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上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杨青云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韩非子“依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3.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4.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5.在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繁衍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无神论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6.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7.“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其实质意义是 A.宣扬人虽脆弱但应很好的活着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C.指明人是为思想而生存的事实 D.提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8.孟德斯鸠不太在意权力是被分成三种、四种还是五种,他更在意的是权力是否守法,是否受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德斯鸬 A.特别反对权力大于法 B.注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C.是分权学说的创立者 D.特别关注国家权力分配问题 9.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C.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10.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 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中西方科技发展方向不同 11.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12.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加快 B.有助于限制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有利于民众思想的解放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1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D.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14.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机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15.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德》、《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普及近代国家观念 C.增强民众科学意识 D.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16.“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 A.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B.政府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C.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D.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17.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18.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19.“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0.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下列不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1.关于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探索,在许多中共党史教材都将之评价为“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革命的退却”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 C.探寻民主革命的新出路 D.以退让谋求国共合作 22.胡适说:“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这也是一大关系。”胡适着重说明了 A.学生运动目标的不明确性 B.五四运动斗争的不妥协性 C.学生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 D.思想启蒙对学生运动的意义 23.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24.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A.中国古代对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2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 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6.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拥有更为杰出的法则。”巴尔扎克遵循的“法则”是 A.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B.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C.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D.悖离传统语言风格 第II卷(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分。其中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8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10分) 28.(14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29.(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上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5.DCDCD 6—10.CCBAB 11—15.CDCDB 16—20.CBDCD 21—26.CCCCBC 27.(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 (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8.(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 29.(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