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6年高考物理命题走势及复习策略
2006年高考物理命题走势及复习策略 深圳市高级中学 李敬斌 根据对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物理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命题要求、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的分析,结合对近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构成了2006年物理高考命题预测及复习策略,以此和各位一同探讨。 第一部分 近几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1、难度降低,回归基础,注重选拔。 (1)增加了“识记”、“理解”部分的比例,扩大了知识覆盖面。 (2)降低了实验难度,实验不再让考生束手无策。 (3)注重基础知识,简化物理过程,减少知识结合 2、扩充考点,突出重点,紧扣大纲 (1)把能力考察与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不超大纲。 (2)坚持把力学、电学的考察放在核心位置 (3)对教材新增内容进行考察 3、重视能力,突出推理,强化表述。 4、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 第二部分 2006年高考命题走势分析 1.命题思想和原则 2.命题走向预测 3.命题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实验能力 4、试题难度、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2006年高考试题整体难度与2005年相比应该相当,但我认为难度可能稍有增大,难度系数0.6~0.55之间。 估计选择题9、10题难度要适当增加,实验要有新意,计算题最后两题难度要加大。 (2)试卷中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占分比例(基本不变)为 力学 约38% 电磁学 约38% 热学 约8% 光学 约8% 原子物理学 约8% 实验(包括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13%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选择题的分数 40分 约27% 非选择题的分数 110分 约73% 第三部分 2006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抓“纲”务“本”,明确物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把准复习的方向。 1、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透彻的研究,以防遗漏,帮助学生熟练、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2、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安排组织好单元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3、对03、04年、05考纲的变化部分要重点关注、分析。特别是“新教材”新增内容。 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变化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3 (126个知识点) 知识点: ●多普勒效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电视雷达。 实验: ●双缝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力矩,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过程,P-V图,P-T图,V-T图,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的电场等于零,导体是等势体,静电的防止和应用,同种电池的串联,自感系数,三相电流,三相四线制,振荡电路,电磁振荡,LC电路的周期和频率,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 实验:玻意耳定律,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测凸透镜的焦距。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4 (131个知识点) 知识点:(没有标明的都是Ⅰ)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Ⅱ)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光导纤维 ●衰变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实验: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删掉的内容有 ●简谐振动中机械能守恒 ●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内容单列为独立知识点的有 ●宇宙速度 ●常用的电容器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光的衍射; 年度 增加的内容 删减的内容 2005 (131个知识点) ●“二、力”说明部分增加“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后面括号增加“动能定理” ●阿伏加德罗常量 ●删去“感抗和容抗” ●“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改为“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改为“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Ⅱ”改为“Ⅰ” ●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变化 2005年与2004年对照,三点说明部分的变化: 1、原来: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 现在: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没有了“参考试卷” 3、提出了“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察。” 二、认真落实阶段复习目标,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逐章过关,注重思想方法,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1、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 2、能对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辩析。 3、熟练掌握基本题型,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与训练掌握物理学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重要模型《子弹钻木块模型》、《二体联动模型》、《弹簧模型》、《流体模型》、《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等。 一、滑块模型: 【例题1】质量为M=4.0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的小物体A、B都以大小为v0=7m/s。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同时从小车板面上的左右两端相向滑动。到它们在小车上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A、B与车间的动摩擦因素μ=0.2,取g=10m/s2,求: (1)A在车上刚停止滑动时,A和车的速度大小? (2)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速度及此时车运动了多长时间。 (3)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 例题1解 】 (1) v1=v0-aAt1 μmAg=mAaB ① v 1=a车t1 μmAg-μmBg=Ma车 ② v1=1.4m/s t1=2.8s ③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Bv0=(M+mA+mB)v ④ v=1m/s ⑤ 对车 -v=v1-aBt2 μmBg=mAaB ⑥ 解得:t2=1.2s ⑦ 所以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 车的运动时间为t=t1+t2=4s ⑧ (3)由(1)可知t1=2.8s时,v1=1.4m/s,在0-t1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在t1-t2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v =1.0m/s,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如图所示 二.传送带、子弹打木块模型: 【例题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m =0.5.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 =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u=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 (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 (2)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3)从第一颗子弹射中木块到木块最终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热能是多少?(g取10m/s2) 例题2解 (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恒 解得:v1’=3m/s 木块向右作减速运动 解得: t1=0.6s<1s 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离A点最远时, 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 解得:S1=0.9m 2) 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再向左作加速运动, 时间 t2=1-0.6=0.4s 速度增大为 v2=at2=2m/s(恰与传送带同速) 向左移动的位移为 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木块总位移 方向向右所以,最多能射进n颗子弹 3)第一颗子弹击穿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木块向右减速运动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木块向左加速运动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第16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滑行时间为有 木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解得 Q=14155.5J 三.弹性碰撞模型 【例题3】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放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 m3,m2=m3=2m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且它们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开始时,三球处于槽中Ⅰ、Ⅱ、Ⅲ、的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2和m3静止,m1以速度v0=πR/2沿槽运动,R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半径之和。各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 m1 、m2弹性正碰: 解得 m1由Ⅰ到Ⅱ的时间为 m1由Ⅱ 返回到Ⅰ的时间为 m2由Ⅱ到Ⅲ的时间为 m3由 Ⅲ到Ⅰ的时间为 m3到达Ⅰ时, m1恰好返回Ⅰ m3 、m1弹性正碰: 解得 依此类推 系统周期为 四、弹簧模型 : 【例题4】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质量为m的小球A以初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运动,过一段时间,A与弹簧分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以内) (1)在上述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大; (2)若开始时在B球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图中未画出),在A 球与弹簧分离之前使B球与挡板发生碰撞,并在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设B球与固定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试求出此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的范围。 ⑴当 A、B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势能最大。 解得 ⑵设B球与挡板碰撞前 而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碰,vB有最大值vBm, 当 时,Em有最大值为: 当 时,Em有最小值为: 五、质谱仪模型 【例题5】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若静电分析器通道的半径为R,均匀辐向电场的场强为E。磁分析器中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问: (1)为了使位于A处电量为q、质量为m的离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 图中圆弧虚线通过静电分析器, 加速电场的电压U应为多大? (2)离子由P点进入磁分析 器后,最终打在乳胶片上的 Q点,该点距入射点P多远? 【例题5解】 1)离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 根据动能定理有 离子在辐向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2)离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故有 六、电磁感应、地磁场模型 【例题6】据报道,1992年7 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00㎞处由东向西飞行,相对地面速度大约6.5×103m/s,从航天飞机上向地心方向发射一颗卫星,携带一根长20㎞、电阻为800Ω的金属悬绳,使这根悬绳与地磁场垂直,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假定这一范围内的地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4.0×10-5T ,且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的速度相同,根据理论设计,通过电离层的作用,悬绳可产生3A的电流。试求: (1)金属悬绳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绕地球运行一圈悬绳输出的电能(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 【例题6解】 1)因悬绳的长度远小于航天飞机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故可以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上的相同,这样: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绕行一周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悬绳输出的电能 七、热学模型 【例题7】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 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热 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置于 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欧姆表连 接,气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若发现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则气缸内气体压强一定减小 B.若发现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则气缸内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欧姆表指针逐渐左偏 D.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需加一定的力,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八、估算问题 【例题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首先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太阳的密度.准备的器材有:①不透光圆筒,一端封上不透光的厚纸,其中心扎一小孔,另一端封上透光的薄纸;②毫米刻度尺.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要求:(1)简述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估测太阳半径R 的过程.(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太阳密度. 解:(1)其过程如图所示,用不透光圆筒,把有小孔的一端对准太阳,调节圆筒到太阳的距离,在薄纸的另一端可以看到太阳的像.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太阳像的直径d,圆筒长为L. 设太阳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由成像光路图可知:△ABO∽△CDO,则: 即 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则: 由密度公式 及球体体积公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九、联系实际 【例题9】2004年11月19日,中国首个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开始初步研制,“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此前,中科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成都理工大学所作的题为“月球探测与中国的登月计划”的学术报告中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预计将于2006年底或2007年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由于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达38万公里,科学家决定采取多级推进的方式将卫星送入月球轨道,成为环月球卫星,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月球极地轨道开展科学探测. 在谈到探月的意义时,欧阳自远说:一是月球矿产资源丰富。二是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由于没有大气,太阳辐射可以长驱直入…… 已知: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 月球质量 M月 = 7.3506 ×1022千克 月球直径DM=3500 km 地球质量M地=5.9742×1024千克 地球赤道半径Re=6400km 太阳质量 M日= 2.0×1030千克 日地平均距离a = 1.5×108km 月地平均距离b=3.85×105km G = 6.67×10-11Nm2/kg2 求(1)“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环月探测的环绕速度和周期。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为多少?在月球表面发射月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多大? (3)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多少? 例题9解 1)月球探测卫星环月探测,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v = 1.586km/s 由 得:T=7.723×103s =2.145h 2)在月球表面附近,可认为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解得: 假设在月球表面发射卫星,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化解得: 当h=0时,v最小 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得: 十、常规电学实验 【例题10】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若粗估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3Ω,为减小误差,要求金属丝发热功率P<0.75W,备有的部分仪器有: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线直径时,可估读到_______mm,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导线长度时,可估读到_______mm; (2)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代替); (3)在框内画出电路图; (4)在下图中,将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十一、创新实验 【例题1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且和斜槽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10cm,A、B间距离y1=1.50cm,B、C间距离y2=14.30cm.(g取9.80m/s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v0=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小球初速度值为 m/s. 【例题12】在某物理科技夏令营中有这样一个设计题目:试 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要求小车能行驶尽可能远。对小车的要 求是:车高不得超过75cm,车的动力是使用质量是2.4kg的重物 的重力,通过这一部分重力做功,来达到驱动小车前进的目的, 为此,有两位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1:设计如图A所示,绳的一端拴在2.4kg的重物上,通过定滑轮,另一端一圈一圈地绕在后轮的轮轴上,当2.4kg的重物 在0.75m高处因自身重力作用而缓慢下降时,绳就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车轮转动, 带动小车前进,使车前尽可能远的距离。 方案2:设计如图B所示,使2.4kg的重物在车上光滑的滑槽上由0.75m 高处开始下滑,利用小车的反冲,使小车前进尽可能远的距离。设两车重力相等,这两个方案哪个更为合适?试说明理由。(假设两种情况下小车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数相同) 【例题13】为了测量一个欧姆表内部电源的电动势,某同学仅利用提供给他的一个量程满足要求、内阻约几千欧的电压表完成了测量.巳知欧姆表刻度盘上中央刻度值为“20”. ①请在图中用实线把两表连接成测量电路 ②实验中应把欧姆表选样开关调至 挡. ③若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U,欧姆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为N,设一切操作均正确,则欧姆表电源电动势E的计算式为 . 第三部分 2006年高考复习策略 三、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1、注重常规实验的复习。 2、注重变式实验的复习。 3、注重设计性实验的复习。 实验复习宜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穿插在章节内容复习中,二是第一阶段复习结束后集中复习,三是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进行实验专题训练,四是在模拟训练中分散测试。 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1、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神州六号”,“嫦娥工程”,“黑洞理论”,“第十颗行星发现”,“冻结光速”等 2、重视课本“素材”。 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把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阅读材料”、课本后的专题以及边框中的文字叙述等,都要认真的阅读思考。 3、重视“新课程”,关注“新课标”。 五、加强薄弱环节训练。 1、规范解题训练。 “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好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