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C正确。‎ ‎2.已知喷瓜的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1、A2、A3决定,A1为雄性,A2为两性,A3为雌性。并且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则在喷瓜中决定性别的基因型数目和纯合子数目分别为 A. 6、3 B. 6、2 C. 5、3 D. 5、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只有雄性喷瓜有A1,故不存在A1 A1,喷瓜关于性别的基因型只有5种,即A1 A2、A1 A3,A2 A2,A2 A3,A3 A3。其中纯合子只有A2 A2,A3 A3。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含量增多 B. 紫外线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中只有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 癌细胞中只有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减少,但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增多,A正确;‎ B、紫外线会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癌变,B错误;‎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4.下列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 进行ATP的合成 B. 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基因 C. 进行mRNA的合成 D. 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 B、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mRNA的合成,C错误; D、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D正确, 故选:D。‎ ‎5.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多种方法来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角质层细胞是人体表层的因衰老而死亡的细胞),让自己的肌肤焕然一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衰老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B. 人体衰老的细胞黑色素增加 C. 细胞衰老可能与端粒有关 D. 细胞衰老可能与自由基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衰老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A正确;‎ B、衰老的细胞中脂褐素在细胞内堆积,B错误;‎ C、端粒学说提出细胞染色体端粒缩短的衰老生物钟理论,认为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C正确;‎ D、氧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机体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损伤的积累,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实验操作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 解离-染色-制片-漂洗 B.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制片-解离-染色-漂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A错误;‎ B、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B错误;‎ C、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 D、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C。‎ ‎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 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 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分别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分裂间期,A错误;‎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B错误;‎ C、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C正确;‎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分别出现4个黄点或4个绿点,D错误;‎ 故选C。‎ ‎8.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 B.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C.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 D. 细胞分裂过程相对较简单 ‎【答案】A ‎【解析】‎ 大肠杆菌细胞无染色体,增殖方式为二分裂,A项错误;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分裂过程相对较简单,B项、D项正确;分裂时细胞从中部凹陷,整个细胞缢裂成两部分,C项正确。‎ ‎9.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 格里菲思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1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加入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 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 3 和 4 B. l、3 和 4‎ C. 2、3 和 4 D. l、2、3 和 4‎ ‎【答案】D ‎【解析】‎ ‎【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3、4三个试管内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故选D。‎ ‎11.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 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 图丙表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 图丁表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短,亲代噬菌体未来得及侵染细菌,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故甲图可表示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A错误;‎ B、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无论保温时间长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B错误;‎ C、据丙图可知,S型菌曲线的起点为0,且在R型菌之后,故该图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S型菌的DNA组”,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得到的S型菌的数量远小于R型菌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12.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和DNA,其中DNA既能进行自我复制,又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存在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 B. 叶绿体转录完成后再通过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 C. 叶绿体DNA复制时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 叶绿体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仍然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翻译中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叶绿体中能合成蛋白质,说明叶绿体中存在识别并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A正确;‎ B、叶绿体中的DNA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 C、叶绿体DNA复制时需要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C正确;‎ D、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叶绿体中存在有少量D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存在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13.R环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因转录所合成的RNA链不能与模板链分开而形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R环的产生不会影响对该基因的翻译 B. R环中未配对的DNA单链可以进行转录 C. 推测R环的形成只可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D. 推测R环杂合链中的RNA可能是mR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R环中RNA-DNA杂交体的形成起因是,由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分子不能与模板分开,故R环的产生会影响对该基因的翻译,A错误;‎ B、R环中未配对的DNA单链是非模板链,不进行转录,B错误;‎ C、R环的形成也可能发生在叶绿体或线粒体中,C错误;‎ D、由题干推测R环杂合链中的RNA可能是mRNA,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一定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 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的片段都是基因 D. 所有细胞均含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表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并不是所有片段都是基因, C错误;‎ D、原核细胞内不含染色体,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只能是选择性表达的,D错误。‎ ‎15.果蝇体细胞内的2号染色体上有基因P和基因Q,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 B. 若箭头处的碱基对C-G突变为T-A,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 C. 若基因P缺失,则此基因突变并不会引起果蝇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基因Q的等位基因,其碱基数目一定与基因Q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P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Q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A错误;‎ B、基因Q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即CAG→TA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AUC,B正确;‎ C、若基因P缺失,则引起的小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会引起果蝇的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 D、基因Q的等位基因,其碱基数目可能与基因Q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B。‎ ‎16.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 若 DNA—蛋白质复合物是 DNA 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翻译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 C. 转录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 RNA 聚合酶 D. DNA 复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 DNA—蛋白质复合物是 DNA 的载体,即为染色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生物无染色体,A正确;‎ B、翻译时不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 C、转录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即DNA-RNA聚合酶,其中蛋白质含有 RNA 聚合酶,C正确;‎ D、DNA 复制会形成 DNA—蛋白质复合物,即DNA-DNA聚合酶,或者DNA-解旋酶,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D正确。‎ 故选B。‎ ‎17.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外祖父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HY,传给母亲的是XH,A错误;‎ B、外祖母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HXh,其中Xh传给母亲再传给男孩,B正确;‎ C、祖父传给父亲的是Y染色体,C错误;‎ D、父亲的基因型是XHY,男孩的Xh基因不会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B。‎ ‎18. 某女子的父亲患红绿色盲,而她本人色觉正常,她与一位其母亲为红绿色盲的男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红绿色盲病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0 D. 1/8‎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红绿色盲遗传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b。由于该正常女子的父亲患病(XbY),则其基因型为XBXb,该男子的母亲患病(XbXb),则其基因型为XbY,所以二者婚配,后代患病(XbXb可XbY)的概率为1/2*1/2+1/2*1/2=1/2。‎ ‎19.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在雄性中的高表达量开启睾丸(性腺)发育,而在雌性中的低表达量开启卵巢(性腺)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 B. 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 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只DMRT1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DMRT1基因的表达量低,开启卵巢发育,因此性别为雌性,A正确;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DMRT1基因的表达量高,开启睾丸发育,所以性别为雄性,B错误;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没有z染色体,也就没有DMRT1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正确;已知DMRT1基因在ZZ个体的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而在ZW个体的表达量低则表现为雌性,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D正确。‎ ‎20.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组成为C、H、O、N、P,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B. 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C. 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 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DNA组成元素为C、H、O、N、P,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 B、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正确;‎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错误;‎ D、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C。‎ ‎21.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最后一次复制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128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 )‎ A. 4次 B. 5次 C. 6次 D. 7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由于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所以G占200个,该DNA分子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12800个,解得n=7,所以该DNA分子已经复制7次。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比例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DNA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B. 该DNA若含有100个碱基对,则含有氢键数目为260‎ C. 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一定占20%‎ D. 该D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该DNA至少含有3000个碱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中A=T,C=G,G占20%,则(C+G)/(A+T)=2:3,A错误;‎ B、该DNA若含有100个碱基对,则碱基C=G=40,A=T=60,则含有氢键=40×3+60×2=240,B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但无法得知DNA单链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所以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也无法确定,C错误;‎ D、该D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该DNA至少含有碱基=500×3×2=3000个,D正确;‎ 故选D。‎ ‎23.研究发现,与圆粒豌豆的DNA相比,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导致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从而不仅改变了粒形,也改变了种子的甜度。据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C. 圆粒豌豆显饱满的原因是蔗糖含量高,保水能力强 D.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的结论,B错误;‎ C、圆粒豌豆显饱满的原因是淀粉含量高,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分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2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被HIV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有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被HIV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可发生图中①②③④过程,A错误;‎ B、由于氨基酸的密码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有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HIV在宿主细胞内经④逆转录成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C正确;‎ D、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可见科研中可以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 故选A。‎ ‎25.下列关于交叉互换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 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C.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错误;‎ B、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四分体时期,B错误;‎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 D、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正确;‎ 故选D。‎ ‎26.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的是(  )‎ A.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 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 C.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 D.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期肯定含有2条Y染色体,A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只含有1条Y染色体,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细胞中仍只含有1条Y染色体,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A。‎ ‎27. 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全部等位基因的分离 D. 全部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C正确。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 ‎2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源于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C.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具有低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其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也能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具有低频性,D正确;‎ 故选D。‎ ‎29.相同条件下,洋葱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A. 花药 B. 根尖分生区 C. 茎尖分生区 D. 根尖成熟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药中有细胞分裂发生,容易产生新基因,A不符合题意;‎ B、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能产生新基因,B不符合题意;‎ C、茎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能产生新基因,C不符合题意;‎ D、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较难产生新基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30.关于某种生物具有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A、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 分别存在于两条染色体上 C. 分别存在于不同细胞 D. 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 B、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B正确;‎ C、体细胞中可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 D、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上,D错误;‎ 故选B。‎ ‎3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绿色、圆粒/皱粒,分别对应豌豆的性状是 A. 种皮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B. 种皮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C. 子叶的颜色、种子的形状 D. 子叶的颜色、豆荚的形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豌豆的粒色是子叶的颜色,A错误;‎ B、豌豆的粒色是子叶的颜色,粒形是种子的形状,B错误;‎ C、黄色/绿色是粒色,即子叶的颜色,圆粒/皱粒是粒形即种子的形状,C正确;‎ D、粒形是种子的形状,不是豆荚的形状,D错误;‎ 故选C。‎ ‎32.某种植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或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若乙的基因型是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应为9:3:3:1,与题意不符合,A错误;‎ B、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应为1:1:1:1,与题意不符合,B错误;‎ C、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均是3:3:1:1,符合题意,C正确;‎ D、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若乙的基因型为YyRR,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为3:1,与题意不符合,D错误;‎ 故选C。‎ ‎33.水稻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现有一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此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 细胞有丝分裂一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100%‎ B. 细胞有丝分裂两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50%或100%‎ C. 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48个 D. 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少有2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一次,全部子细胞均会被15N标记,故A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两次,因着丝点分裂时,含15N的子染色体是随机拉向细胞的一极,有可能出现15N全被拉向同一极,或拉向两极,因而,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比例可能为100%,也可能为50%,也可能为75%,故B项考虑不完整,错误;同理,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48个,若每次分裂时15N均全被拉向细胞一级,则可能出现只有2个细胞15N,综上所述,选B项。‎ ‎34.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亲本(P)‎ F1‎ 白色正常 白色油质 黄色正常 黄色油质 父本:黄色正常 雄性 ‎6/16‎ ‎2/16‎ 母本:白色正常 雌性 ‎3/16‎ ‎3/16‎ ‎1/16‎ ‎1/16‎ A. 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 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D.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正常体色的父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所得F1‎ 中出现了油质体色的个体,据此可推知: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B正确;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的基因型为ZtZt(♂)和ZtW(♀),雌性只要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t就表现为油质体色,而雄性必需2条Z染色体上都含有基因t才表现为油质体色,可见,油质体色的个体数量雌性多于雄性,C错误;若只研究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表中正常体色的父本与正常体色的母本杂交所得F1中,雄性均为正常体色,雌性的正常体色∶油质体色=1∶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ZTW,若只研究黄茧和白茧,则黄茧为A_bb,白茧为A_B_、aaB_、aabb,表中黄茧的父本和白茧的母本杂交所得F1中,雌性与雄性的黄茧和白茧的比例均为3∶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综上分析,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D正确。‎ ‎35.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中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 B. 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 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 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a1自交后AA:Aa1:a1a1=1:2:1,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不为(大于)3︰1,A错误;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B错误;由于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大红斑,C错误;a1a2自交后代为a1a1:a1a2:a2a2=1:2:1,因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采用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该实验中____(填“能”或“不能”)用具放射性的14C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大肠杆菌,待大肠杆菌裂解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 ‎___。组装出的子代噬菌体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其遗传情况_______(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 (1). 同位素标记法 (2). 不能 (3). 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元素,都会被标记,则无法判断DNA能否进入细菌细胞,无法区分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来源 (4). 1:64 (5). 不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元素,都会被标记,则无法判断DNA能否进入细菌细胞,无法区分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来源,所以不能用放射性的14C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3)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一个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大肠杆菌,待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含32P,但所有噬菌体都含31P,所以128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1:64。组装出的子代噬菌体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37.下图为某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物质,起始密码子为AU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过程表示DNA复制,则所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3)物质②④均为RNA,其中④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存在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进行c过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 ‎【答案】 (1). 解旋酶、DNA聚合酶 (2). 细胞核 (3). b转录 (4). c翻译 (5). 61种 (6). a (7).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8). 由左向右 ‎【解析】‎ ‎【详解】(1) a过程表示DNA复制,则所需要的酶有解旋酶、DNA聚合酶,b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蛋白质合成包括b转录和c翻译两个过程。‎ ‎(3)物质②是mRNA,④是tRNA,tRNA具有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作用,共有61种。‎ ‎(4)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进行细胞分裂,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存在a DNA复制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5)根据题图中肽链的方向分析可知,图中c翻译过程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38.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DNA数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个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乙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若丙是乙细胞的子细胞,则丙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L→M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 ‎【答案】 (1).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2). 乙、丙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 卵细胞、(第二)极体 (5). AH、MQ (6). 受精作用 ‎【解析】‎ ‎【详解】(1)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2)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丙是乙细胞的子细胞,则丙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图3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和MQ段,L→M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 ‎39.如图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B-b)和乙病(A-a)的遗传系谱图,家族中I-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II-6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III-9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III-10和III-13结婚,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bbXAY (4). 3/4 (5). 7/24‎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II-6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bbXAY。‎ ‎(3)III-9甲病表现正常基因型为bb,II3乙病的基因型为XAY,II4乙病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所以III-9乙病的基因型为3/4XAXA和1/4XAXa,故III-9个体为纯合子bbXAXA的概率3/4。‎ ‎(4)关于甲病III-10基因型为1/3BB和2/3Bb,III-13的基因型为bb,后代正常bb的概率为1/3;关于乙病,III-10基因型为3/4XAXA、1/4XAXa,III-13的基因型为XaY,后代正常概率为7/8,所以若III-10和III-13结婚,后代不患病的概率1/3×7/8=7/24。‎ ‎40.已知成熟沙梨的果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控制,沙梨的果皮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bb_ _或_ _DD B _dd B _Dd 表现型 黄色 绿色 淡绿色 现取三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和绿色纯合品种丁杂交,所得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P F1‎ F2表现型及比例 一 甲×丁 淡绿色 黄色:淡绿色:绿色=1:2:1‎ 二 乙×丁 淡绿色 黄色:淡绿色:绿色=?‎ 三 丙×丁 绿色 黄色:绿色=1:3‎ ‎(1)甲、乙、丙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F2的黄色:淡绿色:绿色比例为______________,其中的黄色果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从实验二的F2群体中选择一绿色果皮植株鉴定其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等情况)。‎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为BBdd;‎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为Bbdd。‎ ‎【答案】 (1). BBDD、bbDD、bbdd (2). 7:6:3 (3). 3/7 (4). 让该绿色果皮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或让该绿色果皮植株与实验三的F2中表现型为黄色果皮的植株(bbdd)测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 (5). 后代都是绿色果皮植株 (6). 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3:1 或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1:1‎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丙基因型分别为BBDD、bbDD、bbdd。‎ ‎(2)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BbDd,则F2的黄色:淡绿色:绿色比例为7:6:3,其中的黄色果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7。‎ ‎(3)实验二的F2群体中选择一绿色果皮植株B _dd鉴定其基因型,①实验思路:让该绿色果皮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或让该绿色果皮植株与实验三的F2‎ 中表现型为黄色果皮的植株(bbdd)测交,观察并统计自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若后代都是绿色果皮植株,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为BBdd;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3:1(或后代中绿色果皮:黄色果皮=1:1),则该绿色果皮植株基因型为Bbd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