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备考黄金30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备考黄金30题

1.已知命题 1: 1 32 xp   ; 2 2: 2 1 0,( 0)q x x m m     若 p 是 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试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命题 p 中不等式可化为 3 9x - 可化为:  1 1 0m x m m  - + ∵ p 是 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p  q ∴ p ∴ 1 9 1 3 m m       解得 4m  ∴实数 m 的范围是 0 4m  2.已知 p:方程方程 + =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q:实数 m 满足 m2﹣(2a+1)m+a2+a<0 且¬ 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3.已知椭圆 2 2 2 2: 1x yE a b   的离心率为 1 2 ,点 1 2,F F 是椭圆 E 的左、右焦点, 过定点  0,2Q 的动直线与椭 圆 E 交于 ,A B 两点, 当 1, ,F A B 共线时, 2F AB 的周长为. (1)求椭圆 E 的标准方程; (2)设弦 AB 的中点为 D ,点  0,E t 在 y 轴上, 且满足 DE AB ,试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题意得 2 2 2 1 ,4 4 8 a b a a      解得 2, 3a b  ,所以椭圆 E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即为 y 轴,此时直线 AB 与直线 DE 重合,即 DE AB 不成立.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2y kx  ,代入 2 2 14 3 x y  ,消去 y,得 2 2(3 4 ) 16 4 0,k x kx    【名师点睛】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通常经常采用“设而不求”方法,“设而不求”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根 据需要设出变量,但并不直接求出其具体值,而是利用某种关系(如和、差、积)来表示变量之间的联系, 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一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方法是:设直线 y kx m  与椭圆 2 2 1mx ny  的 交点为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后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得 1 2 1 2,x x x x 或 1 2 1 2,y y y y ,然后计算弦长或面积等. 4.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PD  平面 ABCD , 030DPC  , AF PC 于点 F , / /FE CD , 交 PD 于点 E . (1)证明:CF  平面 ADF ; (2)求二面角 D AF E  的余弦值. 3 3 3( ,0,0), ( , ,0), ( 3,0,0), (0,1,0)4 4 4E F P C , 5.如图,四边形 ABEF 与四边形 ABCD 都是梯形, BC AD , 1 2BC AD , BE AF , 1 2BE AF , H 是 FD 的中点. H F E D CB A (1)证明:CH  平面 ABEF ; (2)判断 C 、 D 、 E 、 F 四点是否共面,并说明理由. 【解析】 G H F E D CB A 6.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上顶点为 B ,过点 B 且互相垂直的动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 为 P ,Q ,若当的斜率为 2 时,点 P 的坐标是 5 4( , )3 3  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直线 PQ 与 y 轴相交于点 M ,设 PM MQ  ,求实数  的取值范围. 【解析】(1)的斜率为 2 时,直线的方程为 2y x b  , 【名师点睛】对于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要能从几何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参数变化的原因,谁是自变量,定 义域是什么,这实际是函数问题,要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这类问题. 7.平面 PAD 平面 ABCD, ABCD为正方形, 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 2 ADPA , GFE ,, 分别 是线段 CDPDPA ,, 的中点. (1)求证: PB //平面 EFG ; (2)在线段CD 上是否存在一点 Q ,使得点 A 到平面 EFQ 的距离为 5 4 ,若存在,求出 DQ 的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取 AB 中点 H ,连接 HGEH , , HGFE ,,, 分别是 ABCDPDPA ,,, 中点 //EF AD , //AD GH //EF GH ,,,, HGFE 四点共面 又 HE, 分别为 ABPA, 的中点 //EH PB ,而 EH 平面 EFG ,所以 //PB 平面 EFG (2)在线段 AB 上取 AQ DQ a ‘ ,则 2 1112 1 AEFS , 212 1 ' aaSS EFQEFQ   由 3 4 5 4 23 112 1 3 1 5 4 3 1 3 1 2   aaaSHESVV EFQAEFEFQAAEFQ 即存在一点Q ,使 得点 A 到平面 EFQ 的距离为 5 4 ,此时 3 4DQ . 8.(本小题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 AB⊥AD, AC⊥CD, ∠ABC=60°, PA=AB=BC , E 是 PC 的中点. C A P B D E (1)求 PB 和平面 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AE⊥平面 PCD; (3)求二面角 A-PD-C 的正弦值. (3)解:过点 E 作 EM⊥PD,垂足为 M,连接 AM,如图所示. 由(2)知,AE⊥平面 PCD,AM 在平面 PCD 内的射影是 EM, 【方法点睛】 (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 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 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 (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通过垂线法进行,在一个半平面内找一点作另一个平面 的垂线,再过垂足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两条垂线确定的平面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由此可得二面角的平面 角. 9.已知圆 C 的半径为 2,圆心在轴正半轴上,直线3 4 4 0x y   与圆 C 相切 (1)求圆 C 的方程; (2)过点 (0, 3)Q  的直线与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且为 1 2 1 2 3x x y y  时,求: AOB 的面 积. 【解析】(I)设圆心为 ( ,0),( 0)C a a  ,则圆 C 的方程为 2 2( ) 4x a y   因为圆 C 与3 4 4 0x y   相切 所以 2 2 | 3 4 | 2 3 4 a    解得: 142 3a a  或 (舍)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2 2( 2) 4x y   4 分 (II)依题意: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3y kx  ∴ 1 1 3 2 3| | 14 72 2 2 2AOBS AB h       10.如图,多面体 ABCDS 中,面 ABCD 为矩形, SD AD ,且 , 1, 2, 3SD AB AD AB SD    . (1)求证:CD  平面 ADS ; (2)求 AD 与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二面角 A SB D  的余弦值. (3)∵ SAD 中 SD AD ,且 SD AB , ∴ SD  面 ABCD , ∴面 SDB  面 ABCD , BD 为面 SDB 与面 ABCD 的交线, ∴过 A 作 AE DB 于 E ,∴ AE  面 SDB , 又过 A 作 AF SB 于 F ,连接 EF ,从而得: EF SB , ∴ AFE 为二面角 A SB D  的平面角. 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 22 2 5BD a a a   , ∴在 ABD 中, 2 2 5 55 AB CD a aAE aBD a     , 由(2)知在 Rt SBC 中,    2 27 2 8SB a a a   , 而 Rt SAD 中, 2SA a ,且 2AB a ,∴ 2 2 2SB SA AB  , ∴ S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SAB 为直角, ∴ 2 22AF AB a  , ∴ 2 5 105sin 52 aAEAFE AF a     , 所以所求的二面角的余弦为 15 5 . 11.如图,PA 垂直圆 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的点,Q 是 PA 的中点,G 为 AOC 的重心,AB 是圆O 的直径,且 2 2AB AC  . (1)求证: / /QG 平面 PBC ; (2)求G 到平面 PAC 的距离. ∴平面 / /QMO 平面 PBC . 又G 为 AOC 的重心,∴ 1 3 3 6GM OM  . 故G 到平面 PAC 的距离为 3 6 . 12.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AA1⊥平面 ABC,∠BAC=90°,AB=2,AC=6,点 D 在线段 BB1 上,且 BD= , A1C∩AC1=E. (Ⅰ)求证:直线 DE 与平面 ABC 不平行; (Ⅱ)设平面 ADC1 与平面 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若 cosθ= ,求 AA1 的长; (Ⅲ)在(Ⅱ)的条件下,设平面 ADC1∩平面 ABC=l,求直线 l 与 D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析】依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 AA1=h, 则 . 解得 . ∴ . (Ⅲ)在平面 BCC1B1 内,分别延长 CB、C1D,交于点 F,连结 AF, 则直线 AF 为平面 ADC1 与平面 ABC 的交线. ∵BD∥CC1, , ∴ . ∴ , ∴ . 由(Ⅱ)知, ,故 , ∴ . ∴直线 l 与 D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13.已知以点 C 2,t t      (t∈R,t≠0)为圆心的圆与 x 轴交于点 O、A,与 y 轴交于点 O、B,其中 O 为原点. (1)求证:△AOB 的面积为定值; (2)设直线 2x+y-4=0 与圆 C 交于点 M、N,若 OM=ON,求圆 C 的方程. ∴圆 C 的方程为(x-2)2+(y-1)2=5 或(x+2)2+(y+1)2=5, 由于当圆方程为(x+2)2+(y+1)2=5 时,直线 2x+y-4=0 到圆心的距离 d>r,此时不满足直线与圆相交, 故舍去. ∴圆 C 的方程为(x-2)2+(y-1)2=5. 14.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3 2 ,右焦点到直线 6 0x y   的距离为 2 3 ,过  1,0 M 的直线交椭圆于 BA, 两点. (Ⅰ) 求椭圆的方程; (Ⅱ) 若直线交轴于 N , 7 5NA NB uur uuur   ,求直线的方程. 【解析】(Ⅰ)设右焦点为 0c( , ) ,则 6 2 3 6 2 6 6 3 6 2 c c c c| | , , ( )       或 舍去 ……2 分 又离心率 2 23 6 3 2 2 22 2 c a b a ca a, , ,      , 由①③得, 2 12 2 5 7 4 1 4 1y yk k,    代入④整理得 4 28 9 0k k   ,于是 2 1k  ,此时②的断别式 0  ,于是直线的方程是 1y x   . 15.如图,ABCD 为梯形, PD  平面ABCD,AB//CD, = ADC=90BAD  o 2 2 , 3 , 3DC AB a DA a PD a    ,E 为BC 中点 (I)求证:平面PBC  平面PDE; (II)线段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 PA//平面 BDF?若有,请找出具体位置,并进行证明;若无,请分析 说明理由. 【解析】证明:(Ⅰ) 连结 BD O F 90BAD ADC     , , 3AB a DA a  所以 CPA 中, 1 3AO AC 而 1 3PF PC 所以 //OF PA 而OF  平面 BDF PA  平面 BDF 所以 //PA 平面 BDF 16.设 1 2,F F 分别是椭圆 2 2 2: 1(1 0)yC x bb     的左、右焦点,过 1F 的直线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且 2| |AF , | |AB , 2| |BF 成等差数列. (1)求| |AB ; (2)若直线的斜率为 1,椭圆 C 方程. 17.已知动点 P 与平面上两定点 ( 1,0), (1,0)A B 连线的斜率的积为定值 2 . (1)试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C. (2)设直线 : 1l y x  与曲线 C 交于 M、N 两点,求|MN| 【解析】(1)解:设点 ( , )P x y ,则依题意有 21 1 y y x x     , 整理得 2 2 1.2 yx   由于 1x   , ∴求得的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1.2 yx   ( 1x   ) (2)由 2 2 21, :3 2 1 0.2 1. y x y x x y x          消去 得 (3)设 1 1 2 2( , ), ( , )M x y N x y ,则 1 2 1 2 2 1,3 3x x x x      1 2 4 1 4| | 2 | | 2 4 ( ) 2,9 3 3MN x x        18.已知 2 0: 10 0 xp x x          ,  : 1 , 0q x m x m m     ,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m 的取值范围是 9m m  点评: ,p q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19.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的侧棱 AA1⊥底面 ABC,∠ACB=90°,E 是棱 CC1 的中点,F 是 AB 的中点,AC =BC=1,AA1=2. (1)求证:CF∥平面 AB1E; (2)求三棱锥 C-AB1E 在底面 AB1E 上的高. 【解析】(1)证明:取 AB1 的中点 G,连接 EG,FG, = 1 3 × 1 1 12      ×1= 1 6 . ∵AE=EB1= 2 ,AB1= 6 ,∴S△AB1E= 3 2 , ∵VC-AB1E=VA-EB1C,∴三棱锥 C-AB1E 在底面 AB1E 上的高为 1 13 3 3AB E VC AB E S - = . 20.已知圆 2 2: 2 4 4 0C x y x y     ,问是否存在直线 :l y x b  与圆 C 交于 ,A B 两点,且满足 OA OB  (O 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的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析】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