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 ‎1.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美国的做法是通过与其它国家达成协议,相互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以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时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而并非简单的转嫁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并非终止,故A正确,BD错误。C项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时间上与题目不符,故不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 ‎2.“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契合的是 A. 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 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资本的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国际化的生产模式——跨国公司;20世纪末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深入发展,国际化生产规模越发壮大,跨国公司资本扩张深入发展,A项正确。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没有出现,排除B。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排除C。20世纪末欧盟出现,欧洲呈经济政治一体化趋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3.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2012年1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额282.31亿美元,同比减少3.2%‎ ‎。有人说“希望欧债危机尽快结束,欧洲经济复苏起来,我们的日子也会好过起来。救欧洲也是救我们自己。”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当前出现了全球性贸易危机 B. 欧洲债务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崩溃 C. 中国经济依赖欧盟支持 D.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经济连为一体,欧债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正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故D项正确。欧债危机并不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欧债危机导致中国出口额下降,并不能说欧债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故B项错误。欧盟只是中国出口的一个贸易群体,中国经济并不是单纯依赖于欧盟,故C项错误。‎ ‎4. 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中国将这种互联网概念称为“维客”“维基”。这主要体现了 A. 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精髓 B.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本位主义创意 C. 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冲击 D. 信息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互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所以体现的是多元文化互补,选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5. 某组织于2010年9月27日表示:“英国政府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如果此风险显现,英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快速作出反应。”从其关注的内容看,该组织很有可能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贸组织 D. 关贸总协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可判断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故B项正确。A项为成员国提供发展性资金和技术援助;‎ C.D两项则是属于国际贸易组织。所以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 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 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但是这与中国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是世界银行的成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世界银行中的成员国席位,为利用外资搞建设开辟了新途,故C项正确;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两大金融机构之一,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年5月,中国在世界银行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7.下表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 ‎2010年以前 ‎2010‎ ‎2018‎ 美国 ‎15.9‎ ‎15.9‎ ‎15.85‎ 日本 ‎7.65‎ ‎6.84‎ ‎6.8‎ 中国 ‎2.77‎ ‎4.22‎ ‎5.7‎ 印度 ‎2.77‎ ‎2.91‎ ‎3.22‎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了美国投票权的基本稳定 B. 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 C. 扭转了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 D. 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银行投票权就是世行成员国在该行决定重大事项是所投票的代表性大小,表格显示美国和日本投票权逐渐下降,中国和印度投票权逐渐上升,投票权变化说明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界70年代曾经瓦解,故A项错误。投票权并不能决定国内经济的状况,故B项错误。表格中虽然中国和印度投票权上升,并不能扭转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故C项错误。‎ ‎8. G20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上旬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与G20运作方式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 WB B. EU C. WTO D. APEC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材料中“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描述了G20属于区域经济论坛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比较类似,故D项正确。‎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APEC ‎9.“在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这两个联盟是 A. 国际联盟、联合国 B. 北约、华约 C. 欧共体、北约 D. 联合国、WTO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下半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应该是欧洲的一体化组织,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北约组织,故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形成的,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A项排除;北约和华约都是政治军事集团,故B项排除;联合国是世界性的组织,故D项排除。‎ 点睛:此题两个关键信息“20世纪下半叶”“欧洲”。‎ ‎10.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11.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变革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统治者政策的引导等信息,而是强调社会的剧烈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排除BC。D项因果倒置,“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12.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 项错误;D项不符合“依法治国”,排除。‎ ‎13.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 思辨化的趋向 B. 信仰重建的完成 C. 普及化的实现 D. 伦理纲常的弱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由孔子的“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的“理”“气”“性”“太极”,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思辨化趋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考点:宋明理学 ‎1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15.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16.“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 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 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答案】D ‎【解析】‎ 经过秦末战乱,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但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由材料“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这说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故选D;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是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故排除BC。‎ ‎17.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家相比,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 )‎ A. 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脉络,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时期儒学的特征。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德政、三纲五常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A错误;B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18.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 倡导“三纲五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A项是陆九渊的观点,B项中有“致良知”,是王阳明的观点,C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倡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 ‎19.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20.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此观点 A.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 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 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王夫之的“理欲一体”观,此观点一方面承认“天理”与“人欲”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否定了人欲与天理的对立,体现了儒学思想在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新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A项正确;虽然明清启蒙思想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内容,但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针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而非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是对朱熹理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并非彻底的否定,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利于人性的解放,但不是在肯定人性解放,D项错误。‎ ‎21.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 改革科举制度 B. “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能空谈义理、不揣时势而要做到经世致用,学以济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改革科举制度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要加强经世致用的研究而非加强理学的研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抨击的是空谈义理、‎ 不揣时势而非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2. 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 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顾炎武,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属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排除ABC。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23.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以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 A.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 晚清立宪人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 C. 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统渊源 D. 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思潮的相关知识。材料关键信息指出:黄克武先生指出,士大夫之所以能顺利借鉴西方民主制,不是由于西方民主多么优越,而是因为西方民主与士大夫们多年的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产生共鸣。选项AB材料未涉及;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不相同,D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特点 ‎【名师点睛】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容易出现。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 ‎2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26.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27.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四大发明有原创性 B. 发明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必然关联 C. 应有六项重要发明 D. 重要的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故B项正确。四大发明是人民劳动实践中获取,并不是原创性,故A项错误。应有六项重要发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D说法错在“都应该”,说法绝对,排除。‎ ‎28.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 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 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都体现了明代科学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故A项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故B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明代科技特点 ‎29.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 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 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所知我国最早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是在西汉,故A项错误;隶书出现于秦代,铭文字体应该是金文,故B项错误;卜辞是甲骨文,故C项错误;该青铜器是西周康王时期的,准确度、真实性高,因此属于第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 ‎30.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A ‎【解析】‎ 图片中有很多诸侯国,说明时间上大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而《诗经》‎ 就是记载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所以材料中的作品是《诗经》,但四个选项中只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节选自《诗经》,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1.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这主要归功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政策的宽松 C. 水墨技术的成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深受“格物致知”程朱理学的影响,而“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则明显受到陆九渊心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风俗画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化政策的宽松和绘画风格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水墨技术的成熟是宋代绘画的条件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32.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错在“左右”,说法绝对,故错误;B项错在“决定”,说法也太绝对,故错误;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有的是真实的,故C项错误;因为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所以尽管曹操是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但仍然在京剧脸谱中被视为“白脸”奸臣,这明显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33.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 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 B. 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 C. 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八仙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现实生活。宋元至明清时期八仙传说故事的流行,正是说明道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中讲到的是宗教文化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而不是民间思想借助于宗教,故A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来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内容,故B错误;同样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在材料中也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 点睛:宋元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自然增加。所以宗教在传播中也在适应时代变化的特点,世俗化趋势越来越强。‎ ‎34.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的“新”应理解为与封建对立的因素的出现,科技进入集大成、总结阶段,反映的是科技的发展,A不符合该题意,故答案选A。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高难度试题,从四个选项看,都是明清新出现的文化现象,都具有新的特征,是很难分辨的。但从题干限制语看,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说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不能反映出实质性“新”的选项来。从四个选项内容看,科学技术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显示出新的特点,可是,从我国唐宋时期科技的辉煌,到16世纪后期我国近代科技已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足以说明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新只能是现象的新,而不是实质的新。‎ ‎3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 “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 “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 “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知识分子)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儒释道合流。‎ 二、材料解析题(36题13分,37题17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5年,大豆从中国被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1)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 ‎【详解】(1)由材料“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材料“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由材料“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得出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点睛】认真审题,审明五项基本构题成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还是“依据所学知识”。‎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概括、论证等。‎ ‎3.限定词:即时间、角度、答题范围等。‎ ‎4.核心词:即求答项。如:原因、特点、影响等。‎ ‎5.分值:每道题后面的分值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37.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 原因:①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 ‎②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程朱理学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解析】‎ ‎【详解】(1‎ ‎)根据表格中的第一行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即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据第二行的“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据第三行的“所谓‘良知’也”可知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这些主张适应了汉朝专制集权需要来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依据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政治上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以及思想上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日益僵化等回答。‎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