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12月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读者 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 。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东西,这才 。 A. 不禁 改变 匪夷所思 B. 难免 变迁 难以想象 C. 不禁 变迁 不可思议 D. 难免 改变 难以琢磨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 A.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B.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始成灰。 D.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 ; ; ; ;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 ⑥②⑤①④③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⑥①④②⑤③ D. ①②④⑤⑥③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 B. 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 C. 贵稿因排版问题而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 D. 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其他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李翱书[1]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 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之言意皆是也是:正确的 B. 其安能有以合乎合:遇合 C. 所贵乎京师者贵:崇尚 D.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违:背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 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 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 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②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9.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寻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袓,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 (节选自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 11.文中的“义山”、“六一”分别是谁的号? 12.豫章被称为“本朝诗家宗祖”,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3.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4.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即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句子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_______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_______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_______ ,仁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隐 身 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①。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6.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这些“废话”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文中引用《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18.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有哪些作用? 19.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在特色小镇中留住乡愁 韩林飞 城镇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现代社会,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却日渐式微。于是,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面是“回不去的故乡”。人们不禁发问,在城镇化与乡愁之间,难道就不存在和解的空间? 换句话说,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正是对这样一个时代问题的回答,特色小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使之具备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征。通过培育特色小镇、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让人们留在家乡,就地城镇化,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还能“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这显然是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城镇化、保留人们的乡愁给出的答案。 过去机械外扩式的城镇化品质,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物质及情感需求,城镇化理应转向品质提升、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之路。纵观城镇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意大利的锡耶纳、美国的格林威治、法国的普罗旺斯,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镇展现出不同地区的人文内涵,也为人们留下了乡愁视觉寄托的完好实例,更为后世体验、发扬传统文化留下了无尽的空间。世世代代的延续,风土人情的继承,承载于城镇环境之中,实现了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珍视历史遗存,将特色小镇作为乡愁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真正留住乡愁,留住风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在于磅礴浩大的体量建设,而在于小而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在空间环境的塑造过程中,保留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羁绊,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不仅要注重打造宜人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更要赋予其强力的产业支撑。特色小镇不必像大城市那样追求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该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确保特色小镇在某一产业里占据独特地位。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增强人们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赋予城镇化新的人文内涵,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人情冷漠、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未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 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1.如何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留住乡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2.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材料分析鉴赏题 时髦凌人,甚于暴君 余光中 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有个问题令我颇为惊讶。她说:“你似乎很喜欢苏东坡。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呢?”记者的访问往往是绠短汲深,原来不足为怪,倒是“折旧率”这文化现象甚或文化观念,值得注意。折旧之为观念,使某些价值显得“过时”;折旧之为现象,使某些价值变得“贬值”。在量产促销的工商社会,折旧的观念是一切广告的真理。新车一开出展示室,就开始折旧贬值了。电脑也是一代比一代高明,同时一代比一代便宜。科技的产品总是后来居上,永远在“进步”之中,所以人类也养成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在“进步”。 不错,人类是进步了,不过只是在器用文明而非精神文明。罗素在《哲学与政治》一书中就说:“变化乃客观现象,进步乃伦理价值;变化无可怀疑,进步则见仁见智。”这道理完全可以用到文学上。目前的新诗人中,谁敢站出来说:“我的作品比苏东坡新,所以比苏东坡进步?”在泛商业的社会,科技产品的折旧率往往误用到艺术上去,而以为文化也像科技一样,恒在进步之中。 高克多说得好:“艺术的作品看来丑,但后来往往变美。时髦的产品则不然,看来美,但后来一律变丑。”拉丁文早就有这么一句谚语了:“时髦凌人,甚于暴君。”我只想再续半句:“而广告乃其帮凶。” 在我们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六十多年前,被进步作家讥为落伍文人的沈从文就说过:“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了一点。那些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爱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人。” 23.“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4.文章尾段引用沈从文的话有什么作用? 25.作者以“时髦凌人,甚于暴君”为题有何用意?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评卷人 得分 八、名著阅读 2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狂人日记》中,赵家的狗、小孩子的眼色、全然黑沉沉的屋子、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等都是在象征的意义上显示了它们独特的历史的内涵。 B. 《三国演义》中曹操求贤若渴,曾招降过许多人才,董卓属下的陈琳便是其中之一。陈琳在檄文中痛骂过曹操,曹操却不念旧恶,而是收为己用。 C.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在大海上孤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赞扬了他决不认输的硬汉精神。 D. 《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她的行踪描绘了荣宁二府的富丽堂皇,也通过她的眼睛描写了她见到的贾母、王熙凤、元春四姐妹、贾宝玉等人物。 E. 《边城》中,沈从文写吊脚楼的风情、龙舟比赛的场景、男女情歌的咏唱。那里,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存在着,没有剧烈的冲突,只有淡淡的孤寂和忧伤。 28.简答题 (1)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作者表现了“情解石榴裙”的香菱之呆,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也有“呆气”流露,请结合这两回的内容简析香菱之“呆”的内涵。 (2) 《故乡》中,“我”与闰土之间的“厚障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2019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12月月考 语 文 答 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难免:不容易避免;根据语境,第一个空用“难免”太生硬,应用“不禁”。“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第二空承后只能选“改变”。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难以琢磨:很难思考清楚;与语境稍有不合,应选“匪夷所思”。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A项,“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B项,“玉箸”指的是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此代指思妇。D项,“管弦”,“管”指管类乐器,如笛子、箫之类;“弦”指弦类乐器,如古筝、琵琶。此处指代音乐。故选C。 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运用能力。读后可知,选项中大都涉及谦敬辞的用法,例如,选项中的“鄙陋”“陨首结草”“辱”“乞”“微薄”“聊表”等均为谦词。“殊遇”“垂示”“贵稿”“笑纳”等均为敬词。B项,“垂示”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不得体,故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B 【解析】 试题分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不符合语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D 7. C 8. ①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怎样来替我谋划呢? ② 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 ③ 我之所以逗留于此而不离去,是因为那人确有爱我之心。 9. ①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②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形势不方便,羞于重回伤心地。 【解析】 6.试题分析:D项“离违久,乍还侍左右”的“违”,结合后面内容“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可知,是离别太久,应该译为离开,离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D项“离违久,乍还侍左右”的“违”,结合后面内容“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可知,是离别太久,应该译为离开,离别。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可知,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结合文本内容“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可知,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8.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舍”译为舍弃,“挈”译为带着,“安以”译为怎么,“足下”译为您。(2)“所资”译为资质,“所从”译为靠山,“终安所为乎”反问语气。(3)“其”译为我,“诚”译为确实,实在。“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判断句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舍”“足下”“所从”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结合文本内容“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 ,候足下意,并以自解”分析可知,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欢愧来并”的原因,理解“欢”“愧”的内容,然后分析原因。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第一问结合文本内容“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 ,候足下意,并以自解”分析可知,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欢愧来并”的原因,理解“欢”“愧”的内容,然后分析原因。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参考译文】 信使到了(我处),您不嫌弃我给我写信,高兴和惭愧同时涌上来,心里都容不下了。啊!您的话都很对。我虽然善于辩解,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呢?这都是你赏识我,关心我,我不考虑现在人们对待我的态度,只凭你对我的情义,就使我寄希望于入世(为官)。 我家里本来很贫穷,又遭遇了劫难,衣服也得不到,生活用品也没有,家里仅三十口人,带着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哪儿呢?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如何替我谋划呢?这是一件事,您认为我进入京城,有什么好处吗?我有儿子,其中还有不认识我的,现在的人能了解我吗?保持着我的信仰操守,让我辅佐公卿,在大臣之间之间奔走,提供建议,能有跟我看法一致的吗?我在京城八九年,没有挣钱的地方,每天求人来生活,当时没有注意到,今天想起来,就像痛刚好了的人回想当初疼痛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如今年龄又长了,再让我去老地方干这些事,也很让我为难。京师被人看重的,不是上有贤明的天子,下有贤明的大臣,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我在其中匆匆忙忙,能够使社会上层下层的人知道我吗?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并赏识我却不嫉妒我的人更少。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 唉!您责怪我的话很对,很关爱我,如今天下的人,有像您这样的吗?从尧舜以来,读书人有怀才不遇的吗?没有吗?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我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有人(指韩愈现在投靠的人)是我的知己吗?其实他是跟在别人后面做事,盲目的追求潮流,饿了就吃饭,饱了就游戏。我之所以留在这里没有离开,是因为他诚心诚意的关爱我。但是关心我的少,不了解我的地方更多,我难道在这个地方很高兴吗?也是有所担心才暂时安定在这里。 唉!您是很关心我,您责备我的话确实很对,但是恐怕您有时候没空责备我却为我悲伤,没空为我悲哀却自责、自悲。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孔子称赞颜回说:“吃一碗干饭、喝一瓢白水,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生活的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心中的快乐。”人,如果能依靠圣贤的人,并能有一碗饭吃一瓢水喝足以活下去,他不感到忧愁却很快乐,岂不是很容易!如果我没有依靠,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挣钱的地方,就会饿死,这也不难呀?您听了我的话也感到悲伤。 啊,你也要小心谨慎这些道理!我们分别得太久,如果还能回到您的身边侍奉您,我会非常高兴,所以专门派人骑马到这里,等候您的回信,并通过这些自我开导。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谦虚)。 10. 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 11. 李商隐、欧阳修 12. 吸收前代诗人的优秀艺术手法;将奇书异闻引入诗中,形成独特风格;对作品反复锤炼。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而已”“也”句末的语气词。还要主语固定的词组“会萃百家”,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断句了。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本题中的义山是指李商隐,考生要注意对李商隐的了解:李商隐,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当了进士,安阳令;祖父李甫,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由此可见,李商隐家世不算显赫。李商隐是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但未成进士前,牛党的令狐楚已经赏识他了。后来李党的王茂元赏识李商隐,将女儿许配给他。李商隐与李党的人友好,牛党的人自然视为叛徒。当时令狐楚已死,其子令狐绹颇讨厌李商隐。令狐绹当了宰相后,李商隐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不过此点令后世的人误解,以为李商隐的一些情诗亦是暗指令狐绹之作),但始终失败,官场失意。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根据材料的设问,结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豫章被称为“本朝诗家宗祖”,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考生首先要抓住对原文的理解: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袓,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根据以上原文,可以从其搜集古书、自成一家、字斟句酌等角度进行概括作答。 【点睛】 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13. 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难守成,的奇怪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抛出问题,为颔联议论做铺垫. 14. ①冷静剖析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②因骄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自取,不必为之惋惜悲伤;③站在历史高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观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 【解析】 1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这是考查诗歌的章法结构。首联的作用一般有:扣题,总起全诗、在抒情时多用赋比兴对景起兴的手法引起话题,作为叙事诗的开头、交代起因等等。作答时可以从内容、技巧和结构等方面考虑,首联“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其中“霸主”和“孤身”两词写出了开国之君白手起家夺取天下的艰辛。“子孙多以百城降”与上句形成对比,首联一开始就拈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揭示了继承者相继灭亡的历史规律,为后面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点睛: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解题方法:(1)认识诗歌的结构特点。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王安石诗“冷峻严苛,诗如其人”的特点,作答时围绕“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进行分析。诗首联一开始就严肃地指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次联则冷静点明其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孙往往轻易地把政权断送。进而又客观地指出这些政权所以败亡相继,主要是因为继承者享国以后,日趋奢靡逸乐。王安石站在历史高度,冷静严肃地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并在三四两联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以此与上半首相印证。 15.乱花渐欲迷人眼 水落而石出者 渺沧海之一粟 汩余若将不及兮 声非加疾也 赢得仓皇北顾 切问而近思 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渺”“粟”“汩”“仓皇”“趋”的写法。 16. 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和做人要坦白真诚的观点,这些文字让人读来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下面对所谓“仙家的或凡间的”隐身衣的评说。 17. 将王太太的浮夸造作与桑丘不装斯文、不讲礼数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意在表现“卑微”这种“隐身衣”,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财富地位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18. 不便是人家视而不见,见而无睹;自己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会遭遇世态炎凉,招人暗笑。作用是不必装模作样,能自由真实地生活,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19. 隐身衣比喻作者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不受人关注,拥有自由的生活和率真的个性,可以冷静地观察事态人情的真相;同时努力向上,不自暴自弃,做出自己的成就。 【解析】 1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写法的含义和作用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作答为,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和做人要坦白真诚的观点,这些文字让人读来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下面对所谓“仙家的或凡间的”隐身衣的评说。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1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小说中的引用的用意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准确作答本题,将王太太的浮夸造作与桑丘不装斯文、不讲礼数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意在表现“卑微”这种“隐身衣”,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财富地位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要顺着题干的设问,分两步作答本题,不便是人家视而不见,见而无睹;自己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会遭遇世态炎凉,招人暗笑。作用是不必装模作样,能自由真实地生活,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19.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20. 首先提出问题:怎样实现城镇化与乡愁之间的和解;然后阐述用特色小镇建设留住乡愁的具体措施;最后点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能使城镇化与乡愁和解。 21. ①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让人们就地城镇化;①珍视历史遗存,转向提升品质、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③打造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经济,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 22. 指出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未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还可以留住乡愁,留住维系人们情感的乡土观念(乡愁)。 【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论述的内容的理顺和概括的能力。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本题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了如何解决城镇化与乡愁之间的矛盾。文本中间举例说明了具体解决的措施。最后是表明:未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留住乡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根据对题干的把握是要求到原文中筛选“发展特色小镇如何留住乡愁”,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以有如下的筛选:通过培育特色小镇、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让人们留在家乡,就地城镇化,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还能“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这显然是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城镇化、保留人们的乡愁给出的答案;过去机械外扩式的城镇化品质,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物质及情感需求,城镇化理应转向品质提升、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之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珍视历史遗存,将特色小镇作为乡愁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真正留住乡愁,留住风情;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增强人们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2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中的句子意思的能力。考生作答这类试题,要注意抓住对句子本身意思的把握,还要注意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本题中理解的句子是:未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本句中蕴含着作者对未来特色小镇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特色小镇发展的信心,这句话蕴含着当下国人对未来城镇化的信心和期望。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3. 表明作者对“进步社会”的反思,“进步社会”并非一切都在进步,有的只是变化,变化不等于进步;进步只是器用文明的进步,不能把器用文明的观念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 24. 内容上: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流传的时间越久远,越显示其人文价值(或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不会贬值);典型、权威的论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结构上: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回答“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使文章结构严谨。 25. (1)揭示一种社会现象(错误观念)的危害之大:当今社会以追求产量促销和便宜为时髦(或,人们对器用文明的追求与认识),这种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人们对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明的正确认识与追求,以致于文学、艺术、哲学的人文价值贬值。(2)警示人们尤其是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要赶时髦,不要只求快捷、便宜、多产、促销,而要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艺术。 【解析】 2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中文句的含义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扣住对文句的意思的理解,结合句子的上下文理解文句的意思。本题题干问的是:“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考生要注意理解“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变”是指社会的变化,“进步社会”是用科技的进步去衡量文学的进步,这是一种很教条很不合理的现象,作者是持有批判态度的。 2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个角度来作答,考生要注意从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段落的具体部位进行解读其作用。例如本题中问的是末尾段的作用,在结构上是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从内容上沈从文的话正是体现了作家的观点,艺术是不能等同于科技的进步的,艺术的价值是永远也不会折旧的。 25.本题考查的是分析题目的内在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分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类试题,要注意扣住题目的含义的解读,同时要抓住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进行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以“时髦凌人,甚于暴君”为题有何用意?考生要抓住文本中对当下现象的批判,作者是批评当下科技的时新的潮流,作者批评那些用科技的进步与时尚的观点,去衡量文学艺术的标准的,作者认为这样做是极其的粗暴和无理的,所以才说“甚于暴君”。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 26.付出总有回报 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人生就如一场戏,总有落幕之时;人生就如一首歌,有始有终有高潮。但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奔波前行时,千万别忘了创造价值,因为付出总会有回报。 人们嘴边常念叨着付出,可真正把它当回事的却很少,当今社会,人们最缺的便是一种奉献精神,你付出得越多,回报也就越大,我们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哪个用的力量越大,发挥出的效果也就越好。就像著名老一辈科学家钱伟长一样,为人民,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创造出的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是受世界瞩目的。 过关斩将英雄路,一帆风顺能几人。古今中外,但凡成大事者,谁人没有付出百倍的辛劳,谁人没有遭遇万倍的艰辛。诸葛亮曾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用尽一生的力量,平生做了上千次的实验,谁又能体会得到她比常人更为特殊的那种意志,比常人所多付出的那份艰辛呢?她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要做到。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应看他取得什么,应看他奉献什么。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说具备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坚信,付出总是快乐的,付出总有回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未来如何发展,奉献的主旋律都始终不会停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年的风里来雨里去;十几年的坚持不懈,造就了多少寒门学子奔向锦绣前程。如今的我,也徘徊在这生与死的边缘,用尽余力想奋力一博,不管结果如何,只愿此生不留遗憾,要想成功的几率大,就得比别人付出得多,就要从实力上压倒对方,我相信,付出的征程不会太长,等待我的将是金灿灿的一片。 人生这场戏;这首歌,都注定了要演奏下去,演奏者的能力则决定了感染力,我们都是人生的演奏者,我相信,无悔的付出也是一首悦耳的交响乐。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立意:材料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话。从后一句入手或者两句话联系起来谈,视为切题。如:即使收获跳蚤,也要播种龙种;得到瓜豆当可喜,收获跳蚤也不悔;付出与回报。如果只从 前一句阐述,视为合题,如:付出总有回报。如果空泛地谈“理想与现实”“要辩证地看待”等,则视为偏题。切题从45分判入,合题从42分判入。偏题从40分判入。再考虑其它因素,加减分数。偏题的原则上给不及格分。建议均分在48分左右。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关键的词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间的关系。 27.B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注意答出三次拜访见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题中B项,陈琳是袁绍的属下;D项,没有见到元春。 28.(1)①心性单纯,香菱斗草时把游戏当真的孩子气,情解石榴裙时对宝玉无男女之防的纯真;②执着追求,香菱学诗时,不因前两次的失败而放弃,终于在梦中作出了精妙的诗句。 (2)①闰土称“我”为“老爷”,说明两人之间有了不能逾越的阶级差别;②闰土要了香炉和烛台,说明两人在关于世界和人生方面有着思想认识上的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注意答出三次拜访见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此题注意注意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