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程溪中学2017—2018下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其中《遁》卦“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直接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张,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入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中,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伸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选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动的洪流。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殚精竭虑,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就在这人人自危,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方药华丽登场,由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中国隐逸史上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风潮就此发端。 通过服用五石散,魏晋六朝名士展露出种种超乎常理的迷狂状态和极度亢奋的行为:扪虱而谈者有之,路穷而泣者有之,仗剑劈蝇者有之,石发燥热当街裸身奔袭者更有之。所幸彼时人多淳朴,且敬神。面对如此诡异行迹,非但不以为失常,反倒因其敢于不拘礼教而受到尊重,倘若此人再有些才华异禀处,那便成了天纵奇才,甚至神仙托世,从此得以跳出世俗伦理,即使偶有不慎也能蒙混过关。端的是既能娱己,又能避祸,更有甚者还能获传美谈以垂史。种种好处如此,那发散不慎将会导致可怕结果反倒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无怪此后五六百年时光中,名流逸士皆为此物颠倒,不惜中毒身死而争相服用。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能够将惨淡人事暂抛脑后,而在迷离恍然的通神境界中无所拘束,这样的奇伟功效,试问又有谁能拒绝得了? 在五石散的作用下,魏晋风度成就了一派人人风流自赏、追慕仙姿的奇幻风骨。服散后皮肤敏感,不得不着宽袍大袖被誉为“谪仙气”;药力发散后面色红润、大汗淋漓被称为“烟水色”;连石发导致的精神迷乱和极端亢奋都被赞为“真性情”。不知不觉间,五石散已经成为精致、敏感和脱俗的象征,甚至构成了一个被无数人仰望和效仿的隐形阶层,以至连《太平广记》中都记载着某人当街宛转称热,只为假装自己也加入了那个能够服用五石散的、高贵优雅而敏锐的上游世界的故事。 如果说五石散是一场烟云水色的绮丽幻梦,那由它所带来的种种实际发生的行为和潮流便是中国士人心目中“隐逸之姿”的具象。服散后燥热难耐,必得靠疾走出汗才能抒发,却恰恰暗合传统“隐”观中“遁走避世”的思想,于是当街“疾走”演变成在风景优美僻静处“行吟”的风尚,自在至极,风雅至极,甚至还与西方哲人柏拉图所提的“诗兴狂迷”不谋而合,不经意间成就了了东西方文化最早的契合。 (节选自《心灵的逃亡:中国隐逸文化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中的《遁》卦直接描述了当时的贤者退隐的情况,“隐”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 B. 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 C. 《诗经》的《小雅·鹤鸣》、《卫风·考槃》和《陈风·衡门》说明“隐”已经成为公开的并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人口耳相传的事迹。 D. 魏晋南北朝时的社会现实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只好转面寻求精神上的逃避,追求精神自由,从而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上是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起源及其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复杂表现。 B. 文章第一段引述《周易》《诗经》等经典,论述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起源,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C. 在论述魏音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时,作者着意强调了当时社会背景对士人的重要影响。 D. 文章重点论述了魏晋六朝名士服用五石散后的种种表现、效果、影响等,典型例证使读者对当时的隐逸文化有了感性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学家何晏发明的“五石散”为六朝名上以及后世的隐士们提供了自我麻醉的良药,使他们摆脱了痛苦,获得了自由和赞誉。 B. 《太平广记》中记载的某人当街宛转称热,只为假装加入了那个服用五石散、高贵优雅而敏锐的上游世界的故事,说明了魏晋风度的影响力十分深远。 C. 魏晋六朝名士服用五石散后表现出的种种超乎常理的迷狂状态和极度亢奋的行为,其实是内心极度苦闷、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真情表现。 D. 中国传统“隐”观中的“遁走避世”思想与西方哲人柏拉图所提的“诗兴狂迷”不谋而合,表明中西文化很早就有相通之处。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也叫我爸 刘殿学 从基地到沙漠腹地的205井,两百多公里。正好有顺路的油罐车,秀就带着儿子,去井上看大泉。大泉有半年多不回基地了。说,当了领班,更忙。哎,忙不忙,就这样,跟了这班油狗儿做老婆,就得有那个耐性。 电话打到井上,班里几个小伙子乐了。 小非洲说:“泉哥,我给嫂子先准备一杯凉水,啊?天热哩。” “曼德拉”说:“你懂个屁,得先准备‘招待所’,知道啵?”说着,就找来块旧篷布,将篷屋一角上大泉的那张小床隔开。 大泉知道“曼德拉”啥意思,也不说话,光笑。 那个开车的师傅人好,20来吨的油罐车,七拐八拐,一直把秀送到篷屋门口。 五个汉子,下午没班,全在。见到秀拽着小儿子从车上下来,一个劲儿地咧着大嘴拍巴掌。弄得秀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低着头笑。一眼瞥见大泉,猛地走上前去捶了他一下,就撇下小儿子,逃也似的先进了篷屋。 那个小儿子倒是没见过这热烈欢迎的场面,就像接待克林顿似的,他不想跟妈进屋,摔着膀子直扭,不要他爸抱,光对那几个黑脸叔叔看。 “曼德拉”喜欢得什么似的,蹲下去,手摸着人家的小屁股:“哎哎,狗儿,你看看,这五个人,你应该叫谁爸?” “爸。” “啊!我当爸了!”“曼德拉”乐得用头去顶狗儿的肚子。 小非洲直笑,看狗儿叫了“曼德拉”一声爸,连忙拉过狗儿:“哎哎哎,你叫我什么?” “爸。”狗儿三岁,谁问啥说啥。 “哈哈哈哈……” “爸爸们”乐成一堆儿。他争你夺,抢着抱,抢着亲,又粗又黑的大毛嘴,把人家嫩嫩的小脸蛋儿,亲得发红。 这时,有人拿眼这么偷着一寻,大泉不见了。再往篷屋里听听,那围布里边,正在悄着声儿说话:“秀……” “秀。”“曼德拉”心里痒痒的,小声跟里边学了一句。 里边人没听见。继续窃窃地说:“我不用你喊我。你说,半年多了,你想不想我?” 里边说的大泉还没来得及说想还是不想,外边倒有人先替他说了:“想,想死我了。 说完,大伙儿偷偷一乐,马上自觉地散溜开去。叫小非洲在外边看着狗儿,不准任何人进屋。 小非洲就领狗儿到戈壁滩的蒿丛里,捉蚂蚱玩。 狗儿跟在后边,一顿一顿地走。走到门前的红桶旁边,突然停下来,就往里边尿尿。 小非洲一见,马上跑过来喊:“狗儿,哎哎哎,狗儿……” 一声没喊完,大泉在门里看到了,大步跨出来,对着儿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你狗日的,这能尿!” 狗儿捂着屁股,望着大泉的脸,嘴一撇,“哇——!”大哭起来。 刚散溜开去的“爸爸们”一听,赶快跑回来。看看狗儿圆溜溜的小屁股蛋上,立马五条红蛇梭,心里就疼死了,一个个瞪起眼,吼大泉: “你二球呀你!?你二球!” “你法西斯呀你!?你法西斯!……” 大泉不听他们吼,急得还要再来一下。 “曼德拉”抚摸着狗儿一红棱一红棱的屁股,伤心得眼泪都出来了,紧紧地搂住狗儿,绝不让大泉再打,说:“是你一个人的儿子?他刚才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大泉急得一跺脚:“你看看,这狗日的把这桶水给整的?全班一天只能分到一桶饮用水。待会儿,大伙就要灌水上井,咋办?” “那怕啥?咋办咋办,童子尿大补,知道啵?真是。” “曼德拉”说着,又对一边的小非洲发态度,“愣着干啥?给大伙灌水。” 小非洲叮叮当当地把大伙的水壶找来。 大泉不让灌,说:“我对不起大家。” 小非洲头一梗:“咋啦?他也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2001年10月17日《今晚报》,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一杯凉水”来接待远方的客人,用一块“篷布”做“招待所”,生动地表现这些工人长期生活在野外的艰辛和极度渴望过家庭生活而不得的真实情况。 B. 抢着让刚来的孩子喊“爸爸”,表现工地工人极其想家,希望与亲人、孩子团聚的强烈愿望,也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C. 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如“曼德拉”强护狗儿不再挨打就体现工地工人识大体、懂感情、有血有肉的爸爸形象。 D. 小说“曼德拉”、小非洲的“他也叫我爸”语言中洋溢着自豪,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身处艰苦环境却坚毅乐观的豪迈气概。 5. 小说设计狗儿撒尿挨打的细节,这样处理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小说在如何弘扬主旋律以表现时代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请结合作品探究其中的显著特点。 【答案】4. D 5. 在表现环境上,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了石油工地生活条件的恶劣。水在石油工地特别的珍贵,要不然大泉也不会狠心地把这么小的孩子打得“小屁股蛋上,五条红蛇梭”。 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进一步丰富了石油工人群体的形象。大泉非常愧疚,工人并不计较,不准大泉打儿子,把撒了尿的水毅然灌进水壶里,表现出石油工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概。 ③在情节构思上,运用陡起风波法,有意制造波澜,打破平铺直叙,使情节跌宕起伏。 ④在表现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谱写了一首在艰苦环境下乐观昂扬、豪迈进取的时代颂歌。 6. ①小说素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了真感情,很好地表现了时代主题。没有在采油现场的生活体验,没有对石油工人情感的深入了解,是难以写出这样的作品的。 ②作者准确运用“以点显面”、“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实现小角度大视野。小说不正面描写油田的艰苦环境和工人奋力工作的情景,却通过一个极小的场面——秀与大泉在工地相聚;工人争着让狗子喊“爸”以及儿子往水桶撒尿遭打,把珍爱家庭、关爱亲人、关心下一代、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时代精神融入小说之中,内涵丰富。 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伟大的精神。小说多用对话来推进情节,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身处艰苦环境却坚毅乐观的豪迈气派,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朝气蓬勃的时代感,充盈了激人奋进的情感力量。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曼德拉”、小非洲的“他也叫我爸”表现出对大泉的责怪语气。 5.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设计狗儿撒尿挨打的细节,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要求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这是考查小说某个情节设置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环境的刻画、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等角度考虑。狗儿撒尿在红桶中,即大伙儿一天才能分到一桶饮用水里,大泉生气打狗儿,对大伙儿很内疚,而大伙儿不准大泉打狗儿,把撒了尿的水毅然灌进水壶里。一方面说明了水在石油工地特别的珍贵,从侧面烘托出石油工地生活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石油工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和互相谅解的宽广的胸怀,同时又深化了小说主题。从情节角度看,前面的快乐气氛与后面大泉打狗儿的生气场面构成了情节的突转,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点睛: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我们结合作品探究小说在如何弘扬主旋律以表现时代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这是一道探究题,即要求我们思考小说是如何有力地表现时代主题的。作答时可以从小说的选材、艺术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等角度考虑。小说选取的是石油工人的一个生活片段,通过极小的场面,极小的事情表现石油工人之间的真情实感,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如:秀到工地上看望丈夫大泉;工人们争着让狗子喊“爸”;狗儿往水桶里撒尿遭大泉打;工人们护着狗儿。语言通俗易懂,接近口语化,最容易表达人物情感,如“哎哎哎,你叫我什么?”“你二球呀你!?你二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 要 素 评 价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 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 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 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 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 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 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答案】7. B 8. AD 9. 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于文无据。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或者“不正确的一项”。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来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说法太绝对、未然当已然等。总之,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选项内容,再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B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错,C项 “也更重要”属主观臆断。E 项原文说的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能判断为“未来的趋势”。 9.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四则材料,了解材料的大意。材料一中说的是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所以,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加强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要建设宜居城市,须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故建设宜居城市还需要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本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化发展、民意和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崇明僣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统所部及徼外杂蛮数万,分道趋成都。指挥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战死。成都兵止二千,饷又绌。燮元檄征石砫、松、茂诸道兵入援,敛二百里内粟入城。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贼垒土山,上架蓬荜,伏弩射城中。燮元用火器击却之,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濠。因斩城中通贼者二百人,贼失内应。贼四面立望楼,高与城齐,燮元命死士突出,击斩三贼帅,燔其楼。贼少却。有诸生陷贼中,遣人言贼将罗象乾欲反正。燮元令与象乾俱至,呼饮戍楼中,不脱其佩刀,与同卧酣寝。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城围百二日而解。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代之,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贼奔据山巅。诸将乘雾力攻,贼复大败。又追败之红土川,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 。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临安及宁州,远近震动。燮元遣兵临之,遂就抚。无何,所抚土目有叛者,诸将方国安等军败,燮元坐贬一秩。十一年春卒官,年七十三。 (节选自《明史·朱燮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 B.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 C.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 D.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只有名而无字。 B. 檄,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文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 巡抚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抚台,负责巡视地方的军政,民政。 D. 尚方剑,即尚方宝剑,古代皇帝用的宝剑,大臣被授予尚方宝剑,就表示出外办案行事就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现多用来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燮元指挥得当,击退贼兵,奢崇明造反,派兵奔赴成都,成都兵少粮少,朱燮元采取各种措施与贼兵作战,打击贼兵,使其退却。 B. 朱元以诚待人,招纳贼将。贼将罗乾象欲归顺朝廷,朱變元与其在戍楼饮酒,不让他解下佩刀,还与其同而眠,使罗乾象很快率众贝归附。 C. 朱燮元贵州任职,治政有方。任贵州巡抚时,因贵州长期遭受战乱,十分破败,人口稀少,他招抚流浪百姓,广开上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D. 朱燮元平叛受累,官降一级。普名声作乱,朱變元采取安抚措施;不久又有土人作乱,方国安出师不利,朱燮元受牵连贬官一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选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 (2)元顺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报复”不是一个词语,“复”是“又”的意思,中间断开;“诈降”“诱”是两个事件,重点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时取字。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掣:带领;蹙:围攻;拔:攻下;右:通“佑”,偏袒;劾:弹劾;罢:罢职。注意(2)句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天启元年,朱燮元升迁为左布政使。将入朝觐见,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军队。崇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国号,设立丞相五府等官,统领所部及塞外杂蛮数万人,分兵几路奔赴成都。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战死。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粮饷又不够。燮元下令征召罗纲、松、茂诸道士兵率军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内的粮食,运入成都。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墙把守。贼兵堆垒土山,在上面架设蓬荜,埋伏弓弩射击城中。朱燮元用火器击退敌兵,又派遣人打开都江堰水注入濠沟。又斩杀城中二百多通贼的人,贼兵失去内应。后来贼兵又在四面设立望楼,高与城齐,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击,击杀三贼帅,烧掉敌人的望楼。贼稍稍退却。有一书生陷入贼兵手中,派人对朱燮元说贼将罗乾象欲归附朝廷。朱燮元让与罗乾象一起前来,招呼他们在戍楼之中饮酒,不让他们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与之同榻睡觉。罗乾象发誓以死相报,又从城墙而下返回。自此,贼兵中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知道的。朱燮元于是派遣部将假装投降,引诱崇明至城下。罗乾象趁机在城内放火,崇明父子逃向泸州,罗乾象于是率领众人前来归附。成都城被围一百零二天后解围。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曰:“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记录战功, 朝廷进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山巅。诸将趁着大雾努力攻打,贼又大败。又追赶并在红土川击败贼兵,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但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攻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打临安及宁州,远近人士十分震动。朱燮元派遣军队前来,于是土官被安抚。不久,被安抚的土官中有人叛乱,诸将方国安等军失败,朱燮元受到牵连贬官一级。十一年春朱燮元死于任上,年七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终南龙池寺 孟郊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地寒松桂短,石險道路偏。 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此诗以“游”为线索来贯穿全篇,行踪不定,视角多变,取景有独到之处,因而目接心想的景观与感受显得奇特、新鲜。 B. 诗人从山寺的位置入手,首联写龙池古寺,幽然独立在终南山鸟也飞不到的最高处,显示出古寺超尘脱俗,不同凡响。 C. “步出”句突出山势巍峨,人行如在太阳上头;“坐依”句写出山景清幽,游客依溪而憩,这是以主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 D. “地寒……”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环视山野,天寒地冻使得松树桂树都矮了,山石险峻,使得道路更加偏僻。 E. 尾联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山寺敲响晚磬,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游者渐行渐远,磬声悠扬,飘落在遥远的天边。 15. 有人评价“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虚实结合,用词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B 15. 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此而致。②“雨开”句写眼见,是实写,雨过天晴,山色显得格外清朗、明净、鲜润。③“碧”“鲜”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度。 【解析】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中给出“虚实结合”的手法,和“用词巧妙”结合诗歌进行解释并分析艺术效果即可,从“虚实”的角度看,句中“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此而致;“雨开”句写眼见,是实写,雨过天晴,山色显得格外清朗、明净、鲜润;从用词上看:“碧”“鲜”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度。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 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弟子不必不如师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舳舻千里 (8). 旌旗蔽空 (9). 于嗟鸠兮 (10). 无食桑葚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至”“鉴”“舳舻”“旌旗”“蔽”“于嗟”“桑葚”。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具有近300年悠久历史、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的主会场康斯坦丁宫美轮美奂,比邻的新闻中心则如平地起楼,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②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③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这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⑥语言的学习,学的只是理论,效果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收获到那些不可言喻的心得体会。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①美轮美奂:形容建筑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使用正确。 ②朝乾夕惕:乾,勉力;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很勤奋,很谨慎。使用正确。③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而本句讲的是因果关系,不是忧喜与祸福,应改为“密切相关”。④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词义不当,应改为“临危受命”。⑤登高自卑: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用正确。⑥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可改用“不可言传”。不可言传:指的是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故选A。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B.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 C.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弱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 D. 监察体制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又快又好,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分步走的战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成分残缺,“设定……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后面,加“的目标”;C项,一面对两面,删除“强弱”;D项,句式杂糅,“离不开”“起到关键作用”杂糅,去掉“起到关键作用”。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恭贺兄长弄璋之喜,祝小侄子健康成长,光耀门楣。 B. 你家公子在公司担任高管,爱女是记者,堪称椿萱并茂。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王军对李明说:“你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不能用于形容儿女;C项,“垂询”是敬辞,表示别人询问自己;D项,“忝”是谦辞,表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职务而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 ___ ,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 ___ 。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____ ,遂称“姓氏”。 【答案】 (1). 同姓不一定同源 (2). 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的痕迹 (3). 姓与氏合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语境进行。本题,①处,根据横线后“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意思为“同姓不一定同源”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和横线后“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的痕迹”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后“遂称‘姓氏’”,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姓与氏合一”意思的句子。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 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用理性思维扛起青年担当 当代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各抒己见。而不幸的是,网络也因此充斥着缺乏理性思维、责任担当的声音。而更令人叹息的是,作为民族脊梁的年轻一代,成了发出这些低质声音的主力军,在此我要大声说,让我们中学生用理性思维扛起青年担当。 社交网站新浪微博、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等都是现代青年活跃出现的网络场所。在这些网站里,只要你能看见有关台湾的资讯,必然会有各类令人瞠目的评论随之跃入视线:诸如“留岛不留人”的激进与暴力、“湾湾真可怜”的尖酸与刻薄。 似乎这些年轻人不是在反对“台独”,而是“逢台必反”,披着爱国的外衣,做着失去理性思维、失去国际理解的反智主义的二行为。再有是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加征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而当你试图在网上去了解贸易战打响的危害时,你所获得的却只是“不买美国货,美国经济自然崩溃”一类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 网络言论乱象,折射出的是我国当代青年学生状态,对国际形势的理解不足、理性思维缺乏和责任担当意识淡薄。 纳粹在二战时期不仅要摧毁犹太人的肉体还要摧毁其思想。据统计,二战时期纳粹军焚毁的欧洲大陆的书籍超过一亿册。没有了书的人便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只能随波逐流,活成失智的傀儡,听凭国家机器或敌人的操控,哪有责任担当可言?这样的悲剧,我们在六年前那场波及全国的反日游行中已亲身体会过。失去了理牲思维的青年涌上街头,打砸抢烧,美其名曰“爱国”,其实变成了一群丧失理智的僵尸。 所以,在当下培养青少年学生对国际形势的全面理解,培养其理性思维的力量,让年轻一代扛起民族的担当与责任,不负时代的重托,这一切便显得格外重要。 或许你会问,大环境加此,我如何扛得起这份责任呢? 其实你能做的很多。一是阅读,阅读高质量的、突破时空限制的经典,去与古今中外的大家促膝长谈,你的理性思维就会变得愈广愈深。二是拒绝反智,充斥着网络与现实的“留岛不留人”、“抵制日货抵制美货”的声音实质上就是与世界文明背道而驰的反智主义。如果可能,,则请尽你所能地晓之以理 , 少用 针锋相对的言辞激化矛盾,如果落得对牛弹琴,保持沉默也是对反智的批判。三是放宽眼界。作为中学生,生活不只有眼前的高考,更要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匡时济世的使命。 饮冰先生在《少年中国说》 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 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面对先生们的嘱托,我青年有何理由不去用理性的思维扛起一代民族脊梁的担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要对给出的关键进行简单的组合,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中心,如国家认同、人文情怀、责任担当组合可以谈修养;、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组合可以谈处世之道;人文情怀、健全人格、审美情趣组合可以谈情操的培养。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层面论述,注意要围绕所选的关键词选取材料。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