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B. 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 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为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正确;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正确;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唯一)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必须要求杂交亲本是纯合的相对性状,其F1表现出来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A错误;F2的表现型比例是3:1,就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来讲,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B错误;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表现型的比为1:1,这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而是对分离规律的实验验证,C错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是杂合体,产生了两种配子,就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并进入了不同细胞,这正是分离规律的实质,D正确。 故选D。 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A、由组合3知,双亲表现型相同,子代出现红果: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B、组合1的子代表现型红果:黄果≈1∶1,故亲本基因型分别为红果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C正确; D、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种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即B正确。故选B。 5.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种类比例是1:1:1:1, 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 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6.如果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子代关于Y/y的基因型比为4YY(1+1+2):4Yy(1+1+2)=1:1,可以推断关于这对基因亲本应是YY×Yy;同理,子代关于R/r的基因型比为2RR(1+1):4Rr(2+2):2rr(1+1)=1:2:1,所以可以推断关于这对基因亲本应是Rr×Rr,故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即B正确。故选B。 7.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1∶1∶1∶1 B. 3∶1∶3∶1 C. 2∶2∶1∶1 D. 9∶3∶3∶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所示,F1中圆形和皱形的分离比为3:1,黄色和绿色的分离比为1:1,又因为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故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故F1中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和YyRr,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 【详解】F1中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和YyRr,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且YyRR:YyRr=1:2。所以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故后代有黄色圆粒豌豆YyRr,比例为;黄色皱粒豌豆Yyrr,比例为;绿色圆粒豌豆yyRr,比例为;绿色皱粒豌豆yyrr,比例为;故F2的性状分离比为2:2:1:1,C选项正确。 8.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答案】C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获得Aa或Dd的杂合子,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不能获得该杂合子,A错误;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获得Aa和Dd的双杂合子,①和②杂交不能获得AaDd,B错误;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可以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继续自交或进行单倍体育种即可,C正确; D、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为AattDd,将其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蓝色,一半棕色,D错误。故选C。 9.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则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依次是 A. 1:3、1:2:1 和1:3 B. 1:1:2、1:2:1 和3:1 C. 1:3、1:2:1和3:1 D. 1:1:2、3:1和3:1 【答案】C 【解析】一般的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F2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中9为双显性,3、3都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是双隐性纯合子。根据题意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15:1,可见3种情况下后代都是16种组合,说明F1为双杂合子。 【详解】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F1的基因型都是AaBb。第一种情况: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7,根据9:3:3:1,推测A、B都存在是一种性状,占9份,其他所有是一种性状,占7份。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3;第二种情况: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6:1,(9指每对基因至少带一个显性基因,6指只带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指带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又为一种性状,则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2:1;第三种情况: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15:1(15指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性基因,1指无显性基因,即aabb),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为一种性状,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3:1,故选C。 10.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子女可产生三种表现型 B. 与亲代AaBb肤色深浅一样的有1/4 C.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D.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 【答案】D 【解析】本题为自由组合定律中数量性状的考查,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综合分析。 【详解】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或1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错误;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B错误;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C错误;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1)累加效应;(2)亲本的基因型。 11.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最终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成,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 1/64 B. 8/64 C. 9/64 D. 27/64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bbC-,其余均为白色。 【详解】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黑色即A-bbC-的概率为:3/4×1/4×3/4=9/64。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2.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 4:2:2:1 B. 9:3:3:1 C. 1:1:1:1 D. 3:3:1: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Tt。多对黄色短尾鼠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Y_T_、Y_tt、yyT_、yytt,但是由于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YyTt(黄色短尾)、Yytt(黄色长尾)、yyTt(灰色短尾)、yytt(灰色长尾)四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4∶2∶2∶1。因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也为4∶2∶2∶1,A项正确,B、C、D项错误。 1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移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 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一演绎法 B. 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 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D. 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答案】A 【解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产生的卵细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 卵细胞:R:r=1:1精子:R:r=3:1 B. 卵细胞:R:r=3:1精子:R:r=3:1 C. 卵细胞:R:r=1:1精子:R:r=1:1 D. 卵细胞:R:r=3:1精子:R:r=1:1 【答案】D 【解析】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F2代中红眼中红眼与白眼之比是3:1,说明这一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而F2中雌雄表现型不同,因此,这一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由题意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 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 F2代雌果蝇的基因型XR XR、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XrY,因此,F2代产生的卵细胞中, R:r=3:1,精子:R:r=1:1。故选D。 【点睛】在解答遗传题目的时候,首先通过题意判断有关基因的位置,以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再依据题目写出简单的遗传图解,得出正确答案。 15.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EeXFXf、EeXFY B. FfXEXe、FfXEY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红眼长翅的雌果蝇雄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Ff×Ff);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 【详解】分析表格,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翅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XEXe;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比例对基因逐对分析,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16.根据下图中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D 【解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①双亲正常,而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父亲必为患者,A正确; B、②双亲正常,后代有病,必为隐性遗传,因后代患者全为男性,可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③父亲有病,母亲正常,子代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 可判定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 D、④父亲有病,儿子全患病,女儿正常,则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但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的判断方式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以及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利用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结合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7.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 【答案】D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①过程,故选D。 18.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 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 图Ⅲ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 D. 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图中ⅠⅡⅢ分别为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详解】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而不是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①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 C、图示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且Ⅰ中的性染色体是XY,因而是雄性个体细胞细胞减数分裂,所以图III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C正确;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既可能是①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过程②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而出现异常,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此图为雄果蝇图,所以不会产生极体。 19.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的现象是( )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③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④细胞分裂两次 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⑥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A. ④②⑤ B. 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①正确;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②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③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但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④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过程中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⑤ 正确;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⑥错误;因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的现象是①③⑤,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20.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甲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甲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故选D。 2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C. 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 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CD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E点之后表示末期。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LM表示受精作用,MO表示有丝分裂间期,OP表示前期、中期、后期,Q之后表示末期。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进行的是减数分裂、c进行的是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错误;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JK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 D、CD和OP表示的时期相同(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因此两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22.一个家庭中,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产生这种变异最可能的亲本和时间分别是 A. 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XXY形成的原因有两个,即XX+Y或XY+X,前者是由于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所致,后者是由于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未分离所致,据此答题。 【详解】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X ̄Y。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判断,XB和Y两条染色体均来自于父方,则X ̄来自于母方,为Xb,因此可确定是父亲产生了不正常的精子(XBY)所致,C正确。 2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都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故A正确; B、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故B正确;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故C错误;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间期或末期)或2个DNA分子(分裂期),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可准确判断问题。 2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 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 搅拌离心 ④ 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⑤ 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A. ①②④③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①④⑤③ 【答案】B 【解析】噬菌体侵染实验是先标记噬菌体,而噬菌体是病毒需要先将噬菌体与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在用已经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进行保温培养,搅拌离心,然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对子代噬菌体也进行放射性检测。 详解】噬菌体侵染实验是先标记噬菌体,而噬菌体是病毒需要先将噬菌体与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在用已经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进行保温培养,搅拌离心,然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对子代噬菌体也进行放射性检测,故应是②①③④⑤,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真核细胞某DNA分子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0%,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DNA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 该DNA的一条链中,(C+G):(A+T)= 3 : 2 C. 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 该DNA分子中,(A+G):(T+C)= 1 【答案】D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计算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单链(C+G):(A+T)与互补链的相应的比值相等,与整个DNA分子该比值相等。 【详解】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DNA分子中A=T=30%,则G=C=(1-60%)/2=20%,则(C+G):(A+T)=2:3,DNA一条链及其互补链的(C+G):(A+T)比值均等于整个DNA分子的该比值,即该DNA的一条链中,(C+G):(A+T)=2:3,B错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DNA分子中,A=T,G=C,因此,(A+G) :(T+C)= 1,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还可以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3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一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占50% B. 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90个 C. 该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后,放射性DNA所占比例为1/16 D. 该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答案】C 【解析】考查DNA结构、DNA复制的特点和相关计算,理解和把握知识要点,总结规律和技巧是顺利解答的关键。 【详解】A、T=A=30,所以A1+T1=A2+T2=1/2(A+T)=30,所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占一条链的30% ,A错误; B、T=A=30,所以C=G=1/2(200-60)=70。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以4个DNA为模板合成8个DNA,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4=280个,B错误; C、DNA分子是半保留式复制,该DNA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得到32个DNA,含放射性只有2个,所占比例为1/16 ,C正确; D、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形成氢键结合,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D错误; 【点睛】重点: 1、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所以有:A=T 、C=G ,A1=T2、 T1=A2 、C1=G2 、G1=C2。 2、DNA是半保留是复制,无论复制几次,亲代DNA的两条链只能存在于2个子代DNA中。 3、一个DNA复制n此形成2n个DNA,相当于新合成2n-1个。 27.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那么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 A. 30% 21% B. 34% 12% C. 34% 30% D. 24% 12% 【答案】D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G=C;一条链中A(G)与另一条链中T(C)相等,据此可以计算。 【详解】已知某DNA分子中,碱基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且A与T互补配对,两者的数量相等,因此A=T=21%,则C=G=50%-21%=29%。又已知其中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即G1=24%,T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1=C2,T=(T1+T2)/2,所以互补链中胞嘧啶C2=24%,T2=12%,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28.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 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答案】C 【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正确; 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 C、由C分析可知,C错误;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C。 29.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培养基中培养相当于复制4轮的时间,则关于细菌DNA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D. 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5/16 【答案】B 【解析】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为DNA的两条链均为15N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环境中培养复制4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DNA有16条,一半14N、一半15N的DNA有2条,均为14N标记的DNA有14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32条,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占1/16,C正确。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30条,占15/16,D正确。 30.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C.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D.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从复杂到的简单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C。 【点睛】注意“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的包含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简答题 31.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阶段(填标号)。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 【答案】中心体 8 2 ② ⑥ ② aB 【解析】1.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分析图甲:A图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也可表示减数分裂间期;B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E和F分别表示减二前期和后期图。 分析图乙: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 分析图丙: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 分析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 【详解】(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图中B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应于乙图的②阶段。 (3)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即乙图中的⑥阶段。 (4)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该生物为雌性个体),对应于图丙中②的细胞;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因此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析图中所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2.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F1,表现型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前提是基因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的基因遗传时,虽然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但表达性状时却有一定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皆为纯种),F1全是黑颖,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所得比例是黑颖︰灰颖︰白颖=12︰3︰1。则黑颖性状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1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______ (2)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4开红花。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________。 (3)小鼠体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呈灰色,无A.R则是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灰色:黑色:白色=3:3:1:1。请回答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___________ 黄色雌鼠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F1代中的灰色雌雄小鼠交配,理论上F2中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 黑颖:灰颖:白颖=2:1:1 AABb 2/3 AaRr Aarr 1/3 【解析】考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涉及遗传定律的的实质及应用、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的方法和技能,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1)依题意可知: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黑颖︰灰颖︰白颖=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黑颖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黑颖占12份,则其基因型为A B 和aaB 或A bb,于是测交子代中AaBb和aaBb或者Aabb同为黑颖,其它两种基因型为灰颖和白颖,所以黑颖:灰颖:白颖=2:1:1。 (2) 由题意可知,红花植株为A_B_。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4开红花,即1×3/4,说明该双亲的两对基因杂交组合中,有一对基因相当于杂合子自交,而另一对基因相当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进而推知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后代的红花植株(AAB_)占3/4,杂合子红花植株(AABb)占1/2,所以自交后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2÷3/4=2/3。 (3)由题意可知,黄色为A rr,黑色为aaR ,灰色为A R ,白色为aarr。一灰色雄鼠(A R )和一黄色(A rr)雌鼠交配,F1代有白色个体aarr,所以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是AaRr,黄色雌鼠的基因型是Aarr。F1代中的灰色基因型为:AARr、AaRr,雌雄小鼠交配,F2中黑色个体为aaR ,纯合与杂合只与R、r基因有关,相当于亲本Rr自交,所以子代纯合子aaRR占的比例为1/3。 【点睛】由题意“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准确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需抓住题意中的“F2的性状分离比”、“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和“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呈灰色,无A、R则是白色。”这些有效信息并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33.下图为某种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是______,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Ⅱ9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若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4)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该男孩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 【答案】隐 Aa AA或Aa 2/3 1/12 3/5 【解析】分析系谱图:不患病的Ⅱ6和Ⅱ7,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Ⅲ10,结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判断,由此可以确定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然后再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并结合题意解决问题。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确定,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Ⅱ8为该病患者,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确定其父亲Ⅰ3和母亲Ⅰ4的基因型都是Aa;同理可得Ⅱ6的基因型为Aa,由此确定其双亲之一必定是携带者(Aa),因此Ⅱ5的基因型是AA或Aa。 (3)由(2)小题可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则表现型正常的Ⅱ9的基因型为1/3AA、2/3Aa,即Ⅱ9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2/3;若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Aa)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2/3×1/4×1/2=1/12。 (4)Ⅱ9 (1/3AA、2/3Aa)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2/3×1/4=5/6,生一个男孩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1/2+1/3×1/2=3/6,所以该男孩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3/6÷5/6=3/5。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掌握判断方法和识记判断口诀;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分析遗传系谱图时,首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再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并结合题意解决问题。 34.如图表示人类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设为 D、d)、乙(基因设为 E、e)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 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 。 【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DdXEXe 1/6 1/3 【解析】分析题图:5号和6号正常,但他们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10号),故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和8号正常,但13号患乙病,且7号个体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中Ⅱ6有乙病的父亲和甲病的女儿,其基因型为DdXEXe.Ⅲ13是甲乙两病患者,所以其父母分别是DdXEXe、DdXEY,所以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 (3)若Ⅲ-11(基因型及概率为1/3DDXEY、2/3DdXEY)和Ⅲ-12(基因型及概率为1/3DD、2/3Dd、1/2XEXe、1/2XEXE)婚配,后代中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因此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1-(1-1/9)×(1-1/4)=1/3。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5.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中可分离得到__________细菌。 (3)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4)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又做了一组补充实验,将___________加入培养基,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 (5)上述实验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多糖和蛋白质 R DNA R型和S型 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 能 【解析】图示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思路是将S型菌体内的物质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菌混合,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结果加入S型菌DNA的一组出现了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详解】(1)图中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 (2)图中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说明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4)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没有进入细菌,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 【点睛】熟悉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以及结果和结论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36.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有_______种碱基,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相连。 (2)图乙过程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图乙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已知某DNA分子共含1000个碱基对、2400个氢键,则该DNA分子中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若将其复制4次,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个。 【答案】 4 2 氢键 细胞核 拟核或细胞质 脱氧核苷酸 边解旋边复制 400 9000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图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时双向进行的,且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1)甲图中有A、T、C、G共4种碱基,每一条DNA单链上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而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2)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在原核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是拟核(或细胞质)。 (3)乙图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是合成DNA的过程,所以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4) 由题意可知,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说明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5) 设鸟嘌呤G的含量为X个,腺嘌呤A的含量为Y个,则X+Y=1000,3X+2Y=2400,可求出X为400,Y为600,即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0;复制4次,形成16个子代DNA,但其中由亲代保留的两条链不需要原料,所以需要原料合成的实质就是15个DNA,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5×600=90000。 【点睛】注意DNA复制中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的两种不同计算情况: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2n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1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m-m·2n-1=m·(2n-2n-1)=m·2n-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