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0
10.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南邵阳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解析 根据题意,1999年我国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此时邓小平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故选D项。 答案 D 2.(2018·新疆模拟)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 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在新中国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80年代是纠正,故选A项。 答案 A 3.(2018·山东日照模拟)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为社会主义经济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这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对市场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故选D项。 答案 D 4.(2017·山东济南调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 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7 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解析 据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根据“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选A项。 答案 A 5.(2017·湖南衡阳联考)2008年2月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 ) 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 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基 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 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 解析 根据题目中“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它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特点,是中国长期探索的产物,故选B项。 答案 B 6.(2017·陕西榆林测试)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 A.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B.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D.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A项错误;这是大陆单方面对台释放善意,故B项错误;它的发表,表明大陆单方面宣布和平统一祖国,故C项正确;1987年两岸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河北邯郸模拟)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7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解析 据题干材料,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选C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8·山东济宁模拟)下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 解析 据漫画信息,漫画反映的事是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的回归,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故选A项。 答案 A 9.(2018·四川达州模拟)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 ) 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 解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引进资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故A项错误;全面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故B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与出访活动频繁互为推动因素,为此时中国外交的其中一部分,故C项错误;开阔社会主义建设视野并非重要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诊断)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 ) 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7 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 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解析 据题干材料,联系我国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故选C项。邓小平对外交往涉及到多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邓小平对美国新闻自由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美国现代化建设及邓小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江西高二次联考)2015年7月,“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在坚持本组织初衷的基础上,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同意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就此正式打开。这主要反映出“上合组织”( ) A.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B.努力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致力于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 D.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解析 上合组织的扩员问题,与地区和平安全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活动与经济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该组织的国际事务协调的相关行动,故C项错误;“上合组织”不区分国家性质的扩员行动体现了其开放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 据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所谓南南合作,即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表 阶段 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 备注 7 1949~1954年(确立新型行政区划层级体系阶段) 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 大行政区:1949年,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的6大战略区(华北、东北、西北等)基础上,设立的省级以上的行政建制。1952年废除。 专区: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之间; 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 1954~1966年(逐步走向规范和基本定型)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地方组织法》颁布后,1956年专区开始减少;1958年后,市领导县逐渐推广,逐渐取代专区;1961年,暂停推广市领导县体制,有的地区恢复专区; 1955~1956 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 1966~1978年(遭到重大破坏) 省(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 1967年开始,全国各级政府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1975年修正《宪法》将以上变化明确规定下来。 1978年至今(逐步恢复,有序改革,健康发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制;三级制逐渐向四级制转变 1978年《宪法》规定:以后不断减少非正式层级;积极推行市领导县体制;1982年《宪法》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 注:本表据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前后大行政区存废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1982年农村基层机构的演变趋势,并就其中趋势说明原因。(12分) 7 (3)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后市领导县的体制逐渐推广的原因。你认为影响建国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分) 解析 第(1)问,“存的原因”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考虑,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回答,“废的原因”从新中国以后的发展需要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49~1954年“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回答趋势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据材料“1955~1956 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宪法》 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得出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第二小问,根据时间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具体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1978年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及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第二小问,根据以上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 (1)设立原因:历史因素: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6大战略区。 (2分) 现实因素:政治上适应迅速巩固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经济上有序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4分) 废除原因:为加强中央人民政府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恢复生产的集中统一领导,减少行政层级。(2分) (2)演变趋势一: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2分) 原因:设立准层级是为巩固政权;(2分)变为正式层级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2分) 演变趋势二: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2分) 原因:撤区并乡是为了适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需要。(2分)废除人民公社是为了适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2分) (3)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 因素:适应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及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2018· 山东烟台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 时间 条约或事件 后果或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香港岛被割占,近代中国以空前屈辱的方式开放了自己的大门。“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宝岛蒙羞,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局。 1919年 巴黎和会 虽然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打破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但作为战胜国归还山东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7 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2分) 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8分) 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分) 示例二 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2分) 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分) 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2分)(学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均可同等赋分)。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