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武汉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武汉二中 考试时间:2017年04月1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说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它 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B、 《周礼》有关于学校的细致描述,证明周朝开办了学校,这是不可怀疑的。周代学校 叫“庠”,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 不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相反。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 证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 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 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C、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 经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在古代中国,因为师有很重要的教化作用,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 个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 其君子人格,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B、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工匠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C、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中“师为道存” 错误观点,完善 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他在科技创新路 上几个人生片段,来侧重介绍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 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 厚科学功底、坚持创新的精神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以身作则,依然坚持科学研究,成功地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 化,而他做这事的初衷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5、谢家麟一生都在践行“创新”这两个字,下面关于此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谢家麟终生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如研制成第一台高能电子加 速器,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研制成正负电子对撞机等,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B、谢家麟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否则 “超过”就无从谈起。 但“跟 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更重视原创性创新。 C、谢家麟一生都行走在没有终点的创新旅程上,他寄语青年人,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 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就能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 D、谢家麟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他说自己不动手,就无法知道问题的症结 所在,从而不能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6、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体现出他对青年的什么要求?在这方面,青年人要向谢老学些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高昂的头,不会让饥饿的胃填饱 泽卡利亚·泰米尔(叙利亚) 森林远离了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但老虎忘不掉森林。囚笼中的老虎怒视着笼子四周注视着它的人们。其中一人沉稳地对周围的徒弟们说道:“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必须时刻都不要忘记:对手的胃是首要的目标。你们会看到,驯虎这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在掌握食物的和不掌握食物的两者之间将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老虎说道:“快拿吃的来,我该吃东西了。” 驯兽师故作惊讶:“你这个囚犯在命令我吗?真是可笑!要知道,在这里我是惟一有权发号施令的人。” 老虎说:“谁也不能命令老虎。” 驯兽师说道:“你在森林里才是老虎。现在你只不过是一个要俯首听命的奴仆。” 老虎暴躁地说:“我不会当人家的奴仆。” 驯兽师说:“你不能不服从我,因为我掌握食物。” 老虎说:“我不要你的食物!” 驯兽师说:“那你就饿着好了!我不会强迫你做你不乐意干的事。” 接着,他又对徒弟们说:“你们将会看到它怎样改变的。因为高昂的头不会喂饱饥饿的胃口。” 老虎饿了。它回忆起自己当初是如何威风,那时它奔跑如风,无拘无束地追逐自己的猎物。 第二天,驯兽师说道:“你不饿吗?你肯定在饱受饥饿煎熬。说声饿,你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肉。” 老虎仍然沉默。驯兽师说:“照我说的做吧,别傻了。承认一下饿,你马上就会吃饱。” 老虎说:“我饿了。” 驯兽师笑了。他一声令下,老虎就得到了很多肉。 第三天,驯兽师对老虎说:“你今天若想要得到吃的,就得照我的要求做。” 老虎说:“我不会听从你的。” 驯兽师说道:“别着急嘛,我的要求很简单。要你现在在笼里绕圈,等我说‘停’,你就停下。” 老虎心想:“这的确是一个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求,我不值得犯倔,让自己饿肚子。”于是绕起圈来。 驯兽师声色俱厉地命令道:“停下!” 老虎立刻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驯兽师很高兴,老虎高兴地狼吞虎咽。 第四天,老虎对驯兽师说:“我饿了,命令我‘停下来吧’。” 驯兽师说:“今天你得学猫叫,才有吃的。” 它学了猫叫,驯兽师却皱了皱眉,责备道:“学得一点都不像。你难道能把吼声当猫叫吗?今天你自己练习吧,明天要是学不像,就什么都别想吃。” 驯兽师慢吞吞地离开了老虎。老虎向森林哀告,呼喊,但森林离得太远了。 第五天,老虎模仿了猫叫。驯兽师鼓起掌来,扔给它一大块新鲜的肉。 第六天,驯兽师刚走近老虎,它就迫不及待地学起了猫叫。可驯兽师让它改学驴叫。 老虎正色道:“我可是百兽之王啊!竟让我学驴叫?我死也不做!” 驯兽师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虎笼。 第七天,驯兽师和蔼可亲地来到笼前。老虎企图回忆它在林中的威风,但脑中一片空白。它双眼一闭学起了驴叫。驯兽师说道:“叫得一点不像,但是出于同情心我还是给你一块肉。” 第八天,驯兽师说:“我将发表一通演说,等我说完了,你得鼓掌,表示赞赏。” 于是,驯兽师开始发表演说:“同胞们!此前,我们曾多次对一些生死攸关的问题表明过我们的态度和立场,这一立场坚定而明确,无论敌人玩弄什么阴谋都不会改变。依靠这种信仰,我们将会战无不胜。” 老虎说:“请原谅,我没听懂你说的话。我很愚蠢,又大字不识。你要我鼓掌,我就鼓掌好了。”老虎鼓了掌。 驯兽师却说:“我讨厌虚伪,讨厌心口不一的人,作为惩罚,你今天不能吃东西。” 第九天,驯兽师抱来一捆草,扔给老虎说:“吃吧。从今天开始你只能吃草。” 当老虎饿极了的时候,也试图吃草充饥,可是草的滋味它受不了,就恶心地走开了。但饿得实在难受,它又回头走到草跟前,一点一点地开始觉得那草的滋味也不坏。 第十天,驯虎师、他的徒弟、老虎和笼子全都消失了。老虎变成了一个公民,笼子变成了一座城市。 (节选自《第十天的虎》,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虚构是小说的灵魂,但这篇小说看似荒诞,却脱胎于现实生活,借助虚幻的情节揭示 了深刻的道理。结尾处“老虎变成了一个公民,笼子变成了一座城市”这句话直接点明 寓意,深化了主旨。 B、小说情节人物都非常简单,在驯兽师和老虎之间大量运用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展现了他们在十天里表现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其间情节摇摆的弧度非常大。 C、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其实是老虎内心的精神支柱,象征着自由。作者借老虎三次 对森林及过往生活的怀恋,表现出老虎处境和心理的变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 展。 D、第八天,老虎无条件选择了顺从,可驯兽师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惩罚了它。这是因为 老虎没有文化,听不懂驯兽师说的话,此时已经变成令人讨厌的虚伪的人。 E、小说开头驯兽师说“驯虎这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困难之处是很难从精神上征 服对手,不难之处是指只要牢牢控制住食物,就可以实现从身体到精神的征服。 8、老虎在驯化过程中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4分) 9、这篇小说还有一个题目是“第十天的虎”。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 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 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5分)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两句按时间顺序应为倒装, “千山高复低”是“山行”所见, “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 行”所感。这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B、颔联进一步写“山行”。 眼中的“好峰”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诗人独行幽径, 因为无人结伴而行,以致在“千山高复低”中迷路了,心情受到影响。 C、“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 饮溪”, 熊“自在”,鹿“自在”,人也“自在”,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D、尾联巧妙的运用了反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 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E、 纵观全诗,首句中“野情”二字是全诗诗眼。峰峦起伏变化,山间小路幽静,使人迷乱; 秋霜叶落,熊爬上树干,山林空旷,野鹿在溪边饮水,野趣盎然,使人陶醉,以典型的 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15、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试结合诗歌情感作具体的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欣欣向荣,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②《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③陶潜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读书就不需要咬文嚼字呢?我想二者并不对立,都是读书之法。 ④高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我和他已经二十多年未曾见面,今天在这里萍水相逢,真是感慨万千,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⑤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属国西周的国势却如日中天,在公刘、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下,周的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⑥乔布斯在苹果的早期时代,曾因对小细节锱铢必较惹怒过同事,他批评人的言辞有时也有些尖刻,甚至有些侮辱人。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 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习总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 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 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C、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以提高全社会 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D、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即使想生二孩,但考虑到多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很多金钱 和精力,最终对生二孩望而却步。因此,如果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336个孩子,那么 实际生育率只能达到1.2左右是符合事实的。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这一生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① 。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根。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② ,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 ③ ,也是终身老师,他们的言行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辈子。 21、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请依据滕王阁地势历史及《滕王阁序》内容,联系王勃其人其事,为滕王阁拟写一副对联。要求每句不超过30字,可以化用原文诗句,但不得照搬。(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犹太民族有这样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武汉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3分)C(“相反”一词错,原文第一段说“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并不能证明韩愈否定师与道的依存关系。) 2.(3分)A(“证明孔子不教授学生‘六艺’”,此判断错误,说法绝对。) 3.(3分)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韩愈《师说》“师为道存”观点不是错误的,只是论证了师道关系的一个方面,是不完整的。) 4. (3分)B (没有表现其“合作胸怀”方面的内容。) 5. (3分)C (此句不属于说明谢家麟践行“创新”精神的;“只要……就……”复句与原文意思不符。) 6. (6分)谢家麟的寄语要求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2分) 要学习四方面:①胆子大,有闯劲,勇于创新的精神。②重视科学实践中的动手能力。③有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④有追求,有自己的人生梦想。(答对一点2分,须有简要分析,任意答对两点就可得4分) 7.(4分)B D (B项,情节摇摆的弧度非常细小;D项,“老虎没有文化,听不懂驯兽师说的话,此时已经变成令人讨厌的虚伪的人”错) 8.(4分)四个阶段①被囚禁之初,为了尊严,忍受饥饿,反抗命令。②为了食物开始接受命令,虽然命令越来越让它觉得屈辱,它也没有放弃抗争。③完全放弃抗争,盲目接受命令。④为了生存,吃肉改成了吃草,失去了本性,苟且偷生。(每点1分) 9.(6分) 示例一:以“高昂的头,不会让饥饿的胃填饱”为题好。①以此为题,突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十天的驯化就是围绕能否填饱饥饿的胃展开。②揭示小说的主题,交代了老 虎被驯化的根本原因,人格尊严在饥饿的胃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不值一提,充分展示了人性弱点。③ “高昂的头,不会让饥饿的胃填饱”深刻反映了人格尊严和现实生存的矛盾,引人深思。(每点2分) 示例二:以“第十天的虎”为题好。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②突出结局,原本吃肉的虎改吃草,这一触目惊心的结局引人深思。③ 直接点明寓意,深化了主旨,表现出对人性弱点及人在城市的生活状态的反思。(每点2分) 10.(3分)A 11.(3分)D(赠,朝廷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评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3分)D("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 13.(10分)(1)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服私访(暗中查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得分点:微行、狱、辄、踪迹,各1分,句意1分) (2)才骑着黑骡子前往,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敲着锣,直接进入盗贼的据点。(得分 点:乃、策、盖、迳,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已经四十五岁了。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瑶、僮等少数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遍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于成龙召集民兵要捣毁他们的据地,他们害怕了,发誓再不敢侵犯罗城。老百姓更加安心尽力地耕种土地。在罗城任职七年。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 康熙六年,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岐亭原来有很多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没有谁敢过问。于成龙安抚贼首彭百龄,让盗贼自觉赎罪。他曾经通过调查得知盗贼所在的地方,伪装成乞丐,打入他们内部,跟他们相处十几天,详细的了解了他们平时行窃的情况。于是召集官兵抓捕这些盗贼,准备好定案的供词,把这些盗贼捆缚一起坑杀了,其他盗贼闻风而逃。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巡抚张朝珍以政绩“卓异”把他推荐给朝廷。 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让军队渡过,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吴三桂在湖北各地散发伪造的文书,麻城、大冶、黄冈、黄安等地的盗贼,都占据自己的山寨响应吴三桂。巫师黄金龙隐藏在兴宁山中,谋划作乱。刘君孚,曾经是于成龙手下的衙役,善于捕捉盗贼,也收到了吴三桂的文书。就和黄金龙等人与大盗周铁爪勾结起来,占据曹家河来叛乱。张朝珍因为于成龙原来为官时深得民心,征召他前去招讨安抚。于成龙侦查得知刘君孚虽然叛变了,其他人并没有完全接纳他,还在犹豫之中。日夜兼程赶到盗贼的山寨处,距离十里左右停下住宿。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都饶恕了他们。先派遣地方官员告知刘君孚,主动投降的人可以用不死之罪来对待。才骑着骡子前往,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敲着锣,直接进入盗贼的据点。叫刘君孚出来,磕头接受招安,使他的手下数千人投降。黄金龙逃到纸棚河,和他们的贼首邹君申前往保山砦,于成龙抓住并处死了他们。朝珍把他的事迹报告朝廷,向皇帝请求恢复于成龙的官职,于是擢升为黄州知府。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同时代理两地巡抚的事务。不久以后,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任官期间从不携带家属,去世时,将军、都统和同僚进去看, 只有竹箱中装着一袭缯袍、床头放几罐盐豉几件器具而已。百姓关闭集市聚在一起痛哭,在家里画了于成龙的像来祭祀他。这年冬天,皇帝南巡至江宁,告诉江宁知府说:"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才不辜负我。"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地听取了舆论,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中的第一人。"另追赠他太子太保。 14.B(3分)D(2分) (B 、“在“千山高复低”中迷路,心情受到影响”错,此处“迷”解为“沉迷”“陶醉”更好, “迷”字更能见出野景之幽与诗人野情之浓D、“反问”错,应为“设问”) 15.(6分)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2分)。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虽然这画面生机勃勃,是动态的,可是全诗诗意却是静的,诗人的心境也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景与情契(2分)。 尾联“云外一声鸡”, 以动(声)衬静,引发联想和想象:一声鸡鸣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使人想象到山野人家,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2分)。 16.(5分)(每空1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3分)B(①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④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⑥)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侧重于形容计较财物。此处改为“斤斤计较”较好。) 18.(3分)B(A两面对一面,“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后文应该用“能不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与之搭配;C“通过”掩盖了主语;D句式杂糅,去掉“是符合事实的” ) 19.(3分)D(试题分析:本段文字叙述的主题是“留守”,依据叙述主题一致的原则,第一个横线处应选择①句或⑥句。①句“被甩脱”引出下文,且⑥句“还是”与①句“实际”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先后关系,故⑥句应紧接首句。由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知,④③ 两句应连接在一起。②句“农村”承接③句,⑤句与②句存在因果关系。故正确顺序应为⑥①④③②⑤。) 20.(6分)①其中家庭教育最为重要②优秀的孩子来自好的家庭教育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空2分) 21.(5分)评分原则:按对联的基本要求评改,如仄起平收、词性相对、字数相同等。 示例:①高阁又清幽,如此江山,远胜阆州帝子; 好风长送客,惊人词赋,来逢都督阎公。 ②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朱栏,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③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22.(60分)评卷参考高考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