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观点,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故B正确;A项是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排除;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故C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道家思想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符合法家用法律的强制力和专制独裁进行统治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强调尊重人性,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符合儒家思想;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摆脱命运的束缚,符合道家超越功利、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属于道家思想。故答案为A。根据上述分析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 ‎3.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题中的题干可知该位学者把包括“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选项中:A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他的思想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成分;B孟子不符合题干要求;D朱熹利用理学体系维护君主专制,但也没有神化专制的理论,C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利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考点定位】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 A. “人之性恶” B. “三纲五常”‎ C. “清心寡欲”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顾人情,过分压制人的自然欲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的评论主要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D项正确,C项是表面现象;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6.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才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故选B。‎ 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点评:儒家思想(内容、地位、代表人)的历史变迁和历史上多次的尊孔、反孔应是思想文化史复习中的一个重点。‎ ‎7.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 A. 抨击了天主教会 B. 推动了宗教改革 C. 树立了人的权威 D. 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 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说。从关键词“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可知,艺术家对人性不加掩饰,强调人的自然欲求,符合人文主义的基本特点,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主张以人为中心,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无法体现树立了人的权威,排除C。‎ ‎8.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9.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D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0.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A.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 追求自由,呼唤正义 C. 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 开明专制,否定宗教 ‎【答案】B ‎【解析】‎ A属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特点,排除;由“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指追求自由,呼唤正义,故选B;C是康德的思想,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11.“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A. 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 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C. 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 D. 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答案】D ‎【解析】‎ 中国最早的纸张出现于西汉,排除A;B和材料无关,排除;大学兴办于西汉,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提到蔡伦改进造纸术“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的优点,显然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故选D;‎ ‎12.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著名刻工张徒信在成都印刷整部《大藏经》,这是印刷史上早期影响较大的一部书,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版块达十三万之多。这说明当时 A. 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 B. 雕版印刷技术水平较高 C. 活字印刷技术迅速推广 D. 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成熟 ‎【答案】B ‎【解析】‎ 依据“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版块达十三万之多”可知,材料“著名刻工张徒信在成都印刷整部《大藏经》”反映的是宋朝的雕版印刷术印刷水平较高,故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发明在唐朝,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排除C项;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13.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 小篆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结合所学,材料描述符合草书线条流畅和任情纵性的特点,C正确;小篆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 《二京赋》‎ B. 《将进酒》‎ C. 《雨霖铃》‎ D. 《窦娥冤》‎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由楚辞演变而来,多用排比,辞藻华丽,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故A项正确。《将进酒》每句字数固定严格压韵,《雨霖铃》是婉约词不符合《诗经》式的内容,《窦娥冤》是元曲,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评论道:近代某科学家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一个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予以证明。该科学家 A. 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 发现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C. 系统说明了自然界的力学现象 D.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故C项正确。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的是伽利略,材料反映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故A项排除。热辐射中的能量分布规律与天体宇宙运行的规律无关,故B项排除。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 ‎16.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量子论 D. 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可知这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中“弯曲时空”有着共同之处,B项正确。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无法解析“弯曲时空”的内容,排除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题干“弯曲时空”不符,排除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阐述了一切动植物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苹果车》‎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巴黎圣母院》‎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夸张人物的传奇经历与英雄色彩”“想象的翅膀”中可以分析出,该流派是浪漫主义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项是现代主义风格,排除;B项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D项是浪漫主义风格,符合题意。‎ ‎18.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袜子,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文段的语言风格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很接近,手法怪诞、因果关系不明、故事背景模糊且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选D。‎ ‎1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 B. 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 C. 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 D. 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 ‎【答案】B ‎【解析】‎ ‎:冯桂芬的言论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郑观应的言论体现了维新思想。说“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进步意义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B项错误,应选B项。‎ ‎20.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 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 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 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C项错误。‎ ‎21.“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坚持“中体西用”‎ C. 主张维新变法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可知,材料中的“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改造国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选项A正确;选项B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选项C强调更改制度,与材料中“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不符,排除;材料中的“他们”依然主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可见其属于资产阶级,并非主张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D。‎ ‎22.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 A. 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 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C. 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D. 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答案】D ‎【解析】‎ 李大钊的这些文章主要体现出的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包含很多领域,李大钊只介绍了一部分;B选项不过具体,材料介绍的主要是马列主义;C选项错误,苏联建设成就要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凸现出来。‎ ‎23. “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绝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孙中山想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目的是( )‎ A. 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 B.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C.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 D. 不愿欧美列强统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中,社会革命主要内容是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做的家给人足,国民共享;故选C。A是孙中山进行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B是孙中山进行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的目的;D项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族革命的目的。‎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4.“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B ‎【解析】‎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正确;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是抗日战争时期。‎ ‎25.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步骤,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到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可见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相关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及题意要求,故排除。‎ ‎26.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上述材料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十大关系》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C ‎【解析】‎ ‎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等,故选C;ABD没有涉及“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排除。‎ ‎27.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 ‎28.《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 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 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 希望工程的推动 D.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答案】B ‎【解析】‎ 我国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系是1965‎ 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主要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推动,B正确;A是20世纪90年代;C是支持西部教育方式;D是1995年提出。‎ ‎30.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答案】C ‎【解析】‎ 材料前面的叙述我们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涉及到了“空间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空间技术问题上符合要求的选项只有C、D选项。A、B选项是与武器有关。再根据“社会帝国主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苏联并没有解体,因此排除D选项,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抽丝剥茧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线索。首先确定时期,材料中讨论的时期还存在“社会帝国主义”,说明这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的事情。再根据“空间技术”进一步确定为C选项。‎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作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批判,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樊篱,形成早期民主思想。‎ ‎【答案】错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没有形成民主思想。所以,本题是错误的。‎ ‎3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不承认上帝的存在,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错误 ‎【解析】‎ 文艺复兴不否定上帝的存在,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33.启蒙运动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崇尚理性,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利于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题文颠倒了因果关系,故本题答案为:B。‎ ‎3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指引中国革命以及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故本题正确。‎ ‎35.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所以本题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市易法是力推的富国之法,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时期,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朝廷在京师设立市易务。尔后,全国较大城市亦陆续设置市易务或市易司。……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出入不失其平”、“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以及“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 ‎——方宝璋《怎样看宋代市易法》‎ 材料二: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市易务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从经济的视角评价市易法的利弊得失时我们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 ‎【答案】(1)背景:大商人垄断经营,扰乱商业秩序。目的:平抑物价;抑制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原因:国家过度干预商业;执行机构动机,手段不当。影响:市场失灵,价格扭曲;部分商人破产,百姓生活受影响,滋生官场腐败;矛盾激化,改革阻力增大,埋下变法失败的隐患。‎ ‎(3)标准:改革措施是否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可归纳得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背景是大商人垄断经营,扰乱商业秩序。依据材料“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出入不失其平’、‘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以及‘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可从平抑物价、抑制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指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目的。‎ ‎(2)依据材料“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 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可从国家过度干预、执行机构动机和手段不当等方面概括指出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依据材料“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结合所学从市场失灵,价格扭曲、部分商人破产、百姓生活受影响、滋生官场腐败、矛盾激化,改革阻力增大,埋下变法失败的隐患等方面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从经济的视角评价市易法的利弊得失时我们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改革措施是否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 ‎3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二 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为了帮助农民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贷款,农民可在49年内还清货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认为农奴制维护了社会稳定到农奴制是俄国的道德污点。原因: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启蒙思想的传播;农奴的反抗斗争。‎ ‎(2)内容:农奴获得少量份地,但需高价赎买。实质:地主对农奴的压榨和剥夺。‎ ‎(3)影响:农奴制曾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到了19世纪中期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最终被废除。‎ ‎【解析】‎ ‎【详解】(1)变化:据材料“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可知,认为农奴制维护了社会稳定;据材料“……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可知,农奴制是俄国的道德污点。原因:据材料“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可知,受西方观念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 ‎(2)内容:据材料“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可知,农奴获得少量份地;据材料“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可知,农奴获得少量份地需高价赎买。实质:结合材料可知,农奴获得少量份地需高价赎买,这是地主对农奴的压榨和剥夺。‎ ‎(3)影响:据材料“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可知,农奴制曾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最终被废除。‎ 四、问答题:本部分1题,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思想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使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是如何解释其思想核心的?指出战国时期荀子在伦理观上的主张.‎ ‎(2)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吸收哪些学派的基础上创建了全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增强中央集权,他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明朝中后期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答案】(1)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待人宽容;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人性本恶。‎ ‎(2)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致良知,知行合一。‎ ‎(4)不断有思想家在丰富和发展儒学的内涵;统治者的重视。‎ ‎【解析】‎ ‎(1)结合所学,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根据“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解答。结合所学,荀子在伦理观上的主张人性本恶。‎ ‎(2) 结合所学,董仲舒在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派的基础上创建了全新的儒学体系。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 ‎(3) 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4)根据儒学发展的历史看出,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壮大,和不断有思想家在丰富和发展儒学的内涵,以及统治者的重视分不开。‎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