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北碚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北碚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北碚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调研抽测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用于植株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分解菌中的高尔基体参与脲酶的加工和运输 B. 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 NH4+中的N可作为玉米细胞中蛋白质、糖类等的构成元素 D. 玉米根细胞和尿素分解菌中均具有裸露的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钠、钾离子等 ‎【详解】A、尿素分解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高尔基体,错误;‎ B、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的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错误;‎ C、糖类的元素组成为C、H、O,无N元素,错误;‎ D、玉米根细胞线粒体中的DNA与尿素分解菌中的DNA均为裸露的DNA分子,正确;‎ 故选D。‎ ‎2. 某同学将细菌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系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①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②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依据 ‎③与细菌共生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⑤细菌具有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进行水解形成原生质体 ‎⑥细菌侵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A. 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 ‎②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依据 ‎③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⑤细菌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根据酶的专一性,所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无法水解形成原生质体。‎ ‎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一个DNA复制4次,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 ‎【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2/16=1/8,A正确;‎ 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错误;‎ 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40=320,C正确;‎ 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点睛】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小嘌呤4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共消耗A的数目为:(24-1)×40;该DNA分子第4次复制需要消耗的A的数目为:(24-1)×40。‎ ‎4.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 B. 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 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 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所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流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叫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长出丛芽,最终形成植物体。‎ ‎【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错误;幼苗甲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些过程所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本题容易错选C,因为易受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分别是XX、XY的思维定势影响。‎ ‎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本质探索过程中经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没有DNA的事实,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D. 对于遗传物质的本质,可以认为所有含有DNA的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是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T2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用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没有DNA的事实,只能字母其遗传物质不是DNA,不能证明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C错误;所有含有DNA的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只有RNA,以RNA为遗传物质,D正确。‎ ‎6.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利森发现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本庶佑则在T细胞上首次发现了PD-1分子,PD-1和CTLA-4相似,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刺激生物体内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研究进一步发现: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能使末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三年存活率达到约60%。可见,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T细胞上有PD-1分子可知只有T细胞含有PD-1分子特有基因 B. 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 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 D. C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T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一样,都含有本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物质,T细胞上有PD-1分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T细胞特含PD-1分子的基因,A错误;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错误;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C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C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有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材料为素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要求考生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核糖、ATP、DNA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P C. C、H、O、N、P、S D. C、H、O、N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 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 ‎【详解】核糖属于糖类中的单糖,其元素组成为C、H、O,而ATP、DNA是由C、H、O、N、P元素组成的,因此它们共有的化学元素为C、H、O。 ‎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8.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激素A、B随体液运至相关器官,并不进入细胞,但可调节细胞相关物质的合成 B. 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C. 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受体相同 D. 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是TRH,B是TSH,C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A、激素A随血液运至全身各处,和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垂体细胞的代谢,促进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 B、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产热,B正确; ‎ C、由图可知:Graves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正确; ‎ D、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通过反馈调节,会使机体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低,D错误。 ‎ 故选:D ‎【点睛】TRH作用的靶细胞只有垂体,TSH作用的靶细胞只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包括下丘脑和垂体在内的几乎所有细胞。‎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 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则越差。‎ ‎【详解】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类种群密度进行重捕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量减少,所得数值可能偏大,A错误;湖泊的近岸区域和湖心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这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则一段时间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由于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使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加剧,故可能会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D错误。‎ 故选C。‎ ‎10.姬小蜂是一种能寄生在害虫“椰心叶甲”蛹上的昆虫,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的“椰心叶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 B. 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C. 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 D. 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详解】A、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 B、姬小蜂是一种能寄生在害虫“椰心叶甲”蛹上的昆虫,所以姬小蜂受害虫“椰心叶甲”的数量的限制,所以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错误;‎ C、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以防止引进物种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 D、引进姬小蜂后限制了本地的“椰心叶甲”的种群数量,因此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外来物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 B. 制作腐乳时加盐过多,会导致腐乳过硬、影响口味 C.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统计值比实际活菌数多 D. 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过长,会使固定细胞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腐乳制作时,应该注意控制盐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详解】A、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要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A正确;‎ B、制作腐乳时加盐过多,会导致腐乳过硬、影响口味,盐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B正确;‎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故统计值比实际活菌数多,C正确;‎ D、固定化酵母细胞时,海藻酸钠浓度偏低会使固定细胞偏少,而不是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过长,D错误。‎ 故选D。‎ ‎12.某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其中数据为能量值(cal·cm-2·a-1) ‎ ‎ ‎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从昆虫向食虫鸟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食虫鸟向猛禽的传递效率 B. 能量的单向流动使得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少 C. 鼠同化的能量除流向猛禽外其余能量均用于自身呼吸 D. 生产者同化能量多的原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详解】A、能量从昆虫向食虫鸟的传递效率(3/17)明显高于食虫鸟向猛禽(0.2/3)的传递效率,A正确; ‎ B、能量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使得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少,B错误; ‎ C、鼠同化的能量除流向猛禽外其余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C错误; ‎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故能量最多,D错误。 ‎ 故选A.‎ ‎【点睛】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营养级越高,含有能量越少。‎ ‎1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 C.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 乙图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 丙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详解】A、甲图D是细胞内液,B是淋巴,淋巴中也存在细胞,如淋巴细胞,淋巴可以和淋巴细胞内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 B、乙图中B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 ax÷20%÷20%+x(1-a)÷20%=20ax+5x,B正确; ‎ C、丙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 D、丙图中的B为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D错误。‎ 故选B。‎ ‎14.下表是关于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 硝化细菌与乳酸菌 B. 乳酸菌与根瘤菌 C. 根瘤菌与衣藻 D. 硝化细菌与衣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能源来看,乳酸菌和根瘤菌都是异养型生物,需糖类等有机物供能,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生物,可以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衣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直接利用光能;从碳源看,硝化细菌与衣藻是自养型生物,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CO2,乳酸菌和根瘤菌需要糖类等有机物;从氮源看,乳酸菌不能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需要NH4+、NO3-;从代谢类型看,根瘤菌为异养需氧型,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根瘤菌是异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D项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营养要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某工厂新制了50L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只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果汁体积/mL ‎ ‎20.6 ‎ ‎21.2 ‎ ‎21.8 ‎ ‎22.4 ‎ ‎23 ‎ ‎23.4 ‎ ‎23.4 ‎ ‎23.4 ‎ ‎(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 A. 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B. 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 C. 8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 D. 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还应在5~6ml范围内缩小酶用量梯度继续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因变量是果汁体积。在一定的体积范围内,随着果胶酶体积增多,果汁体积增大,果胶酶体积超过一定值后,果汁体积不再增大。‎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果汁生产中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瓦解细胞壁,A正确;‎ B.本实验中苹果泥反应完全时各试管过滤的果汁的体积相同,可以利用苹果泥反应时间的不同作为本实验的测量指标,B正确;‎ C.8只试管如果反应时间充足,则各组过滤的果汁体积应相同,与表格中测定的结果不符合,C错误;‎ D.设置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来进行探究,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D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缩小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大致范围,可以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获得最适用量的确切值。‎ ‎16. 下面是某同学用动物肝脏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在烧杯中加入肝脏和蒸馏水并进行搅拌,使细胞破裂释放核物质 B. 调节NaCl溶液浓度至0.14mol/L,过滤后取滤液进行后续步骤的操作 C. 在含DNA的滤液中加入嫩肉粉,使蛋白质与DNA分开 D. 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适量二苯胺试剂后溶液呈蓝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肝脏细胞没有分散开,在烧杯中加入肝脏和蒸馏水并进行搅拌,不能使细胞破裂,应研磨;DNA在0.14mol/L 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低,过滤后DNA不在滤液中;嫩肉粉中有蛋白酶可使蛋白质分解;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适量二苯胺试剂后需加热溶液才能呈蓝色。‎ 考点:本题考查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二、填空题 ‎17.请完成相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蒸馏过程中___________,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____________。‎ ‎(2)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对压榨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可以先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离心进一步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后续再进行其他处理。‎ ‎(3)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 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如图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色素完全分开后,取出图中b(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的滤纸,让石油醚自然挥发后,观察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胡萝卜素层析带,对比萃取样品的结果分析实验是否成功。‎ ‎【答案】 (1).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原料放置的位置 (3). 水气蒸馏 (4). 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5). 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6). 分液漏斗 (7). 萃取剂的性质 (8). 使用量 (9). 纸层析法 (10). 色谱容器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详解】(1)植物芳香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将压榨液先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用离心法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将分离出的橘皮油在5℃~10℃下静置5~7天,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再次通过滤纸过滤。‎ ‎(3)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据图可知,a为玻璃盖,b为色谱容器,c为滤纸,d是U型扣,e是样品原点,f是溶剂。‎ ‎【点睛】本题考查芳香油提取的方法、胡萝卜素鉴定的方法等知识,熟记教材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18.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 ‎(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不考虑迁入、迁出,则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左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关 (2). Ⅰ>Ⅱ>Ⅲ (3). 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 (4). 小于 (5). 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 (6). 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7). 标志重捕 (8).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若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详解】(1)“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不变,与种群密度无关。‎ ‎(2)a点之后,Ⅰ曲线的K值最高,而Ⅲ曲线的数量最少,则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Ⅰ>Ⅱ>Ⅲ,判断的理由是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 ‎(3)图中AB段,种群数量建设,则不考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理由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 ‎(5)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由于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若要调查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点睛】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19.瘦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分泌蛋白。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 ‎ ‎(1)据图可知,瘦素是在_________细胞中合成的,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激素是___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正常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_调节。‎ ‎(4)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是_________。若一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外电位是_________。‎ ‎(5)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人能否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1). 脂肪 (2). 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 (3). 胰高血糖素 (4). 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 (5).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6). 神经—体液 (7).‎ ‎ 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 (8). 正电位 (9). 不能 (10). 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可以作用于下丘脑,使大脑皮层产生饱感,减少饮食。‎ ‎【详解】(1)瘦素是在脂肪细胞核糖体(填细胞器)上合成的,瘦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 ‎(2)图中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正常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图中②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进而使④大脑皮层产生饱感,从而减少饮食,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是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若一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外电位是正电位。‎ ‎(5)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疾病,这类肥胖病人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来治疗该病。‎ ‎【点睛】由于某些肥胖患者是因为自身抗体攻击瘦素受体造成的,即肥胖的原因是缺乏受体,注射瘦素也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0.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图1、图2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基因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CFTR蛋白会导致Cl-的转运异常,Cl-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CFTR蛋白的表达离不开遗传密码子的作用,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4)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人患此病。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4不患红绿色盲。‎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基因突变 (3). 蛋白质的结构 (4). C、D (5). 1/153 (6). 1/32‎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因突变、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遗传信息的表达、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1显示:Cl-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而且需要ATP供能,因此Cl-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2显示:CFTR蛋白基因缺少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此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2)分析图2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可见,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mRNA不含有碱基T,所以GTA肯定不是密码子,B正确;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tRNA是由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在其一端有3个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这样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D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E正确。‎ ‎(4) 系谱图显示:Ⅱ3和Ⅱ4均正常,其女儿Ⅲ8患病,据此可推知: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与囊性纤维病有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Ⅲ8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4与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由题意可知:在某地区人群中,囊性纤维病患者(aa)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500,则a的基因频率=1/50,A的基因频率=1-1/50=49/50,在正常人群中,Aa∶AA=(2×49/50×1/50)∶(49/50×49/50)=2∶49,因此Ⅱ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2/51。可见,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2/3×1/2a×2/51×1/2a=1/153。只研究红绿色盲,由题意“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XbY),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Ⅱ3的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进而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而Ⅱ4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1/2Xb ×1/2 Y=1/8 XbY;只研究囊性纤维病,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均为Aa,二者再生一个孩子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1/2a×1/2a=1/4aa;综上分析,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aa×1/8 XbY=1/32aaXbY。‎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的解答。知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囊性纤维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21.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__________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__________标记化合物。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________。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__________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幼苗,用含有100mmol/LNaCl的完全营养液进行培养,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所示。本实验可推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设置了前后自身对照,还可设置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除本实验采用的之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同位素14 C标记 (2). 提取 (3). 分离 (4). 突然降低CO2浓度 (5). NaCl处理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及气孔导度下降,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 (6). 不加NaCl的完全营养液 (7).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积累量 ‎【解析】‎ ‎【分析】‎ ‎1、在探究细胞代谢有关物质的来源与去向时,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2、由题图可知,采用100mmol/LNaCl处理时,植物幼苗光合作用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减小。‎ ‎【详解】(1)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可以用14C标记 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煮沸的甲醇以杀死小球藻并提取被标记代谢产物。并采用双向纸层析分离被标记的代谢产物。为了判断固定CO2的物质是否为二碳分子,可突然降低CO2浓度,观测哪些化合物的含量升高。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 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而是RuBP。‎ ‎(2)由题图可知,在100mmol/LNaCl完全营养液中,光合作用速率及气孔导度均下降,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本实验中设置了前后自身对照,还可设置不加NaCl的完全营养液作为空白对照。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可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积累量等。‎ ‎【点睛】1、解答(1)题的关键是明确探究光合作用碳的同化与去向时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识记对照的形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结合题图进行分析便可解答(2)题。‎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