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常压下,下列化合物以固态存在的是 A. 丙炔 B. 甲醛 C. 一氯甲烷 D. 苯酚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丙炔为气态,选项A不符合;B. 常温常压下,甲醛为气态,选项B不符合;C. 常温常压下,一氯甲烷为气态,选项C不符合;D. 常温常压下,苯酚为无色或白色晶体,选项D符合。答案选D。‎ ‎2.下列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是 A. CH3CH3 B. CH2=CH‎2 C. CH3CH=CHCH3 D. CH3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存在碳碳双键,不符合;B、2个C原子所连基团完全相同,不符合;C、碳碳双键的每个C原子所连基团是完全不同的,存在顺反异构体,符合;D、碳碳双键有一端是相同基团(=CH2) ,不存在顺反异构,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顺反异构体的物质结构特点的判断。顺反异构体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碳碳双键的每个C原子所连基团是完全不同的基团时才存在顺反异构。‎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CH3CH2CH2CH3和CH(CH3)3‎ B. ‎ C. 和 D. CH2=CH—CH=CH2和CH2=CHC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 ‎【详解】A.CH3CH2CH2CH3和CH(CH3)3都是烷烃,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B.通式相同,都是苯的同系物,选项B正确;C.羟基与苯环相连的是酚,与苯环侧链相连的是醇,二者不是同类物质,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选项C错误;D.CH2=CH—CH=CH2和CH2=CHCH3,分别是二烯烃和烯烃,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不同,通式不同,不是同系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同系物辨析,难度不大,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纤维素 B. 塑料 C. 蛋白质 D. 油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纤维素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B.塑料是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C.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C错误;D.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苯和水 B. 苯和二甲苯 C. 溴苯和水 D. 汽油和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只有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详解】A.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A不符合;B.苯和二甲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B符合;C.溴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C符合;D.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D符合。答案选B。‎ ‎6.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A. 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B. 苯的实验式:CH C. 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D. 羟基的电子式:H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乙炔正确的结构简式:CH≡CH,选项A错误;B. 苯的分子式为C6H6,故实验式为:CH,选项B正确;C. 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选项C错误;D. 羟基的电子式为:,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实验室、结构简式、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概念及正确表示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7.某烷烃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CH2CH3)CH3,它的正确命名是 A. 2-乙基丁烷 B. 3-乙基丁烷 C. 3-甲基戊烷 D. 2,2-二甲基丁烷 ‎【答案】C ‎【解析】‎ ‎【分析】‎ 烷烃命名原则为: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根据以上命名原则进行解答。‎ ‎【详解】CH3CH2CH(CH2CH3)CH3,该有机物碳链为:,最长碳链含有5个C原子,主链为戊烷,在3号C含有一个甲基,该有机物命名为:3-甲基戊烷,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题目难度不大,该题注重了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解题关键是明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 ‎8.下列物质中,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 乙烷 B. 乙烯 C. 环己烷 D. 乙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褪色。‎ ‎【详解】A、乙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选项A错误;B、乙烯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褪色,选项B正确;C、环己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选项C错误;D、乙酸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难度不大,要熟记教材知识,并熟练应用。‎ ‎9.下列有机物中,核磁共振氢谱不止有一个峰的是 A. 乙烷 B. 甲醛 C. 苯 D. 甲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据此,A. 乙烷分子只有一种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选项A不选;B. 甲醛分子只有一种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选项B不选;C. 苯分子只有一种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选项C不选;D. 甲苯分子有4种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峰,选项D选;答案选D。‎ ‎10.下列能说明苯酚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 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D. 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酚遇FeCl3溶液发生反应:‎6C6H5OH+Fe3+→[Fe(C6H5O)6]3-+6H+,溶液变紫色是由于生成了难电离的[Fe(C6H5O)6]3-所致,与酸性无关,选项A错误;B、能与NaOH溶液反应只能说明苯酚具有酸性,但无法证明酸性的强弱,选项B错误;C、苯酚属于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大小与溶解度无关,选项C错误;D、电离出H+的能力H2CO3>‎ ‎>HCO3-,因而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是发生反应:,H2CO3是弱酸,根据“由强到弱”规律即可证明的酸性很弱,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用KMnO4溶液浸泡过的藻土可使水果保鲜,是利用了乙烯的氧化性 C. 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它是一种饱和烃,很稳定 D. 己烷可以使溴水褪色,说明己烷中含有碳碳双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A正确;B、用KMnO4溶液浸泡过的藻土可使水果保鲜,是利用了乙烯的还原性,选项B错误;C、苯是一种不饱和烃,但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选项C错误;D、己烷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己烷萃取了溴水中的溴,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HNO3+H2O B. CH2=CH2+Br2 BrCH2CH2Br C. CH4+Cl2CH3Cl+HCl D. 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根据定义分析解答。‎ ‎【详解】A.苯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该反应为取代反应,选项A不符合;B.乙烯中碳碳双键变成了碳碳单键,该反应为加成反应,选项B符合;C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该反应为取代反应,选项C不符合;D.1-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丁醇和溴化钠,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及各种反应的特点,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概念及根本区别。‎ ‎1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基团间相互作用来解释的是 A. 与Na反应时,乙醇的反应速率比水慢 B.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 乙醇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色而乙酸不能 D. 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羟基活泼;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说明苯基对羟基有影响;C.乙醇具有还原性,乙酸不具有还原性;D.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苯中苯环上H原子更活泼。‎ ‎【详解】A.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羟基活泼,说明烃基对羟基产生影响,选项A能解释;B.苯酚可以看作是苯基和羟基连接,乙醇可以可作是乙基和羟基连接,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则说明苯基对羟基有影响,选项B能解释;C、乙醇具有还原性,乙酸不具有还原性,这是官能团的性质,与所连基团无关,选项C不能解释;D.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选项D能解释;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原子团的相互影响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把握。‎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蔗糖不能水解 B. 天然油脂属于酯的混合物 C. 蛋白质遇NaCl溶液变性 D. 蚕丝属于合成纤维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选项A错误;B.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甘油酯分子构成的混合物,属于酯的混合物,选项B正确;C.因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如饱和氯化钠溶液、硫酸铵溶液;而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产生沉淀,如硫酸铜等,故蛋白质遇NaCl溶液发生盐析,选项C错误;D. 蚕丝是天然的纤维素属于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成纤维,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5.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CH3OH B. (CH3)3CCH2Cl C. CH3CH2Br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有醇和卤代烃,醇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与-OH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反应,形成不饱和键;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与-X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反应,形成不饱和键。‎ ‎【详解】A.CH3OH中只有一个碳,与羟基相连碳相邻没有碳,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A不选;B.(CH3)3CCH2Cl中与-Cl相连碳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B选;C.溴乙烷中与-Br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C不选;D.中与-Br相连碳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卤代烃和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难度不大,掌握卤代烃、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B. 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 C. 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发现溶液褪色,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D. 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时,将4~6滴2%的NaOH溶液滴入2 mL2%的CuSO4‎ 溶液中,边滴边振荡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检验溴离子先加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可证明,选项A错误;B、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以测定反应物的温度,迅速加热至‎170℃‎,选项B正确;C、乙醇易挥发,乙醇与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不能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乙烯,选项C错误;D、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时,将4~6滴2%的NaOH溶液滴入2 mL2%的CuSO4溶液中,氢氧化钠不足,得不到氢氧化铜悬浊液,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7.萜二醇是一种祛痰剂,可由柠檬烯在酸性条件下与水加成得到,其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萜二醇能与Na反应产生H2‎ B. 萜二醇能被氧化为萜二醛 C. 柠檬烯的分子式是C10H20‎ D. 柠檬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可能为芳香烃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萜二醇中含有醇羟基,能与Na反应产生H2,选项A正确;B. 萜二醇中连接羟基的两个碳上均没有氢原子,不能被氧化,得不到萜二醛,选项B错误;C. 柠檬烯的分子式是C10H16,选项C错误;D. 柠檬烯的不饱和度为3,而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故柠檬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可能含有苯环,则不可能为芳香烃,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8.下列物质检验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用H2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B. 用NaOH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 用银氨溶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D. 用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蒸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乙烷是在苛刻的条件下发生的,不易操作和控制,选项A错误;B、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不能用NaOH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选项B错误;C、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银氨溶液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用于检验是否水解完全,应用碘进行检验,选项C错误;D、乙醇易溶于水而乙烯不溶于水,通入水中用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蒸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9.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4Hm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 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最多消耗6 mol O2‎ B. 当m=6时,该有机物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C. 当m=8时,该有机物不一定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D. 当m=10时,该有机物不一定是丁醇 ‎【答案】B ‎【解析】‎ ‎【详解】A、1mol C4H10O完全燃烧即m=10时,耗氧量最大,最多消耗O26mol,选项A正确;B. 当m=6时,分子式为C4H6O,也不可能为酚,该有机物遇到FeCl3溶液不显紫色,选项B不正确;C. 当m=8时,分子式为C4H8O,该有机物可以为烯醇、环烷醇或酮等而不是醛时,不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选项C正确;D. 当m=10时,分子式为C4H10O,该有机物可以为醚,不一定是丁醇,选项D正确。答案选B。‎ ‎20.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发生了加成反应 B. 对二甲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C. M所含官能团既可与H2反应,也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 D. 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利用率为100%,且产物易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过程i是异戊二烯和丙烯共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具有对位取代基的六元中间体—4-甲基-3-环己烯甲醛,选项A正确;‎ B. 对二甲苯高度对称,分子中只有2种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其一溴代物有2种,选项B不正确;C. M所含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也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选项C正确;D. 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利用率为100%,且产物对二甲苯与水互不相溶易分离,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及推断,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加成反应和对原子利用率的理解,考察了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A卷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现有下列四种重要的有机物。‎ CH2=CH2 ‎ ‎① ② ③ ④‎ ‎(1)常用作液体燃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常用作配制化妆品保湿成分的是________。‎ ‎(3)能用于制备酚醛树脂的是________。‎ ‎(4)其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② (2). ④ (3). ③ (4). ①‎ ‎【解析】‎ ‎【详解】根据②的球棍模型可知其为乙酸,③的比例模型可知其为苯。(1)以上四种物质中乙醇是清洁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则常用作液体燃料的是②;‎ ‎(2‎ ‎)甘油属于天然成分,是最为普通的保湿剂,能够使角质维持水和状态,具有保持水分的功能,适用于各类肤质,安全性好,不易引起过敏,故常用作配制化妆品保湿成分的是④;‎ ‎(3)苯酚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故上述4种物质中能用于制备酚醛树脂的是③;‎ ‎(4)其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故选①。‎ ‎22.胡椒酚是一种挥发油,可从植物果实中提取,具有抗菌、解痉、镇静的作用,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 ‎(1)胡椒酚的分子式是_______。‎ ‎(2)胡椒酚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胡椒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1 mol胡椒酚与H2发生加成反应,理论上最多消耗_______ mol H2。‎ ‎【答案】 (1). C9H10O (2). 羟基 (3). 碳碳双键 (4). CH2=CH-CH2OH+NaOH→CH2=CH-CH2ONa+H2O (5). 4‎ ‎【解析】‎ ‎【详解】(1)胡椒酚(CH2=CH-CH2OH)的分子式是C9H10O;‎ ‎(2)胡椒酚(CH2=CH-CH2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碳碳双键;‎ ‎(3)胡椒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H2=CH-CH2ONa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CH2OH+NaOH→CH2=CH-CH2ONa+H2O;‎ ‎(4)胡椒酚(CH2=CH-CH2OH)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苯环,故1 mol胡椒酚与H2发生加成反应,理论上最多消耗4mol H2。‎ ‎23.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烃。以A为原料合成有机化合物D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B→C反应的试剂及条件是_______。‎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 (1). 加成反应 (2). NaOH溶液,加热 (3). ‎ ‎【解析】‎ ‎【详解】因为=2,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态烃应该是乙烯,即A是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乙二醇,乙二醇与乙二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为乙二酸乙二酯。(1)A→B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B→C反应是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和溴化钠,反应的试剂及条件是NaOH溶液,加热;‎ ‎(3)C→D是乙二醇与乙二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乙二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青蒿素是最好的抵抗疟疾的药物,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它是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常见的提取方法如下。‎ ‎(1)操作I、II中,不会用到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向干燥、破碎后的黄花蒿中加入乙醚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III的目的是_________。‎ ‎(4)某同学发现青蒿素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依据此现象在其键线式上圈出对应的基团_________。‎ ‎【答案】 (1). C (2). 浸取青蒿素 (3). 提纯青蒿素 (4). ‎ ‎【解析】‎ ‎【详解】(1)操作I后得到浸出液和残渣,实现固液分享,操作为过滤,操作II后得到乙醚和青蒿素粗品,是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将互溶物分离,操作为蒸馏,因此不会用到的装置是C(用于灼烧固体);‎ ‎(2)向干燥、破碎后的黄花蒿中加入乙醚的作用是浸取青蒿素;‎ ‎(3)操作III由粗品得到精品,其目的是提纯青蒿素;‎ ‎(4)青蒿素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含有氧化性基团,依据此现象在其键线式上圈出对应的基团为。‎ ‎25.2000多年前,希腊生理学家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发现,杨树、柳树的皮、叶中含有能镇痛和退热的物质。1800年,人们开始从该类植物中提取药物的活性成分——水杨酸()。1853年,德国化学家柯尔柏合成了水杨酸,并于1859年实现工业化生产。水杨酸虽然解热和镇痛效果很好,但由于酚羟基的存在,对肠道和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易引发呕吐和胃出血,而且味道令人生厌。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利用反应:‎ 制得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改善了水杨酸的疗效。1899年,由德国拜尔公司开始生产,并应用于临床,是第一种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现代医药发展方向之一是合成药物长效化和低毒化,其有效途径是低分子药物高分子化,如:可将药物分子连在安全无毒的高分子链上。1982年,科学家通过乙二醇的桥梁作用把阿司匹林连接在高聚物上,制成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用于关节炎和冠心病的辅助治疗。缓释长效阿司匹林分为高分子载体、低分子药物和作为桥梁作用的乙二醇三部分,在肠胃中水解变为阿司匹林,缓释长效阿司匹林使这种“古老”的解热镇痛药物重新焕发了“青春”。‎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水杨酸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2)霍夫曼制取阿司匹林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在霍夫曼制取阿司匹林的反应中,可用于检验水杨酸是否完全反应的试剂是________。‎ ‎(4)写出缓释阿司匹林在肠胃中水解出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 退热 (2). 镇痛 (3). 取代反应 (4). 饱和溴水 (5). ‎ ‎【解析】‎ ‎【详解】(1)杨树、柳树的皮、叶中含有能镇痛和退热的物质,1800年,人们开始从该类植物中提取药物的活性成分——水杨酸()。故水杨酸()具有退热和镇痛的作用;‎ ‎(2)霍夫曼制取阿司匹林的反应是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和乙酸,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 ‎)在霍夫曼制取阿司匹林的反应中,若水杨酸完全水解则产物中没有含有酚羟基的物质,则加入饱和溴水时无白色沉淀生成,故可用于检验水杨酸是否完全反应的试剂是饱和溴水;‎ ‎(4)缓释阿司匹林在肠胃中水解出阿司匹林的同时还生成和乙二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高分子PMMA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H是E的同分异构体,它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④分子内不含甲基。则H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写出任意一种)。‎ ‎(4)MMA通过加聚反应制取PMM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已知: ‎ ‎(R1、R2代表烃基或H)。‎ 以2-丙醇()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 ‎【答案】 (1). C4H8 (2). ‎ ‎(3). OHCCH2CH2CHO (4). (5). ‎ ‎【解析】‎ ‎【详解】由A与溴水加成产物的结构,可知A为CH2=C(CH3)2,生成的2-甲基-1,2-二溴丙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为,B再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OH(CH3)CHO,进一步氧化生成D为CH3COH(CH3)COOH,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则E为CH2=C(CH3)COOH,CH3Cl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为CH3OH,E与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则G为CH2=C(CH3)COOCH3,G经聚合反应可生成有机物玻璃PMMA,即PMMA为,综上,(1)A为CH2=C(CH3)2,其分子式是C4H8;‎ ‎(2)反应II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OH(CH3)CH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是E[CH2=C(CH3)COOH]的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②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不为甲酸酯类物质;④分子内不含甲基,综合可知应该为两个醛基且没支链,醛基在两端。则H可能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O;‎ ‎(4)MMA通过加聚反应制取PMMA的化学方程式是;‎ ‎(5)根据已知:(R1、R2代表烃基或H)。‎ ‎2-丙醇()催化氧化得到,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合成路线如下:。‎ B卷 ‎ ‎27.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1)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某次实验时,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结束,取下试管B振荡,红色褪去。为探究褪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 操作 充分振荡、静置 充分振荡、静置 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取下层溶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现象 上层液体变薄,冒气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上层液体不变薄,无气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2)试管①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3)对比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针对实验②中现象,乙同学提出猜想:酚酞更易溶于乙酸乙酯。实验③中观察到_______,证实乙的猜想正确。‎ ‎【答案】 (1).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2).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3). 下层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乙酸无关 (4). 溶液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 ‎【解析】‎ ‎【详解】(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2)试管①中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发生的反应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3)对比实验①和②,无论有没有含乙酸,溶液红色均褪去,可得出的结论是下层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乙酸无关;(4)针对实验②中现象,上层液体不变薄则乙酸乙酯不溶解于下层碳酸钠溶液且不与碳酸钠反应而无气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酚酞被萃取于乙酸乙酯中碳酸钠溶液中不再含有酚酞而显无色,故乙同学提出猜想:酚酞更易溶于乙酸乙酯。实验③中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取下层溶液,下层溶液中已不含酚酞,故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证实乙的猜想正确。‎ ‎28.以A为原料合成镇静、安眠药物苯巴比妥的路线如下。‎ 已知:I. ‎ II. ‎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3)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D→F为取代反应,且除F外还有CH3CH2OH生成。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5)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6)G与CO(NH2)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 (1). (2). 氯原子 (3). (4). (5). (6). ‎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A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B为,则A为,根据已知:I. ,转化为C,且C转化D,D为,由此可知C为, G与溴乙烷反应生成H,结合H的分子式可知发生取代反应,则H为。综上,(1)A的结构简式是;‎ ‎(2)B为,官能团的名称是氯原子;(3)C→D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F为取代反应,且除F外还有CH3CH2OH生成。即反应为,根据质量守恒可得E的结构简式是;‎ ‎(5)H的结构简式是;‎ ‎(6)根据已知II. ,G与CO(NH2)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