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1. 2018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 选择乘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绿色方式出行 B. 积极响应滴水必珍、全民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C. 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快餐盒和塑料袋 D.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答案】C 【解析】A. 选择乘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绿色方式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选项A不选;B. 积极响应滴水必珍、全民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符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选项B不选;C. 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快餐盒和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选项C选;D.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符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选项D不选;答案选C。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N2的电子式: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5OH 【答案】D 【解析】分析: A.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B.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没有表示出最外层电子;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或CH3CH2OH。 详解:A项,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应为,故A项错误; B项,硫的核电荷数为16,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B项错误; C项,没有表示出氮原子最外层电子,其电子式应为:,故C项错误; D项,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或CH3CH2OH,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原子符号的书写,结构简式要把官能团表示出来,氮气的电子式是常考点,必须注意氮上面的孤对电子很容易忽略。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Ba2+、Fe3+、Cl-、SCN- B.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Ca2+、K+、HCO3-、CO32- C. c(OH-)/c(H+)=10-12的溶液中:NH4+、Cu2+、NO3-、SO42- D. 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ol·L-1的溶液中:Na+、Al3+、Cl-、NO3- 【答案】C 【解析】A. pH=l 的溶液显酸性,Fe3+ 与SCN-那个反应生成络合物,故A错误;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存在,且Ca2+与CO32-那个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B错误;C. =10-12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NH4+、Cu2+、NO3-、SO42-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 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溶液中A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选C。 点晴: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要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等。本题的易错点是A,要注意Fe3+和 SCN-能发生络合反应。 4. 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所示装置收集SO2气体 B. 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C. 用图3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D. 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O2 【答案】D 【解析】分析:A.收集SO2应用向上排空法;B.应排除乙醇的干扰;C.加热溶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详解:A. SO2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排除乙醇的干扰,故B错误; C.蒸发应用蒸发皿,不能在坩埚中进行,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镀铜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铁制品比破损前更容易生锈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mol C. 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D.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答案】A 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Ba(OH)2溶液吸收氯气:2OH-+ 2Cl2 =2Cl-+ClO-+H2O B. Cu 溶于稀HNO3: Cu + 2H++ NO3- = Cu2+ + NO2↑+ H2O C. NO2溶于水:3NO2+H2O =2H++2NO3- +NO D.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 + 2OH-= Mg(OH)2↓ 【答案】C 【解析】分析:A. 电荷不守恒、电子不守恒;B.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2NO3- = 3Cu2+ +2NO↑+ 4H2O;C.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D.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详解:A. 用Ba(OH)2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OH-+ Cl2 =Cl-+ClO-+H2O,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2NO3- = 3Cu2+ +2NO↑+ 4H2O,故B错误; C. NO2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离子方程式:3NO2+H2O=2H++2NO3-+NO,故C正确; D.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2+ + 2NH3H2O= Mg(OH)2↓+2NH4+,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7.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 B. FeCl3溶液有酸性,常用于蚀刻电路板 C. 炭具有强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钠、钾等金属 D. 碳酸氢钠溶液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答案】D 【解析】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A错误;B. FeCl3溶液中的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常用于蚀刻电路板,B错误;C. 钠、钾等均是活泼金属,炭虽然具有强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钠、钾等金属,C错误;D. 碳酸氢钠溶液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浓H2SO4夺取的水在原物质中以H2O分子形式存在时浓H2SO4表现吸水性,不以H2O分子形式而以H和O原子形式存在时,而浓H2SO4表现脱水性。 8.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点睛:本题的易错选C选项,学生认为发生Fe+2Fe3+=3Fe2+,需要注意此反应应在溶液中进行,但现在给的环境不是溶液,也就是Fe和Cl2反应,无论氯气过量与否反应生成的都是FeCl3. 9. 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M层有1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Z、W同周期,W的原子半径小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Z、X、Y B. 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W、Z、Y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 D. W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B 【解析】X的M层有1个电子,因此M为Na,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的2倍,因此Y为C或Si,Z的最高价化合价为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即Z为S,Z、W同周期,W的原子半径小于Z,则W为Cl,A、如果Y为C,C只有2个电子层,因此原子半径最小,Na、S位于第三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S>C,如果Y为Si,三种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Na>Si>S,故A错误;B、如果Y为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CO3、H2SO4、HClO4,酸性强弱:HClO4>H2SO4>H2CO3,即非金属性Cl>S>C,如果Y为Si,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Cl>S>Si,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S,故C错误;D、前者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后者为CCl4或SiCl4,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10. 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H2O-2e- = ZnO+2H+ C. 该电池充电时应将Zn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D. 该电池放电时OH-向石墨电极移动 【答案】C 【解析】分析: A. 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B. 溶液显碱性,负极反应为Zn+2OH--2e-= ZnO+H2O;C. 充电时,电源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即该电池充电时应将Zn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D. 放电时OH-向负极即向锌电极移动。 详解:A. 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A错误; B. 溶液显碱性,负极反应为Zn+2OH--2e-= ZnO+H2O,B错误; C. 充电时,电源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即该电池充电时应将Zn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C正确; D. 放电时OH-向负极即向锌电极移动,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书写时注意离子的移动方向、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存在交换膜以及是不是熔融电解质等。 11.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图甲表示某可逆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反应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B. 图乙表示N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NO2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则该反应的正反应△H<0 C. 图丙表示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溶解平衡曲线,蒸发水可使溶液由b点变到a点 D. 图丁表示分别稀释l0 mLpH均为12的NaOH和NH3•H2O溶液时pH的变化,曲线I表示NH3•H2O溶液,n>100 【答案】B 【解析】t时刻,虽然生成物的浓度等于反应物的浓度,当还没有建立平衡,故A错误;B、NO2的体积分数最小时,反应达到平衡,以后升高温度,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H<0,故B正确;C、蒸发水,c(Ba2+)和c(SO42-)的浓度都增大,故C错误;D、NH3·H2O是弱碱,部分电离,相同pH,NH3·H2O的浓度大于NaOH,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的电离,稀释相同体积,NaOH的pH大,因此I是NaOH,II是NH3·H2O,故D错误。 12. 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 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NaOH反应 C. 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Br2反应 D.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A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A.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中-COO-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B.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C.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Br2反应;D.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 详解:A.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中-COO-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 B.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B错误; C.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Br2反应,C错误; D.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 D正确。 答案选AD。 点晴: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联系相应代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解答即可。本题侧重于考查酚、酯的性质,注意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能和NaOH反应,是答题的易错点。 13.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将得到的沉淀分离出来,再加水可重新溶解。 C. 等体积的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Mg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酸性:HA>HB D. 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 后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答案】A 【解析】A正确,因为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C只HA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的浓度大,所以在pH相等的条件下,HA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C不正确。D不正确,只能说明淀粉已经水解,要证明完全水解,还需要单质碘检验,所以答案选A。 14. 室温下,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mol ·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 c(H2CO3) B. 0.1mol ·L-1NH4Cl溶液中:c(Cl-)>c(NH4+)>c(H+)>c(OH-) C. 0.2mol ·L-1H2C2O4(弱酸)与0.1mol ·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2[c(H+)-c(OH-)]=3c(C2O42-)-c(H2C2O4)+ c(HC2O4-) D. 0.1mol ·L-1Na2CO3溶液与同浓度等体积盐酸混合的溶液中:c(Na+)>c(Cl-)>c(CO32-)>c(HCO3-) 【答案】BC 【解析】分析:A. 根据碳酸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判断;B. 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酸性,则c(Cl-)>c(NH4+)、c(H+)>c(OH-);C. 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H2C2O4和NaHC2O4,根据混合液中的核电荷数和物料守恒判断;D. 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c(HCO3-) >c(CO32-)。 详解:A. 根据0.1mol·L-1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 c(OH-)=c(H+)+c(HCO3-)+ 2c(H2CO3),故A选项是错误的; B. 0.1mol ·L-1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发生水解,溶液显示酸性,则c(H+)>c(O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H2C2O4和NaHC2O4,根据电荷守恒可得:①c(Na+)+ c(H+)= c(OH-)+ c(HC2O4-)+ 2c(C2O42-),根据物料守恒可得:②2c(Na+)= c(H2C2O4)+ c(HC2O4-)+c(C2O42-),将①2-②可得: 2c(H+)+c(H2C2O4)=3c(C2O42-)+c(HC2O4-)+2c(OH-),整理可得: 2[c(H+)-c(OH-)]=3c(C2O42-)-c(H2C2O4)+ c(HC2O4-),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0.1mol ·L-1Na2CO3溶液与同浓度等体积盐酸混合,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NaCl,因为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较小,则c(HCO3-)>c(CO32-),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 c(Na+)>c(Cl-)> c(HCO3-) >c(CO32-),故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BC选项是正确的。 15. 汽车尾气净化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容器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NO CO N2 CO2 N2 CO2 I 400 0.2 0.2 0 0 0.12 II 400 0.4 0.4 0 0 III 300 0 0 0.1 0.2 0.075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容器I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2s,则v(N2)=0.06 mol•L-1·s-1 B. 该反应的ΔS<0、ΔH<0 C. 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CO)关系:c(CO,容器II)>2c(CO,容器I) D. 若起始时向I中充入NO、CO、N2、CO2各0.1mol,开始时V正>V逆 【答案】BD 【解析】分析:由表格中数据,400℃时I中, 2NO(g)+2CO(g) N2(g)+2CO2(g) 开始物质的量(mol) 0.2 0.2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0.12 0.12 0.06 0.12 平衡物质的量(mol) 0.08 0.08 0.06 0.12 K==21.09, 以此解答。 详解: A. 容器I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2s,则v(N2)==0.03 mol•L-1·s-1,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ΔS<0,I与III比较,III极限转化为反应物时,起始量相同,温度低时N2的平衡浓度大,可以知道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I与II比较,温度相同、起始量为2倍关系,但II中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关系: c(CO,容器II)<2c(CO,容器I),故C错误; D.起始时向I中充入NO、CO、N2、CO2各0.1mol,QC==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