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复习 2019版《导与练》总复习 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课件(51张)(全国通用)
二、人文地理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考纲考情 系统构建 考向突破 微专题 考纲考情 明确目的 · 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018 · 全国 Ⅰ 卷 ,4 ~ 5 2018 · 江苏卷 ,13 ~ 14 2018 · 海南卷 ,10 ~ 11 2017 · 海南卷 ,1 ~ 2 2014 · 全国 Ⅰ 卷 ,10 ~ 11 1. 以统计图、结构图为背景 , 考查人口增长问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数量的相关计算等。 2. 结合文字或模式图 , 考查城市功能区与城市规 划 , 城市等级体系近几年有所体现。 3. 结合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 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 · 北京卷 ,10 ~ 11 2018 · 海南卷 ,4 ~ 5 2017 · 全国 Ⅲ 卷 ,4 ~ 6 2016 · 全国 Ⅰ 卷 ,4 ~ 6 2015 · 四川卷 ,5 ~ 6 系统构建 知识重组 · 整体提升 考向突破 精研高考 · 综合提升 考向一 人口的数量和空间变化 真题回顾 (2018 · 全国卷 Ⅰ,4 ~ 5)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 , 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该直辖市是 ( )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 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 , 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 ,A 错误 ;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 , 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 , 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 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C 正确 ; 根据图示信息 , 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 、 D 错误。第 (2) 题 , 据上题可知 ,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 , 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 且该直辖市 2016 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 3 400 万 , 可推断为重庆市。 答案 : (1)C (2)D 考向透析 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 自然增长率 >0: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 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 0: 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 自然增长率 <0: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4) 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 0: 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2.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3.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 “ 民工流 ” 现象 (1) 产生原因 :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 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 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 民工流”的特点 :①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 , 从农村流向城市 , 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② 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 ,“ 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③ 流动不稳定 ; 文化素质偏低。 (3)“ 民工流”的变化 变化 原因 ①东部沿海招工难 , 出现 “ 民工荒 ”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 而民工素质偏低 ;②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 , 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②民工找工作难 , 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 , 出现 “ 回流 ” 现象 4.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 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 , 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 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 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 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 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 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 , 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 , 以第二产业为主 ; 女性人口迁移 , 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 , 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 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 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就业机会多 , 工资水平高 , 是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5.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人口的数量计算及增长模式判断 (2017 · 海南卷 ,1 ~ 2)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 ,2050 年 , 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该国可能是 (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俄罗斯 (2) 根据预测 , 从 2000 年到 2050 年 , 该国 ( )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解析 : 第 (1) 题 , 图中所示的是人口比重 , 文字材料给出两个年份人口的总量。据此可以计算当年的人口数量 ,2000 年人口数量约为 60 亿 ×18%=10.8 亿 ,2050 年人口数量约为 90 亿 ×18%=16.2 亿。 2000 年该国人口数量较多故排除美国和俄罗斯 , 到 2050 年该国人口增长较多 , 故为印度。第 (2) 题 , 根据上题的计算 , 该国人口数量明显增加 , 但占世界人口比重未发生变化 , 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人口增长模式和老龄人口数量据材料无法判断。 答案 : (1)C (2)B 命题角度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 · 江苏卷 ,13 ~ 14) 下图为 “ 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 。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2) 该国最可能位于 ( )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解析 : 第 (1) 题 , 由图可知 ,0 ~ 4 岁、 5 ~ 9 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相当 , 说明人口性别失衡几乎不受生育观念影响。青壮年年龄段 , 男性人口比例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 , 主要是受产业结构影响 , 该国需要的男性人口劳动力多。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对人口性别比影响较小。第 (2) 题 , 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 , 南美青少年人口比重大 , 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相对较低 ;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 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 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 (1)C (2)B 命题角度三 我国的人口流动及带来的影响 (2018 · 海南卷 ,10 ~ 11)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 254.8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 2001 ~ 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 , 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 ~ 0.7% 。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 , 表明该省当年 ( )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解析 : 第 (1) 题 ,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 , 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 , 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 , 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 ,B 项合理 ,D 项错误。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 , 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A 项错。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 ,C 项错。 答案 : (1)B (2)2013 年后该省 ( )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 第 (2) 题 ,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 以上 , 但 “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 ~ 0.7% ” , 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 ,C 项正确 ,A 项错。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 ( 实际上不大可能 ) 及老龄化问题 , 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 ,B 、 D 项错。 答案 : (2)C 考向二 城市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 真题回顾 (2015 · 四川卷 ,5 ~ 6)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 , 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按城市功能分区 , 甲地带应为 ( ) A. 行政区 B. 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 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 , 该城市位于 ( ) A. 丘陵地区 B. 平原地区 C. 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由两幅图对比可以读出甲地带在 0:00 时人口较密集 , 而 10:00 时人口非常稀疏 ; 且中心城区 10:00 时人口变得更为密集 , 因此推测甲地带为住宅区 , 上午 10:00 绝大部分居民由住宅区转移到中心城区工作。故选 C 。第 (2) 题 , 由图读出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布局 , 路网密集 , 因此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故选 B 。 答案 : (1)C (2)B 考向透析 1.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 , 具体如表所示 :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 , 其次是工业区 , 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 , 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 , 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 , 白天人口多 , 晚上人口少 ; 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 ; 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 , 住宅区次之 , 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 变化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 , 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 ; 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 , 但幅度较小 , 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 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2)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读 3.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4. 城市规划要注意 “ 风 ”“ 水 ”“ 宝 ”“ 地 ” (1)“ 风” —— 注意图中风向条件 , 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 ,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 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 并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 水” —— 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 , 有水污染的企业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 可以根据河流的粗细判断流向 —— 上游细下游粗 ; 可以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流向 —— 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 。 (3)“ 宝” ——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特殊要求 , 综合考虑是否需接近原料地、燃料地 , 接近市场 , 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 接近交通运输线、点或接近科研中心等。做题时要结合原料、能源、交通线等图例符号进行分析。 (4)“ 地” —— 从优越的地理位置 ( 如沿海、近消费市场等 ) 、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城市功能分区及等级体系 (2017 · 全国 Ⅲ 卷 ,4 ~ 6)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 ,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环境质量 (2)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 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解析 : 第 (1) 题 , 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 , 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人口 , 而且人流量越大 , 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 , 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第 (2) 题 , 读图分析可知 , 甲、乙、丙站点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 , 综合服务等级较高 ; 且甲、乙、丙三站点均位于该城市的中心地区 , 故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 答案 : (1)B (2)A (3)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呈团块状,故该城市向四周扩展。且从图中地铁站点的等级可看出,一级站点有多个,故该城市为多个核心地区。因此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 (3)C 命题角度二 城市合理规划 (2016 · 全国 Ⅰ 卷 ,4 ~ 6) 自 20 世纪 50 年代 , 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 , 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 000 平方千米的 “ 绿心 ” —— 乡村地带 ; 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 绿心 ” 的周围 , 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 , 各城市分工明确 , 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 , 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 , 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 , 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 服务种类 B. 服务等级 C. 服务范围 D. 服务人口 解析 : 第(1)题,据材料可知,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因此A项正确。 答案 : (1)A 解析 : 第 (2) 题 , 根据材料 , 各城市分工明确 , 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 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 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 , 故选 B 项。第 (3) 题 ,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 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 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 故 D 项正确。近 20 年来 , 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 , 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 因此其乡村人口比重、人口密度较稳定 ,A 、 B 项错误。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 , 各城市分工明确 , 因此无法促进城市竞争 ,C 项错误。 答案 : (2)B (3)D (2)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 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 技术创新 B. 空间集聚 C. 市场拓展 D. 产品升级 (3)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 可以 ( ) A.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 降低人口密度 C. 促进城市竞争 D.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考向三 城市化及其影响 真题回顾 (2018 · 北京卷 ,10 ~ 11)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 , 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结合图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 , 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 ,Ⅰ 区位于中心 , 土地价格高 , 建筑物高大稠密 , 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 垃圾填埋场应布局在城市外围 , 不可能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 Ⅱ 区 ; 商业网点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区 , 所以 Ⅰ 区最为密集。 Ⅳ 区距离市中心最远 , 城市热岛效应最弱。第 (2) 题 ,Ⅰ 区土地利用强度接近 100%, 说明市中心的压力很大。为了分担城市内部的压力 , 部分功能会转移到距离中心较远的郊区 , 通过扩大卫星城的规模 , 使甲地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答案 : (1)A (2)D (1) 该城市 ( ) A.Ⅰ 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 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 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 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 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 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建设民俗博物馆 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增加种植业投入 D. 扩大卫星城规模 考向透析 1. 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化的影响 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 建立卫星城 , 开发新区 :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 建设卫星城。 (2) 进行合理规划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 适当分散污染源 ;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城市化进程 (2018 · 江苏盐城模拟 ) 如表是 2007 ~ 2015 年间我国及部分省 ( 区 ) 城市化水平 (%) 变化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2) 题 : (1)2007 年以来 ( ) A. 五省 ( 区 ) 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2007 年城镇人口数量最少的是山东省 C. 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中居首位 D. 五省 ( 区 ) 中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大 解析 : 第 (1) 题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山东省有些年份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 ,A 错 ; 表中为城市化水平 , 不能代表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 ,B 错 ; 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只是在图示五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居首位 , 但不是在全国中居首位 ,C 错 ; 对比增幅可以判断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大 ,D 正确。 答案 : (1)D (2)2007 年以来 , 内蒙古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的原因 , 主要是 ( ) ① 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③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 ④外省迁入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 第 (2) 题 , 内蒙古城市化水平高 , 一方面是矿产资源开发 , 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 从而带动城市化 ; 另一方面是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 , 使农民所占比重减少。 答案 : (2)B 命题角度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 · 山东菏泽一模 )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下图示意 1991 ~ 2015 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1991 ~ 2015 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空间变化是 ( ) A. 东西方向延伸 B. 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C. 略有缩小且北移 D. 东北 — 西南方向延伸趋势越加明显 解析 : 第 (1) 题 , 据图可知 ,1991 ~ 2015 年间 , 图示椭圆范围逐渐缩小且向北移动 , 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北 — 西南方向主导的格局 , 但这种格局在逐渐弱化 , 有向正北 — 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且北移明显。 答案 : (1)C (2) 推测不透水地面增幅最小的应该是 ( ) A. 核心功能区 B. 功能扩展区 C. 城市发展新区 D. 住宅区 解析 : 第 (2) 题 , 城市地面硬化会影响地表水下渗 ; 而城市化的发展 , 使得城市空间不断扩大 , 不透水地表空间也会扩大 ; 随着时代发展 , 图示椭圆范围越来越小 , 说明不透水地表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即集中在核心功能区 , 核心功能区面积大、地价高 , 故不透水地面增幅最小。 答案 : (2)A (3) 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 A. 加大昼夜温差 B. 城市水域面积增加 C. 城市功能区北扩 D.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解析 : 第 (3) 题 , 随着时代发展 , 图示椭圆范围越来越小 , 说明不透水地表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 即北京的硬化地面越来越集中连片 , 使得热岛效应增强 , 不是昼夜温差加大 ,A 项错误 ; 不透水地表集中连片影响雨水下渗 , 并不能增加城市水域面积 ,B 项错误 ; 图中不透水地表总体上以东北 — 西南方向延伸 , 城市发展新区是东、北、南扩展 , 与不透水空间方向并不重合 ,C 项错误 ; 城市不透水地表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 而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大 , 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 项正确。 答案 : (3)D 微专题 强化技能 · 素养提升 城市通风廊道、热岛效应、海绵城市 1. 城市热岛与城市通风廊道 分析原因 ①人工热源的影响 :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②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 , 吸热快而热容量小 ,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 它们比自然下垫面 ( 绿地、水面等 ) 升温快 , 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 不利于散热 产生影响 增强空气对流 , 形成热岛环流 : 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 , 导致市区降水多 , 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 ,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在 “ 热岛效应 ” 的影响下 , 市区上空的云雾会增加 , 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 , 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 影响人类健康 解决措施 植树造林 , 增加绿地面积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 ; 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 以避免相互污染 在城郊之间建立绿化带 , 防止郊区污染物流入市区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 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 , 为市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 通风廊道示意图 2.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 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 ,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 , 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 , 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 , 做到“小雨不积水 , 大雨不内涝 , 水体不黑臭”。海绵城市的四大功能如下 : 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 , 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 , 因此 , 要把渗透放在第一位。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 , 改造屋顶绿化 , 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 “ 渗 ” 下去 蓄 要把降雨蓄起来 , 以达到调蓄和错峰 , 常用形式有两种 : 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滞 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 , 通过微地形调节 , 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 , 用时间换空间 , 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 : 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 , 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 , 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 , 然后回用到城市中 【 提升训练 】 1. 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 “ 通风廊道 ” , 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廊道包括 5 条宽度 500 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的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的一级通风廊道。下图为计划中的 5 条通风廊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图中廊道多为西北 — 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 A. 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 B. 城市主导风向的变化 C. 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 D. 楼层高度变化决定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 根据材料 ,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 图中廊道多为西北 — 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 ,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答案 : (1)B (2) 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 ① 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 ②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③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 : 第 (2) 题 , 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 , 使城市空气更加流通 , 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 (2)C (3) 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 ( ) A. 严格控制建筑规模 , 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 拆除一切建筑物 , 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 大力修建城市中的林荫大道 , 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 开挖河湖池沼 , 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 , 扩建人工景点 解题思路 : 第 (3) 题 , 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严格控制建筑规模 , 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答案 : (3)A 2 .(2018 · 山东烟台模拟 ) 海绵城市 , 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 , 用吸水材料建设 ( 如图 ), 作为海绵体 , 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 ,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 , 如浇花、洗车等 ,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 径流 B. 降水 C. 下渗 D. 蒸腾 ( 蒸发 ) (2)“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 ① 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 “ 海绵城市 ” 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 , 作为暴雨的储水器 , 必然增加下渗量。第 (2) 题 , 依据材料 , “ 海绵城市 ” 的建设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 补充地下水 , 增加城市水资源 ,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 : (1)C (2)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