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遵义四中 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 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更着重于法 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 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 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 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 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 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如 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 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 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品 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 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 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 的有效发挥。 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 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 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 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 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 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 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 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人”,最后拟 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 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 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 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在制度 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 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 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 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的监督 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假借皇权进 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 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在法制,强 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 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 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 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公权力领域, 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 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于个人层面, 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的行政干涉, 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 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品质、政治素质、 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 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出身胥吏、 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 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疏测试、人物 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维度,言 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 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断, 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 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用,因而明代 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 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阁臣和地方 政 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以偏概全。“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错,传统中国对官员是技术和道德的双重 要求。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 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 B 项混淆范围。 2.试题分析:偷梁换柱。“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错,原文是说父兄现任在 京三品大臣的言官必须改任。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断”,这些权力在言官中 要看具体职位。“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与前面的内容构不成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 谢志强 ⑴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 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 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 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 ⑵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 斯大林 80 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还有他 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 ⑶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他说:今天要下雨。我相信农 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我说:爸,喇叭昨天 预报晴天。 ⑷可是,我到学校,军体课(那时体育课的叫法),突然下起暴雨。我为父亲自豪,说: 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 ⑸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 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 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 ⑹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父亲的身体 里藏着过去的战争。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 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 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我还 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 ⑺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父 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 ⑻第二天,在连队的食堂里打了晚饭,父亲板着脸对连长说:你凭什么,没有征求我的 意见,就把我列入突击队?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说:老谢,老革命焕发革命青春,要是不 考虑你这个老突击队队员,你还能让我太平吗? ⑼父亲说:那也得我主动报名。 ⑽连长说: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 ⑾父亲说:我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还在家放羊呢。 ⑿连长说:老谢,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⒀父亲说:我现在正式报名。 ⒁我弄不懂父亲明明要参加突击队,为什么还要“摆老资格”?结果,不也还是突击队 队员吗?不过,我知道了,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打过仗。我听说战争年代,父 亲也是突击队队员。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父亲一身 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 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声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 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 ⒂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我念高中住校,他明显地衰弱了,似乎力气不 如以前,转移到土地上边,收不回来。我考入师范后,他离休。我和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 坐着交谈过。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 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 我与学生打交道。 ⒃回来,父亲卧床不起,已经用不着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话要 说,却已说不出话。我把他粗糙的手放进被子——别着凉。我时不时地替他翻转身体,似乎 什么姿势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过,他的身体不再是气象站,仅能反应疼痛,又确定不了哪 里疼。过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同时爆发,但跟气象无关。 ⒄后来,火化,我捧着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弹片,小手指甲盖那么小一片,它在父亲 的身体里待了半个多世纪,已成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像拖拉机里一个小小的垫片,却起过作 用。那么魁伟的身体就化为盒中的骨灰,像沙尘,那么轻那么轻。从遗物中,我发现一本五 十年代初发给他的残疾军人证。 ⒅突然,我想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的样子,像要对我说什么,可是,我总不给他 创造机会。我还以为这就是我和父亲的习惯状态,唯有我有遗憾。 (选自《小说选刊》2016 年第 11 期,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父亲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表现出父亲的严厉 和冷酷。 B.文章写“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是为了说明父子二人都各忙各的,所以没有共 同语言。 C.文章写父亲发布气象预报“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为下文写父亲骨灰里的弹片 作铺垫。 D. 文章写父亲“板着脸”和连长争吵是因为父亲要“摆老资格”,想“吃老本”,不想被列入 突击队。 5. 对父亲的“故事”, “我”的心理经历了哪几次变化?请结合作品分条概括。 6. 文中多次将父亲比作拖拉机,请分别说说它们有何意味。这个比喻贯穿文章的始终,具体 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4. C 5. ①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 却不敢多问父亲;②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 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 6. ①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 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父亲去世,就像 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②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主体集中、 鲜明;承担着农场最繁重劳作的拖拉机成为父亲一生的写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不怕吃 苦、勇担重任的品质。 【解析】 4.试题分析:A 项,“表现出父亲的严厉和冷酷”无中生有。B 项,小说写“我已经习惯了我 和他之间的状态”,是为后文写自己的“遗憾”做铺垫。D 项,小说写父亲“板着脸”和连长 争吵,是因为父亲不想被动地列入突击队,而是要主动报名参加突击队。 5.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时间段“儿时”“工作后”“父亲去世后”,概括心理“好奇、崇 敬”“不再热心”“遗憾与悲伤”。 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 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 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 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6. 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 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 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 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 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 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 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 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 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 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 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 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 革。 附图: (选自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 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 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 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 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 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 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 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 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 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 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 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 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 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 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 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 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 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 方面人才回国的过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新闻报道,它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怀揣着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 之志、报国之心”,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它反映了海归人才回国求职就业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 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也体现了海外游子对 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 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 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杨振宁等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研经验,有助 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 出贡献,但他们的回归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 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 【答案】7. A 8. AC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见材料一第二段)。②中国经济、科技等实力增强, 能够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见材料一第二段);③中国社会环境开放、包容,且有 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④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如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 理智与尊重等(材料一第二段)。⑤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见材料一第 六段)。⑥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愿望(见材料一第六段)。 【解析】 7. 试题分析: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 并非只为 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D 项,不 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 试题分析: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 因; 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 到适 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把握住全篇文章去找“海 归”热潮的主要原因,要从客观和主管两部分原因考虑答题。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先概括然后分析,一类给 出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是从文章的角度分析,另一类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要找到文章的相关的材料依据,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分析现实意 义或启示等。此题重在全文的理解和筛选,考生要注意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大方面考 虑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 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 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 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 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 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 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 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 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 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 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 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 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 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 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 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 廷尉 / B.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 廷尉 / C.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 付廷尉/ D.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 付廷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东汉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 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 禄俸秩薪指古代文武官吏所得的俸禄,它与官员职位的高低有关,随着时代与制度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形式。 C. 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 “迁”“进”“加”“拜”“征”等词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 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 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 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 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赵王司马伦辅政,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傅祗以患 风疾为由推辞。王戎、陈准等人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属于没有忧虑的人了。 D. 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 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你不是天子的大臣吗!现在朝廷内外音讯不通,不知皇帝在什么地方,你怎能安坐不 动呢? (2)大将军苟晞上表请求迁都,派傅祗前往河阴,修理船只,为水上运输做准备。 【解析】 10. 试题分析:“骏既伏诛”,即杨骏已经被杀,表意完整:“裴楷息瓒 ”意为“裴楷的儿子 裴瓒”,作为下一句的主语,二者应该断开,“楷是骏亲”,应是“奏”的具体内容,二者不 宜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骏既伏诛”,即杨骏已经被杀,表意完整:“裴楷息瓒”意为 “裴楷的儿子裴瓒”,作为下一句的主语,二者应该断开,“楷是骏亲”,应是“奏”的具体 内容,二者不宜断开。 11. 试题分析:东汉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改为隋唐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 12.试题分析:王戎、陈准等人说的意思是“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属”指 我们这些人。不是“属于”的意思。 13. 试题分析:和足以重点句式和词语“非……邪”“何得”“表”“诣”的翻译。 参考译文: 傅祗字子庄,为人极为孝顺,很早就知名,以才识干练被称赞。武帝开始建立东宫时,傅祗 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迁担任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因母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荥 阳太守。自从魏黄初年间发生大水灾后,黄河济水泛滥。傅祗主持修筑了沈莱堰,至今兖州 一带没有水患,百姓为此立碑称颂他。皇帝去世,殡殓之时,太傅杨骏辅佐理政,想取悦人 心,建议普遍进升封爵。傅祗给杨骏写信说:“没有帝王刚刚去世,臣下就论赏功劳的事。” 杨骏不听从他的劝说。傅祗晋升为侍中。当时将要杀杨骏,但杨骏自己不知道。傅祗陪侍杨 骏就座,但云龙门已关闭,内外不通消息。傅祗请求同尚书武茂一起去打探皇帝消息,作揖 后走下台阶。武茂仍坐着,傅祗回头说:“您不是天子的大臣吗!现在内外隔绝,不知皇帝 在何处,怎能安坐不动呢!”武茂才惊惧而起。杨骏被杀之后,裴楷的儿子裴瓒,是杨骏的 女婿,被乱兵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裴楷不和,就趁机上奏裴楷是杨骏的姻亲,将裴楷逮 捕交付廷尉处治。傅祗证明裴楷无罪,诏令赦免了他。当时又逮捕了杨骏的下属人员,傅祗 又启奏说:“昔年鲁芝为曹爽的司马,在危急时斩断门锁去救曹爽,宣帝认为他有节义,而 且还升任为青州刺史。所以杨骏的属官不能加以刑罚。”皇帝又赦免了他们。傅祗维持正义 大都如此。氐族人齐万年举兵反叛,朝廷任命傅祗代理安西军司,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 夏侯骏平定了叛乱。傅祗升任卫尉,因有中风病而退休,在家被任命为常侍,仍食用卿的禄 秩,朝廷赐给他钱及床帐等物。赵王司马伦辅政,任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以此 镇抚人心。傅祗以疾病为由辞谢,司马伦派遣御史用车接傅祗就职上任。王戎、陈准等互相 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他被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大将军苟晞 上表请求迁都,派傅祗前往河阴,修理船只,为水上运输做准备。等到洛阳陷落,朝廷官员 共同成立行台,推举傅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的身份传布檄文至四面八方。 傅祗又派遣儿子傅宣带领公主和尚书令和郁赴各封地征发义兵,他自己驻守在孟津小城,让 傅宣的弟弟傅畅担任河阴令,接应傅宣。后来傅祗因暴病而死,终年六十九岁。傅祗认为自 己诚义不终,在病重期间手书遗言,严命他的两个儿子傅宣、傅畅,辞意深切,看了的人无 不感激慷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早 行 杜牧①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①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 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首句诗人写上马启程以后,让马自己自由自在地前进,写出诗人早行时内心的惬意。 B. “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突出了早行时环境清冷孤寂 C. “林下”和“叶飞”采用互文的手法,把行旅者早行时睡意绵绵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 了出来。 D. 第五、六句诗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将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 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E. 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 深思。 15.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D 15. ①前四句用环境渲染出早行时前路漫漫而产生思绪纷乱之感。上马启 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②第五、六 句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 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 来。③尾联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解析】 14. 试题分析:A 项,“内心的惬意”错误;D 项,应是“情景交融”的手法。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和课诗后的注释分析“思绪纷乱、孤独寂寞”“对于时局的担 忧”。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句和课诗后的注释分析“思绪纷乱、 孤独寂寞”“对于时局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登高》面对秋日美景触景生情,道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身 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 之多与百姓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2). 只是当时已惘然 (3). 艰难苦恨繁双鬓 (4). 管弦呕哑 (5). 多于市人之言语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知识运用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专家呼吁考生,千万不要以“裸考”的状态应对考试,只有加强对每种题型作答技巧的复 习,才 能成竹在胸,而不至于胸无城府。 ②2014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一言九鼎,庄严昭告 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的捍卫者。 ③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 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几年。 ④从文章风格上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 有千秋。 ⑤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 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⑥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 文化各自的优劣。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 的心机。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 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 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申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风声鹤唳:唳:鸟鸣,听到风声 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 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 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 在小提琴曲《梁祝》音乐的伴奏下,人与偶翩翩起舞,犹如一对相爱的情侣。他们舞出各 种高难度动作,给人感受到一种新奇而妩媚、清新而舒展的艺术享受。 C.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 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 D.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 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项,搭配不当,应删去“的魅力”,B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去“感 受到”当,D 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于”。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 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 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 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B 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的小说艺术,没有太大的花样,__①_突出简洁。他根本不像一般作家那样斤斤于性 格描写的技巧,__②__可以说,他的小说多是“类型化”的。__③__在鲁迅的意识中,__④__ 需要彰显的是思想革命的意义,社会学的意义、美学的意义则在其次。这些类型化的人物, __⑤__游移于故事与寓言、写实与抽象之间,_⑥__在现实主义文学画廊中明显属于异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因此 进而 首先 即使 这其 实 B 只是 所以 由于 只要 / 其实 这 C 而是 甚至 因为 首先 往往 / D 而且 / / 虽然 可能 实际 上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所给材料共四句话,第一、第二谈鲁迅小说艺术简洁、类型化的特点; 第三、四句,分析鲁迅这样写的原因及其小说人物的独特性。前两句和第三句构成因果关系, 而不是递进关系,故③不能填“进而”,排除 A 项。②空,后句“多是类型化的”在语意上比 “不想一般作家……”更进一层,故“所以”不合适,排除“B”项。④空,根据后面的“其 次”,确定此处选“首先”.排除“D”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① _____________ ,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 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 了,② _____________ ,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 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 险, ③ 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2). 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 信息 (3). 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 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更大的风险”,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这些信息”,第③空注意 前文“只要扫了”。 2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谣言在网下及网络群组、 微博、视频网站中传播,马上就会成为热点。如果谣言内容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产生恐慌情 绪在所难免。此时,做好科普就尤为重要,而网络作为科学知识的存储空间,是科普的好手 段。只要利用网络信息,就能让谣言无处藏身。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①谣言在网下网上传播,不一定马上成为热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谣言内容涉及人们生活,不一定产生恐慌情绪。 (2). 利用网络信息, 不一定能让谣言无处藏身。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只要利用网络信息,就能让谣言无处藏身”“如 果谣言内容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产生恐慌情绪在所难免”。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想知道一棵树的年龄吗?请数数它的年轮。 你想知道一条鱼的年龄吗?请看看它的鳞纹。 你想知道一匹马的年龄吗?请摸摸它的牙齿。 你想知道一件古物的年代吗?请测试它氧化的程度。 时间在每样东西上都留下了痕迹,只要你细细观察,即使是一分一秒,万物都在变化。 抓住时间, 改善自己,改善环境,改善世界。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请以“时间的痕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自选文体;⑵不少于 800 字;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时间的痕迹 ——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有感 我更愿意把时间用物理学理解为矢量,它不仅会有奔跑的速度,亦会有流走的方向;像 天空中的飞鸟,在不同的空间,留下纷样的痕迹。 记忆中的小脚丫 我们家有本大影集。影集的第一页是我呱呱坠地时留下的小脚丫印,鲜红鲜红不足食指 长,是多么稚嫩娇小呵!随后影像里出现了摩天轮、游乐场、泡泡球。。。时间的痕迹是无忧 无虑;出现了灿烂的笑容、搞怪的表情、身为小女孩却只穿着小游泳裤头在游泳池边走来走 去。。。时间的痕迹是天真烂漫——这,是童年。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 影集中出现了我嘟着嘴,半翻着白眼的景象,好像那为在海边不让下海游泳而与爸爸妈 妈拌嘴的我浮现眼前;我伸着舌头坐在钢琴前,搞怪却并无心弹琴的样子;那抱着老爸胳膊 撒娇的样子历历在目;扔出窗外的书包,带头罢课的经历仍记忆犹新。。。这是我们仍旧年轻 的时候,时间纷飞游走留下了最多彩的痕迹:有开心和失落,有半途放弃的后悔,有当初狂 妄的自责,又有幡然醒悟的奋勇拼搏。这时年轻,时间是仁慈的,赐予我们的是“当我们认 为晚时,却恰恰是最早时。”我们亦无需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半生存了好多话 歌曲中唱到了我还未曾经历的时间轨迹,“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 了”——想来这时的父母已白发苍苍,身为儿女的自己也应步入中年了吧。对于父母亲,经 历了少时的依赖,青年时的叛逆,中年事业有成却因世事羁绊,自己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 与父母说话的次数是不是愈来愈少。。。对于自己,自己都要成家的年纪却仍漂泊无定,甚至 甘愿当“啃老族”,当看着世界的风起云动,看着身边已步履蹒跚的老父老母,这时候才会悲 凉地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吧!不要借口因为学识增长变得与父母越来越没话说,不要以 公事推辞时间太少没有时间开车回到其实并不远的老家,不要以当初没有努力而兀自徘徊不 自己打拼。。。时间会给予每个人最公平的待遇,它的痕迹镌刻着每一分的尝试,奋斗,碰壁, 继续前进的过程。 趁着我现在十六七岁的光景,我想我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时间的痕迹记录着我想要的 样子。身边的你也一样,永远不要让自己留下“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字”“少年中第”“子 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你在看着时间呢,时间也在看着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中的最后一句为关键信息,“时间 留下了痕迹”“抓住时间,改善自己,改善环境,改善世界。这就是生命的意义。”随着时 间的流逝,我们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自然是要留下好的痕迹,不要留下坏的痕迹。因此 可从珍惜时间,在有限是时间里做出最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流芳百世,要敢于奋斗拼搏, 改善周边环境与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