治,服务王权、歌颂帝德,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便会被激起。这是符瑞文化与文学关联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龚世学《管窥中国古代符瑞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符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和吉兆,是中国符瑞文化的源头和根基。‎ B. 符瑞文化的产生与殷商时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 C. 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和史官文化等因素对符瑞文化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D.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礼制、文学密切相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符瑞的名称、符瑞文化的产生及产生的原因引出全文观点并展开论述。‎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四个不同角度对符瑞文化的影响加以阐释。‎ C. 第二段分别举例论证了符瑞文化具有的政治建构、政治评价、政治调节等功能。‎ D. 第五段通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用瑞”现象,阐释符瑞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采用多种举措调整统治策略,能有效缓和阶级矛盾,增强统治阶级的凝聚力。‎ B. 符瑞文化有着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和巨大的道德作用,谶纬神学的盛行促使其德行因素的凸显泛化。‎ C. 礼,在我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之序”,是人们必须践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人君也不能例外。‎ D. 符瑞文化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表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 23 -‎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选项A项错,原文是“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符瑞文化产生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知道“是中国符瑞文化的源头和根基”错误。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才是源头和根基。‎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题中C选项“分别举例论证”错误,根据原文第二节可知,文章从政治建构、政治评价、政治调节三个方面论述符瑞文化具有的功能。但是只有第三个方面运用了举例论证。例如原文中的“如汉武帝因获白麟、得宝鼎改元元狩、宝鼎”,其他两方面都是说理论证。‎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D项“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表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曲解文意,原文“符瑞文化与文学。符瑞文化有助于文学创作,是不争的事实。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用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并没有提到文学创作表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布衣之交 石兵 谁也没有想到,退了休的张县长和修自行车的老刘头成了至交。‎ 过去,张县长在任时,出入有专车接送,往来前呼后拥,他对于在县政府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刘头基本上是视而不见的。只是偶尔,张县长在车上会看到坐在小马扎上摆摊的老刘头,也偶尔,张县长会询问一下秘书,在此处摆摊是不是符合规定?会不会影响市容?‎ - 23 -‎ 其实,张县长也就是随口一问,他心里装的事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余隙容纳老刘头这个平头老百姓,全县四十多万人,张县长批个项目下个指示,就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他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张县长在这个县一待就是三十年,从基层办事员一步步升到一县之长,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不足为外人道也。当然,也不能对外人道,因为,官场上的事有许多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一点,张县长一直到退休也仍然有着许多搞不明白的地方。‎ 退休那天,张县长老泪纵横,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离别感言,却不料,走出办公楼大门后却患上了失语症。‎ 回到家里,张县长的家人发现他不会说话了,走在外面,所有人都发现,这个常在电视里面侃侃而谈的县长沉默得像一块石头。‎ 张县长爱上了闲逛,也偶尔会听听别人说话,但他很快发现,那些人说的话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吃喝拉撒有什么好说的,鸡零狗碎有什么好听的。张县长无奈,只得找自己的老下级们,可是,他很快发现,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变了,特别是原本百依百顺的王秘书,只是随意敷衍着自己,他服务的目标变成了新上任的李县长。百般无趣之下,张县长只得继续自己孤独的闲逛,为了走得更远,他还特意骑上了自己十多年没骑的那辆老自行车。‎ 自行车十多年没骑,自然是毛病多多,不久就出了各种问题,此时,张县长突然想起了在政府大楼门前修自行车的老刘头。‎ 当张县长来到老刘头摊前时,老刘头居然没认出这位就是当年本县叱咤风云的张县长,他一声“来喽您哪”竟让张县长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与亲切。‎ 老刘头以为自己是普通老百姓,张县长也不点破,反而也真像个老百姓似的说起了家乡的土话。这话一出口,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张县长竟然又会说话了,虽然不像在台上做报告一样咬文嚼字,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舒服畅快,说着说着,张县长发现自己竟然也说粗话脏话乡言俚语了。‎ 就这样,张县长和老刘头成了好友,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来到老刘头摊前聊天,老刘头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就连这政府大楼里面的各种隐秘也都了如指掌。至此,张县长这才知道了许多自己当年的奇闻逸事,什么讲排场好面子,什么好吹牛搞形式,张县长听得无地自容,禁不住跟着骂了一声:“这个龟儿子,毛病恁多啊!”‎ 不料老刘头却摇了摇头,说:“老张啊,这话你说错了,这前任张县长虽然小毛病多,但大节上还是过得去啊,不贪污不受贿,也办了不少实事,如今安全着陆,也是喜事一件嘛。”‎ 张县长听得目瞪口呆,想起当年他在车中对老刘头指指点点,禁不住脸红耳赤。‎ - 23 -‎ 其实,张县长不知道的是,当年他在专车里对老刘头指指点点的时候,老刘头也在车屁股后面对着他指指点点,只不过,说的不是这符不符合规定影不影响市容,而是说,总有一天,这车里面坐的人也要和咱一样,变成个平头老百姓,拿个马扎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整天。‎ 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写张县长和老刘头成为至交,然后展开故事情节,使用倒叙手法,打破叙事的正常顺序,引人入胜。‎ B. 张县长在任时,出入有专车接送,往来前呼后拥,卸任后却患上失语症,这是张县长强烈的权力欲望所致。‎ C. 小说中有伏笔。例如张县长在车上向秘书询问老刘头在县政府门口摆摊的细节,与后文修车聊天内容照应。‎ D. 在老刘头和张县长的交流中,老刘头的话,让张县长有了更多的反思,使他体悟到“布衣之交”的难能可贵。‎ ‎5. 小说中张县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一句结尾有何意蕴?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4. B 5. ①勤勉踏实。三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办事员一直升到县长。 ②清正廉洁。老刘头说张县长不贪污受贿,办了不少实事。 ③重形式好面子。从老刘头谈论张县长的话语中得知。④有羞耻心。张县长想到往日行为面红耳赤。 ‎ ‎6. ①肯定了老刘头的看法:当年车里有身份(地位)的人,最终变成了平头百姓。②客观评说老刘头的为人:社会阅历丰富,对人事变化看得较为透彻。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人应回归自然本真、坦诚相待。‎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中中,B项,“这是张县长强烈的权力欲望所致”理解错误。由原文“张县长爱上了闲逛,也偶尔会听听别人说话,但他很快发现,那些人说的话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吃喝拉撒有什么好说的,鸡零狗碎有什么好听的。” “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变了,特别是原本百依百顺的王秘书,只是随意敷衍着自己,他服务的目标变成了新上任的李县长。”“说着说着,张县长发现自己竟然也说粗话脏话乡言俚语了。”等情节可以知道,张县长是一时卸任,适应不了,没有放下县长的架子,才失语的。‎ - 23 -‎ ‎5. 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中张县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性格特点”“简要分析”,答题时,首先点出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细节分析。由原文中“三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办事员一直升到县长”,可以看出“勤勉踏实”;“这前任张县长虽然小毛病多,但大节上还是过得去啊,不贪污不受贿,也办了不少实事,如今安全着陆,也是喜事一件嘛”,可以看出“清正廉洁”;“张县长这才知道了许多自己当年的奇闻逸事,什么讲排场好面子,什么好吹牛搞形式”,可以看出“重形式好面子”;“想起当年他在车中对老刘头指指点点,禁不住脸红耳赤”,可以看出“有羞耻心”。‎ ‎6. 试题分析:题干“‘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一句结尾有何意蕴”答题关键词“意蕴”。对于语句关键意蕴的理解,应该从字面意思、文章中意思、深层次含义三个角度答题。“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字面意思,联系上文“而是说,总有一天,这车里面坐的人也要和咱一样,变成个平头老百姓,拿个马扎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整天”可推测字面含义“肯定了老刘头的看法:当年车里有身份(地位)的人,最终变成了平头百姓”;在文章中,肯定了老刘头的看法,也就是肯定刘老头的为人“社会阅历丰富,对人事变化看得较为透彻”;从更深层面,联系主旨,结合文章中细节“谁也没有想到,退了休的张县长和修自行车的老刘头成了至交。”“过去,张县长在任时,出入有专车接送,往来前呼后拥,他对于在县政府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刘头基本上是视而不见的。”“总有一天,这车里面坐的人也要和咱一样,变成个平头老百姓,拿个马扎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整天。”可以推测出“人应回归自然本真、坦诚相待”的内涵。‎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 23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摘编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材料二:‎ 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材料三:‎ - 23 -‎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截至11月底,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4万人,与去年同期511万人相比略有增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2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近4.9%这样的低水平,就业比较充分。(摘编自《中商情报网》)‎ 材料四:‎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从城镇建设、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城镇化发展的思维,即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推动城镇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在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坚持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尊重市场、尊重农民,在公平竞争下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摘编自《2017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7. 下列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改革开放以来,从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市数量和建制镇数量等方面看,我国城镇化发展异常迅猛。‎ B.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C.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 D. 从材料三表一来看,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总体情况呈趋好发展态势,单月就业人数同比皆有增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化起点是比较低的,而此后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这与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有密切关系的。‎ B. 新型城镇化要做到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并确保高 校毕业生在城镇化进程中有较高就业率。‎ C.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就业,尤其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加大帮扶力度。‎ - 23 -‎ D.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仅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接近2.8亿,外出务工的超过1.6亿。‎ E. 材料三表二主要揭示了我国2017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变化,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农民工就业的高度关注。‎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AD ‎ ‎9. (1)基础建设层面:①改善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②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③增加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 ‎(2)发展理念层面: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城镇发展方式;②多角度植入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③以人为本,允许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单月就业人数同比皆有增长”错误,由表一可以知道,六月和十月单月就业人数同比皆有增长率都是负值。‎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关键词“正确的两项”,答题时注意不要漏选。答题首先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错误,材料四中“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材料三中“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并没有提到“并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城镇化进程中有较高就业率”;C项,由材料中四中“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尊重市场、尊重农民,在公平竞争下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可知“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就业”,但“尤其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加大帮扶力度”文中并没有提到;E项,“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农民工就业的高度关注”错误,这里的城镇失业人员不仅仅是“农民工”。‎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抓住关键“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 23 -‎ 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材料一“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概括出答案第一方面;根据材料四中,“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从城镇建设、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城镇化发展的思维,即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尊重市场、尊重农民,在公平竞争下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概括答案第二方面。‎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 - 23 -‎ 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卒于家。         ‎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 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 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 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 西安古称,汉朝以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所辖范围相当于都城及其附近地区。‎ B. 服竟: 指服丧期满。旧制,长辈或平辈亲属死去后,要在一定时期内守孝表示哀悼。‎ C. 廷尉: 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的军事、战争。王莽篡权时改称士﹐东汉时复称廷尉。‎ D.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的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范少有孝行,远赴西州迎丧。其父客死他乡,十五岁时,在运回父亲灵柩途中,发生了船触石沉没的意外,如果没有人及时相救,他就淹死水中。‎ B. 廉范不忘师恩,冒死安葬薛汉。他的老师薛汉因楚王的事情而株连被杀,薛汉的故旧门生没有人敢去探看,只有廉范不顾危险,安葬了老师的尸体。‎ C. 廉范不畏强敌,军事才能很高。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突遇匈奴进犯,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按惯例求援,巧妙迷惑敌人,最终获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D. 廉范周人穷急,获得一致好评。他曾经在奔赴肃宗国丧的路上,把自己骑行的马匹送给一位不相识的官员,连姓名也不曾留下,时人对他评价很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 23 -‎ ‎ (1)邓融对他长得像廉范感到奇怪,非常意外,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的一个功曹?”( “怪”“不意”“故”)‎ ‎(2)严麟平素也听说过廉范的好名声,认为(那个人说的)很对,于是牵着马登门拜访,(对廉范)表示感谢并归还了马匹。( “素”“然”“造”)‎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词“以”“或”“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翻译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的军事、战争”错误,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点睛:廷尉,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 - 23 -‎ 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把自己骑行的马匹送给一位不相识的官员” 错误,由原文“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可以知道,是把随从的马让给他。‎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怪”,感到奇怪;“不意”,非常意外;“故”,从前;(2) “素”,平素;“然”,认为……对;“造”,登门拜访。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 23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他的曾祖父廉褒,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廉丹,王莽时期担任大司马庸部牧(官职名),都在西汉时期有名望。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廉范于是流离借居在西州(地名)。西州平定以后,回到故乡。十五岁时,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是廉丹的老部下,于是送给廉范许多财务,廉范都没有接受,和他的门客徒步背着灵柩回到葭萌(地名)。所作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众人被他的孝心感动,用杆子把他钩出来,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张穆听说以后,有派人骑马带着先前送给他的财物追赶廉范,廉范又坚决推辞了。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灵柩,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学官名)薛汉。京兆、陇西二郡都请他做官,都没有接受,永平(汉明帝年号)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官职名),恰逢邓融(被人告发)被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官职名)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长的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的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他赡养探视,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地名),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 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又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按照旧例,敌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写信求救,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打不过。恰逢傍晚,让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 - 23 -‎ 汉肃宗驾崩,廉范到敬陵奔丧。当时庐江郡的官员严麟奉命吊丧,和他在路上相遇。严麟乘坐小车,路上泥水太深,马死了,不能前进,廉范看到觉得可怜,命令跟随他的人下马把马让给他。不告诉严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严麟完成了任务,不知到马是谁的,于是沿路寻访。有人对严麟说:“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欢帮助危难贫穷的人,现在去奔丧,只有他。”严麟平时也听说过廉范的名声,认为很对,于是牵着马登门拜访,表示感谢并归还了马匹。世人都佩服廉范的仁义精神,但是他依附大将军窦宪,因为这被人讥笑。在家中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三堂①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 B. 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 C. 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 D. 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 E. 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 ‎15. 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AE 15. (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A项“侧面写出东湖之美”错误,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描写东湖爽健自然之美;E项“移步换景”不对。作者是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 ‎15. 试题分析:题干“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答题关键词“赏析”“尾联”。赏析诗句要从意象、手法及表达效果、情感等角度入手。答题时,结合尾联,指出关键意象“黄昏”“烟雨”“蛙声”;点出手法“设问”“视听”“以动衬静”‎ - 23 -‎ 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最后点出情感“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睛:古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见的有:‎ 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互文、想象、联想、曲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国搜罗六国财宝、财宝来源之广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这样违背人之常情的诗句表达出农人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答案】 (1). 燕赵之收藏 (2). 韩魏之经营 (3). 齐楚之精英 (4). 力尽不知热 (5). 但惜夏日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经营”“惜”。‎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 23 -‎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春的马鞍山采石矶公园,万树梅花盛开,一时游人如织,游客们重足而立,愉快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②瓷胎竹编工艺品采用纯手工制作,它的“精选料、特细丝、密藏头”等技术在众多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 ‎③美韩近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举行带有大规模对朝作战方案的军事演习等,使半岛局势更加波谲云诡。‎ ‎④唐太宗在位时,师心自用,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性合作如影随形,国家与国家间的相互合作日益紧密。‎ ‎⑥呈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让观众从中找到自己,引起强烈共鸣,这就是冯小刚电影屡试不爽的成功原则。‎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①“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与“愉快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语境不和;②“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此处符合语境;③“波谲云诡”,意思是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此处符合语境;④“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此处望文生义;⑤“如影随形”,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此处用错对象;⑥“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符合语境。‎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 23 -‎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江经济带于两年前确立了“生态优先”的发展,这给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全新的动力。‎ B.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将于北京时间2019年2月9日举行,据悉,这届开幕式的安保措施在冬奥会历届开幕式中最到位。‎ C. 近几年,铁路部门转变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互联网售票方式,逐渐消除了彻夜排队买票的现象,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D.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仍然维持震荡走势,全球石油市场再平衡进程慢于预期,去库存压力较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宾语残缺。在“的发展”后加上“政策”;B项,语序不当。“冬奥会历届”调整为“历届冬奥会”;D项,缺少主语,将“根据”去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时光荏苒,一眨眼高中毕业已十年。我现将那些年记录着我们青葱岁月的照片奉寄给 你,请查收。‎ B. 校运动会上,班主任对不太愿意参赛的小明说:“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你再推辞就敬谢不敏了!”‎ C. 上月我到贵地出差,受到你热情款待,不胜感激。期待你近期能来我家叨扰,我将尽力做好接待。‎ D.‎ - 23 -‎ ‎ 张老师真诚地说:“这辈子我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总算培养了像你们这样的高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B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与语境不符;C项,叨扰,是客套话,指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受了别人的款待,表示感谢,与语境不符;D项,高足,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谦敬错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①___。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②____,例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③____,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答案】 (1). 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 (2). 每个名称都有一个故事 (3). 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依据“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推断第一空;依据“例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推断第二空;依据上文“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结合后文“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推断第三空。‎ - 23 -‎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如此快速的扩张,引发了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占用了城市非机动车道大量资源,成为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导致逆向行驶、违反道路信号灯通行、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因此,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限制,共享单车的时代必然要终结。‎ ‎①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不一定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不一定导致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2). 各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不一定导致共享单车时代的必然终结 - 23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中答题关键词“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答题时首先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错误的地方,分别在“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导致逆向行驶、违反道路信号灯通行、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限制,共享单车的时代必然要终结”,然后依据“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不一定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用“……不一定……”的表达方式说明这两处的错误。所以答案分别为“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不一定导致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各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不一定导致共享单车时代的必然终结”。‎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现在站在阴影里,但是阴影也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材料二:‎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光明·阴影·人生 仰望着月食,慢慢的,光明被阴影侵蚀,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美,无尽的遐思……‎ 人生不是如此吗?人生是美丽的,是光明与阴影的交织,是美与平淡的幻化,或许阴影渐渐的覆盖了光明,要知道,这也是一种美,一种魅力,因为总是有丝丝不屈的光明在寻找迸发的窗口,那 迸破的光芒,必璀璨一生,在幻化,幻化成美与力量浸润着自己。我喜欢看日月星辰,因为那频频的闪烁在告诉我们是光明与阴影的交织,很美;我喜欢看虫鸟纷飞,忽而至,忽而去,掠过丝丝清风,留下无形的斑影,时明时灭,灵动;我喜欢看潮起潮藩,风生则起,卷至的巨浪无情的扑问礁石,那巨大的阴影时被撞的粉碎,豪迈。世间的万物,万景,仿佛都是以光明而阴影为载体,在展 - 23 -‎ 示自然之美,自然的魅力与变化,让人心驰神往。瞑目沉思,人生不亦是如些吗?我欣赏人生的内在美,品格美,性质美,它们是感情上光明与阴影错综复杂的体现。静静的回忆,走的人生征程不知有多少东西值得回味,很美,因为有苦亦有甜,这苦乐年华的消逝,多少给我们启迪,以深思,以联想,我们应该认识,认识人生中的光明与阴影,认识到人生美的真谛。‎ 让思维进军远古,与李白一起举杯激月,体味一番旷达,他的人生之美是诗洒迸击出的光芒与仕途败尽留下的阴影的交织;同文天祥共居狱室,正气不散予人以力量,诱利遍及付人以阴霾,可万千情感的交织却塑了千古爱国英雄,一声长啸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弹奏着命运的音符,看贝多芬纵情击缝,挥性搏难,无声的黑暗吞噬了光明,听,这命运在继续……这人生的美在延续……他们的人 生,是光明与阴影的交织,是美的幻化,是魅力的升华,古人尚且如此顽抗不屈,不应予我们经启迪吗?光明是每个人都所期望的,可人生若总是光明无阻,又何谈价的彰显,又怎么会有诗仙的赋世,爱国志士的横出,与命运搏击的壮美?光明固然有,阴影亦不可缺,光明与阴影的交织才是美的升华,魅力的真谛,人生不正是如此吗?‎ 仰望星空,阴影还在侵蚀着光明,交织吧,这就是人生,无尽的美与无尽的遐思……‎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比如本题中的“阴影”“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本题中的“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材料中立意抓住关键“阴影也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阴影”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公平、困难、挫折等。而“站在阴影里”时自己的一种处事态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1.笑对“阴影”;‎ ‎2.心若阳光,天地自宽;‎ ‎3.凡事先反省自己。‎ 写作素材:‎ ‎1. 在《心花路放》里,最经典的是阴影理论。那是一个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的场景,徐峥开车要载着黄渤出去逍遥,黄渤不愿意,下车准备走。徐峥急了,站在黄渤面前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训:你看看你,现在就处在人生的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啊!你怎么就是走不出来呢?‎ - 23 -‎ ‎2. 心理学武志红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是,到底是痛苦本身更大还是企图消除痛苦所产生的痛苦更大。往往是后者,当我在竭力地试图消除小时候拍的照片不好看,给别人看很丢人的痛苦时,实则让自己变得更痛苦了。于是就像电影里还有一句台词那样:如果阴影挥之不去,就正面面对它。后来的我不再费劲心思扯开话题,而是微笑地加入众人的行列,一起调侃。‎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