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B. 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 图示行星有类地行星和巨行星 D. 小行星带位于地球与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 ‎2. 由于天体的运动,在地球上会观测到不同的天文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上会观测到日食现象 B. 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在地球上观测火星能遮挡部分太阳 C. 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太阳先于金星落下 D. 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火星与太阳同升同落 ‎【答案】1. A 2. C ‎【解析】‎ 本题组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构成、天文观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理解程度。‎ ‎【1题详解】‎ 图中包含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以行星为中心天体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选项A正确。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选项B不正确。巨行星是指木星和土星,图中没有巨行星,选项C不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选项D不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金星距离地球远,体积小,金星的影子很难覆盖地球,不会导致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选项A 不正确。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太阳位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火星不能遮挡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选项B不正确。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方向)判断,从地球上观测,此日太阳位于金星的西边,地球上观测日月星辰均东升西落,因此太阳此日先于金星落下,选项C正确,图示日期,火星、太阳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且火星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该日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火星与太阳此起彼落,D不正确。故选C。‎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3.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北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在雾灵山旅游,不可能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 C. D. ‎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雾灵山部分日期日出和日落时刻表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太阳视运动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查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个日期的日出日落时刻可以计算出白昼时间:①为9小时36分、②为11小时44分、③为14小时54分、④为9小时27分,雾灵山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越靠,白昼越长,因此③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北,C选项符合题意。‎ ‎【4题详解】‎ 雾灵山位于北京附近,纬度约为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该地始终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的太阳总是位于正南方,而选项D中,正午的太阳位于正北方,不可能出现,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有太阳升落的地方(出现极昼和极夜地点除外),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赤道,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 ‎2017年江苏省出台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促进太阳能发电企业的发展。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四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A. 徐州 B. 淮安 C. 南京 D. 无锡 ‎6. 影响淮安周边地区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下垫面 D. 人类活动 ‎【答案】5. A 6.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 空间分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图判读、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5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可以读出四地的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徐州为4700-4900、淮安为4500-4700、南京为4300-4500、无锡为4300-4500,徐州数值最大,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6题详解】‎ 淮安附近的等值线闭合,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为4700,其外围数值为4700-4900,大于4700,因此闭合等值线里面的数值小于4700,形成低值中心。纬度因素会导致等值线呈东西走向,因此排除选项A。海陆位置因素会导致等值尽量与海岸线平行,因此排除选项B。淮安在各城市中人类活动不是最活跃的,但淮安是几个城市中唯一出现低值中心的,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淮安市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等值线的数值特征之一:一条等值线两侧,一侧高于该等值线的数值,另一侧一定低于该等值线的数值。‎ 在西藏自治区,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雪域高原的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下图为西藏主要的采冰区域分布图,但近年来采冰规模越来越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7. 西藏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 制作传统冷饮原料 C. 获取淡水,满足日常生活用水 D. 食品保鲜 ‎8. 导致近年来西藏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B. 牧民“通水、通电、通路”工程的推进 C.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 工农业发展,水污染加剧,水质变差 ‎【答案】7. C 8. B ‎【解析】‎ 本题组以青藏高原居民寒冬采冰储藏为情境,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资源利用、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7题详解】‎ 题中文字信息——“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表明寒冬采冰储藏是为了获取生活用水,不是发展冰雪旅游、食品保鲜;寒冬季节不需要利用冰块制作传统冷饮。由此判断,仅选项C符合题意。‎ ‎【8题详解】‎ 采冰储藏距离远、运输量大,随着国家对牧民“通水、通电、通路”工程的推进,采冰储藏逐渐被自来水所取代,选项B符合题意。采冰储藏最终是为了获得生活用水,没有必要把水通过机器制成冰;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藏区居民需水量会增加,因此全球变暖、水污染并不能导致采冰规模减小,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之后引水泡田、排水排盐,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渗管排盐是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以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治盐渍化的目的。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下图为渗管排盐示意图。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9. 渗管排盐技术最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A. 宁夏平原 B. 长江三角洲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10. 对比传统盐碱地治理措施,渗管排盐技术主要优点是 ‎ ‎①节约用水 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③排盐碱效果好 ④施工简单、成本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渗管排盐技术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特征、盐碱化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位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9题详解】‎ 渗管排盐技术适合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东北地区气候较湿润,不易出现碱化,而宁夏平原降水少,蒸发强,平原地区地下水位高,容易出现盐碱化现象,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渗管排盐要铺设暗管,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因此选项④不是渗管排盐技术的优点;传统的盐碱地治理要引水泡田,浪费水资源,而渗管排盐不需要,因此可以节约用水,传统的盐碱地治理要在地表开挖明渠,占用土地,而渗管排盐不需要,因此提高了土地利用空间,渗管排盐控制了地下水位,消除了盐份在地表积累的可能性,同时及时地排放了高盐度的地下水,因此排盐效果好。①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吹沙填海”是指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来,再用挖泥船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的海底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泥沙沉积在圈内,淤积成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渤海湾西北岸进行“吹沙填海”的条件有 A. 淤泥质海岸,沙源丰富 B. 潮流作用强,携带泥沙能力强 C. 风浪大,利于“吹沙” D. 填海作业区海域深,适合挖泥船作业 ‎12. 根据上述G1S流程图,利用此G1S系统能得到渤海湾西北岸填海造陆进程的 ‎ ‎①海岸线的变化 ②填海区交通状况 ‎③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 ④填海造陆区面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本题组以吹沙填海和GIS监测技术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 ‎【11题详解】‎ 渤海湾西北岸为海河等多条河流入海口,大量入海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淤泥质海岸,沙源丰富,而“吹沙填海”主要物质原料就是泥沙,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渤海湾西北岸泥沙主要不由潮流带来,而且潮流会影响填海效率,排除选项B。“吹沙”不是通过风力“吹”,而通过压力泵,且风浪大也会影响填海效率,排除选项C。海域越深,需要的泥沙量越大,工程量越大,排除选项D。‎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及题中“填海造陆进程”的限定,选项D符合题意。GIS是可以监测交通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但题中GIS流程图没有相关监测行为,同时交通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不属于填海造陆进程。‎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下图为某区域植被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 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和光照 B. 地形和降水 C. 热量和水分 D. 土壤和水分 ‎14. 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海拔高,气温低 C. 深居内陆,降水少 D. 颗粒物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15. 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的作用是 ‎ ‎①减弱土壤的侵蚀 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 ‎③利于提高夜间土壤层含水量 ④增大昼夜温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3. C 14. D 15. D ‎【解析】‎ 本题组以灌丛荒漠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特征、荒漠化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植被类型和景观分布可以判断,该地降水稀少,水份条件对当地植被分布影响很大,图中山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不同,说明热量对当地植被类型影响较强。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光照、地形、土壤均会影响该区域的植被分布,但不是主导因素。‎ ‎【14题详解】‎ 过度樵采会发生在有植被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植被位于山麓地带,海拔较低;整个区域均深居内陆,降水少,不是无植被区独有;该区域内有无植被主要看当地的水分条件,而当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相对绿洲地区,无植被区临近山麓,地势稍高,堆积着从山上搬运而来的大块砾石,颗粒物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地表水分条件差,难以生长植被。故选D。‎ ‎【15题详解】‎ 粗砂或砾石较重,不易被风搬运,同时保护其下的小颗粒不被侵蚀;由于粗砂或砾石的阻挡,地表水分不易被蒸发;粗砂或砾石热容量低,夜晚降温快,它们之间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液态水并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粗砂或砾石热容量低,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植被或农作物积累养分。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6. 与图中年均温等值线分布规律基本吻合的是 A. 等太阳辐射量线 B. 等降水量线 C. 等高线 D. 等坡度线 ‎17. 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少的河段可能是 A. ①水文站上游河段 B. 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C. 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 D. ③水文站下游河段 ‎【答案】16. C 17. A ‎【解析】‎ 本题组以黄河支流洮河流域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等温线分布、气温影响因素、水电站建设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16题详解】‎ 根据支流与黄河干流的关系可推知支流的流向——大致由南向北流,说明该流域的地势大致是南高北低,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大致为南低北高,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从而判定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故选C。‎ ‎【1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得出的结论:该流域年均温的变化主要由地势差异导致。地势差异(落差)越大,气温差异越大,气温梯度越大,等温线越密集。由此推断,题中四个河段中,①水文站上游河段等温线最稀疏,说明气温梯度最小,推测该河段落差小,且河流上游水量较小,因此水能资源较贫乏,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少。故选A。‎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西南地区、湖南长株潭、河北沧衡邢、北方农牧交错区各自休耕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沙漠化 ②石漠化 ③地下水超采 ④重金属污染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④②①‎ ‎19. 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土壤肥沃程度 B. 降水状况 C. 政府经济补贴 D. 人均耕地面积 ‎20. 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 小麦 B. 棉花 C. 玉米 D. 花生 ‎【答案】18. B 19. B 20. A ‎【解析】‎ 本题组以耕地休耕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区位、区域特征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8题详解】‎ 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因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会使表土缺失,岩石裸露,导致石漠化;湖南长株潭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出现土地重金属污染;河北沧衡邢地区水资源紧张,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等现象;北方农牧交错区因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在气候较干旱、风力大的自然背景下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故选B。‎ ‎【19题详解】‎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每年的收成,不肥沃的耕地因产出少,农户愿意休耕,反之则不愿休耕;对于休耕的损失,政府经济补贴多少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参与休耕的意愿;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地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农户不愿参与休耕,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部分耕地休耕对农户收益影响不大,可以减轻劳动压力,参与休耕的意愿更强;我国种植业区大多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前一年降水较少,并不代表下一年降水较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降水较少,还有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资源进行补充;丰水年土地收益较高,农户可能不愿意休耕,枯水年为了保证基本收益,农户也可能不愿休耕,因此降水状况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故选B。‎ ‎【20题详解】‎ 华北地区“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是指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减少使用地下水。因此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冬小麦。故选A。‎ 为加快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广州市南沙新区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当前,南沙新区应优先承接香港转移的产业是 A. 石化工业 B. 高端服务业 C. 钢铁工业 D. 玩具制造业 ‎22. 下列南沙新区的发展举措,对其成为广州经济制高点和未来发展龙头起到核心作用的是 A. 依托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B. 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C.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体系 D. 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答案】21. B 22. D ‎【解析】‎ 本题组以粤港澳融合发展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产业转移、经济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21题详解】‎ 题干文字信息提示,南沙新区要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领导好像南沙新区应优先承接香港转移的产业是高端服务业。故选B。‎ ‎【22题详解】‎ 题干文字信息提示,南沙新区要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所以“依托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体系”等举措不会起到核心作用;只有“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这一举措既符合它的产业定位,也能使其成为“制高点”、“龙头”。故选D。‎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并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迫于压力,多家车企已宣布取消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实体经济 B. 提高城市化水平 C. 减少税收,缓解财政赤字 D. 维护世界经济秩序 ‎24. 受“再工业化”战略的影响,美国下列工业部门发展最快是 A. 服装制造业 B. 生物医药 C. 石油化工业 D. 电子装配工业 ‎25. 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A. 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加 B. 墨西哥汽车产业发展受阻 C. 福特汽车转移到加拿大建厂 D. 福特汽车生产全球化进一步加强 ‎【答案】23. A 24. B 25. B ‎【解析】‎ 本题组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区域发展、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3题详解】‎ 实体经济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过去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主要靠金融业支撑,容易出现金融危机,因此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增加经济韧性,应对经济危机,选项A符合题意。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无需再提高;减少税收,财政收入短期内会减少,从而增加财政赤字;美国的再工业化破坏了现有的产业分工协作,会破坏世界经济秩序,因此排除选项B、C、D。‎ ‎【24题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再工业化战略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因此四个选项的产业属于这类产业的只有生物医药,选项B符合题意。‎ ‎【25题详解】‎ 征收高额“边境税”后,进入美国的汽车市场交易费用增加,这会使美国汽车进口量减少,排除选项A。美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为了规避“边境税”,不会把新设工厂建在墨西哥,减少对墨西哥汽车产业的投资,影响墨西哥汽车产业发展,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加拿大属发达国家,生产汽车的成本不会比美国低,因此福特汽车不会把汽车生产厂转移到加拿大,排除选项C。“边境税”征收,阻隔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福特汽车生产全球化不利,排除选项D。‎ 二、非选择题 ‎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新疆 重庆 农业人口(万)‎ ‎1276‎ ‎2378‎ 人均耕地面积(亩)‎ ‎3.08‎ ‎1.08‎ 材料三:2012-2017年新疆棉花产量表(万吨)‎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产量 ‎353.95‎ ‎351.75‎ ‎367.72‎ ‎350.30‎ ‎359.38‎ ‎408.20‎ ‎(1)材料一中A、B、C分别位于我国的三大盆地,填写完成三大盆地对比表。‎ 盆地名称 气候类型名称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A ‎ ‎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分 B ‎ ‎ 高原山地气候 ‎ ‎ C 四川盆地 ‎ ‎ ‎ ‎ ‎(2)简述A所在盆地适宜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3)往年每逢夏秋季,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但近年来,去新疆的采棉大军越来越少。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4)评价B所在盆地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案】(1)‎ 盆地名称 气候类型名称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A 塔里木盆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分 B 柴达木盆地 高原山地气候 热量 C 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照 ‎(2)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处暖温带,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多沙质土壤,有利于根系发育;有灌溉水源。‎ ‎(3)重庆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新疆人少地多,棉花采摘劳动力需求量大,故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近年来,新疆机械化采棉水平的提高使得所需劳动力大量减少;加之重庆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去新疆的采棉工减少。‎ ‎(4)煤、石油、钾盐等矿产资源种类多且储量丰富;位于青藏高原,交通不便;远离东部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当地缺乏资金,技术水平低。‎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乌鲁木齐和重庆的地理特征对比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区域特征描述、农业区位、人口流动和资源开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详解】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地形分布,根据乌鲁木齐和重庆位置特征和剖面图中的地势特征判断,A、B、C分别表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具有高寒气候特点,因此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是热量;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川盆地因多云、雨、雾等天气现象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弱地区,因此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就光照。‎ 第(2)题,A为塔里木盆地,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但仍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适宜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土地、水源等方面进行梳理,气候条件应从光、热、水等方面分析,土地应从地形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水源应从水源的丰富程度和灌溉的便利程度进行分析。‎ 第(3)题,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属人口流动,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过去流动规模大,是因为重庆剩余劳动力多,新疆采摘棉花需要的劳动力多。现在流动规模小,是因为重庆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也是因为新疆机械化水平提高,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第(4)题,B盆地为柴达木盆地,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应从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属工业,因此应从工业区位因素进行梳理,如资源、交通、市场、技术、资金、政策、基础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而渠间洼地则积水成湖。‎ 材料二:宁夏平原局部灌渠及湖泊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凭借广阔的河湖湿地资源,宁夏平原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养殖方式比较粗放,渔业品种主要以鲤鱼、草鱼、鱿鱼、鳙鱼四种淡水鱼为主,鲜鱼销往甘肃、内蒙等地。近些年,渔业发展遭遇瓶颈,产品滞销严重,发展止步不前。 ‎ ‎(1)写出图中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A ,河流B ‎ ‎(2)请分别阐述 A山脉与B河流为宁夏平原成为气候适宜、河湖众多、农业发达的“塞上江南”起到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当地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贺兰山 黄河 ‎(2)贺兰山的阻挡削弱了冬季风和风沙的侵袭,并抬升东南季风,在山脉东坡产生降水;黄河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原,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名优特品种的养殖比重;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人,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发展绿色生态渔业,提高产品品质;发展观光、垂钓渔业和农家乐项目等。‎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宁夏平原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特征、农业区位、气候因子、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详解】第(1)题,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解答。‎ 第(2)题,A山脉为贺兰山,该山地对当地气候影响明显,贺兰山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冬春季节盛行强劲的西北季风,贺兰山阻挡削弱冬季风、风沙对宁夏平原的侵袭,对“塞上江南”景观形成极其重要,夏季较弱东南季风也可到此,直接带来的水汽有限,但因贺兰山的抬升产生较丰富的降水,对“塞上江南”提供较丰富的水源。B 河为黄河,黄河直接给宁夏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同时在地质历史时期因沉积作用塑造了宁夏平原。‎ 第(3)题,材料三中表明:近些年,渔业发展遭遇瓶颈,产品滞销严重,发展止步不前,这说明当地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出现了问题,因此应从提高当地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提出建议。‎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运行,80%以上的花费都用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设备需处于恒温环境,且对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贵州有建设大数据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2018年华为、阿里、腾讯、苹果等公司纷纷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新名片。‎ 材料二: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70亩,隧洞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是一个特高等级绿色高效灾备数据中心,未来将用于存储腾讯最核心的大数据。主体工程为栖凤坡山体内,沿山体横向布置五个隧道,每座隧道上方均设2座竖井。‎ 材料三:贵州省地理简图和建设中的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实景图。 ‎ ‎(1)分析贵州建设“云上贵州”的优势区位条件。 ‎ ‎(2)解释腾讯将数据中心置于山洞之中并设置隧道、竖井的原因。‎ ‎(3)为打造大数据产业的“金名片”,贵州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和水电丰富且电价低,设备运行成本低;地处低纬地区的高原,冬暖夏凉,减少制冷、制热造成的能耗;传统工业项目少,空气和水源洁净,环境质量好;经济发展水平低,地价较低;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小,信息数据的安全有保障。‎ ‎(2)隐蔽性好、安全性高,利于核心数据的安全存放;山洞内温差更小,有利于数据存储安全并进一步减少耗电量;隧道和竖井便于山洞的空气流通,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 ‎(3)发展交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加强高等院校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中心为背景,设置了三道小题,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区域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措施的理解程度。‎ ‎【详解】第(1)题,“云上贵州”是指贵州成为大数据中心,其优势区位条件应选从一般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入手,同时考虑大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如材料中的“耗电制冷”、“需处于恒温环境”等。‎ 第(2)题,本题应从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入手,如安全、耗电、恒温等。‎ 第(3)题,区域发展措施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首先要弄清当地有什么“长”、有什么“短”,然后针对当地的“长”、“短”提出建议。‎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 材料二:涵管输水采用全封闭方式输水,涵管通常理深‎3米左右,全年皆可正常输水。与之相比,明渠输水在水质、水量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难以解决的缺陷, 并为此付出不小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社会经济原因。‎ ‎(2)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简述南水北调对受水区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二,说明与涵管输水相比明渠输水需要付出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答案】(1)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变差;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城市化水平高,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能力差。‎ ‎(2)补充了地表和地下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了水质;有利于恢复水体生态。‎ ‎(3)水体易被污染,水质变差;投入的治污、管理等费用高;沿途蒸发损耗大;冬季渠道水易结冰,输水效益大减;明渠占用土地面积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资源紧张原因、跨流域调水的意义、经济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详解】第(1)题,华北地区缺水有多方面的原因,该题要求回答社会经济原因,可以从需水量、污染、浪费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能简单罗列原因,要进行分析。如需水量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这样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应简单分析为什么需水量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第(2)题,根据题中对水环境的提示,可以从水体数量、水质、水生生态等方向描述南水北调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 第(3)题,该题需要学生在答题时依据文字提示建立涵管输水和明渠输水的情境,从环境和经济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