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作业(广东专用)
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考向 1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本专题主要考查以下三点知识和能力:一是通过对渗透现象(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图解、图表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运用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列表对比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真题探秘】 基础篇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下列能够称之为渗透作用的是( ) A.钾离子通过原生质层 B.氧气通过细胞膜 C.水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答案 C 2.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实验现象是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B.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 C.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 D.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 D 3.某同学用洋葱鳞片叶表皮作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B.用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可观察到细胞液的颜色逐渐变深 C.用内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蔗糖溶液和红墨水,可观察到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成对的染色体 答案 C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动运输的目的是使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相等 B.细胞内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C.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无运输O2的载体 D.温度既能影响氨基酸的运输,也能影响O2的运输 答案 D 2.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油、脂肪酸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人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吸收方式可用a表示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线粒体产生的CO2以b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答案 C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一 渗透作用与质壁分离及复原分析 1.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当漏斗内外的高度差达到平衡时,没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变小 答案 D 2.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因为A、B溶液浓度不同 D.6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 C 提升二 物质运输模型分析及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判断 1.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有关 答案 B 2.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 D 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甲 乙 A.Na+ B.CO2 C.胰岛素 D.K+ 答案 D 应用篇 【应用集训】 应用 盐碱地植物的抗盐机理 1.下列现象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密切程度最小的是( ) A.施肥过多导致烧苗 B.蜜饯比水果耐储存 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D.根毛细胞吸收K+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 A 创新篇 【创新集训】 创新 Na+-K+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输转运机制 1.向某动物细胞内注入微量的24Na+,一会儿可测得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在细胞周围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后,24Na+外流停止;再向细胞内注入ATP后,24Na+恢复外流。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该物质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B.该物质破坏了24Na+载体的结构 C.该物质使ATP水解酶变性失活 D.24Na+通过细胞膜外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D 2.正常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 的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请列举两例: 、 。 (2)细胞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Na+移出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3)细胞膜上“Na+-K+ATP酶”是一种蛋白质,组成它的多肽链经过加工、修饰后,最后由 形成的囊泡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上去。据图分析可知,Na+-K+ATP酶具有两项重要功能,即 和 。 答案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 (2)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ATP (3)高尔基体 运输Na+和K+ 催化ATP的水解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 C 2.(2017课标全国Ⅱ,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3.(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 B 4.(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 B 5.(2016上海单科,3,2分)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 C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6.(2019课标全国Ⅱ,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 C 7.(2019浙江4月选考,15,2分)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离子 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 (mmol/L) 根细胞内部离子浓度 (mmol/L) Mg2+ 0.25 3 N 2 28 H2P 1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 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的量会不断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的吸收 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 答案 D 8.(2018课标全国Ⅰ,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9.(2018课标全国Ⅱ,2,6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C 10.(2018海南单科,6,2分)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 A 11.(2017海南单科,6,2分)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 B 12.(2016课标全国Ⅰ,2,6分)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13.(2016海南单科,5,2分)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的过程 答案 D 14.(2016海南单科,1,2分)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答案 B 15.(2016江苏单科,6,2分)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答案 B 16.(2015课标全国Ⅱ,3,6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 B 17.(2015课标全国Ⅱ,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 A 18.(2015海南单科,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答案 (1)被动运输(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低(2分) (2)不会(2分) (3)还原性糖(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教师专用题组 1.(2017江苏单科,22,3分)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 BCD 2.(2016江苏单科,2,2分)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 C 3.(2014北京理综,3,6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 C 4.(2014课标全国Ⅰ,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 B 5.(2014课标全国Ⅱ,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答案 D 6.(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答案 B 7.(2011课标全国,4,6分)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 C 【三年模拟】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2020届广东六校联盟,5)下列关于通道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 B.水通道蛋白是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C.细胞膜上的Na+通道蛋白与水通道蛋白在空间结构上有差异 D.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ATP 答案 B 2.(2020届湘赣粤名校高一联考,21)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甘油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绿藻细胞吸收Mg2+的过程 答案 D 3.(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考,2)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囊泡运输的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因此被转运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B.外分泌蛋白是按照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C.囊泡运输机制不需要消耗能量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也是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的 答案 D 4.(2019广东广州一模,3)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池水中的K+进入丽藻细胞 C.蛋白质可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D.胞吐运输的都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 答案 D 5.(2019广东中山期末,4)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否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 0.10 0.15 0.20 0.25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刚分离 分离显著 分离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浓度最可能是( ) A.≥0.15 mol/L B.≤0.15 mol/L C.<0.15 mol/L D.0.10 mol/L~0.25 mol/L 答案 C 6.(2019广东六校一模,7)根据“探究外界溶液浓度与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过程及如图的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充满了外界溶液 B.结构③④⑤构成原生质体 C.若使图示细胞恢复正常形态,需用低渗溶液引流 D.细胞若有活性,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 B 7.(2018广东惠州一模,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高倍镜观察 C.用黑藻叶做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材料的不同位置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答案 B 8.(2018广东东莞南城中学高三联考,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2020届广东佛山实验中学高三月考,30)(10分)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 ,B是 ;在此图中,判断细胞内、外侧的依据是[ ] 仅存在于细胞的外侧。 (2)a、b、c、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方式是 ;能够表示细胞膜上二氧化碳运输方式的是 (填代号);运输方式b是否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填“是”或“否”)。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4)下列物质中必须依靠图中A的帮助才能穿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是 (填编号)。 ①Na+ ②葡萄糖 ③脱氧核糖核酸 ④CO2 ⑤蛋白质 答案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D 糖蛋白 (2) a、b、c c 是 (3)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4)①② 10.(2019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月考,19)(10分)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2)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同)。 (3)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离根顶端20~60 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答案 (1)低 主动运输 (2)能 不同 (3)不能 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应该是对应部位的积累量和输出量之和,而B曲线仅仅反映了该矿质元素在相应部位的积累量的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