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

2013 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 第Ⅰ卷(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蔓.(màn) 倾轧.(yà) 拾.级而上(shè) 余勇可贾.(gǔ) B.刹.那(shà) 浸渍.(zì) 畏葸.不前(xǐ) 舐.犊情深(shì) C.粗糙.(cāo) 清晰.(xī) 虚与委.蛇(wēi) 汗流浃.背(jiā) D.秘.鲁(mí) 纤.维(xiān) 气喘.吁吁(chuǎi) 蓦.然回首(mò) 解析:A.蔓:应为“wàn”;B.刹:应为“chà”;D.秘:应为“bì”,喘 :应为“chuǎ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蜇居 掂量 和事佬 直截了当 B.气概 安详 闭门羹 恰如其分 C.国籍 冒然 影碟机 淋漓尽致 D.揣摹 弦律 稻粱谋 变本加厉 解析:A.蜇—蛰;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惊~。~伏。~虫。~居。蜇,蜜蜂攻 击人的动作。C.冒—贸;D.摹—摩,弦—旋。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有市民报料称,鹭江地铁站 A 出口处,公共自行车网点内自行车的坐垫全都不胫而... 走.。由此看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B.李嘉诚 14 岁便辍学挑起家庭重担,高级职称与他无缘。但经过他双手辛勤打下的“商业 帝国”,恐怕只能使任何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望其项背....。 C.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我国军事专家分析说,为避免遭到突然袭 击,打开搜索雷达和导弹火控雷达,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无可非议.... 的。 D.去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华政策突然转为强硬,不顾中国多次反对,挑战中国人民的核 心利益,向台湾出售尖端武器,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危言危行....,只能使中美关系陷入僵 局。 解析:A.不胫而走:为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翼而飞: 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B.望其 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D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褒贬色彩不当。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美国以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违反美国国内法律为由宣布对其实施制裁的行为,昨天中国 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B.2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新国五条”,虽然“新国五条”在内容上好像没有新 意,但在语气上则显示出政府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决心。 C.目前国外媒体对歼-15、歼-31 的称呼广泛引用了国内网站中的名称,这对扩大战机的影 响力,增强中国的航空文化,无疑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D.当一种崭新的思想与古代经典文献进行交流重建时,那些很大程度处于古代格言警句影响 下的轶闻趣事,就能够获得新的生命,焕发新的活力。 解析:A.介词不当。“关于”介绍范围,应改为“对于”; B.词序不当,将“虽然”调到 第二个“新国五条”之后,主语相同,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后;C.动宾搭配不当,“增强” 不能与“文化”搭配。 答案:D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①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解这个精神,首先必须 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 学的精神。 ②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 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那么专就一个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能够成为 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 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 ③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的“以生 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都是以为欲得 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 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 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 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 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 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④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得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 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 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 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 生,焉知死”。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 道德完全的人。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中国哲学中所谓圣 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 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⑤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哲学中主 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 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 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 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⑥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 把这对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 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呢?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 题。 5.下面是关于“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寻求如何解决个人与宇宙的同一,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这一问题。 B.寻求如何解决中国哲学是“出世哲学”,还是“入世哲学”,或者是二者兼有的问题。 C.寻求如何做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方法,达到中国哲学的最理想主义。 D.寻求解决将中国哲学的“入世”“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整体的问 题。 解析:从第一段的“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和文末的“这是中国哲学所 求解决的问题”可以知道正确。 答案:D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世的哲学”讲求超道德价值,主张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离开社会,甚 至脱离“生”。 B.“入世的哲学”只讲求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讲政 治,说道德。 C.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柏拉图的“肉体是灵魂的监狱”,都是对“生”的否定。 D.中国哲学中的所谓圣人,与佛教中的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的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 畴中的,因为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 解析:强加因果,而且“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也错,原文是“由此似乎 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不是必然。 答案:D 7.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中国哲学的历史的主流入手进行论述,突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 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在文中具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B.文章二至三段扣住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的问题,论述了“出世的哲 学”和“入世的哲学”对这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它们各自的局限。 C.文章四至五段论述了中国哲学表面上看是“入世的哲学”,实际上我们不能说它是入 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因为它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 D.文章第六段围绕入世与出世,提出了中国哲学的任务和所求解决的问题就是将中国哲 学的入世与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解析:“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错,中国哲学的精神应为“寻求 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A 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虎丘记(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②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 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 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 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 销。 ④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 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 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 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 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 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⑤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 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 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迨:到、至 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属:连缀 C.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吐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解析:属:跟随。 答案:B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山无高岩邃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竞以.歌喉相斗 秦亦不以.城予赵 C.一人缓拍而.歌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则.箫板亦不复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解析:A.第一个“其”,代词,意为“这”;第二个“其”,人称代词,意为“他”;B. 两个“以”均为介词,第一个“以”意为“用”,第二个“以”意为“把”;C.“而”均为 修饰,意为“地”;D. 第一个“则”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 意为“却”。 答案:C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众多 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B.第②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 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C.第③④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 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⑤段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横行气盛” 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 要原因。 解析:“赛歌的紧张”,文中无此意。 答案:C 第Ⅱ卷(120 分) 四、(27 分) 1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1)—(2)题。(13 分)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 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 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 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节选自(刘开《问说》)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解析:“于”“有道”“正”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答案:(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请教),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 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判定是非)。 ②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 可问之事。 解析:“强”“安”“臆度”意动用法和判断句式。 答案:认为自己对却认为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共同毛病。学习有不理解(的地方),(却) 硬要以为理解了;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 乎没有可问的事了。 (2)用斜线(/)给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解析:(译文)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 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 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答案: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 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3 分,错 1 至 3 处扣 1 分,错 4 至 5 处扣 2 分,错 6 至 7 处 扣 3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①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 溪、极目五湖的今古感慨。②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 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商圣”。 (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4 分) 解析:三、四两句是景色描写。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 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 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 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 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 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 了。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 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 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 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 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 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 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 答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 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 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也可以答“动静结合”的手法,简析 略) (2)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 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 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 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作者借范蠡的典故,表 达出对古人的崇高风范的追思和功成身退、纵情江湖的愿望。 答案: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古人的缅怀思慕和弃绝官场、纵情山水的情感。作者从上面两 联的眼前安静祥乐之景而想到曾经功勋卓绝却功成身退、泛游五湖的范蠡,在烟树参差之中, 油然而生弃绝官场、纵情山水之情。 13.填写下列空缺处的名句(限选其中六句,6 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⑦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庇”、“俱”、“蓑”、“彭殇”、“羁鸟”、“篱”等。 答案: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③皆白衣冠以送之,④一蓑烟雨任 平生,⑤齐彭殇为妄作,⑥羁鸟恋旧林,⑦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⑧东篱把酒黄昏后。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夜读 肖功勋 ①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 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 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 对灯读书的趣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 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抖落一身疲惫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 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全融入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 动起来,思维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 ②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 ③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能掩盖 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白日烦心的电话以 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哗啦的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 页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书斋趣 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 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 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 ④也许是性格与气质使然,我所阅读的基本都是文学书籍,优美的文章使我乐不思蜀, 悲戚的文章使我泪雨如下。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感悟仿佛夜里渐渐疯长的藤蔓。往往也会在夜 读中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让思想和想象张开双翼,任意翱翔。 ⑤都是矛盾的动物,既想向别人敞开心扉,又害怕那种被人看透后的尴尬。而书就是一 颗颗心的成长史,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都是心的家园。从字里行间我寻到钥匙, 开启貌似森严壁垒的门,漫游在别人的后花园中,兴致盎然地猜那一个个悬于树上的灯谜。 ⑥夜读也是一种情调。 ⑦在春花香飘、春雨潇潇的晚上,静坐书房,聆听那窗外潺潺的春雨肆意打在花瓣的声 音,清凉沁透心房,手执一册散文,追寻先哲的背影,或感伤,或叹息。在明月星稀的夏夜, 取一卷小说,于静寂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情感与心交融。在酷暑退尽、有些凉意的秋 夜,找来一本俄罗斯的著作,体验着“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不知东方既白也。“在风雪 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 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在季节的氛围中,享受一种情调,也在 夜读的情调中,为自己添加无限的智慧。这种情调真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 ⑧夜里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对在寂寞的夜里读书的我来说,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 种情调,一种特有的轻松。真的,夜读的滋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尤袤的话,意在突出作者的“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 的主张,同时也为下文引出“夜读”这一话题作了恰当的铺垫。 B.作者引陆放翁的名句和叶灵凤的《读书随笔•书斋趣味》意在突出夜读的趣味。但角度不 同,前者是从儿时角度突出其趣的,后者是从成人角度突出其趣的。 C.文章第③段作者形象地描写了夜读的种种幸福是可以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可以排挤人 世间所有的噪声,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境界,找到自己的知音。 D.文章第④段“往往也会在夜读中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让思想和想象张开双翼,任意翱 翔”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夜读的妙处。 E.作者以“夜读”作为线索,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 体,突出了夜读可以带给人富有情趣、亲切温馨的滋味。 解析:C.“可以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不是谈夜读的幸福,是夜的作用; E.“主要运用 了借景抒情”错。 答案:C、E 15.本文以“夜读”为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条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文章整个表达 出对夜读的热爱。第一、二段作者亮明自己的观点,表达对夜读的热爱,说明夜读是一种境 界;第三、四、五段说明夜读是一种情调;第七、八段说明夜读有一种特有的轻松。 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③夜读是一种情调;④夜读是一种特有的轻 松,亲切而温馨。 答案:表现了作者酷爱夜读的感情。①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②夜读是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的内容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赏析语段首先要分析语 段中川县的修辞手法及效果,其次要联系着感情或主旨来谈。 答案: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用四个“在……”的句式组 成排比,意在突出无论春夏秋冬,读书之夜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地说明了夜读是一种情 调,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 17.作者认为“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 力。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要联系手法(如果有),要联系感情和主旨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时,要能联系文本和自身体验两个方面来谈。 答案:夜读的境界、内心对话要点举例:夜能掩盖白日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的噪声,夜 读能松弛烦躁的神经,在夜里、从书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从书中与自己对话,引起共鸣,产 生创作灵感。(也可不要参考答案。)自身体验和看法:(略)(夜读的境界、内心对话,自身 体验和看法) 六、(13 分) 18.下面的四首七绝,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请认真阅读这四首诗歌,然后在下面备选的诗句中选出恰当的项分别填入到原诗序号中。(4 分) 《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① 。 《广陵怀古》: ② 。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青冢怀古》: ③ 。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④ 。 A.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B.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C.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D.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E.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答:① 、② 、③ 、④ 。 解析:主要根据诗歌的意境、内容和诗歌韵脚来确定。“无限英魂”对应“赤壁”,第一处 确定 B。第二处根据韵脚来确定 A。第三处根据韵脚和“冰弦”、“曲”确定写的是王昭君。 第四处根据韵脚确定 E。 答案:①B ②A ③E ④C 19.把下面文段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 分)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一种剧种。它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四川东中部地区。川剧脸 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在戏曲声 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 解析:短句变长句,首先要能选定一个短句做整个长句的主干,然后将其他句子作文修饰成 分(一般是定语或状语)加进去。比如本题的第一句就可以做为整个长句的主干,其他就作 为定语加进去即可。 答案:川剧是一种历史悠久、由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以脸谱为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等四大声腔加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主要流行于四川东中部地 区的中国汉族戏曲中的一种剧种。 20.认真观察下面这幅画,按要求答题。(6 分) 简要概括这幅画的寓意,然后根据寓意写一段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物,不少于 40 字。 解析:图中的两个人站在一堆木头的两端,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评论时, 应该联系现实,要言之有物,不可泛泛而论。 答案:寓意:同一事物不能一概而论(全方面地看问题,不然就失之偏颇)评论:这则漫画 告诉我们,哪怕是对待同一事物,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全面地看问题,否则就会失之偏颇。 更何况是对待不同事物的时候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对待孩子上辅导班这件事, 很多家长抱着上总是比不上强的心理,强迫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殊不知,这种做法也许有一 定的效果,但牺牲的确实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损害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七、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我们责怪行走时停顿太多。其实,“人向前走路,抬脚是走路,落脚也是走路, 如果只抬不落,我们怎么往前走?”——泰戈尔如是说。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 书写;⑤不少于 800 字。(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赋分)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关键是泰戈尔说的那句话,关键句是“抬脚是走路,落脚也 是走路”,联系前面“停顿”一词,可知,泰戈尔名言的核心是人生方向向前,但是需要不 是停顿,而停顿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具体操作时,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两个: 一是从正面立意,人生要勇往直前,不能停顿。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特别 是处在人生爬坡的阶段,更是如此,停顿意味着犹豫,意味着放弃的开始。 二是从反面立意,人生不能一直向前冲,一定要适时停下来,观察、思考、反省,从而更好 地向前看。不能只顾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