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五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记载,与如图所示密切关联的是 A.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B.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C. 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D. 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片内容所示的是都江堰,C项是对都江堰的描述,故选C项;A项描述的是坎井,B项描述的是郑国渠,D项描述的是灵渠,排除。 2.西晋初建,司马炎大行分封,想借此“历经长久,本支百世”,但事与愿违。这些皇族大权在手,相互倾轧,最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战火燃遍关中和大河南北,长达16年之久,以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据此,可以推知 A. 秦统一六国,分封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还未真正形成 C. 为强化中央集权,历代往往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 西晋统一汉末三国的混战局面不符合历史发展大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司马炎大行分封” 可知西晋时期依然实行了分封制,秦统一六国后分封制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选A项;秦代实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已经形成,排除B项;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西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排除D项。 3.南朝时,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注《三国志》。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也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所引史料凡一百五十余种,并抒发了他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 A. 《三国志》对史实的记述不一定比《三国演义》的描写更真实可靠 B. “正史”须经过不断地批注和修改才能具有研究历史的权威性 C. “以史证史”是进行史学勘误和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史料研究并非多多益善,有时会出现毫不相干而烂入之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所引史料凡一百五十余种,并抒发了他自己的见解”可知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是采取了广征博引的方式,故C项符合题意;《三国演义》属于小说,A项说法有误,排除;“正史”的权威性来源于其客观公正的记录,而非不断的批注和修改,排除B项;D项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4.《唐六典》载: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府 ①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官员 ②市坊的界限已被打破 ③都市中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④对违法者严格处理,规范经营秩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可知唐代政府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官员,①说法正确;根据“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可知对违法者严格处理,规范经营秩序,④说法正确,故选D项;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是宋代,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区繁华的内容,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5.下表所列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永乐大典》;阳明心学;《杏园雅集图》; ② 《抱朴子》;王谢世家;《洛神赋图》 ③ 《玄秘塔碑》;松赞干布;《长恨歌》 ④ 《千里江山图》;发明家唐福;“鹅湖之会”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永乐大典》、阳明心学是明代,《抱朴子》、《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玄秘塔碑》、松赞干布是唐代,《千里江山图》、“鹅湖之会”是宋代,故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②③④①,故选D项,排除ABC项。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在唐代,由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为对财政问题直捷处理方便起见……而宋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全国的财政。这表明 A.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B. 唐代宰相专权现象明显 C. 宋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凸显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代“三司”地位提升,说明相权受到了削弱,由此表明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故选A项;材料内容与唐代宰相专权无关,排除B项;宋政府财政困难内容无从体现,排除C项;相权衰落反应的是君主专制加强,而非中央集权强化,排除D项。 7.西递、宏村、平遥古城是我国南北方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选项描述的内容与三个文化遗产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 “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华一绝”、中轴对称 B. “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中华一绝”、“桃花源里人家” C. “中国画里的乡村”、“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神人共治 D. “桃花源里人家”、“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儒佛道“三教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中国画里的乡村”,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中轴对称,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项。 8.1902年,梁启超说道,“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这表明梁启超 A.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入认识 B. 最早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 C. 从民生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 D. 极力主张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切共有,和古代土地国有的井田制趋同,说明他是从民生的角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故选C项;梁启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有偏差的,排除A项;梁启超并非是最早提出民生主义的人,排除B项;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不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排除D项。 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武汉举行,武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城市,武昌、汉阳、汉口历史上合称为“武汉三镇”,下列关于“武汉三镇”的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1873年,外国人汉口创办近代报刊《昭文新报》 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汉阳铁厂 ③1927年8月,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牵制日本发挥巨大作用,国民政府成功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创办的报纸,并非由外国人创办,①说法错误;汉阳铁厂属于近代洋务派创办的民生企业,不是军事工业,②说法错误;③的说法符合史实,正确;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是在国民革命期间,而非抗日战争期间,④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项,排除ACD项。 10.下表为1942年中国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比较表,下列论述错误的有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水电工业 89 11 饮食品工业 23 77 冶炼工业 90 10 纺织工业 49 51 机器制造工业 73 27 服饰品工业 8 92 化学工业 75 25 文化工业 16 84 ①国家资本重点发展重工业是为了保障持久抗战的需要 ②国家资本重点发展轻工业是因为其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 ③私人资本致力于重工业是因为资本相对较弱且技术落后 ④私人资本致力于轻工业是为了满足抗战期间大批生活物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国家资本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结合“1942年”可知应该与抗日战争有关,①说法正确;轻工业集中的主要是私人资本企业,②说法错误;私人资本企业主要投资轻工业是因为重工业投入资本多,技术水平要求高,而私人资本力量薄弱且技术落后,③说法错误;私人资本企业在抗战时期集中于轻工业是为了满足抗战需要,④说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项,排除ACD项。 11.如图是反映了新中国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时序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是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②反映了“浮夸风”的盛行,是在50年代后期,③反映了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④和三大改造,时间在“大跃进”、“浮夸风”盛行之前。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②①③,故选C项,排除ABD项。 12.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 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 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时隔三年后”指的是1956年,195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在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所以开始出现对此文的批判文章,A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54年宪法的确立和该文批判文章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国画创作风格的问题,排除D项。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下列属于4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正确表述的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 邓小平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C. 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标志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 基层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故选D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A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不属于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于1994年,而“三通”的实现是2008年,排除C项。 14.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表明罗马法以诚信规范经济活动 C.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不受外部侵犯 D. 体现了万民法注重协调民事纠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马法要求物品的出卖人要保证买受人对所购买物品有清晰的认识,即在经济活动中出卖人要坚持诚信的原则,故选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且罗马法不维护奴隶的利益,也不可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必须坚持诚信原则,而非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排除C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判断该罗马法是否是万民法,排除D项。 15.1293年,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下列关于“该教堂”说法正确的是 A. 教堂存放着《戴面纱的女人》、《英国人画像》等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 B. 为了减轻该教堂大圆顶的重量,米开朗琪罗将大圆顶建成空心的内外两层 C. 该教堂的墙壁全部用砖石垒砌,外表再用白色、绿色和粉红色大理石装饰 D. 该教堂大厅屋顶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孔,用于正殿采光,还可以仰视苍穹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所描述的“该教堂”指的是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墙壁全部用砖石垒砌,外表再用白色、绿色和粉红色大理石装饰,被称为花之圣母大教堂,故选C项;存放着《戴面纱的女人》、《英国人画像》的是帕拉蒂纳美术馆,排除A项;将大圆顶建成空心的内外两层的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排除B项;大厅屋顶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孔,用于正殿采光,还可以仰视苍穹的是古罗马的万神殿,排除D项。 16.有学者描述说: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此描述旨在强调 A. 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B. 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 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 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8世纪后半期”、“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统一的规律指的是牛顿的力学体系,根据“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可知此描述旨在强调牛顿科学精神对社会科学进步的影响,故选A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17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进化论出现于19世纪,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启蒙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排除D项。 17.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的探究,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A. 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 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再到行业性垄断组织 D. 技术发明创造:英国一枝独秀,其他国家未有重要发明成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纺纱机”、“纺纱厂”等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根据“蒸汽机车”可知工业革命扩展到交通领域,故选B项;表格中没有出现以畜力做动力,排除A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其他国家重要发明成果表格没有体现,且该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8.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马萨诸塞州民众意在强调 A. 联邦宪法的内容没能体现民主 B. 应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 C. 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进完善 D. 政府制定宪法是导致暴政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马萨诸塞州人民认为宪法的制定权应该在自己选出的议会手中,然后再交给政府。由政府预先制定宪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此可知马萨诸塞州的民众认为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而非认为宪法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和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排除AB项;政府制定宪法有可能导致暴政,但不能说是导致暴政的根源,排除D项。 19.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缝合、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对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据此,可以判断《变色龙》所属的文学派别为 A. 浪漫主义文学 B. 无产阶级文学 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 后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通过对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可知《变色龙》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所以该小说所属的文学派别应该是批判现实主义,故选C项;浪漫主义文学是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根据“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可知与无产阶级文学不符,排除B项;该小说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符,排除D项。 20.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据此可知美国 A. 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B. 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C. 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 成为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落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美英法都有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各国的扩军将对世界和平带来威胁,因此召开华盛顿会议限制各国军备就有其必要性,故选A项;由材料内容并不能看出拆散英日同盟,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门户开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美英日的扩军计划,并不能说明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是否落空,排除D项。 21.如图为1927—1936年美苏两国粗钢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B. 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效果显著 C. 美国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 D. 美国以恢复重工业发展为新政的首要环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27—1936年间苏联的醋缸产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说明苏联此时期的工业化模式效果显著,故选B项;1927年苏联已经不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虽然美国的粗钢产量有所起伏,但始终高于苏联,排除C项;美国新政恢复经济的首要环节是整顿金融业,排除D项。 22.“英国采用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私有化。……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企的资助。”据此可知,英国国企私有化 A. 加大了国家对经济计划的干预力度 B. 经历了从少数行业到全面开展的过程 C. 实行私有化与减少自由市场相结合 D. 形成国企和私企并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等行业”、“私有化无禁区”可知英国在私有化的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展,经历了从少数行业到全面开展的过程,故选B项;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排除A项;英国政府扩大了自由市场的程度,排除C项;英国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并没有形成国企和私企并存的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排除D项。 23.二战后,诞生了很多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的成立时间与“上海五国机制”的确立时间处于同一年代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五国机制创建于1996年,即20世纪90年代。材料中反映的国际组织主要是欧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不结盟运动,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组建于20世纪40年代。所以和上海五国机制确立时间处于同一个年代的有2个,故选B项,排除ACD项。 24.如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该组织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自主原则 C. 该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D. 该组织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中所示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故选A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自主原则的是亚太经合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和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的是关贸总协定,排除BCD项。 二、非选择题 25.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 “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1)原因:沙俄闯入清朝疆域,抢夺滋事,且愈演愈烈;没有返还大清帝国的逃人;沙俄未按康熙帝要求撤回占据我方边境的俄罗斯人措施: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收复东北失地;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2)斯大林格勒战役;原因: 苏方:苏联军民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最高统帅周密安排;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德方: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 意义: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 (3)信息: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嘉奖(称赞、欣赏);希望八路军继续在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发动军民,把战役继续扩大下去;要求各战区策应配合百团大战;国共两党要继续通力合作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或援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将士们的英勇作战;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可知雅克萨战役爆发的原因是由于沙俄闯入清朝疆域,抢夺滋事,接纳大清的逃人等。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帝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制定抗俄方略,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等。 (2)战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原因:斯大林格勒中苏联取得胜利的原因应结合所学内容从苏联和德国两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苏联方面主要是军民的顽强抵抗,统帅安排周密,苏联国力的强大和盟国的支持,德国方面主要是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战争,战线过长,补给困难等。意义:结合所学内容从苏德战场的转折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作用方面进行作答即可。 (3)信息: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的电文是对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胜利的嘉奖,主要是希望发动民众,国共通力合作抗日。原因:抗战胜利的原因应该突出全民族合作抗战,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抗日战争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将士的英勇作战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作答。 26.自古以来,交通事业的发展关乎社会进步、国运兴衰甚至世界文明演进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水陆交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当时的水陆交通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发达得多。驰道是秦汉时期陆路交通网的主干,可通向全国主要城市。驰道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开始修建、早期的驰道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延伸到全国各地,其分布区域是:“东穷燕、齐(今河北省、山东省广大地区),南极吴、楚(今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西至临洮、羌中(今甘肃省、青海省一带),北据河为塞”,并沿阴山至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县北)。 ——张传玺、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这种运输工具可以大批运送煤和矿石。这引起了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长的运河。与运河时代相提并论的是伟大的筑路时代。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程师——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和约翰·麦克亚当——发明了修筑铺有硬质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的技术。乘坐四轮大马车行进的速度从每小时4英里增至6英里、8英里甚至10英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80年末,刘铭传请修铁路: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图之。李鸿章本同此心,倾力相助:“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更多的人是“群相哗骇”,指“铁路之说,刘铭传倡于前,李鸿章和于后”,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外夷以谋利为主,中国以养民为主,所以,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在义与利的对立之中显示农业社会对工业社会的排斥。而朝野之上下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是因为铁路而致“山川之神不宁,即旱涝之灾易召”,这种观念虽然不可论证,却比能够论证的东西更合乎社会心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交通建设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航运和公路运输获得发展的条件,并说明工业革命中轮船、火车、铁路等交通成就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早期铁路事业步履艰难的原因。 【答案】(1)影响:形成了通向全国主要城市的干线道路网;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商业贸易和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水陆交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条件: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纺织、采矿、冶金等等其它行业的推动;代议制确立,政治安定;发明家自身的的努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何推动: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各地之间联系更加密切,沟通交流更加便捷。 (3)原因:统治腐朽;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其历史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应该从巩固统一、加强各地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为后世交通建设奠定基础等方面进行作答。 (2)根据“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这种运输工具可以大批运送煤和矿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运河航运和公路运输获得发展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密不可分,即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行业发展的需要、民主制度的确立、社会的安定、发明家的努力和近代科技的发展等。轮船、火车、铁路等交通成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上主要是托宽商品市场、促进人口和资本流动、促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密切各地之间的联系等。 (3)根据“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早期铁路事业步履艰难的原因主要和政治、经济、传统思想方面的束缚以及外国侵略有关。概括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 27. 201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古,近,中,西“幸福观”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12分): 信息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注重家庭美满、满足;西方古代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2分)。 说明:中国深受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的影响(2分);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突出个人的价值(2分)。 信息二:从古代到近现代,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精神享受追求物质享受(2分)。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4分)。 (能结合材料从其他角度进行对比,得出信息,并说明的,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本题属于观点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表述的观点准确概括、归纳,言简意赅;第二,对提炼出来的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要充分;第三,在论证完后,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第四,评述的过程,要言之成文。根据材料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这样来解读图表信息: A.观点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上,中国注重家庭的美满、满足,而西方则比较注重个人的修养及价值。 史实说明:古代中国人民深受传统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性、落后性、保守性、封闭性等特征)、宗法观念、儒家封建纲常伦理等的影响,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附属,注重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而古代西方国家人民深受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以及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强调个人的修养及社会价值等。 B.观点二:从古代到近现代幸福观的改变上,中国几乎没有改变,而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体现在,极力追求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史实说明:①政治上,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的建立;②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西方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③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的开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享乐思想、拜金主义的不断盛行等。 考点:历史认识·历史观点评论·中西方幸福观(课标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的深远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作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