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5月联合模拟(2017-0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5月联合模拟(2017-05)

绝密★启用前 ‎2017年高考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五市联合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以先使用铅笔做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札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汤勤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源头久远,延续不断,流传久长,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中作用重大。‎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D.中华礼制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具有教化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B.《礼记》所称的“尊其义”指的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这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义同,都是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C.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D.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是先民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理想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诸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能够逐渐缓和、化解,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放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孝行纯至,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九月,放至,对崇政殿,询以民政边事。放日:“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翌日,表辞恩命,诏不听其让,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 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归葬终南。‎ ‎(节选自《宋史·列传隐逸上》,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兄皆干进 干:谋求。 B.尽日望云危坐 危:端正。‎ C.诏不听其让 让:谦让。 D.细民多纵樵采 纵:释放。‎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B.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丕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C.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D.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孩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他以学业未成、不可以妄动为托辞。‎ B.种放志在山林,归隐多年。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林的意思,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筑庐而居,隐居长达三十年。‎ C.种放很有才华,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为业,所著颇丰;他对策于崇政殿,答对得体,皇帝对他非常器重,屡次满足其要求。‎ D.种放表面退隐,内心骄横。他晚年注重浮华装饰,广置良田,恣肆骄横,行为不法,甚至诟骂驿吏,当时的舆论对他非常鄙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5分)‎ 译文:‎ ‎(2)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宫殿名。陈后主当年于此被擒,陈朝灭亡。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音曲中覆灭,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诗人伏案,想象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残宫禾黍;当年盛极一时的南朝,警惕已成为历史陈迹。‎ C。前两联在叙述上采用倒装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感想的眼前景物,突出了陈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D.颈联使用比喻手法,概括了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这首诗精于锤炼字句,首联“残”和“空”从经营和政治两个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形象生动;“合”字富有气势,表现力极强。‎ ‎9.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师说》中“日师日弟子云者, ”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 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两句诗是“ , ”。‎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许 小 胆 罗贤慧 许小胆是我的小学老师。这当然不是他的大名,可是大家都这样喊他,就连我们这群小毛孩儿在背后也这样喊。天长日久,他的大名竟像被人忘记了。‎ 许小胆的“怕”有点奇怪,因为他最害怕的并不是什么具体的人或事,而是一个无比虚妄的东西——“万一”。‎ 许小胆18岁那年,高考考了全区第一。填志愿的时候,好多人都劝他报一所好点的学校,可他提着笔想了半天:“算了,还是稳妥一点。万一……”最后只填了本省一所师范院校。‎ 本以为凭他的成绩被那所大学录取是木板钉钉的事。哪晓得一等再等,直到那些比他考得差的同学都去大学报到了,他的录取通知书却杳如黄鹤。班主任关心得意门生,私下里帮他一打听,竟然早就有个同姓同名的考生去学校报到了!有人给他支招,让他去教育局闹一场,大不了大家都读不成。许小胆闷了一会儿:“算了吧,万一……”劝他的人讨个没趣,只好望着他的背影叹一声:“没出息!”‎ 暑假的最后一天,许小胆家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高中班主任,来劝他复读,争取明年报考名牌大学;另一个是村支书,村里小学一位老教师要退休,正愁找不到新老师,村支书一想,村里现成放着一个状元郎呢,这不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老师?两个人都坐在屋檐下,单等许小胆一句话。‎ 许小胆看看墙角码得整整齐齐的课本,又看看屋里咳得掏心掏肺的老爹,然后低下头,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脚下那一小块泥地,仿佛要用目光把那块地灼出个坑来。最后还是村支书忍不住了,捞起旱烟管在鞋底上磕了磕:“我说你这娃究竟咋想的,倒是给个话啊!”许小胆这才嚅嗫了半天,像只蚊子似地回了一句:“老师,我还是不复读了。万一……”班主任素来了解他的性子,只好失望而归。‎ 就这样,许小胆成了村里的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村小的老师多半是“半边农”,虽然当着教师,可依然是农民身份,家里还有一份土地。遇上农忙,学生们都想帮他家干点农活儿,但他从不应允,每次都说:“学校有规矩呢,万一……”于是我们常常见他满眼血丝地走进教室,就知道他为了赶农时,晚上打着火把抢种抢收。‎ 许小胆最风光的时候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因为他的班必定拿第一,而且甩出第二名老远!有传言说,教育局领导看中了许小胆的业绩,要直接给他转正。老师们私下里向他打听,嬉笑着要他请客。他涨红着脸:“八字还没一撇呢,万一……”‎ 一天,教育局领导来视察,点名要听许小胆的课。课上,当他讲到成语“胆小如鼠”时,莽娃在后面忽然冒了一句:“耗子才不胆小呢!我家的耗子呆在谷仓里,拿响篙撵都撵不走!”听课的领导忍不住笑了,问:“那依你说,什么最胆小呢?”莽娃俏皮地做了个鬼脸,用手一指许小胆:“他!”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那堂课因为莽娃搅局,领导很不满意。后来,关于许小胆转公办教师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许小胆和邻村一个姑娘结了婚。师娘样子很娇俏,脾气却比三伏天雷公山的火闪还厉害。那时正值一场下海潮席卷全国,师娘嫌代课老师工资太低,撺掇许小胆辞职去南方挣大钱。许小胆又是那句话:“还是算了吧!万一……”师娘银牙一咬:“怂蛋!一片竹叶子落下来你都怕把脑壳砸起包!”说完转过背不再理他,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包袱出了门,从此再没回来。‎ 一天傍晚,放了学,许小胆正要回家收菜籽:路过双龙桥,见河里一个孩子一上一下直扑腾,眼看就要没入水底。他顾不得多想,纵身跳下河去。许小胆从小怕水,连堰塘都没下过,何况是河?许小胆挣扎着扑腾过去,一看,正是莽娃。他拼出全身力气,把莽娃托上岸时,再也无力上岸。原来莽娃趁放了学到河边掏黄鳝,一不留神栽下水去。莽娃瘫在岸边,吓得扯着嗓子干嚎。附近的村民听到哭声赶过来,一起捞起了许小胆的尸体。‎ 下葬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赶来,送葬的队伍排了两里多地。莽娃捧着灵牌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路泣不成声。在那块灵牌上,人们终于看到了许小胆的大名——许大成。‎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许小胆怕的并不是什么具体的人或事,而是一个无比虚妄的‘万一’,这是他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和‘师娘’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的原因 B.许小胆最大的失误是没有采纳高中班主任劝他复读考名牌大学的建议,假如他及时回校复读,他的贫穷境遇或许会得到彻底改变。‎ C.莽娃课堂搅局,打破了许小胆转为公办教师的希望,增加了故事波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主人公的厄运又向前推进一步。‎ D.小说结尾描写全村男女老少不约而同为许小胆送葬的场面,通过许小胆在广大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从侧面塑造许小胆的高大形象。‎ ‎12.这篇小说是怎样塑造许小胆这个人物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13.人们在谈到这篇小说时,有人认为许小胆确实胆小,有人认为许小胆并不胆小,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我眼中的名人·刘兰芳 年过七旬的刘兰芳似乎比退休前更忙了。前些日子,她刚跟六位新收的徒弟一起参加完“刘兰芳·三十五年马街情”师徒专场演出,又辗转河南宝丰等地参加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的“送欢笑到基层”活动。每次见面,都见她身板硬朗,风采依旧,一如几十年前初识她的样子。‎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正在电台热播,而我是电台的播音员。不过,我却一直没有机会跟自己心中的偶像近距离接触。我的父亲刘信祥与刘兰芳当时同是辽宁曲协副主席,于是我便托父亲代为询问:不知刘老师能否给我一盒她录的磁带。刘兰芳听后爽快地答应了,给了我一盒《岳飞传》的录音带,唯一的要求是让我把其中一个小段学会。自此,我便与刘兰芳老师结下了忘年之交。‎ 很多人都听过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知道她是评书大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之前是唱东北大鼓的。刘兰芳的母亲、姨娘都是东北大鼓演员。从小听东北大鼓长大的刘兰芳,十几岁时就去了鞍山曲艺团,团里当时有十几个都是唱西河大鼓的,唱东北大鼓的人少,曲艺团因此安排刘兰芳唱起了东北大鼓。那个时候,刘兰芳经常在茶社里唱长书,有时一待就两三个月。她的高音敞亮通透,低音宽厚纯正、甘醇清冽,没有丝毫杂音,听起来字正韵足、摇曳生姿。《忆真妃》《三国段》等东北大鼓短段经过刘兰芳的说唱,焕发出别样韵味,在群众中迅速传播开来。‎ 说唱大鼓的经历让刘兰芳练就了良好的童子功,为其后来辉煌的评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成了评书大家,可刘兰芳对东北大鼓感情深厚,一直到现在只要有机会,她仍然十分乐意登台献艺。记得前年在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现场,当刘兰芳一手拿鼓槌、一手拿简板,在弦师的伴奏下,唱起“马嵬坡下草青青”时,台下的观众分明能感受到一股英武飘逸之气扑面而来,继而又有一种悲悲切切,婉转缠绵的情绪萦绕在心头。刘兰芳把大鼓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刘兰芳每每听到那动人心弦的“大口调、半京韵、扣调、四截腔”,不免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去年在盛世牡丹演唱会上,当两个晚辈演唱东北大鼓《忆真妃》时,刘兰芳全神贯注地看她们的演出,生怕漏掉一丁点儿细节。晚上天气比较凉,王印权老师(刘兰芳的丈夫)体贴地给刘兰芳披上一件外衣,她却没有察觉,完全沉浸在韵律之中。听罢晚辈们的演出,刘兰芳竞自上台,深情款款地唱起了《王二姐思夫》。那时的她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她精神矍铄,满口大鼓词,充满了东北大鼓“本土文化”的韵味儿。‎ 很多人看过刘兰芳的表演,但鲜有人了解她舞台下的生活。2010年,刘兰芳出版了自传《我的艺术生活》,书中介绍了她不同时期的演艺及生活经历,让读者能够从中读懂她多年来艺术生涯的弦外之音。书中片段式的生活琐事看似是在长篇累牍地自我剖析,但书中的叙述不是一个女人的絮叨,而是直抵人生的率性,这种性格上的特点跟其作品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文如其人、艺如其人”。正像刘兰芳经常说的:“作为艺人,应该首先做人,再来做有道德的人、有文化底蕴的人,之后才是做演员。”‎ 今天的刘兰芳一如既往地在舞台上耕耘,痴心不改。“舞台是我的全部,我要把握每一次演出,让我的演艺生涯多姿多彩,点缀我人生中每一个脚步。”她就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株兰花,永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芬芳。‎ ‎(摘编自国学网,作者刘玲,有改动)‎ 相关链接 ‎1982年,刘兰芳到天津演出,一下火车就被车站广场上的环卫工人认出来了,“您是刘兰芳吧?”“是我。”“您的《岳飞传》太好了,给我们说一段吧!”“好啊。”刘兰芳毫不犹豫,当即在马路上摆开架势,为围观的群众表演了一段《岳飞传》。(百度百科)‎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兰芳退而不休,一如既往地在舞台上耕耘,她刚跟新收的六位徒弟一起参加完师徒专场演出,就又参加“送欢笑到基层”的活动。‎ B.刘兰芳积极弘扬评书文化。“我”通过父亲的关系索要一盒《岳飞传》磁带,刘兰芳慷慨赠与,并要求“我”学会其中的一个小段。‎ C.刘兰芳不但评书唱得好.东北大鼓唱得也好。她的东北大鼓高音敞亮通透,低音宽厚纯正、甘醇清冽,听起来字正韵足、摇曳生姿。‎ D.刘兰芳虽然成了评书大家,可她心里念念不忘的唯有东北大鼓,她把东北大鼓融进了血液中,直到现在,只要有机会,就登台献艺。‎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忆真妃》《三国段》等通过电台迅速传播,传统历史故事在刘兰芳的演绎下焕发出别样韵味。‎ B.刘兰芳的东北大鼓极有感染力,她的演唱有时分明使人感到一股英武飘逸之气扑面而来,有时使人婉转缠绵的情绪萦绕在心头。‎ C.刘兰芳不同时期的演艺及生活经历从她的自传《我的艺术生活》中可窥一斑,透过该书,我们可以懂她多年来艺术生涯的弦外之音。‎ D.刘兰芳率性人生的性格特点与其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她能长篇累牍地对一些生活琐事自我剖析,但这种剖析决不是女人的絮叨。‎ E.材料以“我”眼中的刘兰芳的片断介绍为主,结合刘兰芳的典型语言,从多角度记叙了刘兰芳的艺术人生,条理清晰,语言朴实。‎ ‎16.刘兰芳成为一位深受国人爱戴的评书大家,其中必有内在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今年即将面市的好书太多太多,此将我们所见到的好书分享给你们,使你们有个大概了解,虽然可能挂一漏万,缺乏足够的代表性。‎ B.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C.泥人部落装饰涂料上乘的装饰质量和突出的装饰效果在消费者中有口皆碑,受到中外投资者广泛青睐,许多业内人士竞相抱团加盟。‎ D.为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南京星汉城市花园业主委员会把星汉置业公司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全体业主享有该地下车库的权益。‎ E.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政经学媒对于解决朝核问题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不淡定,对北方的焦虑和恐惧日甚一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方这一决定系以从维护现有国际军控和裁军机制以及循序渐进推进核裁军为原则的考虑,体现了中方对维护全球稳定负责任的态度。‎ B.乡村教师们,赶紧注册申报或发邮件申报吧,您可能就是最终获奖者,不仅你们可以到三亚参加颁奖典礼,还能与马云面对面交流。‎ C.于欢的代理律师殷清利告诉记者,该“辱母案”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警方是否存在不作为现象等,尚存较大争议,决不能一判了之。‎ D.就在美国国会跨党派决议草案提交的同一天,俄罗斯发出在“萨德”问题上力挺中国,表示在美国反导防御问题上与中国协调合作。‎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对于每一名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欣赏这段久负盛名的漓江山水美貌,亲身感受烟雨漓江的风光,坐竹筏将是梦寐以求的最佳选择。 , 。 , 。 , ,每一个细胞都觉得舒服。‎ ‎①如一卷百里长画缓缓舒展 ②人景合一物我皆忘 ‎③行走在风光旖旎的诗情画意中 ④漂流在烟雨蒙蒙的人间仙境中 ‎⑤夹一江秀丽多姿的绿水 ⑥两岸峻拔雄奇的青山 A.⑥③⑤④①② B.①④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罗汉果又叫拉汗果,是一种 ① ,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400毫克~500毫克,同时还含有大量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罗汉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 ‎ ② ,具有清热润肺、止咳、清暑解渴、润肠通便的功效。罗汉果虽好, ③ ,经常大量食用罗汉果,容易导致肠胃功能下降等。‎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强是你的微信好友,现在北京某校读高二,从来没到过广西。五一小长假快到了,请你给小强发个微帖,邀请他来广西观光。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防止攀比行为蔓延,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近日,某中学下发通知,要求学生不得穿进口鞋进入校园。消息传出后,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认为校方的做法既有爱国因素,又有利于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情操;有人认为,此举大可不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高考桂林百色崇左梧州北海五市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3分)BC“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2. (3分)C(“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3. (3分)D(“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辞,原文说“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4. (3分)D(纵:肆意,随意。)‎ ‎5. (3分)BC正确标点为: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络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G. (3分)D(“表面退隐,内心骄横”评价不当,“态肆骄横”的是他的门人族属而非其本人,“行为不法”无中生有。)‎ ‎7. (10分)(1)(5分)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徒”‎ ‎“身”“何……为”各1分,句意2分)(幻(5分)种放终身没有娶妻,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 为他挑选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娶”“恶”“第”各1分,句意2分)‎ ‎8. (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 分。(B`‘诗人伏案”分析不当,应为“登高而望”,且“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揪荒坟”不是“想象”之景,应为实景。D“比喻手法”分析不当,这里是情景交融或比兴手法。E“经营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不当,应为“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 ‎9. (6分)①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已逝的变迁之叹。②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的慨叹。C6分,每个要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 ( 5分)(1)则群聚而笑之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几处旱莺争暖树谁 家新燕啄春泥(<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11. (3分)BC“最大失误”分析不当,许小胆的境遇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即使他去复读了,也不一定彻底改变了命运。)‎ ‎12. ( 5分)①欲扬先抑,先写许小胆平时胆小,突显后文他见义勇为时的胆大。(或“衬托,用许小胆平时的胆小,衬托他见义勇为时的胆大。”)②用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如许小胆的日头禅“万一……”,使得人物个性更为鲜明。③侧面描写,用许小胆的老师、学生、妻子、全村人对他的态度来丰富他的形象。④正面描写,通过对许小胆说话的神态、救莽娃时的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矛盾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3. ( 6分)示例:(1)许小胆确实胆小。①他高考明明考了全区第一,却不敢报好一点的学校。‎ ‎②他明知自己的录取资格被同名同姓者冒顶,却忍气吞声。③遇上农忙,学生们都想帮他家干点农活儿,他总怕违背学校规矩从不应允。④师娘捕掇他辞职去南方挣大钱,他没有勇气应允。‎ ‎(2)许小胆并不胆小。①他高考考了全区第一,不报好一点的学校,并不是胆小,而是追求稳妥。②他的大学录取资格被冒名顶替而不去教育局大闹并不是胆小,而是有全局观念。③他不让学生们帮自己干农活并不是胆小,而是有组织纪律观念。④他不去南方挣大钱,并不是胆小,而是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⑤在莽娃命悬一线之际,他不顾一切跳进河里,大胆施救。(6分,观点1分,材料生分,语言表达1分。)‎ ‎14. (3分)D(“刘兰芳虽然成了评书大家,可她心里念念不忘的只有东北大鼓”理解不当。原文说:“尽管成了评书大家,可刘铸芳对东北大鼓感情深厚,一直到现在,只要有机会,她仍然十分乐意登台献艺。”)‎ ‎15. (2分)AD(A《忆真妃》《三国段》不是评书,而是东北大鼓。“焕发出别样韵味”的是东北大鼓《忆真妃》《三国段》,而不是《岳飞传》《杨家将》。D“她能长篇累犊地对一些生活琐事自我剖析”分析不当。原文说:“书中片段式的生活琐事看似是在长篇累犊地自我剖析,但书中的叙述不是一个女人的絮叨,而是直抵人生的率性。”生分,选对一处给2分。)‎ ‎16. (5分)①说唱大鼓的经历为刘兰芳辉煌的评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有较高的道德 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常说:“作为艺人,应该首先做人,再来做有道德的人、有文化底蕴的人,之后才是做演员。”③具有演唱评书的高超技艺。他演唱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等在群众中影响极深。④有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她到天津演出,一下火车就满足环卫工人的要求,当即在马路上表演了一段岳飞传。(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生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 ( 2分)BD(A“挂一漏万”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谦辞。使用正确。B.‘水到渠成”指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该成语不能做状语,此处语法不当。C.“有日皆碑”指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使用正确。n“对簿公堂”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此处望文生义。E“日甚一日”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使用正确。)‎ ‎18. (3分)C(A“从……考虑”与“以……为原则”句式杂揉。B`‘不仅你们可以到三亚参加颁奖典礼”语序不当,应为“你们不仅可以到三亚参加颁奖典礼”。n“发出”的宾语残缺,应在“挺中国”后加“的声音”。)‎ ‎19. (3分)n(备组合的六句话包括两层意思,①④⑤⑥为视觉描写,②③为感受。横线后面的 ‎“每一个细胞都觉得舒服”写的是感受,说明②③应排在最后,据此可以排除AC。在视觉描写中,④⑤⑥为本体,①为喻体,说明①应在④⑤⑥之后,据此可以排除B。在④⑤⑥中,⑥中的“两岸”与⑤中的“夹”有逻辑关系,说明⑥在⑤前,据此可以排除BC。)‎ ‎20. (5分)示例:①营养非常丰富的果实②有较高的医用价值③但也不能食用过量(5分,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21. (5分)示例:五一小长假快要到了,何不借此机会,圆你来广西观光的梦想呢?桂林的山,‎ 漓江的水,不来广西要后悔;阳朔的街,龙脊的田,不来看看会眼馋。快来吧,我做你的全程导游。(内容得当3分,语言简明通顺2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①营造爱国氛围,无可厚非。②弘扬节约美 德,重在内涵。③攀比之气不可长。④人应理直气壮地追求高大上。)‎ ‎[译文]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曾让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还没有完成、不可轻率行动为托辞。常常往来于高山、华山之间,慷慨地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营谋官职地位,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用草搭建房舍,仅能遮蔽风雨。种放把互相学习作为职业,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得到学生送的肉干用来供养母亲,母亲也乐从天道,淡薄美味。种放在峰顶另外构建房子,整天端正地坐立遥望云彩。每逢山中雨水暴涨,道路被阻隔断,食物缺乏断绝,就只吃红薯板采。著述有《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们很称赞他。所写诗歌很多,自己称为“退士”,曾写自传以记述自己的志向。‎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提到种放的才能操行,皇上下诏派人召见种放。他的母亲抱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却得不到安身的地方,我就离开你深入到山沟的尽头。”‎ 种放称有病没有动身。他的母亲全部拿出他的笔、砚烧掉,与种放转移到山沟的尽头偏僻得人很少到达的地方。宋太宗称赞他的气节,诏令京兆府赐给他婚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有关官吏每年按时令抚恤慰问。母亲去世,三天不吃不喝,在母亲坟墓旁边构屋居住。‎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说种放隐居三十年,孝敬的品行纯正至极点,简朴隐退清静,不亚于古代贤士。皇上再次下诏,令洛阳府派遣官吏到山中,给种放赠送礼物,让他到朝廷候旨。九月,种放到达朝廷,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策问,皇上拿百姓和边关的事情问他。种放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罢了,唯一的办法是慢慢地感化。”皇上当天就任命他为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头巾衣服简册腰带。第二天,种放上表辞谢皇上的恩命,皇上下诏不顺从他的谦让,赐给排衣、象简、犀带、银鱼。咸平六年春天,种放又上表谢恩请求暂时返归故山,皇上下诏准许他的请求。‎ 种放终身没有娶妻,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为他挑选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但是体禄的赏赐非常优厚,晚年很讲究装饰车子衣冠。他在长安广泛购置良田,每年获利很多,学生以及同族中的人依仗他患肆骄横。王嗣宗做京兆太守,种放曾经趁着酒醉辱骂他。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种放请求返回终南山,皇上又赐给酒宴为他送行。他所居住的山林,很多平民百姓随意砍柒采摘,皇上特地下诏予以禁止。种放于是上奏章请求迁居高山天封观旁边,皇帝派内侍就着兴唐观地基建造府第赐给他。然而种放还是往来于终南山,巡视田地。每次出行官府都要供给择马乘坐,在路上有时亲自垢骂择吏,当时舆论渐渐非议他。‎ 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早晨起来,种放忽然取出前后奏章奏疏的草稿全部烧掉,穿道士衣服,召集门生一起在旁边饮酒,酒过几巡之后就去世了,归葬在终南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