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铜陵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1.右 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 a、b 是核酸链,c 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 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3.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 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 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 G 互补配对。在含有 5‎ ‎-BU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 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 DNA 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B.5-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 A/T 对变成 G/C 对 D.5-BU 诱发突变可以发生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 ‎4.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V 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到达目的 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 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5.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 M 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C.深红棉 S 与白色棉 N 杂交产生深红棉概率为 1/4 D.粉红棉 M 自交产生白色棉 N 概率为 1/4‎ ‎6.将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 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 一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植株为纯合子 B.在品系乙植株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 C.将品系乙植株上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 1/36‎ D.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 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 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8.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 200 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 ‎15 人,患者 5 人,男性患者 11 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5‎% B.6% C.9% D.7.8%‎ ‎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 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1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 ,正确的是 ( )‎ A.AB 段上升是因为 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 为其他物质;二 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 段上升 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 反应 ‎1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 N a+和 K+维持 ‎12.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13.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 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14.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 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 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5.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A.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 高于正常水平 B.若③含量低于正常值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①和②作用会增强 C.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D.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16.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 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D.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调节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17.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 S5 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 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IV 是 RNA 病毒,侵染人体 T 淋巴细胞 B.若 S5 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 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 S5 的场所是核糖体 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 S5 的化学本质相同 ‎18.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 3 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19.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 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 bc 段的斜率大于 de 段的斜率 D.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细胞 ‎20.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 5‎ ‎① ② ③ ④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细胞 1 细胞 2 细胞 3 细胞 4 物质 a 分泌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 5 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21.如图中,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乙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 反应,丙中表示 a、b 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22.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 ‎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 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 A、B、C、D、E、F 的成分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23.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 3~4 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2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 ‎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 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 ‎5‎ ‎26.2‎ ‎46.5‎ ‎53.6‎ ‎53.‎ ‎7‎ ‎43.‎ ‎0‎ ‎30.‎ ‎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 浓度超过 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L ‎2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6.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该种群数 量, 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 )‎ A.(K-N)/K 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B.S4 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 S3 点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 S1 点之前进行 ‎27.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昆虫卵数量常用样方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 际值偏小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 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 显微镜观察 ‎28.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记后 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 ‎60 只、标记的有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 A.150 只 B.200 只 C.300 只 D.400 只 ‎29.如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长沙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0.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 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1.(10 分,每空 2 分)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 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 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 (2)若过程①的 F1 自交 3 代,产生的F4 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 ‎(3)过程②,若只考虑 F1 中分别位于 n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n 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 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 M 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32.(10 分,每空 2 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 向的是 。‎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 。机体代谢 情 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 来反映。‎ ‎(3)细胞 C 最可能是 细胞。‎ ‎33.(12 分,每空 2 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 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 l 或抗体 2 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 (用 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细胞代表 ,D 代表 ,丙分 泌 C 的生理功能是 。 (3)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 1 或抗体 2 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 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 (填“抗体 ‎1”‎或“抗体 ‎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 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 病。‎ ‎34.(8 分,每空 2 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 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 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 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 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常用于调查 ‎ ‎‎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D C C B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B B A B C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D B C A D D B ‎31. (10 分,每空 2 分)‎ ‎(1) 基因突变 ‎(2)7/16‎ ‎(3)2n ddRR M/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2.(10 分,每空 2 分)‎ ‎(1)淋巴、血浆 ①、③‎ ‎(2)细胞内液 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 ‎(3)肝 ‎33.(12 分,每空 2 分)‎ ‎(1)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 胰岛 B 细胞 胰高血糖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抗体 1 自身免疫 ‎34.(8 分,每空 2 分)‎ ‎(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