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7套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7套模拟试卷)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 , 共 5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C.开始刀耕火种 D.出现了曲辕犁 2、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的经济政策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3、“中国”在英文中被称为 China, 是因中国古代在海外畅销的某一手工业产品而得名,该产品是 A. 纸张 B. 瓷器 C. 指南针 D. 青铜器 4、《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 产的产品 A.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室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5、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6、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出现这一图景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7、自鸦片战争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 “梦想有坚船利炮, 梦想有新型工业, 梦想有民主制度⋯⋯” 最先将“新型工业”梦想付诸实践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8、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 A.外资企业 B .民族工业 C.洋务企业 D.买办企业 9、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洋务运动的兴起 10、1912—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 1 亿 3 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 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11、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 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 8.86%,增长速度创历 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全面抗战的需要 B.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国共合作的推动 D.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12、“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 起。”这则报道可能出现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3、“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 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 何希望。 ”上述材料表明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A.使人们陷入绝望 B.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导致社会贫富加剧引发社会冲突 D.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14、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 1920 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 1922 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 “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实现工业化 15、“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 20 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 发展模式。 ”这里的“它”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凯恩斯主义 16、“二战后” 、“国家干预经济”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 ”。从上述信息,你能联想 到的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凯恩斯主义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自由放任政策 17、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是 A.指南针 B .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 .造纸术 18、1980 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 A.外交政策 B .经济政策 C.高度计划 D.自由放任 19、有学者认为“ 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该观点提出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20、17 世纪,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并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形成庞大的商业贸易帝国,这个 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德国 D. 荷兰 21、富兰克林·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运用。 ” 为此,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22、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B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23、美国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繁荣的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因获得美国经济援助,生产 生活又回复正常,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尼克松主义 D. 星球大战计划 24、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 “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 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 ”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 A. 上海合作组织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 欧洲煤钢共同体 25、2001 年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加入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 26 题 20 分, 27 题 30 分,共 50 分) 26、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人物 言论 汉代 汉文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 李靓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6 分)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 《农业调整法》 。该法授权农业部长, 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 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 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 2008《大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的历史背景。 《农业调整法》体现出怎样的 特点?( 8 分)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 2008 年所作的《农民眼中 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 三种观点: (3)以上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6 分) 27、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16 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 。1492 年,意大利人 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新大陆”指哪里?( 3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9 分) 材料二 詹姆斯·瓦特在 18 世纪 60 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 1785 年,这种蒸汽机 开始在工厂使用。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新时代。 ——摘编自罗伯特· B·马克思《现代世界的起源》 (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 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6 分)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历史上,英、德、美等国科学家都 做出了卓越贡献。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6 分)任选一位指出其成就。 (3 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秦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 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征 B. 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 小农经济依赖政府政策 D. 小农经济受灾害影响 2. 阅读下表。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中统四年 明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 207 万斤 824.1 万斤 216.2 万斤 584.4 万斤 957.5 万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 中国冶铁业产量、技术长期领先 C. 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D. 中国古代王朝重视和扶植冶铁业 3.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 (城市) ,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 “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秦 汉时期 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4.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现 象。这反映了 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 “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 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其创刊宗旨的 实质是 A. 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 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 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D. 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6.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 1865 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 ”。这反映了当时 上述地区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8.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 10 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 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马拉火车的奇闻主要说明了 A.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 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 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9.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 1931 年由于感情不和,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 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 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 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 中国女性逐渐摒弃落后的封建观念 C. 法院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 婚姻自由与一夫一妻制度已经确立 10.1960 年 11 月 1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 ,要求各地抓 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A. 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 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 C. 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 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11.1979 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 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 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包括 A. 农村经济改革拉开序幕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 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12. 历经 14 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 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 B.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 有学者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 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4.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与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 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与骄 傲主要来自 A. 光荣革命的成功 B. 君主立宪制完善 C. 日不落帝国形成 D. 工业革命的成就 15. 索尔斯伯利勋爵在 1861 年指出,英国每年支出 150 万英磅保卫殖民地, “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 ‘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 ”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 个路标分别是 ①海盗起步 ②战争开路 ③正当贸易 ④工业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 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年 1900 年 企业总数(家)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 生产与资本走向集中 B.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C. 企业的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7.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 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由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 用于研究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8.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 -霍利关税法》 ,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 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一做法 A. 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 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 加快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进程 19.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 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 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 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 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体制 C. 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意图加强政府职能 20.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 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C. 涉及医保、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 D. 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1.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 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 50 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 行为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读下图,下列对 1958 年、1963 年、 1973 年、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产生高低差异的原 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58 年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B.1963 年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提前结束 C.1973 年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正在进行 D.1983 年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 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两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 “汇源”是人们熟知的品牌。 2004 年,法国达能集团联合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获取 了汇源 22%的股权; 2007 年,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 2008 年 9 月,汇源与可口可乐签下收购合约。 2009 年 3 月 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的这一发展过程不能说明 A. 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B. 政府在全球化中应当适时发挥作用 C. 资本的跨境流动推动全球化 D. 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竞争不利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小题,共 52 分) 25. (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 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作为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 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 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 ,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 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 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 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古代工商 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8 分) ( 2)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 特点。 (12 分) 26.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 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 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 “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摘编自《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 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 的血液。从 19 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 商第一商帮之称。 ——摘编自《敢为人先新闽商》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厦 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列出具体史实。( 8 分) (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假如你是民 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 12 分) 27. (12 分)全球化改变着世界,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 面,成为历史新阶段的特征。 格雷厄姆·汤普森 ( 1998 年)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 30 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 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 话题”。罗兰·罗伯特( 2000 年)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他指出,“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 ‘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 1870 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 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 兴起一样持久”。 阅读材料,概括两位学者在“全球化”问题上的相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罗兰·罗伯特“自 1870 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以及格雷厄姆·汤普森“最近 30 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 体化的情况”。 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BBB 6-10 BDBBD 11-15 ADCDB 16-20 ABBDA 21-24 CCCD 二、非选择题 25. (20 分) (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6 分) 变化: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2 分)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 (6 分) 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 分) 26. (20 分) (1)不同:“晋商” 、“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 “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 “晋商” 、“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 和附庸, “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 (4 分) 史实: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 1980 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1984 年福州作为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4 分) (2)原因: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发达, “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近代工 商业文明影响;福建沿海的地理位置,促使“闽商”更具开放、开拓意识;民族危机的刺激。 (任答 2 点得 4 分) 时期:一战期间。 (2 分)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 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民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推动; “实业救国”思潮。 (任答 3 点得 6 分) 27.(12 分)相同看法: 全球化不仅是二战以来的一种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 它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过程; 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不同区域间不断联系和依存的动态过程。 (任答 1 点得 2 分) 阐述:罗兰·罗伯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加紧 对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体系扩大,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推动;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全球化扫清障碍。 (任答 3 点得 6 分) 格雷厄姆·汤普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推动全球化;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 立,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4 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 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 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0 世纪 60~7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 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19 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A. 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 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5.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 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 最初是不合法的, 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 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9.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 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10.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 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11.“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节来华 C. 海上丝路繁荣 D. 朝贡贸易推行 1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13.北京时间 2018 年 4 月 17 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发生里氏 7.5 级她震,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严重。可以为 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1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 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 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 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16.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 1895 年到 1898 年的 4 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 厂矿共 62 家,资本总额 1 246.5 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 20 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 7 倍。这主要得益于 ( )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17.“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 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18.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 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 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9.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和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均大量发行纸币。其主要目的是 A. 吸收存款 B. 限制消费 C. 减少出口 D. 刺激出口 20.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 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斯大林模式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20 世纪 50 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 C.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D.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22.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 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 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 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23.下表为 1978— 2009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4.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右图见证了 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B.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 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D. 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 25.下图是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幅漫画《同人不同命》 。该漫画表明 A. 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正面临挑战 C. 经济全球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 D. 世界贸易体系是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工具 2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 ①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③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④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7.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 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 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8.2009 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上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 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 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B. 中美贸易关系密切 C. 政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D. 我国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 29.有史学家说:“英国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材料实际上在赞扬 英国 A. 议会改革的创新精神 B. 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C. 工业革命带来的富强 D. 殖民扩张造就了殖民帝国 30.1936 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同时,向德国 订购了机械、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 A. 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 完成了战前的经济准备 C.加紧围剿南方红色根据地 D. 开始了工业布局的调整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 题,共 40 分) 31.(14 分)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 ?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 8 分)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 (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2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 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 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 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 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 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在 1870 年以后的大约 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 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6 分) (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2 分)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 4 分) 3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 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 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 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 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 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 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6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4 分)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4 分) 历史参考答案 1.B 2 .B 3 .C 4 .C 5 .A 6 .D 7 .B 8 .D 9 .C 10 .B 11.C 12 .B 13 .A 14 . B 15 . B 16 . A 17 . C 18 . C 19 .D 20.B 21 .B 22 .B 23 .D 24 .A 25.A 26 .C 27 .C 28 . D 29.C 30 .A 31.(1)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 分)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 分)开始解体。 ( 2 分) (3)重农抑商( 2 分) 32. .(1) 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 (2 分)用工厂代替作坊; (2 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 对立阶级。 (2 分) (2) 资本主义。 (2 分) (3) 工业革命后, 19 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 2 分) 33.(1)内容: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的信用; (2 分)②调整农业生产; (2 分)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 分) (2)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分)美国:在私 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为主,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 分) (3)政府负担过重; ( 2 分)社会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养懒人”现象. (2 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选择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反映了孔子 ( ) A.赞成用“俑”随葬 B.仁者爱人的思想 C.对鬼神敬而远之 D.恢复周礼的意图 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 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 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 A.孔子 B .韩非子 C.老子 D . 墨子 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 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5.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 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6.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 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7. 《汉书·董仲舒传》说: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 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8.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 D.法家“法治”思想 10.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 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 ) 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11.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 ( 六艺 )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 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12.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 )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13.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 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 A.孟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14.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5.“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 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 ) 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B.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 C.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D.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16.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17. 《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 )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18.明朝宋应星 《天工开物》 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 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 纸 ( ) A.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B.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C.降低了生产成本 D.提高了纸张质量 19.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 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 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21.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 a, b 、c、 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 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 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 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 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22.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黄宗羲提倡“法治” B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3.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 ,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 内容。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 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4 . 下 表 所 列 内 容 为 中 国 某 一 时 期 的 历 史 特 征 。 这 一 时 期 文 化 领 域 的 成 就 是 ( )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2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 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 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二、非选择题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 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16 分) 材料一 ( 儒学 )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 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 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 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 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6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10 分 ) 27 .(20 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 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 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 “保守主义者” 和 “人道主义者” 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4 分)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 400 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 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 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 2 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 分)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 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 “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10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 16 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 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 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 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 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 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6 分) (2) 结合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8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BCC 6-10 CBDBC 11-15 ADCDD 16-20 BCCCA 21-25 CDCCB 二、非选择题 26. (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 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 有一定影响。 27. (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2)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 原因:①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等思想;(如果学生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 ②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 (3)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 学术:经世致用 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 28. (1)①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了《黄帝内经》 ,是中医学的奠基作;②数学: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 记数法;③天文学: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 2)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 创新。(儒家思想重文轻理,重视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研究,轻视甚至压制自然科学研究,与此相应的科 举考试把这一思想现实化,出现“学而优则仕”的局面,读书人学习、研究重在考取功名,而不是研究自 然规律,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 1. 对于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 《汉书·食货志》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 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材料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C. 自给自足 D.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2. 1884 年,世界 20 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 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 A. 钟表制造业发展 B. 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C. 与会各国的妥协 D.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3. 表 1 开平煤矿 1890—1894 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 单位:量(吨) ,值(海关两) 年代 供给清政府用煤 开平产煤出口总量 供给清政府用煤量 占其出口总量之%量 值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9,612 24,667 29,963 30,485 38,550 40,851 99,144 128,661 140,330 168,477 56,855 95,552 85,589 81,840 104, 252 16.90 25.82 35.00 37.25 36.97 据表 1 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4.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美国梦” 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关于两种梦想的表 述,正确的是 A.追求幸福是其共同的奋斗目标 B.两种梦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梦想的不同 D.两种梦想实现的路径是相同的 5.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 ( 自来水 ) 饮之有毒,相诫不 用”。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城市设施完善 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D.善于学习西方 6. 1878 年,《申报》 记录了人们对某新鲜事物的描述: “新来中国之传音机器, 西人名曰德律风⋯⋯相距十余里, 将德律风各一具与电线连接,以口互相传话,两处听之宛若面谈。 ”由此可知,这一新鲜事物是 A.电报 B.电话 C.电灯 D.电影 7. 罗斯福在 1932 年总统竞选演说中讲道: “⋯⋯政府责任之一,是照顾那些陷入逆境以致没有帮助就连生存必 需物资也得不到的公民,这一职责是每个文明国家都公认的⋯⋯”这表明罗斯福的出发点是 A.调整农业政策 B.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体系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8. 二战后,某国家在短短 25 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等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987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该国家是 A.联邦德国 B.苏联 C.日本 D.中国 9.列宁说: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0. 1932 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 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 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11. 据统计,二战前的 1913—1938 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只增长 0.7%,而到战后的 1948—1976 年,平均 增长率达到了 7.7%。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各国贸易壁垒被取消 C.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D.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 12. 2004 年,越南杂交稻所用稻种 80 %以上从中国进口,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稻米 出口国。同年,美国采用中国杂交稻技术种植的面积为 80 万亩,杂交稻比本国良种增产 20 %以上。这反映出 A.中国主导了一些国家的粮食生产 B.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技术赶超发达国家 C.世界粮食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中国努力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满分 52 分 13. (26 分)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37 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 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 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 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 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 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 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 1935 年 11 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 ,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 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 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 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 最大因素。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 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 不过 14 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巳达 5 千亿元。到 1947 年 4 月,发行额又增至 16 万亿元以上。 1948 年,法币发行额竟达 660 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 47 万倍,物价上涨了 3492 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 ( 西欧)实受多银之害的?( 10 分) (2) 依据材料一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6 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 10 分) 14.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 两大经济 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 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 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 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而且由于发 展中国家立法不全,便于投机;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从而给“国际游资”留下可乘之机。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 波动,发生在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这一点。 ——喻志军编著《国际贸 易》 (1) 根据材料一,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12 分) (2) 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结合所学,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 化? (12 分) (3) 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全球化的? (2 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