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一中2020届高三物理第五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湖南省邵东一中2020届高三物理第五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频率为600Hz的声源以20rad/s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80m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A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Hz ②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B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Hz ③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C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Hz ④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D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Hz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如图所示,电源电阻忽略不计,两电表V1、V2的内阻不是远大于电阻R2,将电压表V1接到a、b间,其示数为18V。将电压表V2接到a、b间,其示数为18.6V。现将电压表V1、V2串联后接到a、b间,设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则 A. U1>9.3V B. U2>9.3V C. U1+U2>18.6V D. 18.6V>U1+U2>18.0V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反映了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C.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减小,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 D.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4.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v—t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 乙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与水平面接触,木块上方固定有一根直立的轻弹簧,弹上端系一带电且质量为m的小球(弹簧不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当加上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后,在弹簧正好恢复到原长时,小球具有最大速度.当木块对水平面压力为零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 A.mg/M B.Mg/m C.(M+m)g/m D.(M+m)g/M 6.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S、a、b、c、d、e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9个质点,t=0时刻均静止于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m/s,当t=1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当t=4s时质点d开始起振,则在t=4.6s这一时刻 A.质点c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B.质点a的速度正在减小 C.质点b′的运动方向向上 D.质点c′已经振动了1.6s 7.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经油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油滴质量为m,油滴在液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以上各量均为国际单位.则 A.油滴分子直径d= B.油滴分子直径d= C.油滴所含分子数n= D.油滴所含分子数n= 8.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 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K,电 源即给电容器充电,则 A.保持K接通,减小两板间的距离,则板间场强减小 B.保持K接通,在两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极板上的带电量增大 C.断开K,减小两板间的距离,则两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D.断开K,在两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两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9.如图5所示,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 A. 电流表坏了或未接好 B. 从a经过EL1到b的电路中有断路 C. EL2灯丝断或灯座未接通 D. 电流表和EL1、EL2都坏了 图5 10.如图所示,重球A放在光滑的斜面体B上,A、B质量相等,在力F的作用下,B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缓慢移动了一段距离,A球相对于C点升高h,若突然撤去F,则 A.A以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 B.A球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在B离开A之前,A、B动量守恒 D.A、B相互作用的冲量大小相等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题4分,(2)题8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并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 11.(1)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中,有以下一些操作步骤: A.在导电纸上画出两电极的连线 B.将灵敏电流表的一个探针接一个电极,用另一个探针接触导电纸,缓慢移动,可找出一系列等势点 C.在平板上铺上白纸,再铺上复写纸,然后再铺上导电纸 D.安好电板,接好电路 E.在两电极a、b的连线上,等距离地取五个基准点c、d、e、f、g,并复印在白纸上,如图所示 F. 电流表的一个探针接触某个基准点不动,另一个探针缓慢地移动到电流表不偏转时,复印一点,用同样的方法即可找出许多等势点 G.闭合开关 选择合理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为 (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4种不同摆长情况单摆的振动周期,获得4组数据,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的T—l关系图像如图,根据此图像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②本试验依据的物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为____________ (g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8分)太空中有一颗绕恒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此行星上一昼夜的时间是t,在行星的赤道处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的读数比在两极时测量的读数小10%,已知引力常量为G,求此行星的平均密度。 13.(10分)如图所示的装置,U是加速电压,紧靠其右侧的是两块彼此平行的水平金属板。板长为L,两板间距离为d,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经加速电压加速后沿金属板中心线水平射人两板中,若两水平金属板间加一电压U,当上板为正时,带电粒子恰好能沿两板中心线射出;当下板为正时,带电粒子则射到下板上距板的左端处,求: (1)为多少? (2)为使带电粒子经U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两金属板,并能够从两板之间射出,两水平金属板所加电压U应满足什么条件? 14.(10分)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点处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电量相等的正电荷,a、b是AB连线上的两点,其中Aa=Bb=L/4,O为AB 连线的中点,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可以看作质点)以初动能E从a点出发,沿直线AB向b点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n倍(n>l),到达b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O、b两点间的电势差U。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 Oo Bbo ABbo CBbo V0 15.(10分)水平轨道AB在B点处与半径R=300m的光滑圆弧形轨道BC相切,一个质量为0.99kg的木块静止于B处,现有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从左边射入木块且未穿出,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该水平轨道AB的动摩擦因数=0.5,g取10m/s2,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需要多长时间停止运动?(cos5o=0.99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A 2..BC 3.C 4.A 5.B 6.D 7.BC 8.BCD 9.B 10.AD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2分. 11 (1) C D A E G F…………4′ (2)①秒表、米尺、游标卡尺……2′(少1—2个扣1′) ②原理:T=2π……2′ ③4π/g……2′ ④9.86m/s……2′ 四、计算题:共6小题,共48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再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8分)行星上一昼夜的时间是t,即行星的自转周期 T=t……………………………1′ 弹簧称在赤道和两极的读数分别为F、F 在赤道上, G- F=mR=MR………………………………………2′ 在两极上, G- F=0…………………2′ 又F- F=10% F……………………………………………2′ 则mR=10%G…………………2′ =……………………2′ 而ρ===×=……………………………………………2′ 13.(10分) (1)设粒子被加速后的速度为v,当两板间加上电压U 如上板为正时,=mg U=………………………1′ 如下板为正时,a==2g…………1′ =·2g()…………1′ 得=……………1′ qU=mv………………1′ ∴U=……………1′ 则=……………1′ (2)当上板加最大电压U时,粒子斜向上偏转刚好穿出:t= == ∴U==………1′ 若上板加上最小正电压时,粒子向下偏转恰穿出 ………………………1′ ·() …………………………………2′ 若下板加上正电压时,粒子只能向下偏转 =可见下板不能加正电压……………1′ ∴…………………………………2′ 14.(10分) (1)因为+是以中点O对称,所以…………1′ 滑块由a→b,根据动能定理:………2′ ∴………………………………………………………2′ (2)对小滑块由o→b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2′ ………………………………2′ (3) ………2′ 小滑块从a点开始,最终停在O点,根据动能原理 -………………2′ S=………………2′ 15.(10分)mvo=(M+m)v (M+m)v2/2=(M+m)gh h=1.25m 故木块沿国圆弧轨道上升到最高处时所对应的圆心角为csoθ=(R-h)/R≈0.96 θ≈5o,故可视为单摆运动。 t1= (M+m)gμt2=(M+m)v t2=1s t= t1+ t2=18.2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